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昱寬
Wu, Yu-Kuan
論文名稱: 「城市即展場」城市策展概念下空間思考-以台南建成四百年城市博覽會為例
Innovation City by Curating in Tainan
指導教授: 鄭泰昇
Jeng, Tay-Sheng
共同指導教授: 宋立文
Sung, Li-W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6
中文關鍵詞: 城市策展大數據分析都市針灸策展空間機制
外文關鍵詞: City Curating, Data Driven Design, Urban Acupuncture
相關次數: 點閱:112下載:5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博物館從過去以收藏為主的保存中心、展示研究為主的大型博物館,到能與日常結合的地區博物館,都可以看出展示物與觀看者間對話方式與場域的改變。「策展Curating」為一種較新型展示型態,與傳統博物館中展示類型相比偏向特展(Special Exhibition),是一種相當靈活的臨時性展覽,可以補足常設展的不足及有強烈的議題討論性。在二十一世紀後,展覽已逐步跳脫被動以及限制式呈現展品,跳脫原有的美術館空間,城市開始進入藝術策展的版圖中。以「2024台南四百年城市博覽會」為例,思索如何將「策展」視為一種彈性介入城市的手法,在滿足展覽所需要的機能外,也讓此策展成為我們對城市一種新的觀看方式,展期間的空間在非展期間也能繼續發揮,形成一種由下而上對於城市改造的機會。

    論文主要貢獻分為幾個部分討論:
    1. 藉由博物館學、策展學研究與國內外案例、專家訪談,提出現今城市對於策展需求、空間機制的反思與解套
    2. 規劃一套以策展為目的的城市涵構抽取方式並重新整合,強調劇本、展示空間、觀眾三者並重以台南作為示範點
    3. 研究成果將對2024台南城市博覽會提出全新想法,讓城市策展不只局限於短期節慶活動,而是可以成為城市軟、硬體更新的手段

    Curating is a newer type of exhibition that is more inclined towards special exhibition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museum exhibits. It is a flexible and temporary exhibition that can compensate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permanent exhibitions and has a strong focus on issue discussion. In the 21st century, exhibitions are tired of passive and restrictive displays of exhibits. Whether it is the display of works or the use of space, numerous experiments and practices have begun, breaking away from the traditional white cube of art museums. Cities have begun to enter the field of art curating. Using the "2024 Tainan 400th Urban Expo" as an example, we can consider how to view "curating" as a flexible intervention in the city, not only meeting the functional needs of the exhibition, but also making this curating a new way of viewing the city. The space during the exhibition period can continue to play a role outside of the exhibition period, forming an opportunity from bottom-up for urban transformation.

    摘要 ii 致謝 v 目錄 vii 圖目錄 x 1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1-1 展示去物、在地融合化 1 1-1-2 台南四百年城市博覽會 2 1-2 台南策展上位計劃 3 1-2-1 台南策展宣言「舊地新遊」 3 1-2-2 台南策展目標 3 1-3 研究方法 5 1-4 研究目的 6 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2-1 展示的價值 7 2-1-1 展示的意義 7 2-1-2 展示的目的 8 2-1-3 博物館空間展覽 8 2-1-4 展覽構成要素 9 2-2 博物館空間演變 10 2-2-1 典型機能 10 2-2-2 展示定位演變 12 2-2-3 空間演變趨勢 13 2-3 城市生活博物館 14 2-4 城市策展 15 3 第三章 城市策展案例分析與訪談 17 3-1 策展人訪談 17 3-2 策展改變城市案例 20 3-2-1 Milton Keynes-智慧城市策展 20 3-2-2 Ars Electronica林茲電子藝術季 24 3-3 分析與訪談結論 27 4 第四章 台南四百年城市策展 28 4-1 城市策展佈局方法 28 4-2 城市空間劇本 29 4-2-1 台南歷史脈絡 30 4-2-2 台南未來發展 34 4-2-3 城市劇本結論 37 4-3 城市數據應用 39 4-3-1 人群活躍度 39 4-3-2 城市數據應用結論 43 4-4 場域氛圍體驗 47 4-4-1 台南選點參考-好望角 47 4-4-2 歷史劇本場域選擇 50 4-4-3 未來劇本場域選擇 52 4-4-4 台南城市策展整體佈局整合 55 4-5 策展場域空間規劃 56 4-5-1 主展場 56 4-5-2 次展場 57 4-5-3 展場路徑 58 4-5-4 氛圍點 59 4-5-5 策展空間機制 61 4-5-6 策展空間機制結論 62 5 第五章 城市即展場設計成果 63 5-1 策展主題-鯤島新景 63 5-1-1 主題發想:韌性、人性、創新 63 5-1-2 鯤島新景Old Island New Vision 65 5-1-3 設計示範點-三大主展館 66 5-1-4 人性鯤島-歷史連結公園 67 5-1-5 韌性鯤島-台南環境韌性願景館 74 5-1-6 鯤島新藝站-都市縫合創意帶 87 6 第六章 結論-都市願景 94 6-1-1 研究結論與反思 94 6-1-2 設計發展與建議 96 6-1-3 後續研究課題 101 7 參考文獻 102 8 附錄 104

    陳玟淇,(2019),臺南城市博物館–以府都的建築、教育與人文為主題的城市策展,國立
    成功大學
    林敬哲,(2010),以戶外通風及遮雨遮蔭指標評估都市街角景觀—以台南市好望角計畫
    為例,國立成功大學
    王菊櫻,(2008),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中心與地方共生之發展模式研究,南華大學
    王祥宇,(2021),博物館建築耗能特性及耗能分區EUI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
    黃光男,(2019),類博物館研究:一個博物館的現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昀蓁,(2013),台南孔廟文化園區生活聚點建構與連結,國立成功大學
    李承翰,(2017),即時城市-人與環境的動態調節器,國立成功大學
    吳方正,(2015),另類空間於台灣「前衛」藝術發展過程中的角色─以伊通公園為例,國
    立中央大學
    邱立安,(2015),台北URS都市再生前進基地策略、機制與執行政策之探討,中國文化大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7),臺南市府城歷史街區計畫書
    臺南市政府,(2014),變更臺南市主要計畫(配合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
    經濟發展局,(2021),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整體發展報告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22),臺南市安平暨鯤喜灣歷史街區計畫
    行政院,(2011),我國國立博物館組織定位與經營
    AECOM Project Team, (2015),TAINAN VISION願景台南
    曾信傑,(2001),特展-博物館行銷的利器?, 博物館學季刊15卷3期 P39 – 49
    林崇宏,(2003),博物館展示設計模式之探討, 東海學報44卷(2003)P59-67

    Cook M, Valdez M,(2022), Curating smart cities
    MatthewCook,(2021), .Exploring smart city atmospheres: The case of Milton Keynes
    Kirbyshaw M, Public Art Officer S ,(2006),Public Art A Strategy for Milton Keynes
    Hisham Abusaada,(2020), Strengthening the affectivity of atmospheres in urban environments-the toolkit of multi-sensory experience.
    Badalotti E, De Biase L, Greenaway P,(2011),The Future Museum, 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 (2011) 7 114-116
    Strengthening the affectivity of atmospheres in urban environments-the toolkit of multi-sensory experience, Hisham Abusaada,2020

    鄭義愷,(2006), 《全球化風潮下的展覽策劃與城市行銷》
    羅欣怡,(2016), 《地方.文化.博物館:博物館的社會關懷與實踐》
    殷寶寧,(2022),《知識展示重構-博物館空間與觀眾經驗》
    南條史生,(2006),《藝術與城市》
    劉舜仁,(2018),《大象跳舞:從設計思考到創意官僚》

    https://oxmagazine521.wixsite.com/oxmagazine/single-post/2016/12/24/,為什麼要做展覽-臺灣
    http://www.mottimes.com/cht/article_detail.php?serial=2713&type=0,台灣設計展
    https://formosarace.blogspot.com/2016/07/blog-post.html,台南好望角計畫
    https://www.twtainan.net/,台南旅遊網
    https://www.mksmart.org/,MK Smart
    https://eyesonplace.net/2021/11/16/19082/,眼底城市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