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曾建能
Tseng, Chien-Neng
論文名稱: 政府採購行政訴訟效率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Efficiency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指導教授: 陳耀光
Chen, Yaw-Ku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工程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Engineering Management Graduate Program(on-the-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8
中文關鍵詞: 行政處分停權行政救濟撤銷原行政處分訴訟效率
外文關鍵詞: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suspension, administrative relief, revocation of the original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litigation efficiency
相關次數: 點閱:94下載: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政府採購法第六章有關爭議處理之制度,係用以處理採購糾紛事件,以期在採購糾紛擴大之前,能以較有效率的方式解決採購機關與廠商之間的爭議,以提高政府採購執行的效率。政府採購所涉利益往往非常龐大,其爭議處理制度之執行過程是否適當,將影響參與政府採購廠商之權益及公共工程的品質,故招標機關之任何行為及決定,均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廠商之權益。尤其在招標、開標、審標及決標階段,當廠商認為過程偏頗不公時,認採購行為有違反法令致損害其權益,如能給予適當之救濟管道,就其爭議事項作成公平裁決,除有助於爭議之解決外,並可同時化解民怨,更為各類廠商參與行政機關辦理之政府採購時,提供雙方一明確標準以利遵循。

    除了提供救濟外,在採購法的制度下,採購人員須對本法有全盤之認知,始能充分發揮其所賦予「行政裁量」之職權,預防弊端發生。採購程序之基本原則為「公平」與「公開」,藉「無差別待遇」實踐「公平」原則,以採購程序的透明化要求做到「公開」原則。各級機關於辦理採購時,除依採購法循公開、公正、透明合理方式辦購外,亦須適應千變萬化的複雜採購態樣,妥採適法之裁量。然裁量權並非完全的放任,必須在合法範圍內,尊重法定程序,使裁量之行政事宜,既允當又符合法令要求,以避免造成濫權而遭民怨。

    本論文主要探討招標階段易發生爭議之問題及訂約階段停權爭議,以民國90年至106年期間各地區行政法院之案件作為研究對象,並加以釐清爭議的所在及招標機關與廠商間訴訟的訴訟效率,上述招標階段爭議共計七項分別為:招標方式爭議、技術規格爭議、投標廠商資格限制爭議、繳納押標金保證金爭議、審標引發爭議、無效標引發爭議、撤銷決標引發爭議問題暨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公告停權常見類型共5項,分別為容許他人借用本人名義或證件參加投標者、借用或冒用他人名義或證件者、偽造、變造投標、契約或履約相關文件者、受停業處分期間仍參加投標者及犯政府採購法第87條至92條之罪經判決者。私部門因上述爭議而訴請法院撤銷原處分,經彙整計有185件,當中成功撤銷原處分僅有6案,其成功比例甚低,招標機關合法作出的行政處分高達96.75%,廠商成功撤銷原處分之機率微乎其微。是以,本研究發現爭議之發生多係廠商不瞭解採購法相關規定而誤認為招標機關有違反法令。故在行政法院作成救濟前,廠商若能認清爭議之事實,或預先須採取一定之措施,或機關在作成行政處分前,先給予廠商適當的輔導,才能完善保護當事人之權益。本文探討招標機關與廠商間的訴訟關係,其目的在於減少機關不確定之判斷裁量因素,減少機關與廠商間不必要的訴訟途徑,以避免浪費訴訟資源,降低爭議案件發生之可能性,使政府採購法更趨近公平及提昇其運作之效能,機關與廠商有更為符合明確之依據,並透過數據統計分析,以使得實務問題,得到解決方案。

    The dispute settlement system in Chapter 6 of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ct is used to deal with procurement disputes, which is designed to solve the disputes between the purchasing authority and the manufacturer in the more efficient way before the procurement disputes go worse, so as to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efficiency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The interests involved in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re often very large. Whether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dispute settlement system is appropriate, will aff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manufacturer, as well as the quality of the public works. Therefore, any act or decision of the bidding authority may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manufacturer. When the manufacturer thinks that the process is biased and unfair, and the procurement behavior has violated the law and damaged its rights and interests, if it can be provided with appropriate relief measurement and fair arbitrament on the dispute, it can not only help to solve the dispute but also smooth the public anger, and provide a clear standard for both sides to follow.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dispute in the bidding stage and the suspension dispute in the stage of entering into an agreement. The cases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urts from 2001 to 2017 were us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so as to clarify the dispute and the litigation efficiency between the bidding authority and the manufacturer. After summarizing and sorting out the cases, there were a total of 185 cases where the private sector appeals to the court to withdraw the original sanction due to disputes. Among them, there were only 6 cases successfully repealing the original sanction, and as high as 96.75%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of the tendering authorities were made legally. The probability for the manufacturer to successfully repeal the original sanction is very low. Therefore, this study finds out that the reason of the dispute is mainly that manufacturers do not understand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Procurement Law, and mistakenly believe that the tendering authorities have violated the law. Therefore, before the administrative court provides relief, if the manufacturers can recognize the facts of the dispute, or take certain measures in advance, or the authority can provide appropriate guidance to the manufacturers first before making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it can improve and prot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parties involved.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litig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idding authority and the manufacturer, and its purpose is to reduce the uncertain judgment and decision of the authority, and reduce the unnecessary litigation way between the authority and the manufacturer, so as to avoid wasting litigation resources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dispute cases. Thus,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ct can become more fair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ts operations, and the authority and manufacturer can have the more clear basis to get the solution for the practical problems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ata.

    中文摘要 Ⅰ Extended Abstract Ⅲ 誌謝 Ⅶ 目錄 Ⅷ 表目錄 XII 圖目錄 X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1-1 研究動機 1 1-1-2 研究目的 1 1-2 研究範圍 2 1-3 研究方法與架構 2 1-3-1 研究方法 2 1-3-2 研究架構 3 第二章 政府採購行政處分體系與爭議 5 2-1 行政處分之概念 6 2-1-1 行政處分之概念 6 2-1-2 行政法一般法律原則 8 2-1-3 行政處分類別 11 2-2 行政處分之救濟機制 12 2-2-1 爭議處理制度之設計 13 2-2-2 異議與申訴制度與特徵 15 2-2-3 異議與申訴程序分析 17 2-2-4 行政訴訟制度概說 23 2-2-5 行政訴訟之提起 25 2-3 招標方式爭議 26 2-4 審標爭議 27 2-4-1 技術規格爭議 28 2-4-2 投標廠商資格限制爭議 29 2-4-3 繳納押標金、保證金爭議 30 2-4-4 無效標引發爭議 31 2-5 撤銷決標爭議 31 2-6 訂約階段公告停權爭議 32 2-6-1 容許他人借用本人名義或證件參加投標者 32 2-6-2 借用或冒用他人名義或證件者或以偽造、變造之文件參加投 標、訂約或履約者 33 2-6-3 偽造、變造投標、契約或履約相關文件者 35 2-6-4 受停業處分期間仍參加投標者 36 2-6-5 犯政府採購法第87條至92條之罪經判決者 36 第三章 行政訴訟效率之分析 37 3-1 搜尋方法 37 3-2 招標方式爭議統計 38 3-3 審標爭議統計 39 3-3-1 技術規格爭議統計 39 3-3-2 投標廠商資格限制爭議統計 41 3-3-3 繳納押標金、保證金爭議統計 44 3-3-4 無效標爭議統計 44 3-4 撤銷決標爭議統計 48 3-5 訂約階段停權爭議統計 50 3-5-1 容許他人借用本人名義或證件參加投標者統計 52 3-5-2 借用或冒用他人名義或證件者統計 58 3-5-3 偽造、變造投標、契約或履約相關文件者統計 63 3-5-4 受停業處分期間仍參加投標者統計 67 3-5-5 犯政府採購法第87條至92條之罪經判決者統計 67 3-6 撤銷行政處份之案例分析 75 第四章 法理與實務差異之分析 80 4-1 招標方式爭議分析 80 4-1-1 學說見解 80 4-1-2 工程會見解 80 4-1-3 行政法院見解 81 4-2 技術規格爭議分析 82 4-2-1 學說見解 82 4-2-2 工程會見解 83 4-2-3 行政法院見解 85 4-3 投標廠商資格限制爭議分析 85 4-3-1 學說見解 86 4-3-2 工程會見解 86 4-3-3 行政法院見解 87 4-4 繳納押標金、保證金爭議分析 88 4-4-1 學說見解 88 4-4-2 工程會見解 88 4-4-3 行政法院見解 89 4-5 無效標爭議分析 90 4-5-1 學說見解 90 4-5-2 工程會見解 90 4-5-3 行政法院見解 92 4-6 撤銷決標爭議分析 93 4-6-1 學說見解 93 4-6-2 工程會見解 94 4-6-3 行政法院見解 95 4-7 容許他人借用本人名義或證件參加投標者分析 96 4-7-1 學說見解 96 4-7-2 工程會見解 98 4-7-3 行政法院見解 99 4-8 借用或冒用他人名義或證件者分析 100 4-8-1 學說見解 100 4-8-2 工程會見解 101 4-8-3 行政法院見解 103 4-9 偽造、變造投標、契約或履約相關文件者分析 104 4-9-1 學說見解 104 4-9-2 工程會見解 105 4-9-3 行政法院見解 106 4-10受停業處分期間仍參加投標者分析 108 4-11 犯政府採購法第87條至92條之罪經判決者分析 108 4-11-1 學說見解 108 4-11-2 工程會見解 109 4-11-3 行政法院見解 11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2 5-1 結論 112 5-2 建議 114 參考文獻 116 【一、專書】 116 【二、期刊報章】 116 【三、學位論文】 117 【四、網站資料】 118 【五、政府出版品】 118 附錄 附錄一 我國各地行政法院行政訴訟爭議類型統計總表 119 附錄二 我國各地方法院行政訴訟爭議類型統計分析表 120 附錄三 採購法 144  

    【一、專書】
    1-1吳庚,「行政法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出版,2008 年增訂十版。
    1-2李震山,「行政法導論」,三民書局,2001年修訂4版。
    1-3羅昌發,「政府採購法與政府採購協定論析」,元照出版,2000年。
    1-4翁岳生,「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月旦出版社,1997年4月。
    1-5蔡茂寅、李建良、林明鏘、周志宏等合著,「行政程序法實用」,學林出版社,2001年2版。
    1-6賽夫,「德國行政法」,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
    1-7陳建宇、駱忠誠,「政府採購法實例解析」,元照出版,2000年。
    1-8陳敏,「行政法總論」,三民書局,1999年12月2版。
    1-9陳建宇,「政府採購—異議、申訴、調解實務」,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1-10潘秀菊,「政府採購法」,新學林出版,2012年8月。
    1-11唐國盛,「政府採購法律應用篇」,永然文化出版,2016年。
    1-12吳庚,「行政爭訟法論」,元照出版,2016年。
    1-13湯德宗,「行政程序法論」,元照出版,2001年1月初版。
    1-14許宗力,「法與國家權力論文集」,元照出版,2000年8月2版。
    1-15廖義男,「公平交易法之釋論與實務(立法目的,事業、罰則)」, 1994年2月第1冊。
    1-16甘添貴,「刑法各論(上),五南團書出版公司」,1995年第4版。
    1-17林鴻銘,「政府採購法之實用權益」,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4月5版。
    1-18李永然,「工程爭議與解決法律實務」,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6月2版。
    【二、期刊報章】
    2-1陳櫻琴,「公共工程締約之法規範控制」,月旦法學雜誌,第18期,1996年11月。
    2-2蘇明通,「政府採購法草案之廠商異議及申訴制度」,中信通訊第206期,1997年。
    2-3李旭銘,「偽造履約階段採購文件案例研究-二則高等行政法院判決評析」,全國律師 ,2005年6月第9卷第六期。
    2-4李惠宗,「押標金支票連號案—認定事實基準之行政規則的界限」,月旦法學教室65期,2008年
    【三、學位論文】
    3-1胡宗鳴,「政府採購救濟制度之比較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3-2陳柏融,「政府採購法公共工程招標作業程序之改善研究」,朝陽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3-3王聖銘,「政府採購法上公告停權制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3-4.李振宏,「沒收與追繳押標金在政府採購行為之爭議探討」,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3-5林宜興,「我國政府採購法招標爭議問題之研究-以評選程序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3-6蔡秋聰,「政府採購法救濟制度之分析」,國立高雄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 論文,2008年。
    3-7鄭勝介,「政府採購法不良廠商停權機制之研究」,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4年。
    3-8鄭宇涵,「公法上不當得利返還請求之法律問題研究—以違法⾏政處分之撤銷為中⼼」,中國⽂化⼤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3-9傅家瑋,「政府採購招標決標與爭議處理之研究-以台南科學工業園區減振工法規劃技術服務採購案為核心」,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3-10何應朋,「政府採購法爭議處理之研究」,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1999年。
    3-11謝孟瑤,「行政法學上誠實信用原則之研究」,中興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1996年。
    3-12洪宗暉,「政府採購法因契約責任所導致停權處分之研究-以爭議之多重解決機制間之適用關係為中心」,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3-13趙偉宏,「政府採購法中拒絕往來制度之研究」,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四、網路資料】
    4-1法源法律網 http://www.lawbank.com.tw/index.aspx。
    4-2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4-3法務部全球資訊網 http://www.moj.gov.tw/mp001.html。
    4-4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全球資訊網網站-http://www.pcc.gov.tw/epaper/vuvuzela/index.htm#m1。
    4.5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全球資訊網網站-法令規章 https://www.pcc.gov.tw/pccap2/TMPLfronted/ChtIndex.do?site=002
    【五、政府出版品】
    5.1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編印,「公共工程爭議處理案例彙編(I)」,1997年11月。
    5.2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編印,「政府採購爭議處理事件案源及問題類型分析」,1版2刷,2004年9月。
    5.3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編印,「公共工程爭議處理案例彙編(III)」,1998年6月。

    下載圖示 校內:2022-07-01公開
    校外:2022-07-01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