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曾春華
Tseng, Chun-Hua
論文名稱: 從香煙月份牌廣告畫看民初女子的流行時尚
Discussing the Women Fashion in Early Republican China from Cigarette Calendar Posters
指導教授: 吳奕芳
Wu, Yi-F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藝術研究所
Institute of Art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7
中文關鍵詞: 香煙月份牌廣告畫煙草公司時裝年畫設計
外文關鍵詞: cigarette calendar poster, cigarette company, fashion, annual painting, design
相關次數: 點閱:104下載: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上海自晚清開埠以降,吸引外國商人前來投資,開設公司,帶動了上海商業的發展與興盛,進而催生了月份牌廣告宣傳模式,藉以提升商品的競爭力與銷售量。月份牌廣告的商品種類包羅萬象,其中煙草公司所發行的月份牌數量最多。因此,本文擬以香煙月份牌廣告畫中的時裝女子圖為研究對象,首先從上海的開埠論述起,發現隨著西方各界的進駐,西方的文化、科技、藝術等也相繼傳入中國。在這樣的背景驅使之下,香煙月份牌時裝女子圖一方面保有中國傳統木刻年畫的曆表設計元素。另一方面於商品包裝的圖文設計與人物姿態的構思上,試圖融入時代元素,展現出香煙月份牌結合商業與藝術的特性。然而,香煙月份牌時裝女子圖作為時代的產物,不僅描繪出中國婦女的摩登形象,見證了當時中國婦女在服飾、髮型、鞋子等方面的變化,同時也反映出中國婦女思想的解放與生活空間的拓展。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Shanghai was opened and attracted foreign businessmen. They invested and established companies in Shanghai. Therefore, they promoted development of Shanghai’s business. And then they created the propagandistic pattern of calendar advertising in order to heighten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sales of goods. Calendar advertising included all kinds of goods. Cigarette calendar posters are the most quantity among them. Therefore, an object of the thesis is pictures of stylish women on cigarette calendar posters. First, we discuss that Shanghai was opened and discover that Western culture, technology and art were introduced into Shanghai. Under that background, there was the calendar design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annual painting on cigarette calendar posters pictures of stylish women. On the other hand, painters tried to apply elements of times in packaged pictures and words and figure poses. And then they show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and art. However, pictures of stylish women on cigarette calendar posters were the product of times. They drew Chinese women’s modern images and saw changes of Chinese women’s clothing, hair style and shoes on that time. At the same time they also reflected the freedom and spread of Chinese women thought and space.

    緒論 1 第一章 月份牌興起風行的歷史緣由 14 第一節 上海商業經濟的繁盛與競爭 14 第二節 西方科技藝術的傳入與影響 28 一、印刷技術的引進 28 二、西方繪畫的傳入 32 第三節 煙草公司的月份牌廣告經營 35 一、香煙的輸入與銷售 36 二、中外煙草公司的發展與廣告經營 39 (一)英美煙公司的成立及其廣告經營 39 (二)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的創立及其廣告經營 44 第二章 香煙月份牌時裝女子圖的藝術設計分析 48 第一節 曆表設計 48 第二節 香煙包裝圖文設計 62 第三節 時裝女子姿態設計 70 一、坐姿 71 二、站姿 76 第四節 女子吸煙情節設計 85 第三章 香煙月份牌中時裝女子的流行時尚與生活 93 第一節 外貌儀容的改變與追求 93 一、高跟鞋的流行 97 二、服裝式樣的變化 106 (一)改良式旗袍 107 (二)襖裙襖褲 120 (三)西式時裝 126 三、髮型的轉換 130 第二節 西方生活的仿效與移植 138 結論 148 參考書目 151

    (一)中文專書

    《良友畫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本,1990年。
    《點石齋畫報》,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3年。
    Alison Lurie著,李長青譯:《解讀服裝》,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5年。
    Arnold Hauser著,居延安譯:《藝術社會學》,台北:雅典出版社,1988年。
    Fernand Braudel著,顧良等譯:《15世紀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卷1,北京:三聯書店,1992年。
    Paul Johnson著,黃中憲等譯:《新藝術的故事》,台北:木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Sherman Cochran著,樊書華、程麟蓀譯:《中國的大企業—煙草工業中的中外競爭(1890~1930)》,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
    William Hardy著,葉娟如譯:《新藝術鑑賞入門》,台北:果實出版社,2005年。
    上海百貨公司等編:《上海近代百貨商業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8年。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編:《英美煙公司在華企業資料匯編》第2、3冊,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上海書店.申報影印組,《申報》,上海:上海書店,1983年。
    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編:《館藏精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6年。
    中國科學院上海經濟研究所、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編:《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
    中國國家圖書館分館編:《清末民初報刊圖畫集成‧續編》,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微複製中心,2003年。
    中國國家圖書館分館編:《清末民初報刊圖畫集成‧續編》,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微複製中心,2003年。
    王宇清:《中國服裝史綱》,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4年。
    王垂芳主編:《洋商史—上海:1843~1956》,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年。
    王樹村:《中國年畫史》,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2年。
    王樹村:《年畫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年。
    王鐵崖:《中外舊約章匯編(一)》,三聯書店,1957年。
    由國慶:《與古人一起讀廣告》,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
    白瑩:《圖解藝術史》,台北:佳赫文化行銷有限公司,2009年。
    朱國棟、王國章主編:《上海商業史》,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
    佚名:《老上海見聞》,台北:廣文,1986年。
    吳昊:《都會雲裳:細說中國婦女服飾與身體革命(1911-1935)》,香港:三聯書店,2006年。
    吳嘉陵:《清末民初的繪畫教育與畫家》,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6年。
    吳馨等修:《上海縣續志》,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5年。
    宋家麟編:《老月份牌》,上海:上海畫報出版社,1997年。
    宋瑞芝主編:《中國婦女文化通覽》,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1995年。
    李子雲、陳惠芬、成平主編:《美鏡頭—百年中國女性形象》,珠海:珠海出版社,2004年。
    李秀蓮:《中國化妝史槪說》,台北:揚智文化,1996年。
    李歐梵著,毛尖譯:《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6年。
    李鑄晉、萬青力:《中國現代繪畫史:晚清之部(1840-1911)》,台北: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卓影:《麗人行:民國上海婦女之生活》,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04年。
    周天:《中國服飾簡史》,香港:中和出版公司,2011年。
    林家治:《民國商業美術史》,上海:上海美術出版社,2008年。
    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
    孫彥貞:《清代女性服飾文化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徐珂:《清稗類鈔》第13冊,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益斌、柳又明、甘振虎編,《老上海廣告》,上海:上海畫報出版社,1995年。
    袁庭棟:《中國吸煙史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
    張仲:《小腳與辮子》,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5年。
    張洪祥:《近代中國通商口岸與租界》,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
    張愛玲:《流言》,台北:皇冠文學出版公司,1995年。
    張燕風:《老月份牌廣告畫》上、下卷,台北:漢聲,1997年。
    梁京武、趙向標主編:《老廣告》,北京:龍門書局,1999年。
    梁惠娥、張競瓊、周旋旋:《浮世衣潮之妝飾卷》,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年。
    陸其國:《畸形的繁榮:租界時期的上海》,上海:百家出版社,2001年。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9年。
    郭恩慈、蘇珏:《中國現代設計的誕生》,香港:三聯書店,2007年。
    陳高華、徐吉軍:《中國風俗通史:清代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
    陳慧芬、李子云等主編:《百年中國女性形象》,珠海市:珠海出版社,2002年。
    彭澤益編:《中國近代手工業史資料(1840-1949)》第2卷,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華梅:《中國近現代服裝史》,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年。
    黃志偉、黃瑩:《為世紀代言:中國近代廣告》,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
    萬青力:《並非衰落的百年—十九世紀中國繪畫史》,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葉立誠:《服飾美學》,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6年。
    鄔烈炎、袁熙暘:《外國藝術設計史》,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1年。
    熊月之、周武主編:《上海:一座現代化都市的編年史》,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
    熊月之、張敏:《上海通史第6卷.晚清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趙琛,《中國近代廣告文化》,台北:台灣形象策略聯盟,2002年。
    劉惠吾:《上海近代史》上冊,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
    樂正:《近代上海人社會心態(1860-1910)》,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蔡宜錦:《西洋服裝史》,台北:全華科技圖書,2006年。
    鄭永福、呂美頤:《近代中國婦女生活》,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鄭立君:《場景與圖像—20世紀的中國招貼藝術》,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7年。
    鄧明、高艷編著:《老月份牌年畫:最後一瞥》,上海:上海畫報出版社,2003年。
    繆良雲主編:《中國衣經》,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年。
    藍翔、馮懿有:《圖說360行》,台北:三言社,2005年。
    羅志平:《清末民初美國在華的企業投資(1818-1937)》,台北:國史館,1996年。
    譙樞銘等著:《上海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二)文集論文

    Hugh Hamilton Lindsay著,張忠民譯:〈「阿美士德號」1832年上海之行紀事〉,載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編:《上海研究論叢》第2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9年,頁269-287。
    Rudolf G. Wagner著,徐百柯譯:〈進入全球想像圖景:上海的《點石齋畫報》〉,載劉東主編:《中國學術》第2卷第4期,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頁1-96。
    朱文炳:〈海上光復竹枝詞〉,載顧炳權編:《上海洋場竹枝詞》,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6年,頁205-241。
    陳超南、黃可、朱光:〈第十三篇 美術、書法〉,載陳伯海主編:《上海文化通史》下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頁1377-1514。
    游鑑明:〈近代中國女子健美的論述(1920-1940年代)〉,載游鑑明主編:《無聲之聲(Ⅱ):近代中國的婦女與社會(1600-1950)》,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頁141-172。
    樊文珏:〈英美煙公司瑣話〉,載上海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上海文史資料存稿匯編》第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頁155-163。
    魯迅:〈繪畫雜論〉,載傅國湧編:《魯迅的聲音:魯迅講演全集》,珠海:珠海出版社,2007年,頁197-200。
    頤安主人:〈滬江商業市景詞〉,載顧炳權編:《上海洋場竹枝詞》,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6年,頁93-182。
    韓琦:〈晚清西方印刷術在中國的早期傳播—以石印術的傳入為例〉,載韓琦、Michela Bussotti編:《中國和歐洲:印刷術與書籍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頁114-127。
    羅蘇文:〈論清末上海都市女裝的演變(1880-1910)〉,載游鑑明主編:《近代中國的婦女與社會(1600-1950)》,台北:中研究近史所,2003年,頁107-140。

    (三)期刊論文

    丁毅、李道永:〈南洋兄弟煙草公司促銷策略初探〉,《洛陽師范學院學報》第6期(2006年),頁109-112。
    王樹村:〈記《滬景開彩圖中西月份牌》〉,《美術研究》第2期(1959年),頁57。
    朱英:〈近代中國廣告的產生發展及其影響〉,《近代史研究》第4期(2000年),頁87-115。
    曲振明:〈捲煙銷售史話〉,《湖南煙草》第1期(2008年),頁58-60。
    李克強:〈《玲瓏》雜誌建構的摩登女性形象〉,《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總第六十期(2000年8月),頁92-98。
    步及:〈解放前的「月份牌」年畫史料〉,《美術研究》第2期(1959年),頁51-56。
    洪霞:〈土山灣畫館建立的歷史背景〉,《數位時尚(新視覺藝術)》第1期(2009年),頁54-55。
    洪霞:〈上海土山灣畫館的美術教學初探〉,《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第3期(2009年),頁120、138-142。
    胡俊修:〈嬗變:由傳統向準現代—從20世紀30年代《申報》廣告看近代上海社會生活變遷〉,《周口師範學院學報》第19卷第6期(2002年11月),頁86-93。
    韋心瀅:〈東方與西方的邂逅—從慕夏的海報藝術到老月份牌廣告畫〉,《歷史文物》第12卷第8期(2002年8月),頁5-11。
    孫志芹、馬麗麗:〈月份牌廣告畫中的民國流行女裝〉,《科技創新導報》第35期(2007年),頁191。
    祝帥:〈從清華園到西南聯大—聞一多「美育救國」思想的形成、發展及其闡釋〉,《裝飾》第10期(2011年),頁32-38。
    張偉:〈話說月份牌〉,《尋根》第4期(2002年),頁48-50。
    張愛紅:〈談土山灣美術工藝所工藝技術引進的歷史價值〉,《設計藝術》第3期(2009年),頁50-51。
    陸長明:〈「土山灣畫館」作為早期西畫傳授機構的辦學模式研究〉,《美術界》第7期(2008年),頁72。
    陳瑞林:〈城市文化與大眾美術—1840-1937年中國美術的現代轉型〉,《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4期(2009年),頁124-136。
    陳瑞林:〈城市文化與大眾美術—1840-1937年中國美術的現代轉型〉,《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4期(2009年),頁124-136。
    蔡盛琦:〈清末點石齋石印書局的興衰〉,《國史館學術集刊》第1期(2001年),頁1-30。

    (四)西文專書

    Gützlaff, Karl Friedrich August. Journal of three voyages along the coast of China in 1831, 1832, & 1833 with notices of Siam, Corea, and the Loo-Choo islands, London: Frederick Westley and A. H. Davis, 1834. 資料來源:「新加坡國立大學圖書館數位資料庫」。
    Laing, Ellen Johnston. Selling happiness : calendar posters and visual culture in early-twentieth-century Shanghai, 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4.
    Public Characters of All Nations: Consisting of Biographical Accounts of Nearly Three Thousand Eminent Contemporaries, Alphabetically Arranged, Vol. III, London: Sir Richard Phillips & Co., 1823. 資料來源:「Google圖書」。

    (五)電子資料庫

    《中國電影明星錄》:「上海圖書館《中國電影明星錄》資料庫」
    《玲瓏圖畫雜誌》:「哥倫比亞大學中文圖書館《玲瓏圖畫雜誌》數位資料庫」。
    《婦女雜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婦女雜誌》資料庫」。

    (六)網路資料

    中國煙草博物館:http://www.tobaccomuseum.com.cn,2010年10月14日摘錄。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22-12-31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