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邱子桐
Qiu, Zi-Tong
論文名稱: 稼軒瓢泉飲酒詞研究
The Wine Lyrics of Xin Qiji from Piaoquan: A Thematic and Stylistic Analysis
指導教授: 王偉勇
Wang, Wei-Y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2
中文關鍵詞: 辛棄疾稼軒瓢泉時期飲酒詞
外文關鍵詞: Xin Qiji, Jiaxuan, Piao Quan period, poetry about drinking
相關次數: 點閱:62下載:1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稼軒飲酒詞為主題,以瓢泉時期作品為範圍,從稼軒閒居瓢泉、瓢泉飲酒詞相關問題,飲酒詞題材、心態、用典等五個方面,探討稼軒如何借酒安定人生,與親朋好友享受瓢泉山水之樂,以及永不磨滅之壯志豪情。茲摘要如次:
    就飲酒的器具言之,稼軒詞中所見,係為粗陶器、竹杯、木杯等易得之物,係用最質樸的酒杯,承載愁緒或興致,用最簡單的濁酒度日。就題材言之,可分爲祝壽酒詞、節令酒詞兩大類。前者除為妻子、爲自己祝壽外。尚有為友人祝壽,尤以壽吳紹古最爲特別。就飲酒之心態言之,稼軒曾戒酒止酒,端為抒發罷官沉浮之心態;寫飲酒敗德成病,則爲抒發痛苦憤懣之心境,及至宴飲送別,始聊抒安樂之心懷。
    至論稼軒詞用典之特色,係善於運用歷史人物故事及經史子集語錄等,融入詩詞創作;無論用典之次數,用典之精準,都令人驚嘆。隱逸人物歸納出用淵明相關稱呼、用詞語意象代指、秋水觀與停雲樓和並其他隱士入詞。英雄人物經整理出湖海豪士陳元龍、高陽酒徒酈食其和投閣先生揚子雲為代表。

    This paper takes Jiaxuan's poetry about drinking as the theme. It explores five aspects: Jiaxuan’s leisure life in Piao Quan, issues related to poetry about drinking in Piao Quan, themes, mental states, and use of allusions in these poetries. The discussion aims to understand how Jiaxuan used alcohol to stabilize his life, enjoy the natural beauty of Piao Quan with friends, and express his undying ambition and passion. The abstract is as follows:
    In terms of drinking vessels, Jiaxuan uses humble cups to contain his sorrows or interests. As for the themes of his poetry, they can generally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verses celebrating birthdays and those for festivals. Regarding his attitude towards drinking, Jiaxuan once abstained, reflecting his feelings about the ups and downs in officialdom; he wrote that drinking could corrupt one’s morals and lead to illness, expressing his own painful and indignant emotions; yet, when he wrote about banquets and farewells, he sought to convey a sense of comfort and relaxation.
    Speaking of the distinctive feature of allusions using in Jiaxuan’s poetry is his adept use of historical figures’ stories and quotations from Confucian classics, integrating them into his poetic creations. Yinshi summarized three aspects: referring by appellations related to Tao Yuanming, using metaphorical language to allude, utilizing Qiushui Pavilion and Tingyun Tower within the poetry. Among the heroic figures, Chen Yuanlong, Li Shiqi, and Yang Ziyun have been selected as representative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述評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論文架構 12 一 研究方法 12 二 論文架構 17 第二章 稼軒閒居瓢泉相關問題 20 第一節 稼軒生平概述 20 第二節 閒居瓢泉背景 22 第三節 瓢泉地理環境 26 一 瓢泉地理 26 二 瓢泉新居 27 第三章 稼軒瓢泉飲酒詞之問題 29 第一節 酒意象之淵源 29 一 歷來酒意象之使用 32 二 酒意象表達之意義 38 第二節 稼軒飲酒詞定義 44 一 用酒後狀態表達 45 二 用盛酒器具展現 50 三 用飲酒方式體現 61 四 用釀酒種類呈現 64 第三節 飲酒詞之糾結 66 一 時間之糾結 66 二 心態之糾結 67 三 人物之糾結 69 第四節 小結 71 第四章 稼軒瓢泉飲酒詞之題材 73 第一節 祝壽酒詞 73 一 少用典故 為夫人壽 75 二 曲水流觴 為紹古壽 81 三 和友生辰 為己賦壽 83 四 不落俗套 為人祝壽 91 第二節 節令酒詞 94 一 寒食暮春 盛情留客 95 二 中秋綺思 情志寥闊 98 三 重陽憤世 寄情黃花 103 第三節 小結 109 第五章 稼軒瓢泉飲酒之心態 111 第一節 戒酒止酒 罷官沉浮之心情 111 第二節 敗德成病 痛苦憤懣之心境 114 第三節 宴飲送別 聊抒安樂之心懷 120 第六章 稼軒瓢泉飲酒詞之用典 126 第一節 隱逸人物 127 一 用淵明相關稱呼 128 二 用詞語意象代指 133 三 秋水觀與停雲樓 139 四 並其他逸者入詞 144 第二節 英雄人物 150 一 湖海豪士陳元龍 151 二 高陽酒徒驪食其 155 三 投閣先生揚子雲 158 第三節、小結 162 第七章 結論 164 參考書目 168

    一、傳統文獻
    戰國.呂不韋著,陳奇猷校注:《呂氏春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戰國.屈原等著:《楚辭四種》,臺北:華正書局出版有限公司,1978年。
    漢.司馬遷撰,劉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臺北市:鼎文書局,1981年。
    漢.桓譚撰、清.孫馮翼輯:《桓譚新論》,問經堂刊本。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楊家駱主編:《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6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清阮元撰:《周禮注疏》,阮刻本。
    漢.鄭玄注:《周禮》,明覆元嶽氏刻本。
    漢.劉安撰、漢.高誘注、清.莊逵吉校:《淮南子》,武進莊氏刊本。
    漢.孔安國傳、清.阮元撰:《尚書注疏》,阮刻本。
    漢.孔融撰:《孔北海集》,四庫全書本。
    漢.許慎撰、宋.徐鉉等奉敕校定:《説文解字》,四庫全書本。
    漢.王粲撰:《七十二家集之王侍中集》,明末刊七十二家集本。
    漢.何休撰:《春秋公羊經傳解詁》,宋建安餘氏刊本。
    漢.趙歧注、宋.孫奭疏,廖名春、劉佑平整理,錢遜審定,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標點本.孟子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三國魏.曹植撰、清.丁晏詮評:《曹子建集》,清宣統三年丁氏鉛印漢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三國魏.何晏注、宋.邢昺疏,朱漢民整理、張豈之審定,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標點本.論語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晉.葛洪撰、清.王謨輯:《西京雜記》,臺北:大化書局,1977年。
    晉.杜預著、唐.孔穎達正義、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標點本.春秋左傳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晉.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注,楊家駱主編:《三國志》,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
    晉.郭象注,唐.成玄英疏,《南華真經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南北朝.劉義慶撰:《世說新語》,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南北朝.范曄撰、唐.李賢等注、晉.司馬彪補志,楊家駱主編:《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南北朝.江淹:〈雜體詩.休上人怨別〉,收入《江淹集校注》
    南北朝.蕭統:《昭明文選》,四庫全書本。
    南北朝.魏收撰、西魏書、清.謝啟昆撰,楊家駱主編:《魏書》,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
    南北朝.宗懍撰:《荊楚歲時記》,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南北朝.沈約撰、楊家駱主編:《宋書》,臺北市:鼎文書局,1980年。
    南北朝.顏之推撰,王利器集解:《顏氏家訓集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隋.薛道衡撰:《七十二家集之薛司隷集》,明末刊七十二家集本。
    唐.李延壽撰,楊家駱主編:《南史》,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唐.佚名撰:《樊川文集夾注》,明正統五年朝鮮全羅道錦山刻本。
    唐.杜甫、謝思煒校注:《杜甫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唐.韓愈撰、宋.廖瑩中輯注、宋.朱熹考異、清.陳景雲:《昌黎先生集》,《四庫全書》本。
    唐.韓愈:《五百家注韓昌黎集》,北京:中華書局,2019年。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箋注:《白居易集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唐.王維撰、清.趙殿成箋註:《王右丞集箋注》,臺北:廣文書局,1977年。
    唐.房玄齡等撰,楊家駱主編:《晉書》,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
    唐.岑參撰:《岑嘉州詩》,明正德十五年謝元良嘉州郡齋刻本。
    唐.劉禹錫撰,陶敏、陶紅雨校注:《劉禹錫全集編年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9年。
    唐.劉餗撰《隋唐嘉話》,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唐.盧照鄰撰:《盧昇之集》,收入《中華古籍叢刊》,臺北:大西洋圖書公司,1968年。
    唐.李延壽撰,楊家駱主編:《南史》,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唐.段成式撰:《酉陽雜俎》,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唐.王冰注《黃帝內經》,清康熙九年刻本。
    唐.李涪:《刊誤》,四庫全書本。
    唐.元稹撰:《元稹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
    唐.馮贄注:《雲仙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唐.杜牧撰:《樊川文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
    唐.孔穎達撰、清.阮元撰:《禮記注疏》,阮刻本。
    宋.劉克莊撰《後村集》,四庫全書本。
    宋.朱熹撰《點校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宋.李昉撰 :《太平禦覽》,四庫全書本。
    宋.周敦頤撰:《周元公集》,四庫全書本。
    宋.周紫芝:《太倉稊米集》,四庫全書本。
    宋.張炎撰:《樂府指迷》,明萬曆繡水沈氏刻寶顏堂祕笈本。
    宋.陳亮:《龍川文》,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陸遊撰:《陸放翁全集》,北京:中國書店,1986年。
    宋.曾覿撰:《海野詞》,四庫全書本。
    宋.岳珂撰、姚銘整理:《桯史》收入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2017年。
    宋.耐得翁撰、湯勤福整理:《都城紀勝》,收入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2017年。
    宋.趙彥衛撰、朱旭強整理:《雲麓漫鈔》,收入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2017年。
    宋.李心傳撰、徐規整理:《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收入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2017年。
    宋.金之盈撰、胡紹文整理:《新編醉翁談錄》收入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2017年。
    宋.孟元老撰、伊永文整理:《東京夢華錄》收入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2017年。
    宋.吳自牧撰、黃純艷整理:《夢粱錄》,收入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2017年。
    宋.羅大經撰、王瑞來整理:《鶴林玉露》,收入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2017年。
    宋.周密撰、範熒整理:《武林舊事》收入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2017年。
    宋.蘇軾《仇池筆記》,收入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2017年。
    宋.朱翼中:《酒經》,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宋.計有功撰:《唐詩紀事》,明嘉靖間錢塘洪氏刊本。
    宋.盧憲纂:《鎮江志》,清道光二十二年丹徒包氏刻本。
    宋.梁克家撰:《三山志》,四庫全書本。
    宋.邢昺等奉敕撰、清.阮元撰:《爾雅注疏》,阮刻本
    宋.王安石:《周官新義》,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王安石撰、劉成國點校:《王安石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21年。
    宋.郭知達編:《九家集注杜詩》,《四庫全書》本。
    宋.尤袤著:《全唐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文天祥撰:《文山先生全集》,景烏程許氏藏明刊本。
    宋.唐慎微:《證類本草》,四庫全書本。
    宋.歐陽脩、宋祁撰,楊家駱主編:《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宋.歐陽脩撰:《歐陽文忠公文集》,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元刊本。
    宋.薛居正等撰,楊家駱主編:《舊五代史》。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宋.張淏撰:《會稽續志》,民國十五年景印,嘉慶十三年刊本。
    宋.陳文蔚著:《克齋集》,四庫全書本。
    宋.朱敦儒撰:《樵歌》,宛委別藏清抄本。
    宋.辛棄疾撰、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宋.辛棄疾著、辛更儒箋注:《辛棄疾集編年箋注》,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
    宋.樵川樵叟:《慶元黨禁》,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元.脫脫等撰,楊家駱主編:《宋史》,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
    元.左克明編:《古樂府》,明嘉靖刻本。
    元.王實甫、關漢卿撰:《奇妙全相注釋西廂記》,明弘治十一年金臺岳家刻本。
    元.吳師道:《戰國策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元.馬端臨撰:《文獻通考》,明馮天馭刻本。
    元.吳澄撰:《禮記纂言》,四庫全書本。
    元.辛文房撰:《唐才子傳》,四庫全書本。
    元.高楚芳輯:《集千家注杜詩》,四庫全書本。
    明.馮琦編:《宋史紀事本末》,明萬暦刻本。
    明.毛晉輯:《蘇米志林》明天啟五年毛氏綠君亭刻本。
    明.王荔撰、王允嘉註:《正音捃言》,明崇禎間刻本。
    明.田汝成撰:《西湖遊覽志餘》,萬曆唐裝本。
    明.宋濂等撰,楊家駱主編:《元史》,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明.董斯張輯:《吳興藝文補》,明崇禎六年刻本。
    明.李日華《蓬櫳夜話》收入清.陳夢雷《禽蟲典》,清雍正銅活字本。
    明.張采撰:《周禮注疏合解》,明末刻本。
    明.陳堦輯:《日涉編》,明萬曆徐養量刻本。
    明.陳耀文撰《天中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陶宗儀撰:《書史會要》,《四庫全書》本。
    明.湯顯祖撰:《牡丹亭》,明萬曆刻本。
    明.應權撰:《大明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張溥編:《漢魏六朝一百三家集》,新竹:新興書局發行,影印清刊本三十二開本。
    清.徐松輯、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標點校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王德毅教授校訂:《宋會要輯稿》,2008年。
    清.胡徳琳修、清.李文藻等纂:《歷城縣志》,清乾隆三十八(1773)年刻本。
    清.康熙四十二年禦定:《全唐詩》,康熙四十二年禦定本)。
    清.汪立名撰:《白香山詩集》,《四庫全書》本。
    清.馮浩撰:《玉谿生詩詳注》,清乾隆四十五年德聚堂刻本。
    清.李鴻章等修、清.黃彭年等纂:《畿輔通志》,一九三四年商務印書館影印清清.官修:《高宗純皇帝實錄上》,清內府鈔本。
    清.陳元龍撰《格致鏡原》,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
    清.張廷珩修、清.華祝三纂:《鉛山縣志》,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清.官修:《皇朝文獻通考》,《四庫全書》本。
    清.朱彭輯:《南宋古跡考》(《雕龍中日古籍全文資料庫》,臺中:臺灣得弘資訊有限公司,清道光二十一年金山錢氏據借月山房彙鈔殘版重編增刻指海本),卷下,頁41-42。
    清.夏夑編:《明通鑑》:(《雕龍中日古籍全文資料庫》,臺中:臺灣得弘資訊有限公司,清同治十二年宜黃官廨刻本),前編卷3,頁28。
    清.徐文靖撰:《竹書統箋》,收入王雲五主編:《四庫全書珍本六集》,臺北:臺北商務印書館,1976年。
    清.恩成修、劉德銓纂:《夔州府志》,《中國地方誌續集》,清光緒十七年刻本。
    清.秦嘉謨輯:《世本》,清嘉慶二十三年琳琅仙光館刻本。
    清.張廷玉等撰,楊家駱主編:《明史》,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
    清.張廷珩修、清.華祝三纂:《鉛山縣志》,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清.曹雪芹撰、脂硯齋評、鄧遂夫校訂:《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校本》,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年。
    清.陳夢雷《食貨典》,清雍正銅活字本。
    清.官修:《全唐詩》,清光緒十三年(丁亥),上海同文書局石印版。
    清.秦簧修、清.唐壬森纂:《光緒蘭谿縣志8卷》,清光緒十四年刊本。
    清.文康撰:《兒女英雄傳》,臺北:台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清.陽浩然纂修:《鉛山縣志13卷》,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清.劉坤一等修、清.劉鐸、清.趙之謙等纂:《江西通志》,清光緒七年刻本。
    清.吳自牧、呂晚村、吳孟舉:《宋詩鈔初集》,收入《宋代傳記資料業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民國三年(1914)涵芬樓鉛印本。
    二、近人著作
    王州明、徐超校注:《賈誼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
    王師偉勇:《中外詞學碩博士論文索引(1935-2011)》,臺北:里仁書局,2016年。
    王國維著:《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後的講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年。
    任半塘編著:《敦煌歌辭總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安旗主編:《李白全集編年注釋》,成都:巴蜀書社,1999年。
    朱麗霞著:《清代辛稼軒接受史》,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
    朱鶴齡箋注,沈厚塽:《李義山詩集》,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73年。
    李劍亮:《唐宋詞與唐宋歌妓制度》,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2000年。
    汪誠:《辛棄疾—慷慨豪放的愛國詞家》,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0年。
    辛更儒編:《辛棄疾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侯忠義、陳鐵民撰:《岑參集校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5年。
    夏承濤、游止水著:《辛棄疾》,臺北:萬卷樓,1993年。
    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文集校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
    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詞集校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
    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詩集校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
    郭泮溪:《中國飲酒習俗》,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陳鼓應注譯、王雲五主編:《莊子今注今譯》,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20年。
    揚之水:《物色《金瓶梅》:活色生香的明代器物誌》,新北:聯經事業有限公司,2020年。
    揚之水:《奢華之色—宋元明金銀器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程俊英:《詩經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楊伯峻撰:《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劉揚忠:《辛棄疾詞心探微》,濟南:齊魯書社,1989年。
    鄧廣銘著:《辛稼軒年譜(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鄭騫校注、林玫儀整理:《稼軒詞校注》,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3年。
    蘇勇點校:《易經》,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三、期刊論文
    仇小屏:〈「縱的繼承」的精采示範──論餘光中「李白三部曲」對李白詩歌的繼承與創新〉,《文與哲》2007年第11期(2007年12月),頁481-512。
    王師偉勇:〈兩宋詞人仿蘇辛體析論〉,收入《宋代文學研究叢刊》,高雄:麗文文化事業公司,第14期(2007年6月),頁1221-160。
    李德清:〈稼軒詞信州古今地名考〉,《上饒師專學報》1990年第1期(1990年1月),頁53-58+68。
    辛更儒:〈辛棄疾子女新考〉,《中國韻文學刊》2020年第1期(2020年3月),頁110-116。
    孫康宜著,錢南秀譯:〈《樂府補題》中的象徵與托喻〉,《哈佛東亞學報》1986年12月期(1986年12月),頁353-385。
    郭章裕:〈漢魏六朝詠酒辭賦之研究-以曹植、王粲、張載及鄒陽之作為範圍〉,《東海中文學報》,第39期(2020年6月),頁117-150。
    陳民鎮:〈饒宗頤的「三重證據法」及其實踐——論饒宗頤古史研究的貢獻〉,《史學理論研究》,2002年第3期(2022年3月),頁138-149。
    黃崇浩:〈〈諸葛亮隱居說〉證偽〉,《襄樊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2006年5月),頁110-114。
    劉揚忠:〈稼軒詞與酒〉,《文學評論》1992年第1期(1992年3月),頁106-114。
    四、學位論文
    王健敏:《辛棄疾涉酒詞研究》,瀋陽:遼寧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4年。
    何湘瑩:《稼軒信州詞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3年。
    李佩芬:《稼軒帶湖、瓢泉兩時期詞析論》,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5年。
    林鶴音:《稼軒詞中人物意象之研究》,臺南:成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6年。
    高莞婷:《稼軒詞園林建築書寫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2014年
    張金蓮:《兩宋上巳寒食清明詞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陳淑君:《稼軒詞中鳥意象之研究》,臺南:成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9年。
    陳淑美:《稼軒詞分類用典研究》,臺北: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67年。
    黃靜宜:《稼軒詞梅意象探析》,臺北:臺灣師範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11年。
    黃鬱棻:《辛棄疾酒詞研究》,臺南:成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9年。
    鄭凱馨《稼軒詞英雄人物用典——以帶湖時期為主》,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文系學位碩士論文,2020年。
    藍淑珠:《南宋論政詞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7年。
    魏萍:《辛棄疾帶湖時期涉酒詞研究》,重慶:重慶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1年。
    五、電子資料庫
    《雕龍中日古籍全文資料庫》,臺中:臺灣得弘資訊有限公司。
    《漢籍全文資料庫》,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