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趙芸晨 Chao, Yun-Chen |
|---|---|
| 論文名稱: |
論公益訴訟於文化資產保存之建構可能性 Discussion on the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in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
| 指導教授: |
王毓正
Wang, Yu-Che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21 |
| 畢業學年度: | 109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07 |
| 中文關鍵詞: | 文化資產保存法 、文化資產 、公益訴訟 、環境法公民訴訟 、訴訟權能 |
| 外文關鍵詞: |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Act,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Standing, Theory of Protective Norms, Citizen Suits |
| 相關次數: | 點閱:222 下載:0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多元文化的發揚與展現,能更加豐富國民文化涵養與精神生活,係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資產。蘊含人文歷史、社會科學、建築藝術等文化價值之文化資產,是連結在地人民文化情感與歷史記憶的重要樞紐,可謂具有「公共性」之特性。公共性的特性,除了體現文化資產並非僅屬於國家或個人所擁有,更是代表人民得貢獻其對文化資產維護及保存之心力。而為了達到文化資產保存精神與目標,保障人民普遍平等之參與權即為重要關鍵,文資法亦於第1條之立法目的新增之,使關心文資保存之第三人,可透過參與旁聽、查閱相關文資審議之委員名單及會議紀錄等等,了解及監督文資審議之運作,藉此達到維護文資公益之目的。
然而在整個文資審議程序的運作中,所有權人以外之第三人參與文資審議程序之權利,與文資所有權人相比係相對較為薄弱。再者,對於文資審議程序之違法或不當,現行法下僅有所有權人得提起行政救濟,而所有權人外之第三人,例如一般住民、提報人或是相關之文史工作者,即因非屬處分相對人,亦無法律上利害關係,故欠缺原告適格,無法按我國傳統之訴願及行政訴訟提起行政救濟,致使此類案例無法獲得第三方公平之司法審查,難以有效維護文化資產的公益。
而公益訴訟作為客觀訴訟,係透過法律之規定使人民能就無關自己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之事項提起行政訴訟。其所欲保障者為抽象一般性公益,即原本具有文化價值但尚非法律上文化資產之標的,因違法審議致不認為是法律上之文化資產,而無法獲得法律上文化資產之保護,當該審議標的受損時,可認為有侵害抽象之文資公益。因此本文肯認文資公益訴訟制度有其建構之必要性,惟現行法下僅有草案規定,似應盡速完成立法以彌補此種文資保存之缺漏。此外,公益訴訟之引進,亦須搭配完善之配套措施,始能在保存文化資產之同時,兼顧文資所有權人之財產權保障。
This thesis researched the possibility of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in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from the citizen suit in the environmental law, and made some related suggestions. In addition to discussing the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elements of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this thesis had also involved in the procedural and substantive disputes about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assets since the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is mainl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cases which cannot be able to have legal review opportunities through traditional appeals and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一、專書
1.翁岳生,行政訴訟法逐條釋義,初版,2003年。
2.陳慈陽,環境法總論,二版,2003年。
3.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十版,2007年。
二、期刊與論文集
1.王毓正,從奧爾胡斯公約檢視我國環境影響評估法制中民眾參與之規範,公共行政學報,第35期,2010年6月。
2.王韻茹,接近司法之權利內涵的擴張—以歐洲環境法與德國環境救濟法作為觀察,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63卷,2019年1月。
3.吳明孝,文化資產保存法與正當法律程序-行政法院裁判與實務發展之脈絡分析,台灣法學雜誌第331期,2017年11月。
4.李仁淼,地方自治中的住民自治-以日本之住民訴訟制度為中心,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65期,2008年3月。
5.李建良,論環境法上之公民訴訟,法令月刊,第51卷1期,2000年1月。
6.林明鏘,環境法上公益訴訟之司法實踐─評行政法院之相關裁判,2010年兩岸環境法學學術研討會,2010年。
7.林素鳳,日本民眾訴訟與我國公益訴訟,收錄於:「義薄雲天‧誠貫金石-論權利保護之理論與實踐-曾華松大法官古稀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2006年6月。
8.洪家殷,論行政調查中職權調查之概念及範圍-以行政程序法相關規定為中心,東吳法律學報第21卷第3期。
9.張文郁,行政訴訟中團體訴訟之研究─以環境保護相關法律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11期,2004年7月。
10.許育典,從憲法觀點檢視樂生療養院爭議,高大法學論叢,第 12卷,第1期。
11.郭立偉,搶救暫定古蹟相關問題之研究-從法規及制度反省出發,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學報,第二期,2018年9月。
12.陳仲嶙,美國與臺灣環境公民訴訟下的當事人適格—立法與司法協力形塑的面貌,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60期,2018年。
13.陳清秀,新行政訴訟種類之評析與展望,月旦法學雜誌第47期,1999年4月。
14.陳愛娥,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中財產權之演變,收錄於:劉孔中、李建良主編,憲法之理論與實際,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8年6月。
15.陳新民,憲法財產權保障之體系與公益徵收之概念,政大法學評論,第33期,1986年6月。
16.傅玲靜,檢舉是不是依法申請?-違反環境管制標準案件之訴權及司法審查密度,台灣法學雜誌192期,2012年1月。
17.傅玲靜,環境法上權利之保障與訴訟類型之適用 -以公民訴訟為中心,東吳公法論叢,第7卷,2014 年 7 月。
18.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行政程序法論,2版,2003年。
19.楊佳燕,文化資產指定及歷史建築登錄之法律性質,臺灣博物季刊,第3期,2012年9月。
20.葉俊榮,民眾參與環保法令之執行:論我國引進美國環境法上「公民訴訟」之可行性,經社法制論叢,第4期,1989年7月。
21.葉俊榮,民眾參與環保法令之執行:論我國引進美國環境法上「公民訴訟之可行性」,經社法制論叢,第4期,1989年7月。
22.葛克昌,租稅優惠、平等原則與違憲審查─大法官釋字第五六五號解釋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16期,2005年1月。
23.劉如慧,從環境影響評估及團體訴訟制度看德國環境法的歐洲化衝擊,歐美研究,第41卷第2期。
24.蔡維音,財產權之保護內涵與釋義學結構,成大法學,第11期,2006年6月。
25.蔡繼光,論文化資產的搶救與審查爭議-以利記公厝為例,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19期,2012年。
三、學位論文
1.王凌亞,我國環境影響評估法之公民訴訟法制檢討–由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之功能出發,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
2.王鴻源,現行容積移轉制度下相關課題之研究-以損失補償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2008。
3.邱文津,我國行政訴訟中公益訴訟制度之研究-以日本住民訴訟制度為參考對象,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4.邱慧珠,公民參與文化資產保存審議之研究 -以民主立方體為分析取徑,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
5.高進棖,日本地方自治法中住民訴訟制度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1994年。
6.陳映如,文化資產保存訴訟權能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2月。
7.陳雅惠,古蹟管理維護法制問題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博士論文,2016年。
8.游書華,環境公民訴訟進展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2012年。
四、政府資料
1.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計畫,王毓正、辛年豐、吳明孝,文化資產保存爭議救濟機制研究,計畫編號10708092,2019年。
2.文化部訴願決定書字號:文規字第1083012212號。
3.司法院行政訴訟制度研究修正資料彙編(六),司法院編印,1993年。
4.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572(政府提案第4546號)。
5.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95年3月10日文中二字第0951103362號函。
6.新北市政府文化局105年1月14日文資綜字第1053000494號函。
五、網路資料
1.公視新聞議題中心,https://pnn.pts.org.tw/project/inpage/2255,(最後瀏覽日期:2020年5月10日)。
2.文化部,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70208.html,(最後瀏覽日:2020年8月17日)。
3.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https://nchdb.boch.gov.tw/(最後瀏覽日期2020年8月19日)。
4.文化復新事,http://www.transculture.tw/post/1/h1mgy-qkh,(最後瀏覽日期:2020年5月14日)。
5.行政院,https://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d70c6ee4-d64f-44a6-ba11-2136390f9ba7,(最後瀏覽日期:2020年8月7日)。
6.眼底城事,https://eyesonplace.net/2016/01/11/1004/,(最後瀏覽日:2020年5月14日)。
7.鳴人堂,https://reurl.cc/yyvkly,(最後瀏覽日期:2020年5月10日)。
8.THE NEWS關鍵評論,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3248,(最後瀏覽日:2020年12月5日)
校內:2026-02-07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