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昀珊
Wu, Yun-Shan
論文名稱: 一間連鎖便利商店在都市土地使用與社區生活服務的意義之探討
On the Land Use Performance of a Convenient Store on Community Affairs
指導教授: 謝宏昌
Hsieh, Horng-Chang
趙子元
Chao, Tzu-Yu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都市計劃學系
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0
中文關鍵詞: 連鎖便利商店參與觀察日常生活
外文關鍵詞: Convenience stores,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Daily life
相關次數: 點閱:117下載: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電子通訊技術和行動設備的普及,日常生活與日益更新的電子商務牽扯上關係,網路購物、第三方支付、電子授信和手機認證等機能為日常消費帶來更多的便利性。連鎖便利商店利用電子通訊技術逐漸擴增其服務性商品,並且挾著其24 小時的營業時間、高密度的空間分佈、多樣的實體商品又結合虛擬電子商務平台,將原先分散在各式土地使用分區上的機能重新組織,也從原本單純的零售服務通路,轉變成與我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關且不可或缺的中介角色。
    為研究在當下的都市生活裡,連鎖便利商店這樣一個機能複合體的出現,對於都市土地使用的啟示以及社區服務的意義,以台南市北區的一間連鎖便利商店作為參與觀察地點。研究發現,連鎖便利商店連結各種生活方式的消費需求及都市土地使用機能,又能入駐最貼近生活的住宅區及商業區。因此,許多的機能也隨著便利商店進入住宅區內,不再受到都市土地使用分區嚴格管制的單一使用指定束縛。而符合未來生活趨勢的連鎖便利商店,其複合機能讓不同的活動可以同時進行,影響居民逐漸地傾向依賴連鎖便利商店所提供的各種機能來完成日常生活的各式需求,都市計畫也應藉由反思當下連鎖便利商店的型態,以未來導向來改進對都市土地使用管制的看法。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land use performance of a convenient store on community affairs. Daily life go hand in hand with E-commerce along with comprehensive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mobile devices. Convenience stores increase their service commodities by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y not only open 24-hour、located everywhere, but also provide diversified physical retail merchandise and virtual electronic commerce platform. Convenience stores reorganize many functions distributed at various urban land uses, so their roles are transformed from retail merchandise sellers to the roles go hand in hand with our daily life, and they became more and more indispensable.
    For researching the meaning and inspiration of convenient stores to urban land use and communities in nowadays. Through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deep interview in a convenience store in Tainan, this study tried to understand how convenience store chains mean to people’s daily life in the community. By working in the convenience store as a clerk, recording how residents or customers interact and the working list of clerks, trying to familiar with everything that happening at the convenience stor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convenience stores not only make different activities be carried on in the same time but play the hub server role to connect all kinds of consumer demand and urban land uses. Besides, the convenient stores can be established in residential and commerce districts, so many functions of urban land uses get into residential and commerce districts by convenient stores. Those functions of urban land uses are not tied by zoning anymore, and residents tend to depend on convenience stores to carry out their demands of daily life. As a result, urban planning must reflect on the character of convenience stores and improve the viewpoints of zoning.

    第一章 緒論 1-1 第一節 研究緣起 1-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1-2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方法 1-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第一節 全球化的趨勢 2-1 第二節 電子化下的空間轉變 2-7 第三節 都市的日常生活與空間 2-12 第四節 連鎖便利商店 2-18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3-1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1 第二節 研究說明與流程 3-4 第三節 資料蒐集 3-6 第四節 資料分析與書寫 3-9 第四章 研究發現 4-1 第一節 連鎖便利商店的角色 4-1 第二節 連鎖便利商店的工作內容 4-12 第三節 與實質環境的關係 4-16 第四節 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的發現 4-24 第五節 本章小結 4-32 第五章 結論與討論 5-1 第一節 結論 5-1 第二節 討論 5-2 參考文獻 參-1 附錄 附-1

    外文文獻
    Angrosino, M. (2007). Doing Ethnographic and Observational Research. SAGE Publications.
    Atkinson, P. (1990). The Ethnographic Imagination: Textual Constructions of Reality. New York: Routledge.
    Couclelis H. (2000). From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to Sustainable Accessibility: Can We Avoid a New Tragedy of the Commons? Berlin: Springer, 341-356.
    Morley, D. (1995). Spaces of Identity: Global Media, Electronic Landscapes and Cultural Boundaries. Routledge.
    Featherstone, M. (1992). The Heroic Life and Everyday Life. Theory, Culture & Society, 9(1).
    Gillian, R. (1993). Women and Everyday Spaces. Oxford: Polity Press.
    Harvey, D. (2000). Spaces of Hop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efebvre, H., Levich, C. (1987). The Everyday and Everydayness. Yale French Studies, 73, 7-11.
    Jorgensen, D. L. (1989).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 A Methodology for Human Studies. SAGE Publications.
    Kvale, S. (2007). Doing Interviews. SAGE Publications.
    Mitchell, W. J. (1996). City of bits : space , place and the infobahn. The MIT Press; Revised ed. Edition.
    Mitchell, W. J. (2003). Me++: The Cyborg Self and the Networked City.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etterman, M. D. (2010).Ethnography: Step by Step. SAGE Publications.
    Reginald, G. G. (1997). Spatial Behavior: A Geographic Perspective. 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
    Robert, M. E., Rachel, I. F., Linda, L. S., (1995). Writing Ethnographic Fieldnote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Stephen L. S., Jean, J. S., Margaret, D. L., (1999). Essential Ethnographic Methods: Observations,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Rowman Altamira.
    伊藤亜紀(2010)。電子マネー革命——キャッシュレス社会の現実と希望。東京:株式会社講談社。
    鷲巣力(2008)。公共空間としてのコンビニ—進化するシステム24時間365日。東京:朝日新聞出版。

    中文文獻
    方思文(2015)。台南市中西區老屋再利用現象之初探-1994至2013年。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
    王慧娥(譯)(2016)。又近又方便7-ELEVEN何以滲透你我的生活?。臺北市:上奇時代。(緒方知行、田口香世,2016)
    白宇恆(2008)。生活風格轉向:台灣7-ELEVEN 的消費社會學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申悅、柴彥威、王冬根(2011)。 ICT對居民時空行為影響研究進展。地理科學進展,30(6),643-651。
    伍忠賢(2015)。零售業管理-理論與個案分析。臺北市:全華圖書。
    吳偉立(2010)。血汗超商-連鎖加盟如何變成鏈鎖枷盟。臺北市:群學。
    呂念祖(2015)。以消費者需求觀點探討全通路零售促成要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
    李世彰(2002)。連鎖便利商店與都市住宅社區居民日常生活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東明里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
    李炳昌(1999)。應用在網際網路上的小額付款協定。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管理所。
    阮慶岳、曾嬿芬、林聖峰(2009)。7-ELEVEN 便利城市。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
    周子敬(2005)。抽樣方法。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進田(1993)。抽樣調查:理論與應用。台北市:華泰書局。
    林謹瓊(譯)(2015)。改變的力量 7-ELEVEN的致勝思考法。臺北市;商周文化。(鈴木敏,2013)
    洪柏歆(2011)。網路購物對都市空間發展的影響初探。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
    韋端(1990)。抽樣方法之應用。台北市:中國統計學報雜誌社。
    徐筱盈(2010)。都市空間規劃與日常生活家庭共餐活動之研究-以台南市金華里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
    柴彥威(1998)。時間地理學的起源、主要概念及其應用。地理科學,18(1),65-72。
    柴彥威、沈潔 (2006)。基於居民移動-活動行為的城市空間研究。人文地理,91,108-112。
    柴彥威、張雪、孫道勝 (2015)。基於時空間行為的城市生活圈規劃研究-以北京市為例。城市規劃學刊,223,61-69。
    柴彦威、端木一博 (2016)。時間地理學視角下城市規劃的時間問題。城市建築,16,21-24。
    張琇涵(2003)。一條餐廳巷生成發展的民族誌研究-以大學路十八巷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
    許英傑(2004)。零售創新-7-ELEVEN成功之秘。新北市:中國生產力中心。
    許淑慧(2001)。台南市已婚婦女日常生活消費活動系統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
    陳坤宏(1994)。空間結構-理論、方法論與計劃。臺北市:明文書局。
    陳坤宏(1995)。消費文化與空間結構:理論與應用。台北市:詹氏。
    黃玉禎 (2012)。「小七」戰場:從餐廳再伸到廚房。商業周刊,1269。
    黃寰(2005)。通路之王7-ELEVEN經營之道。臺北市:維德文化。
    塔娜、申悅、柴彥威(2016)。生活方式視角下的時空行為研究進展。地理科學進展,35(10),1279-1287。
    楊瑪利(2005)。台灣7-ELEVEN創新行銷學。臺北市:天下雜誌。
    經濟部商業司(2000)。便利商店經營管理實務。臺北市:經濟部。
    葉啓政(2000)。進出「結構--行動」的困境: 與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論述對話。三民書局。
    資訊服務產業年鑑編撰小組 (2013)。資通訊服務產業年鑑—智慧商務篇。 臺北市: 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出版。
    趙子元(譯)(2013)。公共場所與都市空間。臺北市:六合出版社。(Mathew, C. & Steve, T., & Tim, H., & Taner, O., 2010)
    蔡佳吟(2011)。電子錢包使用經驗影響手機行動付款採用意願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電信管理研究所。
    鄭光甫、韋端(1995)。抽樣方法-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謝宏昌 (2014)。多孔隙城市。台灣建築,223,95-101。
    謝宏昌 (2015)。都市生活輔具的秘密生命。台灣建築,237,102-108。
    蘇勤惠(2002)。都市休閒空間的民族誌研究-以台南市PUB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

    網路資源
    中華民國電子商務年鑑,2014年電子商務觀察(民103年11月12日)。檢自 http://ecommercetaiwan.blogspot.tw/ (Sep. 05, 2015)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105年全國主要連鎖便利商店產業調查情形(民106年8月29日)。檢自https://www.ey.gov.tw/News_Content.aspx?n=E7E343F6009EC241&s=58689DFE8018DFA8 (Dec. 13, 2017)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消費者網購行為(民106年3月15日)。檢自https://mic.iii.org.tw/IndustryObservations_PressRelease02.aspx?sqno=464 (Dec. 13, 2017)
    經濟部統計處經濟統計數據分析服務系統。檢自http://dmz21.moea.gov.tw/GA/#/b04 (Dec. 14, 2017)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