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呂奕璇
Lyu, Yi-Syuan
論文名稱: 小學禮堂空間變遷研究
A Study of the Spat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Auditorium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wan
指導教授: 傅朝卿
Fu, Chao-Ch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9
中文關鍵詞: 小學禮堂小學建築校園配置校園儀式校園活動
外文關鍵詞: auditorium, elementary school architecture, campus planning, school ceremony, campus activity
相關次數: 點閱:121下載: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禮堂是現在小學校園中少數保存著的日治時期建築,雖然禮堂建築本身不變,但禮堂之外的校園配置與禮堂之內的教育活動都會跟著時代改變,本論文欲研究此小學校園裡不變的禮堂建築之空間變遷。

    現在臺灣普遍熟悉的小學上課方式始於日治時期引進的西方近代學校制度,新的學校建築空間因應這種教育制度而生,禮堂便是其中之一,因此,本研究探討之時間區間由日治時期到現在。由於禮堂屬於學校建築的一部份,會隨著國家教育政策與觀念的改變而產生不同的空間意義。又,教育觀念之形成會符合時代背景與個別的環境因素,使得教育發展歷程有所分期,本論文之分期為:日治時期、動員戡亂時期、教育改革時期。由小學教育與學校建築發展的歷程探討禮堂於各時期教育政策下之定位,此為小學禮堂空間變遷的基本時空背景,而禮堂建築空間的原型與構成是為空間變遷之起點。

    小學校園的配置自日治時期以來歷經許多變化。僅管各時期不同教育觀念下產生的學校建築配置有所不同,校園空間基本上都是由校舍與運動場所構成,而現存之老禮堂是校園中不變動的點位。本研究藉由分析每個案例的禮堂於各時期在校園中的位置、與校舍的關係、與運動場的關係,以得知校園整體配置之變遷。

    禮堂的活動與其所對應的空間亦隨時間變遷。隨著教育政策和生活方式改變,同一禮堂空間中,可能因使用者從事的活動有所不同,進而使空間特性產生變化;抑或是使用者順應著原有的空間特性,進行新活動。本研究藉由分析各時期於禮堂進行的活動以及活動造成的空間性質異同,以得知禮堂空間性質的變遷。

    透過小學禮堂空間變遷之研究以知該建築類型在各教育時期校園中的角色與意義。日治時期:由神道信仰與天皇制度產生的校園儀式於禮堂進行,也賦予禮堂空間神聖意義,使其成為國家與學校精神代表的場所。動員戡亂時期:戰後社會百廢待興,同時國民政府與共產黨政府仍處於高度緊張的武力對峙狀態;此時小學禮堂具備多重性質,是不限對象與用途的多功能空間,也是展示國家權威的空間。教育改革時期:學校建築規範僅有原則性規定,每個學校對禮堂的態度不同造成禮堂的用途十分多元;雖用途不一,但禮堂活動大多仍以學童為主角。探究各時期禮堂空間的變與不變,得以知其何以被保留以及其未來發展的可能,並且禮堂空間之變遷亦能作為反映臺灣教育與社會環境發展脈絡的一種觀點。

    The auditorium having been existing since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o nowadays is a rare type of architecture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wan. Although the auditorium itself hasn't changed all the time, the campus planning outside the auditorium and the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nside the auditorium has changed. This paper is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spat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stant auditorium in elementary schools.

    The auditorium is part of school architecture, and its space is changed by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Taiwan. In this study, we distribute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to three educational periods, and find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building type on the campus in each period by analyzing the campus planning and the educational activities of the preserved 21 auditoriums.

    Exploring the change and non-change of the auditorium space let us know the auditorium can be preserved because of its spatial properties. Besides, the spat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auditorium can also be a view which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social environment in Taiwan.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1 1-2 研究對象與範圍--2 1-3 研究方法--7 1-4 相關文獻回顧--9 第二章 小學教育與禮堂建築 2-1 小學教育與學校建築發展歷程--13 2-2 禮堂建築空間--29 2-3 小學禮堂案例--41 第三章 小學禮堂的配置變遷 3-1 日治時期的禮堂配置--49 3-2 動員戡亂時期的禮堂配置--61 3-3 教育改革時期的禮堂配置--68 3-4 小學禮堂的配置變遷分析--74 第四章 小學禮堂的活動空間變遷 4-1 日治時期的禮堂活動與空間性質--87 4-2 動員戡亂時期的禮堂活動與空間性質--100 4-3 教育改革時期的禮堂活動與空間性質--115 4-4 小學禮堂的活動空間變遷分析--127 第五章 結論 5-1 臺灣各教育時期下的小學禮堂--131 5-2 小學禮堂空間的變與不變--132 5-3 小學禮堂的未來--133 5-4 後續研究--133 參考文獻--135

    [博碩士學位論文]

    廖硃岑,2004,《臺灣日治時期中學校講堂初探─以校園空間計劃及儀式活動為主的論述》,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台南。
    吳玉瑩,2010,《從講堂到禮堂─台北縣深坑國民小學百年校史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臺北。
    葉浩偉,2012,《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建築發展歷程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建築學系,桃園。
    劉貞貞,2005,《臺灣國民小學建築空間型態演變之探討》,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臺中。

    [小學紀念刊物]

    臺北州七星郡士林同窓會,1937,《臺北州士林公學校─開校四十周年記念誌》,臺北:臺北州七星郡士林同窓會。
    梁俊堯,2005,《士林國小一百一十週年紀念特刊》,臺北:臺北市士林區士林國民小學。
    紀念專輯編輯委員會,1995,《士林國小壹佰年紀念專輯》,臺北:台北市士林國小。
    王文觀,2010,《柑園國民小學創校百週年紀念專刊》,臺北:臺北縣樹林市柑園國民小學創校百週年校慶籌備委員會。
    張芳凝,1999,《深坑國小創校百週年校誌》,臺北:臺北縣深坑鄉深坑國民小學。
    陳秋月,1998,《新竹國小百週年校慶專刊》。新竹:新竹市新竹國民小學。
    林淑娟,2004,《松柏亙古,幀幀常青 新竹國小老照片說故事(二)》,新竹:新竹市東區新竹國民小學。
    林淑娟,2005,《松柏亙古,幀幀常青 新竹國小老照片說故事(三)》,新竹:新竹市東區新竹國民小學。
    林淑娟,2006,《松柏亙古,幀幀常青 新竹國小老照片說故事(四)》,新竹:新竹市東區新竹國民小學。
    蔡瑤瓊,1999,《世紀風華北門情 北門國小創校百週年紀念特刊》,新竹:新竹市立北門國民小學。
    溫文龍,1999,《北門百年 封塵影像攝影集》,新竹:竹塹文教基金會。
    林松,1998,《新竹市國民小學校史專輯》,新竹:新竹市政府。
    蔡紹斌,1998,《解讀清水國小百年影像史》,臺北:地景企業。
    林瑞明,1997,《清水國小一百週年校慶特刊》,臺中:臺中縣清水國民小學。
    黃文美,2006,《繼往開來》,臺中:臺中縣清水國民小學。
    劉金華,2006,《創校百週年校慶專輯》,彰化:彰化縣二林國民小學。
    彰化縣溪湖國民小學創校壹百年校慶籌備委員會,2002,《彰化縣溪湖國民小學創校壹百年校慶紀念專輯》,彰化:彰化縣溪湖國民小學創校壹百年校慶籌備委員會。
    黃正宗,2000,《草屯國小百週年校慶紀念特輯》,南投:草屯國小創校百週年校慶籌備委員會。
    林慶川,2015,《南投縣草屯鎮新庄國民小學創校百周年校慶特刊》,南投:南投縣草屯鎮新庄國民小學。
    曾方鶴,2012,《碧水縈迴沐春風 峰彤桃李慶九十 : 南投縣草屯鎮碧峰國民小學90週年校慶特刊》,南投:南投縣草屯鎮碧峰國民小學。
    劉雅文,1998,《創校百週年特刊》,雲林:雲林縣斗六市鎮西國民小學。
    張萬益,1997,《朴子國小壹世紀 1898-1997》,嘉義:嘉義縣朴子國民小學。
    邱奕松,1995,《樸樹之蔭》,嘉義:朴子公創校百年紀念會。
    陳宣伯,1998,《高雄縣旗山國民小學 創校百週年校慶特刊》,高雄:高雄縣旗山鎮旗山國民小學。
    黃明田,2003,《曙化成功 成功國民小學校史》,宜蘭:宜蘭縣成功國小。

    [歷史建築調查修復報告]

    林正雄,2007,《臺北縣歷史建築「深坑國小禮堂」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臺北:臺北縣深坑國小。
    徐明福,2003,《臺中縣歷史建築 : 清水國小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臺中:臺中縣文化局。
    陳柏年,2005,《彰化縣歷史建築二林國小禮堂調查研究報告書》,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陳柏年,2003,《彰化縣歷史建築溪湖國民小學校門暨禮堂調查研究報告書》,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曾國恩,2004,《臺南縣歷史建築「後壁鄉菁寮國小禮堂、辦公室、升旗臺」調查研究》,臺南:臺南縣政府。
    陳柏年,2009,《臺南縣歷史建築安溪國小禮堂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臺南:臺南縣政府。
    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研究,2004,《高雄縣縣定古蹟旗山國小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高雄:高雄縣政府。
    張義震,2013,《客家聚落保存:客庄移民村豐裡國小禮堂調查研究計畫》,花蓮:花縣文化局。

    [專書]

    湯志民,2002,《台灣的學校建築》,臺北:五南。
    許錫慶譯注,2000,《臺灣教育沿革誌(中譯本)》,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謝素月,2009,《菁寮流影:菁寮聚落老照片攝影集》,臺南:臺南縣政府。
    許佩賢,2005,《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臺北:遠流。
    汪知亭,1978,《臺灣教育史料新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蔡保田,1984,〈學校建築的意義、特性及其研究的重要〉《學校建築研究》,1-7。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漢寶德,1984,〈教育精神之象徵〉《學校建築研究》,27-41,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1965,《國民學校設備標準》,臺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1981,《國民小學設備標準》,臺北:正中書局。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84,《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臺中:臺中省立臺中圖書館。
    許錫慶,2013,《日據時期初等教育史料選編》,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教育部,1995,《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景》,臺北:教育部。
    劉春榮,2011,〈我國國民教育議題與發展〉《我國百年教育回顧與展望》,67-80,新北:國家教育研究院。
    鄭偉,2012,《教育生態學》,臺北:新銳文創。
    島嶼柿子文化館,2004,《台灣小學世紀風華:第一本台灣孩子的百年校園紀事》,臺北:柿子文化。
    島嶼柿子文化館,2004,《台灣百年小學故事:聆聽五十六所百年老校的童年往事》,臺北:柿子文化。
    黃士娟,2012,《建築技術官僚與殖民地經營(1895-1922)》,臺北:臺北藝術大學。
    蔡保田,1986,《學校建築研究的發展》,臺北:五南。
    邱茂林、黃建興,2004,《小學‧設計‧教育》,臺北:田園城市。
    杜武志,1997,《日治時期的殖民教育》,臺北縣: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期刊
    黃蘭翔,2005,〈戰後台灣的國小教育政策與校園環境─以南投中寮鄉國小校園為例〉《建築向度設計與理論學報》,5:3-20。
    史英,2001,〈地上的理想國度─建立在新思想之上的新校園運動〉《建築師》,316:68-71。
    范巽綠,2001,〈讓我們為下一代蓋個好學校!─為綠色校園的永續經營奮鬥不懈〉《建築師》,316:72-75。
    曾旭正、李其然,2001,〈波瀾與岩石──新校園運動故事(二)〉《建築師》,316:65-67。

    [日文文獻]

    文部省,1892,《小学校建築図案》,東京:文部省。
    文部大臣官房会計課建築掛,1895,《学校建築図説明及設計大要》,東京:文部大臣官房会計課。
    石川平司,1926,〈公學校の建築について(一)〉《臺灣教育會誌》,292:18-26。
    石川平司,1926,〈公學校の建築について(二)〉《臺灣教育會誌》,293:8-13。
    伊沢修二,1882,《学校管理法》,東京:白梅書屋。
    金港堂,1889,《学校管理法》,東京:金港堂。
    峰弥太郎,1925,《現代小学校の建築と設備》,東京:洪洋社。
    佐々木清之丞,1907,《小学校の理論及教授訓練の実際》,東京:宝文館。
    建築研究会,1934,《図集和洋建築設計実例編:建築設計資料》,大阪:淀屋書店出版部。
    近藤十郎,1906,〈小學校々舍の配置法〉《臺灣教育會誌》,57:4-10。
    建築学大系編輯委員会,1972,《建築学大系 32 学校‧体育施設》,東京:彰国社。
    川島次郎,1942,《学校礼法 儀式篇》,東京:目黒書店。

    [網路資料]

    中華民國教育部-部史網站─第三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
    http://history.moe.gov.tw/important_list.asp
    國民教育社群網─課程綱要
    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教育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
    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0314
    文化遺產データベース
    http://bunka.nii.ac.jp/db/
    長崎県波佐見町観光協会─旧波佐見町立中央小学校講堂兼公会堂
    http://www.nagasakicitylegacy.info/heritage/1826/
    長期都市遺產研究会─旧波佐見町立中央小学校講堂兼公会堂
    http://www.hasami-kankou.jp/archives/1215
    一般社団法人 和歌山県建築士会─湯浅小学校講堂
    http://www.wakayama-aba.jp/isan_meguri/834.html
    文部科学省網站
    http://www.mext.go.jp/
    士林國小校史館
    http://history.slps.tp.edu.tw/index.htm
    深坑國小網路相簿
    http://nas.tskes.ntpc.edu.tw/photo/#!Albums
    二林國小網路相簿
    http://163.23.89.65/school/album/index.php
    溪湖國小百年校史網
    http://163.23.115.132/2016/audi-history.html
    草屯國小網路相簿
    http://ms4.ttes.ntct.edu.tw/ttesgallery2/main.php
    成功國小網路相簿
    http://140.111.146.7/photo/#!Albums
    豐裡國小網路相簿
    https://get.google.com/albumarchive/111839801882324421271?source=pwa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