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學宏
LI, HSUEH-HUNG
論文名稱: 台灣承銷新制之實證研究
Empirial Study of New IPO Regulations
指導教授: 康榮寶
Kang, Jung-Pao
簡金成
Chien, Chin-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EMBA)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3
中文關鍵詞: 新上市公司益通光能資金運用承銷新制經營績效
外文關鍵詞: IPO, E-Ton Solar, operating performance, underpricing, application of capital
相關次數: 點閱:170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旨在探討台灣之承銷新制及新制施行後,承銷價訂價之合理性。根據以往台灣相關文獻結果,在舊制的老股承銷制下,我國新上市公司承銷價可能因為業績衰退、上市前盈餘管理、上市後蜜月期等因素判斷,時有高估嫌疑。承銷新制改革的目的之一在於提升承銷價訂價的合理性。按承銷商係承銷價訂定的專業機構,在承銷新制下,承銷商是否能夠有效訂定合理承銷價,消彌業績衰退、上市後股價不合理上漲、上市前盈餘管理等現象,是本論文分析與觀察的重點。由於承銷新制採新股上市方式,有別於舊制採老股上市方式。在承銷新制下,不但發行公司會取得新資金,且股本會產生膨賬效果,如果發行公司未能善用新資金,會產生業績明顯衰退現象。因此在IPO前後的業績、資金運用及其績效將是本論文探討的重點。
    本研究係採九十五年三月上櫃後創下掛牌首日漲幅近三位之記錄之益通光能公司來實證研究,並以其掛牌前後年度的股價表現、業績發展、增資之資金運用情形及經營績效等各方面來檢視投資人其所投資公司之股權是否集中、董監事持股是否具有質押的現象,更進一步評估該公司之經營績效,了解到該公司的會計資訊的可靠性。

    關鍵字:承銷新制、經營績效、資金運用、益通光能、新上市公司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new 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regulation could resolve sever underpricing issue. Under old IPO regulations, based on literatures, an IPO may make up its earnings before IPO application, and result in earning recession subsequent to the IPO. Although the IPO company may bloost its earning before IPO and offer price, its price performance still exhibits underpricing. This study uses the case of E-Ton Solar to examine the research question set in this study.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PO new regulations not only cannot resolve the underpricing issue but also profound the issue significantly.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stardardized IPO process plus market mechanism of underwriter underlies spread speculation.

    Key words: IPO, E-Ton Solar, operating performance, underpricing, application of capital

    目 錄 III 圖目錄 IV 表目錄 V 表目錄 V 摘 要 VI 第一章、緒 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目的 3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架構 3 第二章、文獻探討 5 第一節、承銷制度歷次沿革 5 第二節、承銷新制內容 6 第三節、承銷新制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10 第四節、國內實證研究文獻 25 第五節、經營績效之相關文獻 35 第三章、研究假說推論與研究方法 40 第一節、承銷新制與承銷價訂定 40 第二節、研究方法 42 第三節、研究架構 44 第四節、個案之選擇標準 45 第五節、研究假說與研究步驟 45 第四章、實證結果與分析 47 第一節、益通光能簡介 47 第二節、初次掛牌前後年度之業績發展 57 第三節、初次掛牌前後年度之資金運用計畫 60 第四節、初次掛牌前後年度之績效表現 72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78 第一節、結論 78 第二節、研究建議 79 參考文獻 80

    中文部份:
    1.王慧玲〈2006〉,「IPO承銷新制對市場波動性、效率性及流動性之影響」,中央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何里仁 〈2003〉, 「公司治理之資訊透明度與績效評核關聯性之研究」,逢甲大學會計與財稅研究所碩士論文。
    3.辛士林〈2006〉,「取消漲跌幅限制對新上市公司折價幅度之影響」,輔仁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4.吳美穎〈2004〉,「內在公司治理機制之探討--股東組成與股權集中度對公司治理績效之影響」,私立輔仁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林榮照〈1992〉,「股權結構、董事會組成對企業財務經營績效之影響」,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林少斌〈2004〉,「企業特徵、創業精神、組織績效、董監事職能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7.范禕庭〈2006〉,「店頭市場中新上櫃股票於承銷新制下之價量關係」,逢甲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張旭玲〈1998〉,「我國股票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暨經營績效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9.張明峰〈1990〉,「股權結構對公司經營績效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0.張訓華〈1991〉,「股權結構、董事會組成與企業當年財務績效」,東吳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1.張雅琳〈2004〉, 「我國企業獨立董事機制與經營績效之關聯性研究」,大葉大學會計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12.曾雅鳳〈2000〉,「台灣公司董事監察人結構與經營績效之探討」,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3.黃啟倫〈2006〉,「股權結構、關係人交易與公司績效」,銘傳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4.黃璟琦〈2002〉,「上市公司董監事持股、持股質押、市值與經營績效關聯性之研究」,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營運系碩士論文。
    15.黃蘭霙〈2005〉,「承銷新制對資本市場的影響」,證券暨期貨月刊,第二十三卷第六期。
    16.楊北辰〈2005〉,「證券商如何因應承銷新制帶來的法令風險及其對未來經營之影響與展望」,政治大學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7.楊永昌〈2006〉,「上市櫃公司股票首次公開發行定價之效率性研究─以2005年台灣承銷新制實施後之樣本公司為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8.楊俊中〈1998〉,「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相關性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9.楊蕉霙〈1990〉,「所有權結構與公司價值間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0.楊麗弘〈1999〉,「台灣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研究-由董監事持股質押效果論之」,長庚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1.廖君軸〈2006〉,「承銷新制對我國初級市場效率之影響」,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2.廖芝敏〈2005〉,「承銷新制變革影響及因應」,證券暨期貨月刊,第二十三卷第六期。
    23.熊大中〈1999〉,「我國企業財務危機與董監股權質押關聯性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4.劉綠萍〈2004〉 ,「董監事股權質押的代理問題與公司價值關聯性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5.陳宏姿〈2001〉,「董監事結構與企業財務績效關聯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6.陳奕均〈2006〉,「新股配銷制度之國際比較研究」,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
    27.陳麗娟〈2006〉,「董事會組成、股權結構、關係人交易與企業績效關係之研究,以紡織業及電子業為實証」,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8.謝依璇〈2006〉,「承銷制度變革對IPO股價折價之影響-以真實IPO折價檢視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9.蔡承翰〈2006〉,「承銷新制下集中市場中新上市股票之價量行為」,逢甲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0.鍾卓冀〈1997〉,「台灣地區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及其在航運業的應用」,國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所碩士論文。
    31.嚴月玲〈2003〉,「資本結構、股權結構與股利政策對公司價值之影響」,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所碩士論文。
    32.龔怡傳〈2005〉,「我國有價證券承銷制度暨承銷商法律責任之探討」,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份:
    1.Baron, David P.〈1982〉, A model of the demand for investment banking Advising and distribution services for new issues, Journal of Finance, 37, pp.995-976.
    2.Chiang, H. T.〈2005〉, An Empirical Stud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Business, Cambridge. Hollywood ,6,pp.95-101.
    3.Kim, Kenneth A, and Rhee, S. Ghon.〈1997〉, Price Limit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the Tokyo Stock Exchange, 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52, No.2, pp.885-901.
    4.Jensen, M. C. and W. H. Meckling.〈1976〉, Theory of the Firm:Management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 pp.305-360.
    5.Oswald, S. L., and J. S. Jahera, Jr.〈1991〉, The Influence of Ownership on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Stud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2,pp.218-228.
    6.Sun, Q., and Tong, W. H. S. 〈2002〉, Malaysia privatization: A comprehensive study. Financial Management: 79-105.
    7.Williamson, O. E.〈1983〉, Organization Form, Residual Claimants, and orporate Control‚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351-366, Vol.26,pp.305-360.

    下載圖示 校內:2018-08-15公開
    校外:2018-08-15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