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玄儒
Chen, Hsuan-Ju
論文名稱: 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之國際管轄與準據法之研究
The Study of the International Jurisdiction and the Applicable Law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Cases Involving Foreign Elements
指導教授: 林易典
Lin, Yi-Ti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68
中文關鍵詞: 涉外智慧財產權屬地主義國際管轄權選法規則專屬管轄合意管轄準據法原始國法保護地法原始所有權當事人意思自主關係最切原則特徵性履行無所不在之侵害
外文關鍵詞: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volving foreign elements, territorialism, international jurisdiction, choice of laws rule, exclusive jurisdiction, choice of court, applicable law, lex originis, lex loci protectionis, initial ownership, party autonomy, most closely connected rule, characteristic performance, ubiquitious infringement
相關次數: 點閱:236下載: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智慧財產權法定主義及屬地主義下,智慧財產權無法脫離承認其存在並賦予其效力的法律而單獨存在,其屬地性限制了權利的跨國效力,而各國的智慧財產權規範皆不同,使同一問題於不同國家法律的適用下產生相異之結果,法律衝突問題因而發生。目前國際上並無統一的國際民事訴訟制度及國際選法規則,故跨國智慧財產權糾紛之涉外民事案件,其國際管轄權如何判斷及準據法之選擇為本論文的研究重心,本論文將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分為權利成立與效力、權利讓與與授權契約及權利侵害三個問題,探討、比較我國新舊法於涉外智慧財產權事件適用上之差異,並著重於比較法上的分析,以國際規範、國際學術研究團隊所擬訂之規則或其他國家立法例之相關規定,了解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目前的國際趨勢,並供我國日後立法上參考。
    我國法並無智慧財產權糾紛之國際管轄明文規定,參考相關國際規範,就註冊性智慧財產權成立與效力訴訟,規定應由登記國法院專屬管轄,基於登記或註冊程序與權利成立地國之國家主權行使密切相關,本論文贊同專屬管轄,而專屬管轄權的範圍是否及於侵害訴訟則有爭議,由於侵害訴訟並未直接觸及權利本身問題,與權利之登記無關,故不應適用專屬管轄較為妥當。智慧財產權侵害訴訟及權利讓與與授權契約訴訟應依一般原則來判斷國際管轄,即依以原就被原則之ㄧ般管轄權,或侵權行為或契約之特別管轄權之規定判斷一國法院有無審理權限,又當事人得針對契約事項約定管轄法院固無爭議,本論文認為智慧財產權侵害訴訟既不適用專屬管轄規定,且主要乃判斷權利是否受侵害及救濟之請求等問題,應肯定亦得為合意管轄。
    我國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於2011年生效之新法,有針對智慧財產權增訂準據法之明文,係採保護地法原則,規定依權利應受保護地之法律,惟新法第42條規定僅得處理智慧財產權權利本身的問題。關於智慧財產權成立與效力及侵權案件之選法規則,國際潮流皆採保護地法,保護地法之採行符合智慧財產權之屬地主義,亦使判決結果更貼近當事人之需求,另於智慧財產權侵權紛爭中,多肯定有當事人意思自主原則之適用,惟適用範圍各規定不盡相同;關於權利讓與與授權契約案件準據法之選擇,國際上皆肯認當事人意思自主原則,於當事人未選擇準據法時,多依關係最切原則適用關係最切法解決,並引進特徵性履行之概念,使關係最切之判斷有較明確之規則得以遵循。
    自比較法上之分析可知,我國法於智慧財產權紛爭之國際管轄與準據法問題尚有事件類型化及細緻化的需求及進步空間,希冀藉由本論文的研究,提供現行法所未涵蓋部分實務適用上及修法上的建議,以更近國際私法內外國判決一致之目標。

    Under the principle of legality of right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right and territorialism, IP rights can’t be departed from the law which recognized its existence and gave validity, and its territorial nature limits its cross-board force. Due to the difference in IP rights law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the different applicable laws in the same issue result in different outcomes and lead to the conflict of laws. There is no unitary international civil procedural law and international choice of laws rules currently, so this thesis focused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jurisdiction and ascertainment of the applicable law in IP rights cases involving foreign elements. This thesis divided the IP rights cases into three issues: the existence and validity of rights, assignment and licence contracts, and infringement, to compare with the differenc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and old laws in Taiwan, and center on the analysis of comparative law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trend via the international norms, the rules drawn up by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groups and other countries’ laws, it can be the reference for our country’s future legislation.
    There is no express rule under the Taiwan law for the international jurisdiction in IP disputes. On the basis of the registration procedur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sovereignty of the country where the right is established, this thesis approves that the action of existence and validity of registered IP rights, the court in the State where the rights has been registered shall have exclusive jurisdiction in relevant international norms. And whether the scope of exclusive jurisdiction in infringement proceedings is controversial, as the result of the action of infringement doesn’t involve the problems of right itself and registration, it is appropriate that infringement proceedings shall not apply to the exclusive jurisdiction rule. The international jurisdiction of the actions of infringement or contracts on the assignment or licence contracts of IP rights is determined by the general rule - the general jurisdiction rule of ‘actor sequitur forum rei’ and the special jurisdiction rules of torts or contracts. It is uncontroversial that parties can make the choice of court agreements in contract matters, this thesis agrees to the choice of court agreements in infringements matters, which is based on the reason that the infringement actions don’t apply to the exclusive jurisdiction and mainly judge whether the rights was infringed and the remedies.
    The new Law Governing the Application of Laws to Civil Matters Involving Foreign Elements in Taiwan which came into effect in 2011 set up an applicable law rule of IP rights, which adopts ‘Lex Loci Protectionis’, the law of the State for which protection is claimed, and Article 42 only deals with the issues of IP rights itself. The international tendency of choice of law rules on the cases of existence and validity of rights and the infringement of rights both are lex loci protectionis, adopting the lex loci protectionis is conformed to the territorialism and also made judges closer to parties’ demand. In addition, the application of principle of party autonomy in disputes on IP rights infringement is generally recognized, however, the scope of the party autonomy is not quite identical. Party autonomy is recognized internationally with regard to the choice of applicable law in contracts on assignment or licence contracts of IP rights cases, and when the law applicable to the contract has not been chosen by the parties, the law of the country with which it is most closely connected shall be apply. Through the ‘Characteristic Performance’, it becomes a more explicit rule to ascertain the ‘most closely connected’.
    From the analysis of comparative law, the laws of international jurisdiction and applicable law in IP rights in Taiwan indeed have the demand and need the improvement in types and detailed regulation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thesis intends to provide the suggestions in practice and law amending on the parts which the law doesn’t cover, which leads to the consistence with the internal and foreign judgments, and reaches to the goal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3 第三節 研究架構6 第二章 比較法上對於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之國際管轄7 第一節 我國法就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國際管轄之規範8 第二節 比較法上就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國際管轄之規範10 第一項 一般管轄權11 第二項 涉外智慧財產權權利成立與效力之國際管轄13 第一款 專屬管轄14 第一目 布魯塞爾規則I16 第二目 盧加諾公約18 第三目 新海牙公約準備草案19 第四目 CLIP通則20 第五目 ALI 原則21 第六目 日韓共同提案22 第七目 瑞士國際私法23 第二款 專屬管轄或任意管轄23 第三款 專屬管轄之範圍27 第一目 侵害訴訟27 第二目 侵害訴訟之權利無效抗辯30 第四款 非註冊性智慧財產權之專屬管轄?34 第五款 合意管轄35 第三項 涉外智慧財產權權利侵害之國際管轄39 第一款 一般管轄權40 第一目 布魯塞爾規則I41 第二目 CLIP通則42 第三目 ALI原則44 第四目 日韓共同提案45 第二款 侵權行為特別管轄權46 第一目 布魯塞爾規則I47 第二目 盧加諾公約48 第三目 新海牙公約準備草案48 第四目 CLIP通則49 第五目 ALI原則51 第六目 日韓共同提案53 第七目 日本透明化提案53 第三款 合意管轄54 第一目 否定說55 第二目 肯定說56 第四項 涉外智慧財產權權利讓與與授權契約之國際管轄58 第一款 契約特別管轄權58 第一目 布魯塞爾規則I59 第二目 盧加諾公約61 第三目 新海牙公約準備草案61 第四目 CLIP通則61 第五目 ALI原則63 第六目 日韓共同提案63 第七目 日本透明化提案64 第二款 合意管轄65 第三節 我國規範之檢討及實務分析66 第一項 我國規範之檢討66 第二項 我國實務之分析67 第一款 涉外智慧財產權成立與效力訴訟國際管轄之實務分析67 第二款 涉外智慧財產權侵害訴訟國際管轄之實務分析70 第三款 涉外智慧財產權讓與或授權契約訴訟國際管轄之實務分析71 第一目 國際管轄之約定72 第二目 合意管轄法院之排他管轄權?73 第四節 結論77 第三章 比較法上對於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權利成立與效力之準據法83 第一節 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準據法之選法規則83 第一項 法庭地法(Lex Fori)83 第二項 原始國法(Lex Originis)86 第三項 保護地法(Lex Loci Protectionis)87 第二節 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權利成立與效力之選法規則90 第一項 原始國法90 第二項 保護國法92 第三項 折衷說93 第三節 我國法就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權利成立與效力準據法之規範94 第一項 舊法下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權利成立與效力準據法之規定94 第二項 新法下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權利成立與效力準據法之規定95 第一款 第42條第1項95 第二款 第42條第2項97 第四節 比較法上就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權利成立與效力準據法之規範97 第一項 CLIP通則98 第一款 第3:102條98 第二款 第3:201條99 第三款 第3:301條101 第二項 ALI原則102 第一款 第301條102 第二款 第311條至第313條104 第三款 第314條106 第三項 日韓共同提案106 第一款 第301條107 第二款 第308條108 第三款 第309條109 第四項 日本透明化提案109 第一款 第305條110 第二款 日本最高裁判所讀卡機案111 第五項 瑞士國際私法112 第六項 中國大陸國際私法112 第五節 我國規範之檢討及實務分析113 第一項 我國規範之檢討113 第二項 我國實務於涉外智慧財產權成立與效力案件準據法之分析115 第六節 結論116 第四章 比較法上對於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權利讓與與授權契約之準據法119 第一節 當事人意思自主原則119 第一項 概論119 第二項 比較法上就當事人意思自主原則之規範 121 第一款 羅馬公約121 第二款 羅馬規則I123 第三款 海牙原則草案125 第三項 檢討127 第二節 我國法就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權利讓與與授權契約準據法之規範129 第一項 舊法下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權利讓與與授權契約準據法之規範129 第二項 新法下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權利讓與與授權契約準據法之規範130 第三節 比較法上就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權利讓與與授權契約準據法之規範133 第一項 羅馬公約133 第二項 羅馬規則I135 第三項 海牙原則草案136 第四項 CLIP通則137 第五項 ALI原則138 第六項 日韓共同提案139 第七項 日本透明化提案140 第八項 瑞士國際私法142 第九項 中國大陸國際私法143 第四節 我國規範之檢討及實務分析144 第一項 我國規範之檢討144 第二項 我國實務於涉外智慧財產權讓與或授權契約案件準據法之分析145 第五節 結論147 第五章 比較法上對於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權利侵權之準據法149 第一節 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權利侵權之選法規則149 第一項 侵權行為地法150 第二項 保護地法152 第三項 其他見解154 第二節 我國法就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權利侵權準據法之規範155 第一項 舊法下就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權利侵權準據法之規定156 第二項 新法下就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權利侵權準據法之規定158 第一款 第25條158 第二款 第28條160 第三款 第31條161 第三節 比較法上就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權利侵權準據法之規範162 第一項 羅馬規則II162 第一款 第8條第1項164 第二款 第8條第2項166 第三款 第8條第3項167 第二項 CLIP通則168 第一款 第3:601條168 第二款 第3:602條169 第三款 第3:603條170 第四款 第3:606條172 第三項 ALI原則173 第一款 第301條第1項173 第二款 第321條175 第三款 第302條176 第四項 日韓共同提案178 第一款 第304條178 第二款 第305條179 第三款 第306條180 第五項 日本透明化提案181 第一款 第301條181 第二款 第302條183 第三款 第304條第1項184 第六項 瑞士國際私法185 第七項 中國大陸國際私法185 第四節 權利無效抗辯之準據法 186 第五節 我國規範之檢討及實務分析188 第一項 我國規範之檢討188 第二項 我國實務於涉外智慧財產權侵權案件準據法之分析189 第一款 涉外智慧財產權侵權案件適用舊法規定之我國實務判決189 第二款 涉外智慧財產權侵權案件適用新法規定之我國實務判決190 第一目 適用新法第25條—侵權行為地法191 第二目 適用新法第42條—權利應受保護地法192 第六節 結論194 第六章 結論199 第一節 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之國際管轄199 第一項 涉外智慧財產權權利成立與效力訴訟之國際管轄200 第二項 涉外智慧財產權權利侵害訴訟之國際管轄201 第三項 涉外智慧財產權權利讓與與授權契約訴訟之國際管轄202 第二節 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之準據法203 第一項 涉外智慧財產權權利成立與效力案件之準據法203 第二項 涉外智慧財產權權利讓與與授權契約案件之準據法204 第三項 涉外智慧財產權權利侵權案件之準據法 205 第三節 結語207 參考文獻209 一、中文209 二、外文211 三、網路資源213 附錄214 附錄一 我國舊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部分條文215 附錄二 我國新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部分條文216 附錄三 布魯塞爾公約部分條文 217 附錄四 布魯塞爾公約部分條文譯文218 附錄五 布魯塞爾規則I部分條文219 附錄六 布魯塞爾規則I部分條文譯文221 附錄七 盧加諾公約部分條文223 附錄八 盧加諾公約部分條文譯文224 附錄九 新海牙公約準備草案部分條文225 附錄十 新海牙公約準備草案部分條文譯文227 附錄十一 CLIP通則部分條文228 附錄十二 CLIP通則部分條文譯文235 附錄十三 ALI原則部分條文240 附錄十四 ALI原則部分條文譯文244 附錄十五 日韓共同提案部分條文247 附錄十六 日本透明化提案部分條文250 附錄十七 日本透明化提案部分條文譯文252 附錄十八 海牙合意管轄公約部分條文254 附錄十九 海牙合意管轄公約部分條文譯文255 附錄二十 羅馬公約部分條文256 附錄二十一 羅馬公約部分條文譯文257 附錄二十二 羅馬規則I部分條文258 附錄二十三 羅馬規則I部分條文譯文260 附錄二十四 海牙原則草案部分條文261 附錄二十五 海牙原則草案部分條文譯文262 附錄二十六 羅馬規則II部分條文263 附錄二十七 羅馬規則II部分條文譯文264 附錄二十八 瑞士國際私法部分條文265 附錄二十九 中國大陸國際私法部分條文266 附錄三十 日本法律適用通則法部分條文267 附錄三十一 日本法律適用通則法部分條文譯文268

    一、中文
    (一)專書
    1、林益山,國際私法與實例解說,著者發行,臺北,2009年9月,修訂五版。
    2、馬漢寶,國際私法總論,著者發行,臺北,1983年8月,八版。
    3、陳長文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超國界法律論集—陳長文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三民,臺北,2004年11月,初版。
    4、許耀明,國際私法新議題與歐盟國際私法,元照,臺北,2009年4月,初版。
    5、曾陳明汝原著、曾宛如續著,國際私法原理(上集)—總論篇,新學林,臺北,2008年5月,改訂八版。
    6、曾陳明汝原著、曾宛如續著,國際私法原理(續集)—各論篇,新學林,臺北,2012年3月,修訂三版。
    7、劉鐵錚、陳榮傳,國際私法論,三民,臺北,2010年9月,修訂五版。
    8、劉鐵錚等著,瑞士新國際私法之研究,三民,臺北,1991年10月,初版。
    9、劉鐵錚等著,國際私法研究會叢書編輯委員會主編,慶祝馬教授漢寶七秩華誕國際私法論文集,五南,臺北,1996年9月,初版。
    10、羅明通,著作權法論(Ⅰ),臺英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臺北,2005年9月,六版。
    11、蘇遠成,國際私法,五南,臺北,2006年2月,五版。
    12、杜濤,涉外民事關係法律適用法釋評,中國法制出版社,北京,2011年5月,第一版。
    13、黃進、姜茹嬌,《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係法律適用法》釋義與分析,法律出版社,北京,2011年2月,第一版。
    14、萬鄂湘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係法律適用法》條文理解與適用,中國法制出版社,北京,2011年9月,第一版。
    15、楊長海,知識產權衝突法論,廈門大學出版社,廈門,2011年1月,第一版。
    16、齊湘泉,《涉外民事關係法律適用法》原理與精要,法律出版社,北京,2011年3月,第一版。
    (二)期刊論文
    1、王志文,羅馬第二規則評析—非契約之債法律適用之統一化,中華國際法與超國界法評論,第5卷第2期,2009年12月,頁201至263。
    2、吳光平,國際私法上國際裁判管轄發展之新趨勢,軍法專刊,第53卷第3期,2007年6月,頁116至133。
    3、何佳芳,日本新國際私法之侵權行為準據法—兼論我國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及其修正草案之相關條文,法學新論,第2期,2008年9月,頁21至47。
    4、何佳芳,契約準據法中推定的關係最切之法—以「特徵性履行」之判斷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97期,2011年10月,頁201至212。
    5、杜煥芳,兩岸新國際私法之物權及知識產權比較與適用,2011海峽兩岸國際私法學術研討會,2011年9月20日,頁5-2-1至5-2-24。
    6、林益山,涉外著作權之國際私法問題探討,軍法專刊,第56卷第2期,2010年4月,頁4至22。
    7、陳榮傳,國際私法的新自治—民國一百年新法的當事人意思自主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186期,2010年11月,頁147至163。
    8、陳榮傳,台灣國際私法的新思路—以涉外侵權行為為中心,第六屆東海大學兩岸國際私法學術研討會 兩岸司法互助及區域私法衝突法制,2013年5月17日,頁34至48。
    9、陳榮傳,國際私法的新面貌—鳥瞰2011年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台灣法學雜誌,第156期,2010年7月,頁11至41。
    10、陳榮傳,國際私法的新開展—民國一百年新法的特色與適用,月旦法學雜誌,第200期,2012年1月,頁267至281。
    11、陳榮傳,專利權侵害的涉外民事訴訟(上)—以最高法院案例及新法的適用為中心,台灣法學雜誌,第215期,2013年1月1日,頁1至10。
    12、陳榮傳,專利權侵害的涉外民事訴訟(下)—以最高法院案例及新法的適用為中心,台灣法學雜誌,第216期,2013年1月15日,頁1至17。
    13、陳穎彥,論網際網路侵權行為之準據法—以美國選法理論為中心,兼評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修正草案,軍法專刊,第56卷第2期,2010年4月,頁135至152。
    14、張有捷,簡評國際私法智慧財產權適用準據法之規定—以新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第42條為中心,2011海峽兩岸國際私法學術研討會,2011年9月20日,頁5-3-1至5-3-9。
    15、張銘晃譯,中野俊一郎,智慧財產事件之國際裁判管轄—以專利侵害事件為中心,國際管轄權與準據法之選擇—以智慧財產民事訴訟為中心研討會,2009年11月19日,頁1至16,取自司法院http://www.judicial.gov.tw/work/work12-1.asp。
    16、馮霞,中國涉外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立法考量,2011海峽兩岸國際私法學術研討會,2011年9月20日,頁5-1-1至5-1-26。
    17、劉仁山,國際合同法律適用中“意思自治原則”的晚近發展——海牙2012年《國際合同法律選擇原則》介評,第六屆東海大學兩岸國際私法學術研討會 兩岸司法互助及區域私法衝突法制,2013年5月17日,頁7至33。
    18、蔡華凱,涉外智慧財產民事事件之國際裁判管轄與準據法,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31期,2010年10月,頁57至115。
    19、蔡華凱譯,木棚照一,日本關於智慧財產之選法規則—以日本判例之發展與特徵為中心,國際管轄權與準據法之選擇—以智慧財產民事訴訟為中心研討會,2009年11月19日,頁1至15,取自司法院http://www.judicial.gov.tw/work/work12-1.asp。
    (三)學位論文
    1、張銘晃,智慧財產權事件之國際裁判管轄,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博士論文,2010年6月。
    2、林季陽,涉外智慧財產紛爭事件之國際裁判管轄與準據法決定,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2011年6月。
    二、外文
    (一)專書
    1、American Law Institu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INCIPLES GOVERNING JURISDICTION, CHOICE OF LAW, AND JUDGEMENTS IN TRANSNATIONAL DISPUTES, American Law Institute, St. Paul, MN, 2008.
    2、Basedow, Jürgen/ Drexl, Josef/ Kur, Annette/ Metzger, Axel (eds),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THE CONFLICT OF LAWS, Mohr Siebeck, Tübingen, 2005.
    3、Basedow, Jürgen/ Kono, Toshiyuki/ Metzger, Axel (eds),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THE GLOBAL ARENA: JURISDICTION, APPLICABLE LAW, AND THE RECOGNITION OF JUDGMENTS IN EUROPE, JAPAN AND THE US, Mohr Siebeck, Tübingen, 2010.
    4、Bonomi, Andrea/ Volken, Paul (eds), YEARBOOK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Vol. IX-2007, sellier. European law publishers, Munich, 2008.
    5、Brand, Ronald A./ Herrup, Paul M., THE 2005 HAGUE CONVENTION ON CHOICE OF COURT AGREEMENTS: COMMENTARY AND DOCUMENT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008.
    6、Collins, Lawrence/ Briggs, Adrian/ Harris, Jonathan/ McClean, J.D./ McLachlan, Campbell/ Morse, C.G.J. (eds), DICEY, MORRIS AND COLLINS ON THE CONFLICT OF LAWS, Sweet & Maxwell, London, 2006, 14th edition.
    7、Dickinson, Andrew, THE ROME II REGULATION: THE LAW APPLICABLE TO NON-CONTRACTUAL OBLIGATIO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2008.
    8、Dickinson, Andrew, THE ROME II REGULATION: THE LAW APPLICABLE TO NON-CONTRACTUAL OBLIGATIONS Updating Supple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2010.
    9、Drexl, Josef/ Kur, Annette (eds), INTELLECTUAL PROPERY AND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HEADING FOR THE FUTURE, Hart Publishing, Oxford, 2005.
    10、Eechoud, Mireille M.M. van, CHOICE OF LAW IN COPYRIGHT AND RELATED RIGHTS: ALTERNATIVES TO THE LEX PROTECTIONIS,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The Hague, 2003.
    11、Fawcett, James J./ Torremans, Paul,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2011, 2nd edition.
    12、Goldstein, Paul/ Hugenholtz, P. Bernt, INTERNATIONAL COPYRIGHT: PRINCIPLES, LAW, AND PRACTI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New York, 2010, 2nd edition.
    13、Hayward, Ruth, CONFLICT OF LAWS, Cavendish Publishing, London, UK, 2006, 4th edition.
    14、Hess, Burkhard/ Pfeiffer, Thomas/ Schlosser, Peter, THE BRUSSELS I REGULATION 44/2001: APPLICATION AND ENFORCEMENT IN THE EU, C.H. Beck, München, 2008.
    15、木棚照一,知的財産の国際私法原則研究—東アジアからの日韓共同提案—,早稻田大學比較法研究所,東京都,2012年12月10日,初版。
    16、Leible, Stefan/ Ohly, Ansgar (eds),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Mohr Siebeck, Tübingen, 2009.
    17、Matulionytė , Rita, LAW APPLICABLE TO COPYRIGHT: A COMPARISON OF THE ALI AND CLIP PROPOSALS, Edward Elgar, Cheltenham, UK, 2011.
    18、Megnus, Ulrich/ Mankowski, Peter (eds), BRUSSELS I REGULATION, sellier european law publishers, Munich, 2012, 2nd edition.
    19、Stone, Peter, EU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HARMONIZATION OF LAWS, Edward Elgar, Cheltenham, UK, 2006.
    20、Ubertazzi, Benedetta, EXCLUSIVE JURISDICTION I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Mohr Siebeck, Tübingen, 2012.
    (二)期刊論文
    1、Frohlich, Anita B., Copyright Infringement in the Internet Age-Primetime for Harmonized Conflict-of-Laws Rules, 24 Berkeley Technology Law Journal 851, 851-896 (2009).
    2、Giuliano, Mario/ Lagarde, Paul, Report on the Convention on the law applicable to contractual obligations, OJ C282/1, 31.10.1980, pp.1-50.
    3、Jenard, P., Report on the Convention of 27 September 1968 on jurisdiction and the enforcement of judgments in civil and commercial matters, OJ C59/1, 5.3.1979, pp.1-65.
    4、Nygh, Peter/ Pocar, Fausto, Prel. Doc. No 11 of August 2000-Report on the preliminary draft Convention on Jurisdiction and Foreign Judgments in Civil and Commercial Matters, pp.1-128 (2000), available at http://www.hcch.net/upload/wop/jdgmpd11.pdf.
    5、Permanent Bureau, Consolidated Version of Preparatory Work Leading to the Draft Hague Principles on the Choice of Law in International Contracts, pp.1-36 (2012), available at http://www.hcch.net/upload/wop/contracts_2012pd01e.pdf.
    6、Permanent Bureau, Report of the November 2012 Special Commission Meeting on the Choice of Law in International Contracts, pp.1-15 (2013), available at http://www.hcch.net/upload/wop/contracts_rpt2012e.pdf.
    7、Ubertazzi, Benedetta,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Exclusive (Subject Matter) Jurisdiction: Between Private and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15 Marquet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Review 357, 357-448 (2011).
    8、Yokomizo, Dai,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Conflict of Laws: Between State Policies and Private Interests, 2009年智慧財產權日台交流論壇論文集,國立成功大學,2009年12月18日,頁15至27。
    三、網路資源
    1、EUR-Lex http://eur-lex.europa.eu/en/index.htm
    2、HCCH http://www.hcch.net/index_en.php
    3、Max Planck Institute http://www.cl-ip.eu/en/pub/home.cfm
    4、Transparency of Japanese Law Project http://www.tomeika.jur.kyushu-u.ac.jp
    5、WIPO http://www.wipo.int/portal/index.html.en
    6、日本法令データ提供システムhttp://law.e-gov.go.jp/cgi-bin/idxsearch.cgi
    7、司法院 http://www.judicial.gov.tw
    8、歐洲馬斯普蘭克智慧財產法律衝突研究團隊撰擬,陳榮傳譯,關於智慧財產法律衝突之通則http://www.cl-ip.eu/files/pdf2/CLIP_Principles_Chinese.pdf

    下載圖示 校內:2015-08-14公開
    校外:2015-08-14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