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蕭鈺臻 Hsiao, Yu-Chen |
|---|---|
| 論文名稱: |
晚明李廷機生平與交遊研究 The Research of Lee Ting Chi’s Life and Interaction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
| 指導教授: |
侯美珍
Ho, Mei-Che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24 |
| 畢業學年度: | 112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38 |
| 中文關鍵詞: | 晚明 、李廷機 、《 李文節集》 、乞放疏 、致仕 |
| 外文關鍵詞: | Late Ming Dynasty, Lee Ting Chi, Lee Wen Jie Ji, The petition request for release, Retirement |
| 相關次數: | 點閱:105 下載:26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李廷機(1542–1616),字爾張,號九我,福建晉江人。官至萬曆內閣首輔,亦曾任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部右侍郎等職位,官場經歷豐富。本文以李廷機為主要研究對象,疏理李氏家族系譜、生平事蹟,同時透過現存《李文節集》,配合明代史料的記述,呈現李廷機的交遊情形與官宦歷程。
本文除前言與結論,主論得分為三個章節,第二章首先透過《李氏族譜》,釐清李廷機家族的源流,以及李氏之手足、妻妾與子嗣,並藉由《明神宗實錄》、李氏所著〈大學士李先生自狀〉,考察李廷機生平。接著彙整現存署名李廷機所編纂、評釋、校訂的著作,並針對部分書籍之真偽進行辨析。最後則是探析李廷機《李文節集》的版本流傳,得見崇禎4年(1631)刊本、崇禎7年(1634)洪啟遵(1604–1640)重刊本與今人點校本三種版本。
第三章經由《李文節集》留存之書信,與晚明時期的相關史料,分別探究與李廷機關係較為緊密的「師生」、「友人」之往來互動情形,並藉書信的內容,窺見李廷機之行事作風與鮮明的人格特質。第四章首先講述晚明時期政治環境腐敗、國家積弱不振的官場現象,接著藉由《明神宗實錄》、《李文節集》〈仕蹟〉的相關記述,考索李廷機的官宦歷程與為官風範,得見無論是自身的學習、考場秩序的維護,或是國家資源的運用,李廷機皆有一定的原則與堅持。最後則是透過《明史》與《李文節集》收錄之〈乞放疏〉,考究李廷機在朝中遭受的攻擊,與辭官的心路歷程,顯露李氏欲辭官而不得之無奈。
綜上所述,得見身處動盪的政治局勢之中,李廷機仍能堅守自己的心志,而如此清廉的節操,不僅是他生平的寫照,亦是李氏應對時勢的方式。
This paper is titled "The Research of Lee Ting Chi’s Life and Interaction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Focused on Lee Ting Chi as the main research subject. Based on the existing Lee Wen Jie Ji, in cooperating with the genealogy of the Lee Ting Chi’s family, and the historical records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t the same time, referencing letters from colleagues and fellow townsmen as research materials. To organize the family lineage, life events, and official career of Lee Ting Chi. And thereby outline Lee Ting Chi’s personality character.
一、古籍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20年。
明.丁士美編:《隆慶四年順天府鄉試錄》,收入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整理《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鄉試錄》第5函第1冊,寧波:寧波出版社,2010年。
明.丁紹軾:《丁文遠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第5輯第25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影印明天啟刻本。
明.王元翰:《王諫議全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第5輯第25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影印清嘉慶5年(1800)王文煥刻本。
明.王錫爵:《王文肅公文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7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影印明萬曆王時敏刻本。
明.申時行:《賜閒堂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134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影印明萬曆刻本。
明.吳亮輯:《萬曆疏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46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影印明萬曆37年(1609)刻本。
明.李廷機:《宋賢事彙》,東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藏明刊本,未標年份。
明.李廷機,李君晰編:《李氏族譜》,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圖書館藏日本昭和8年(1933)刊本,1982年攝製。
明.李廷機纂,明.徐縉芳校:《皇明名臣言行錄》,收入周駿富輯:《明代傳記叢刊》第48冊,臺北:明文書局,1991年,影印明刊本。
明.李廷機:《刻漢唐宋名臣錄》,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99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影印明萬曆34年(1606)李存信刻本。
明.李廷機:《李文節先生燕居錄》,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第44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影印明末刻本。
明.李廷機:《李文節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第44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影印明末刻本。
明.李廷機著,于英麗點校:《李文節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年。
明.李廷機選評,陳維昭編校:《刻九我李先生評選丙丁二三場群芳一覽》,《稀見明清科舉文獻十五種》,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9年。
明.佚名編:《萬曆十一年進士登科錄》,收入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整理《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第7函第5冊,寧波:寧波出版社,2006年。
明.胡忻:《欲焚草》,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第31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影印清康熙42年(1703)胡恆升刻本。
明.陳建輯,明.江旭奇補訂:《皇明通紀集要》,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第34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影印明崇禎刻本。
明.陳懿典:《陳學士先生初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79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影印明萬曆48年(1620)曹憲來刻本。
明.湯顯祖:《玉茗堂全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181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影印明天啟刻本。
明.焦竑輯:《焦太史編輯國朝獻徵錄》,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525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影印明萬曆44年(1616)余象橒曼山館刻本。
明.黃克纘:《數馬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180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影印清刻本。
明.楊守勤:《寧澹齋全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65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影印明末刻本。
明.葉向高:《蘧編》,收入《明季史料集珍》第2輯,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有限公司,1977年,影印明刊本。
明.葉向高:《蒼霞續草》,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125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影印明萬曆刻本。
明.葉向高:《綸扉奏草》,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48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影印明刻本。
明.蔣平階:《東林始末》,臺北:廣文書局,1966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勘:《明神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4年。
清.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臺北:廣文書局,1988年。
清.永瑢、紀昀等撰:《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影印武英殿刻本。
清.吳之鋘修,周學曾、尤遜恭等纂:《道光晉江縣志》,收入《中國地方志集成.福建府縣志輯》第25冊,上海:上海書局,2000年,影印清道光9年(1829)修福建省圖書館藏抄本。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
清.黃虞稷撰:《千頃堂書目》,收入《文津閣四庫全書》史部第225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二、近人論著
王偉:〈明代官員「乞休」中的家國觀念與自我認同〉,《學術交流》2015年第2期(2015年2月),頁201–206。
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臺北:明文書局,1984年。
全寅初主編:《韓國所藏中國漢籍總目》,首爾:韓國學古房出版社,2005年。
余勁東:〈制度規定與行政運作——以明萬曆辛亥京察為例〉,《明清論叢》第16輯(2016年10月),頁84–107。
冷東:《葉向高與明末政壇》,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6年。
吳琦、馬俊:〈「乞休」與「掛冠」:晚明棄官現象與政治文化嬗變〉,《安徽史學》2012年第2期(2012年3月),頁14–24。
吳琦主編:《明清社會群體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宋立杰:〈符號的構建——沈一貫反東林形象的歷史考察〉,《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4卷第3期(2021年5月),頁93–103。
宋立杰:《理身理國:沈一貫研究》,長春:吉林大學中國史專業博士論文,2018年。
李函香:《傳衍與融裁:明代科舉四書著作探究》,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21年。
林瀟雨:《明代嘉隆萬時期內閣次輔研究》,大連:遼寧師範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碩士論文,2017年。
南炳文:〈《萬曆起居注》、《明神宗實錄》和《李文節集》中的李廷機內閣奏疏〉,《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4期(2003年7月),頁111–122。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圖書館編:《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藏中文善本書目》,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7年。
張蓉:《明代中後期的內閣之爭》,濟南:山東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碩士論文,2011年。
張哲翰:《「任人」與「任法」:晚明士人的王安石論》,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曹國慶:《萬曆皇帝大傳》,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4年。
郭孟良:《晚明商業出版》,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0年。
陳煒舜:〈葉向高交游考略:同年、同僚及後進輩篇〉,《閩臺文化交流》2012年第1期(2012年2月),頁5–15。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臺北:臺灣食貨出版社,1994年。
楊三壽:〈礦稅大興與明政權的解體〉,《雲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第3期(1988年6月),頁64–71。
趙瑩瑩:《葉向高文學研究》,福州:福建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論文,2015年。
齊惠:《明朝官場之致仕制度》,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9年。
劉海濤:〈陸可教、李廷機《莊子玄言評苑》考論〉,《蘭臺世界》2013年30期(2013年10月),頁118–119。
樊樹志:《萬曆傳》,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蔡明倫:《明代言官群體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謝水順、李珽:《福建古代刻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
韓國高麗大學校中央圖書館編:《晚松金完燮文庫目錄》,首爾:高麗大學校出版部,1979年。
譚天星:《明代內閣政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嚴紹璗:《日藏漢籍善本書錄》,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