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偉琳
Huang, Wei- Lin
論文名稱: 論自殺致凶宅之價值減損與損害賠償-以房屋租賃為中心
Study on Devaluation And Liability of Damages in Haunted Houses Causing by Suicide - Focus on House Leasing
指導教授: 葉婉如
Yeh, Wan-J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Legal Sciences (on the 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0
中文關鍵詞: 凶宅自殺估價減損比例判決統計
外文關鍵詞: Haunted house, Suicide, Valuation, Reduction ratio, Judgment statistics
相關次數: 點閱:152下載:3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我國民俗觀念中認為當人們以自殺行為結束生命後,其靈魂可能停留於自殺的房屋內,此觀念致使房屋使用者在心理增加不少負面壓力,造成該房屋在市場交易時價格大跌,情況較嚴重者甚至無人願意購買,此類房屋即為一般所稱「凶宅」。
    凶宅在我國並非法律名詞,因此定義並不明確。內政部對凶宅雖有解釋,但範圍較窄且與法院判決結果相差甚遠,對比民眾的凶宅定義差距更大,因此當不動產交易事件涉及凶宅因素時,容易產生不少糾紛。其次,因各種凶宅狀況不同,市場價格極難判斷,因此凶宅間的價值減損價額差異極大。且目前我國法院實務上對凶宅造成的市場價格減損,大部分都認為是種經濟上的損失,而不是權利受損,難以侵權行為請求損害賠償,造成不少房屋所有權人因權益受損而求償無門。
    本文研究目的有三:一、更明確地定義凶宅 二、計算出凶宅的價值減損差額範圍 三、探討我國目前司法對凶宅的損害賠償規定是否不足?
    本文研究方法在凶宅定義部分,對一般民眾與律師、估價師等專業人士分別做市調,並以該市調統計結果與內政部定義及法院判決做比較後分辨其中差異,期能更完整定義凶宅。在凶宅的價值減損範圍部分,本文統計法院判決中有關於自殺致凶宅的估價報告數據,並依照四種自殺型態,統計自殺後的凶宅可能造成的價值減損差額的平均比例範圍,讓權益受損者於求償時有較實際且可供參考數據。最後在損害賠償請求權部分,本文統計最高法院與高等法院間對自殺致凶宅的損害賠償判決結果,討論我國司法對凶宅事件中權益受損者保護是否不足?
    以本文結論而言,在對民眾與專業人士的市場調查中顯示,凶宅不應僅以專有部分發生凶宅事件為限,若凶宅事件發生房屋的專用部分,亦應被認定為凶宅,較符合民眾觀點與「有權利即有責則」之原則。其次在本文統計68件法院判決書中的估價報告後,計算所有凶宅的價值減損差額比例總和後平均,計算出25.36%之數據,亦即每件凶宅事件將造成不動產價額減損平均約25.36%之金額。在統計四種自殺型態後,得出燒炭自殺者平均減損比例為25.88%,上吊自殺平均值為23.98%,服藥自殺平均值為23.67%,跳樓自殺者平均值為21.35%。在目前有關於自殺致凶宅的損害賠償責任判決中,最高法院的一致見解都認為凶宅的價值減損差額是「純粹經濟上損失」,此為一種利益而非權利,因此無論是承租人或自殺者皆無需負侵權責任。
    針對此次研究結論,本文有以下五點建議:一是建議內政部的凶宅定義應增列房屋的專用部分,二是建議政府建立凶宅登錄機制,第三是建議法院明列凶宅估價報告數據,四是針對目前法律保護不足部分,建議租賃雙方簽立「自殺賠償條款」,增加承租者契約責任,五是落實凶宅保險機制,以降低社會成本。

    Summary
    According to our cultural, many people think that when someone end their lives by suicide, their souls may stay in the suicidal house. It reases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house users and causes the price of the house fall sharply . In some serious cases, no one wants to buy them. This kind of house is generally referred to as a "haunted house."
    Haunted house is not a legal term in Taiwan, and the definition is unclear. Therefore, There are many disputes during the transaction of the haunted house. and the market price reductions of haunted houses in the courts are considered to be a kind of economic losses rather than to be a kind of damage to rights. So it is difficult to claim compensation for infringements.
    Therefore, we interviewed almost 300 people and some professionals, hope to give a more complete definition of "haunted house", and suggested relevant administrati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administer of haunted houses. We collect data from the appraisal report in the court's judgment, Calculate the price loss range of the haunted house, provide the complainant more realistic and reference data when claiming compensation. We mak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lessor to complain compensation, Hope it can provide everyone with a more efficient way to deal with haunted houses, and have some contribute to the safety of real estate transactions and the protection of personal property right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意識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 3 第四節 研究方法 3 第一項 文獻分析法 3 第二項 案例分析法 3 第三項 市場調查法 3 第四項 深度訪談法 3 第五節 研究架構 4 第二章 凶宅定義 7 第一節 內政部定義 7 第二節 法院見解 9 第一項 時間上定義 10 第二項 空間上定義 10 第一款 專有部分 11 第二款 非專有部分 12 第三節 民眾見解 15 第一款 市場調查法 15 第二款 深度訪談法 22 第四節 小結 24 第三章 凶宅價值減損差額之計算 29 第一節 何謂凶宅價值減損差額 30 第一項 正常價格與特定價格 33 第二項 不動產價格影響因素 34 第一款 一般因素 34 第二款 區域因素 36 第三款 個別因素 36 第二節 凶宅價額減損之計算方法 38 第一項 成本法 39 第二項 收益法 40 第三項 比較法 41 第三節 比較法之個別調整因素 42 第四節 實務之凶宅估價報告統計 45 第一項 自殺案件之統計 45 第二項 不同自殺方式之減損比例 47 第一款 燒炭自殺 50 第二款 上吊自殺 52 第三款 服藥自殺 53 第四款 跳樓自殺 54 第五節 小結 57 第四章 自殺致凶宅價值減損之責任 63 第一節、凶宅價值減損之請求權基礎 63 第一項 契約責任 64 第一款 承租人之保管義務責任 64 第二款 債務不履行責任 68 第三款 小結 71 第二項 侵權責任 72 第一款 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 72 第二款 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 75 第三款 民法第184條第2項 80 第四款 小結 81 第二節 凶宅價值減損之性質 82 第一項 純粹經濟上損失說 82 第二項 所有權侵害說 84 第三項 小結 86 第三節 最高等法院與高等法院判決統計 87 第一項 最高法院判決統計 87 第二項 高等法院判決統計 88 第四節 小結 99 第五章 建議與結論 101 第一節 結論 101 第二節 建議 102 第一項 建議政府明定凶宅定義 102 第二項 建立凶宅登錄機制 102 第三項 建議法院明列凶宅估價報告數據 103 第四項 雙方簽立「自殺賠償條款」 104 第五項 落實保險機制降低社會成本 105 參考文獻(依姓名筆畫排列) 107 一、 專書 107 二、 期刊 107 三、 學位論文 109 四、 研討報告 109 五、 網路資料 109

    參考文獻(依姓名筆畫排列)
    一、 專書
    (一) 王澤鑑,民法物權,三民,增訂二版, 2014年3月。
    (二)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三民,增訂新版,2015年6月。
    (三) 甘添貴,刑法各論上,三民,修訂二版, 2010年11月。
    (四) 吳光明,新物權法論,三民, 2009年9月。
    (五) 陳忠五,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保護客體,新學林,2008年12月。
    (六) 林英彥,不動產估價,第十版,文笙, 2004年8月。
    (七) 陳立夫,土地法研究(二),新學林, 2011年6月。
    (八) 陳自強,不完全給付與物之瑕疵:契約法之現代化II,新學林, 2013年12月。
    (九) 郭厚村,不動產估價概要-理論與實務,新文京,第五版, 2020年6月。
    (十) 許文昌,不動產估價體系,元照,第三版, 2020年9月。
    (十一) 游適銘,不動產估價學,大日,第四版, 2019年9月。
    (十二) 謝哲勝,民法物權,三民,增訂三版, 2010年6月。

    二、 期刊
    (一) 王新亞、柯登耀、羅雪真、陳奉瑤,瑕疵不動產估價-凶宅評估及問題討論,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71期,第45-53頁,2019年9月。
    (二) 王澤鑑,純粹經濟損失、完整利益與民事責任的發展──最高法院判決的體系構成,月旦法學雜誌第318期,第65 - 87頁,2021年11月。
    (三) 向明恩,物之瑕疵擔保責任再探-以凶宅案為例-評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9年度訴字第218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12期,第93-105頁,2011年12月。
    (四) 吳從周,凶宅、物之瑕疵與侵權行為-以兩種法院判決案型之探討為中心,月旦裁判時報,第12期,第106-113頁,2011年12月。
    (五) 吳從周,凶宅與物之瑕疵擔保,月旦法學教室,第99期,第14-15頁,2011年1月。
    (六) 吳瑾瑜,由所有權角度看受僱人於租賃屋內自殺衍生之僱用人侵權暨承租人契約責任爭議──以最高法院103 年度台上字第584 號民事判決為例,月旦裁判時報,第34 期,第13-15 頁,2015 年4 月。
    (七) 邱琦,凶宅與純粹經濟上損失,月旦裁判時報,第7期,第20-28頁,2011月2年。
    (八) 陳忠五,承租人允許使用房屋之第三人自殺致房屋成為凶宅之損害賠償責任-最高法院 103 年度台上字第 583 號判決評釋,台灣法學雜誌,第269期,第23-41頁,2015年4月。
    (九) 陳忠五,承租人自殺致房屋成為凶宅之損害賠償責任-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1789號判決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271期,第5-27頁,2017年12月。
    (十) 陳計男,大厦、公寓的一些法律問題一建築物區分所有,法令月刊第28卷第7期,第6-10頁,1997年8月。
    (十一) 陳聰富,論過失侵害利益之侵權責任:區別權利侵害與利益侵害的困境與突破,臺大法學論叢 46 卷第 1 期,第135-200頁,2017年3月。
    (十二) 張義權、何信輝,凶宅對房地產價格減損評估之研究,土地問題研究季刊6卷3期,第42-56頁,2007年9月。
    (十三) 葉啟洲,純粹經濟上損失在臺灣侵權行為法上的保護──以最高法院相關裁判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241期,第46-50頁,2015年6月。
    (十四) 溫豐文,區分所有權之客體,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2期,第55-64頁,1985年11月。
    (十五) 蔡明哲,透天住宅增建部分發生非自然死亡案件價格減損之探討,土地問題研究季刊,中國地政研究所,第54-61頁,2019年9月。
    (十六) 蔡明誠,區分所有建築物之專有部分與分管契約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1150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31-35頁,2012年2月。
    (十七) 蔡晶瑩,凶宅交易之法律問題/台高院 101 上易 183 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222期,第167-170頁,2013年4月。
    (十八) 蔡晶瑩,物之瑕疵擔保責任與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在凶宅問題之適用-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4年度訴字第2464號民事判決與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4年度重訴字第320號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271期,第39-49頁,2017年12月。
    (十九) 詹森林,純粹經濟上損失與消保法之商品責任──最高法院97 年度台上字第2348 號判決之研究,法令月刊,60 卷7 期,第60-64 頁,2009年7月。
    (二十) 詹森林,臺灣民法債務不履行體系之發展-外國法之繼受、本國理論與實務之演變,月旦法學雜誌,第241期,第6-10頁,2016年6月。

    三、學位論文
    (一)李元矗,我國住宅瑕疵之法律問題-以凶宅為例,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年 7 月。
    (二)甘惠文,物件類型與凶殘程度對於凶宅價值減損之研究,南臺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2015年9月。
    (三)洪敦懌,我國凶宅資訊制度之研究-兼論美國污名化不動產,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6月。
    (四)張欣潔,純粹經濟價值減損之民法上救濟途徑── 以「使他人房屋成凶宅致生貶值損害」之類型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6 年9月。
    (五)蔡有亮,論凶宅之說明義務及價值減損,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6月。
    (六)蕭如儀,論自殺致他人房屋成為凶宅之侵權責任及承租人責任,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11月。
    (七)薛博橙,我國法院審理凶宅案件之量化統計及法律分析,私立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1月。

    四、研討報告
    (一)詹森林,使他人房屋因自殺成為凶宅之侵權與違約賠償責任:純粹經濟損失或非純粹經濟損失之爭議,發表於:純粹經濟損失侵權責任之實務發展研討會,第1-24頁,2015 年 8 月。

    五、 網路資料
    (一)https://news.591.com.tw/news/1312?regionid=1 591房屋交易網新聞 ,最後瀏覽日2021年4月14日。
    (二)https://ctee.com.tw/house/celetalk/7497.html工商時報新聞報導,最後瀏覽日2021年12月4日。
    (三)https://www.ly.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590&pid=191207立法院網站,最後瀏覽日2022年1月5日。
    (四)http://www.reaa.org.tw/rule.php?level_id=QD48PyomJTJAKCsjJV4r 台北市不動產估價師公會網站,最後瀏覽日2021年4月14日。
    (五)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022283?mode=whole 風傳媒網路新聞,最後瀏覽日2021年4月14日。
    (六)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78461康健網站報導,最後 瀏覽日2021年12月4日。
    (七)https://dep.mohw.gov.tw/DOMHAOH/cp-4904-8883-107.html 衛服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網站,最後瀏覽日2021年4月14日。
    (八)司https://dep.mohw.gov.tw/domhaoh/fp-4904-8883-107.html 衛服部心理及口腔健康,最後瀏覽日2021年4月14日。
    (九)https://raingogo.pixnet.net/blog/post/48452096靈曦的部落格-各種死法死後屍體描述網路部落客資料,最後瀏覽日期 2021年12月7日。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