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謝明霖 Shieh, Ming-Lin |
|---|---|
| 論文名稱: |
921震區土石流危險溪流之群集分析與發生降雨基準變化 A Study on Cluster Analysis of Potential Debris Flow Streams & Critical Precipitation Line in The Central Disaster-Hit Area |
| 指導教授: |
謝正倫
Shieh, Chjeng-Lu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工學院 - 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Hydraulic & Ocean Engineering |
| 論文出版年: | 2002 |
| 畢業學年度: | 90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94 |
| 中文關鍵詞: | 群集分析 、臨界降雨線 |
| 外文關鍵詞: | cluster analysis, critical line |
| 相關次數: | 點閱:64 下載:1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台灣中部地區由於921集集大地震之強烈搖撼,導致苗栗、台中、南投、彰化、嘉義及雲林等縣市之山區發生地層鬆動及多處大規模的崩塌,而這些大規模崩塌之土方量正是引發土石流最重要的材料,若遇豪雨極易形成土石流,造成震災災後之二次災害。
針對中部之921地震災區之土石流危險溪流,利用多變量分析中之主成份分析及群集分析法,將具有類似之土石流發生條件之集水區進行整合劃分。再利用區別分析,將同一群集內之土石流發生及未發生雨量資料,進行土石流發生臨界降雨線之劃定。藉此瞭解自921地震後,有關中部地區之土石流發生趨勢變化。
ABSTRACT
After 921 earthquake, debris flow is usually occurs on mountain area therewith aggrandize for development and utility in Taiwan, the trend of increase is still upwards that make great losses and became a threat to society.
In order to improve aforementioned defects, the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was applied to conjoin the several debris hazard streams that have the same characteristic of watershed, and the discrimination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classify the rainfall data who had been distinguished among the same cluster as the critical line of debris flow occurrence.
參考文獻
1、謝正倫,1991,「土石流預警系統之研究(一)」,國立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研究試驗報告第130號,192頁。 2、謝正倫、江志浩,1992,「土石流危險溪流之判定方法」,第六屆水利工程研討會論文集,274~285頁。 3、謝正倫、陳禮仁 ,1993,「土石流潛在溪流之危險度的評估方法」,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24卷,第1期,第13~19頁。 4、謝正倫,1993,「土石流預警系統之研究(二),國立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研究試驗報告第139號,183頁。
5、張東炯、謝正倫,1997,「中部地區土石流現場調查與分析」,農業工程學報,第43卷第3期,第31~46頁。
6、陳晉琪,2000,「土石流發生條件及發生機率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 7、楊道昌,1994,「台灣南部地區區域流量延時曲線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8、陸源忠,1995,「土石流發生臨界降雨線設定方法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9、陳秋份,1998,「土石流危險溪流危險度之區分」,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0、鄭貴卿,2001,「陳有蘭溪流域土石流危險溪流危險度評估」,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1、姚善文,2001,「土石流發生之水文特性探討」,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2、高士傑,2001,「區域性設計雨型建立方法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3、林慶偉,I996,「南投縣和社地區崩塌地發育之地質影響因子」,地工技術,第57期,第5~16頁。 14、范正成、林森榮,1997 ,「土石流發生之水文及地文條件應用於土石流預警之初步研究」,第二屆土石流研討會論文集,125~139頁。 15、施邦築、鄭光炎、謝正倫、陳禮仁,1997,「土石流危險區域劃定方法之研究」,第一屆土石流研討會論文集,14I~155頁。 16、施邦築、鄭光炎,I998,「土石流危險區域之研判與預警」,台北科技大學學報,第32-2期,95~110頁。 17、劉格非,1997,「土石流發生之原因及破壞機制(上)-土石流及其防治研討會 」 ,現代營建,第18卷第4期,9-15頁。
18、賴文基、劉彥求、翁登景、王旭彬、林慶偉、謝正倫,2000,「斷層活動機制與山地災害:以集集大地震為例」,第二屆全國治山防洪研討會論文集,139~52頁。
19、「921災區崩塌及土石流災害變化趨勢與因應對策」,中華防災學會。 20、王如意,1998,「應用水文學」,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1、詹錢登,2000,「土石流概論」,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2、羅積玉,1980,「多元統計分析方法與應用」,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3、曾國雄/鄧振源,1986,「多變量分析」,松崗出版社。
24、陳耀茂,1999,「多變量解析方法與應用」,五南出版社。
25、林傑斌/劉明德,「SPSS 10.0與統計模式建構」,文魁資訊有限公司。
25、Anderberg,M,1973,「Cluster Analysis for Applications」,New York:Academic Press,pp.185~190。
26、Burn,D.H.,「Cluster Analysis as Applied to Regional Flood Frequency」,J. Watew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Vol.115,No.5,pp.567~582。
27、Keefer,D.K. et al,1987,「Real-time Landslide Warming During Heavy Rainfall」,Science,Vol.238,pp.921~925。
28、Tamotsu.Takahashi.,1991,「DEBRIS FLOW」,by IA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