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簡琦哲 Chien, Chi-che |
|---|---|
| 論文名稱: |
中石化社區去污名化政策之研究 Research on De-stigmatization Policy of China Petrochemical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Community |
| 指導教授: |
楊永年
Yang, Yung-nane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政治經濟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Economy |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 畢業學年度: | 97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51 |
| 中文關鍵詞: | 中石化社區 、去污名化政策 、永續發展 |
| 外文關鍵詞: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stigmatization policy, CPDC community |
| 相關次數: | 點閱:92 下載:11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鹼安順廠的污染是中石化社區被污名化的來源,造成當地土地價格下跌、漁產滯銷、甚至影響居民與外界的社會互動。本文以永續發展為概念,從環境保護、經濟發展、社會正義三個部份,設立「居民對自然環境的認同」、「當地漁產價格」、「污染社區的社會形象」等三個面向,來分析中石化社區去污名化政策形成、規劃與執行。本文發現學者專家是中石化社區去污名化政策形成的關鍵性因素;社區領導者與學者專家則是中石化社區去污名化政策主要規劃者;並且由社區領導者主導中石化社區去污名化政策的執行過程。本文受訪者多認為目前的去污名化政策未達預期成效,主要原因在於未能大規模宣傳以及當地污染尚未完全清除。最後,本文針對研究結果提出四點研究建議,分別是鼓勵社區居民參與、善用媒體的力量、整合政府不同部門、考量去污名化政策的時間點。
CPDC’s (China Petrochemical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An-Shun Plant pollution resulted in three community’s stigmatization. The stigmatization affected the price of real estate, unsalable fish production and even negative social interaction. The author sets up 3 ways of evaluation of policy efficiency to analyze the formation,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of CPDC community’s de-stigmatization policy based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ich takes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conomical development, social justice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is thesis, specialists are key factor for policy formation; community leaders and specialists are main planners in policy planning; community leaders also dominate most during proces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Most interviewees felt current de-stigmatization policy as inefficient, for the reason of lacking large-scale propaganda and residual pollutants without totally cleaned up. Four research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in later section of this thesis, aimed at research findings, and they respectively are encouraging participation of community residents, making good use of mass media’s power, integrating different governmental departments, considering the time point of de-stigmatization policy.
一、中文部份
(1) 專書
王海山:《科學方法百科》,(台北:恩楷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王雪東:《社會研究方法:量化與質性取向及其應用》,(台北:威仕曼文化,2007年)。
石之瑜:《社會科學方法新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丘昌泰:《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2005年)。
朱志宏:《公共政策》,(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
吳定:《政策管理》,(台北:聯經出版社,2003年)。
李建良、湯德宗:《2006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台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2007年10月)。
林水波、張世賢:《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出版社,1984年)。
林耀盛:《天才。狂人與死亡之謎導讀》,(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徐震:《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正中出版社,1980年)。
蔡宏進:《社區原理》,(台北:三民出版社,1985年)。
黃煌雄、敦石吉、林時機監察委員:《社區總體營造總體檢調查報告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4月)。
(2) 翻譯專書
Babbie, Earl,李美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台北:時英出版社,1998年)。
Robert C. Bogdan, Sari Knopp Briklen,黃光雄主譯/校閱,李奉儒等譯:《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台北:濤石出版社,2005)。
Andrew Heywood原著,楊日、李培元等譯:《政治學新論》(Politics)(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重譯本一版,1999年11月)。
(3) 期刊
李俊璋:〈歷史的悲歌與成大的社會責任-談舊台鹼安順廠附近居民之過去與未來〉,《成功大學校刊》(台南:成功大學),2008年6月。
莊翰華、吳郁萍:〈社區總體營造之闡釋〉,《社區發展季刊》(台北:內政部),第90期(1999年)。
黃煥彰:〈失落的記憶~台鹼安順廠〉,《看守台灣》(台北),第4卷第2期(2002年)。
黃煥彰:〈失落的記憶~台鹼二部曲〉,《看守台灣》(台北),第5卷第2期(2003年)。
黃煥彰:〈正義的曙光:台鹼三部曲〉,《看守台灣》(台北),第6卷第1期(2004年)。
(4) 報紙
朱淑娟、鄭育容:〈安順廠污染判中石化概括承受〉,《聯合報》(台北),2005年11月23日,第A12版。
(5) 網路資源
人民網:〈日本水病事件〉,2001年12月8日。網址:http://www.people.com.cn/BIG5/huanbao/56/20011208/622372.html (瀏灠日期:2008年12月13日)。
中石化(台鹼)安順廠整治廠址:〈新聞公告〉,網址:http://cpdc.recyclesources.com/construction.asp?ssn=42(瀏灠日期:2008年12月13日)。
中華日報:〈年底三合一選舉可望拍板〉,2009年1月9日。網址:http://www.cdnnews.com.tw/20090110/news/nsxw/U91017002009010917545693.htm(瀏覽日期:2009年5月7日)。
中石化台鹼安順廠整治場址:<中石化污染整治,5年內污染減量82%,面積縮
減71%>,綱址:http://cpdc.recyclesources.com/construction.asp?ssn=45(瀏覽日期:2009年5月5日)。
台南市政府:〈台南市衛生局辦理中石化舊台鹼安順廠污染地區居民健康照謢計畫〉,網址:http://www.tnchb.gov.tw/CmsFile/200856145859182.doc(瀏灠日期:2008年12月13日)。
台南市政府中石化(台鹼)安順廠整治場址:〈施政計畫-環保局〉,網址:http://cpdc.recyclesources.com/news/affair_list.asp?class_id=1&sn=2(瀏灠日期:2008年12月13日)。
台南市政府民政局:〈台南市戶政生活服務網〉,網址:http://210.69.40.18/population/qry_district.asp?qry_params=6&Submit=%C2s%C4%FD(瀏灠日期:2008年12月13日)。
台南市環保局中石化專網:http://cpdc.recyclesources.com/encyclopaedia.htm,檢閱日期:2008年11月24日)。
台南市政府環保局:〈中石化安順廠整治廠址新聞剪輯〉,網址:http://cpdc.recyclesources.com/attach/news_edit/20070417153119_d.jpg(瀏灠日期:2008年12月7日)。
行政院研考會:〈我的E政府:台灣年鑑〉,網址:
http://www7.www.gov.tw/todaytw/2006/TWtaiwan/ch11/2-11-32-2.html(瀏覽日期:2008年12月15日)。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新聞資料剪輯〉,網址:http://cpdc.recyclesources.com/attach/news_edit/20070417154454_d.jpg(瀏灠日期:2008年12月13日)。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管理委員會〉,網址:http://www.epa.gov.tw/ch/aioshow.aspx?busin=2152&path=6539&guid=4d50d64b-6857-4ccb-97ab-f36225f7720d&lang=zh-tw(瀏覽日期:2009年5月5日)。
自由電子新聞網:〈河口生態探索〉,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jul/16/life/travel-2.htm(瀏灠日期:2008年12月13日)。
自由時報電子報:〈中石化整治案 傳有黑道介入〉,2008年11月13日,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nov/13/today-south14.htm(瀏覽日期:2009年5月7日)。
韋伯線上字典:<stigmatization>,網址:http://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stigmatization (瀏覽日期:2008年11月30日)。
韋伯線上字典:<oyster>,網址:http://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oyster
(瀏灠日期:2008年12月13日)。
環境資訊中心:〈2005年回顧:13億補償中石化污染受害者〉,網址:http://e-info.org.tw/node/1398(瀏灠日期:2008年12月13日)。
環境資訊中心:<南市中石化污染案 竹筏港溪第二河段除污效率達97%〉,網址:http://e-info.org.tw/node/32717(瀏覽日期:2009年5月5日)。
環境資訊中心:<5年13億怎麼分?〉,網址:http://e-info.org.tw/node/27127
(瀏覽日期:2009年5月5日)。
前台鹼公司及其安順廠之歷史大事紀http://www.cpdc.com.tw/upfiles/factory_history.pdf,瀏覽日期:2008年12月3日)。
(6) 學位論文
張怡棻:《社區永續發展機制之研究:以雲林縣湖本村社區總體營造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碩士班,2005年6月。
游顥:《環境污染整治政策形成之研究》,台灣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塗雲華:《私劣酒查緝策略之研究--以維若林米酒案為例》,私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2005年6月。
(7) 相關參考手冊
台鹼安順廠土壤污染整治廠址手冊修正三版。
財團法人鹿耳門天后宮文教公益基金會:《台南市鹿耳門(顯宮里)社區歷史街道環境改造工程計劃》,(台南:2002年5月30日)。
財團法人鹿耳門天后宮文教公益基金會:《台南市安南區鹿耳門社區風貌營造規劃設計》,(台南:2004年10月5日)。
台南市鹿耳門天后宮:〈重返FORMOSA鹿耳門‧鬱金香‧密碼(風動台灣之門-鹿耳門)〉,(台南:2008年3月)。
(8) 國科會計畫
楊永年:〈地方政府環境治理-以台鹼安順廠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第九十七年度補助計畫(NSC97-2621-M-006-004)。
王明蘅:〈都市設計與規劃之永續性規範及機制(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第八十九年度補助計畫(NSC89-2621-Z006-015)。
二、 英文部份
Barrett, S. and Fudge, C. eds, Policy and Action (Methuen, London, 1981).
Cassell C. and Jobnson P. , “Action Research: Explaining the Diversity,” Human Relations(U.S), Vol 59(Jun/2006), pp.1-2.
Campbell S.,”Green Cities, Growing Cities, Just Cities: Urban Planningn and the Contradiction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ournal of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es(U.S), Vol.26, No.3(Summer/1996), pp.296-312.
Fischer F., “Citizens and Experts in Environmental Policy:Situating Technical Knowledge in Practical Deliberation”, Collaborative Partnership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aichung, May, 2007.
Hogwood, B. W. and Lewis A. G., Policy Analysis for the Real World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Hsiao H.H, Wan P.S.,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Cultural Change in Chinese Societies (Hong Kong: Hong Kong Institute of Asia-Pacific,2001).
Kingdon J.W., Agendas, Alternatives, and Public Policies (Glenview, Ill.: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1984).
Koenig L.W., An introduction to Public Polic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986).
Lee T.P., “Social welfare needs of residents in polluted areas: the case of dioxin pollution in southern Taiwan”, Collaborative Partnership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aichung, May, 2007.
Pressman, J.L.and Wildavsky, Implementation: How Great Expections in Washington are dashed in Okaland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man, Berkeley, 1973).
Mayer R. R., Policy and program planning-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1985).
Tung C.H. ,”From desert community to prosper city?-regeneration of urban brownfields in Taiwan”, Collaborative Partnership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aichung, May, 2007.
United Nations,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Interim Version (New York: Studies in Methods Series F, No. 61, United Nations., 1993).
Wong K.Y. and Wan P.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Behavior in Hong Kong: A Decade of Development,” Collaborative Partnership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aichung, May, 2007.
Yang Y.N., “The Dredging Policy and Citizen Participation-the An-Shun Plant Case,” Collaborative Partnership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aichung, May,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