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張誌純 Chang, Jr-Chung |
|---|---|
| 論文名稱: |
企業組織再造程序員工權益之研究
─以資遣費為中心 |
| 指導教授: |
廖大穎
Liaow, Ta-Yi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 畢業學年度: | 92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15 |
| 中文關鍵詞: | 員工權益 、資遣制度 、企業組織再造 |
| 相關次數: | 點閱:101 下載:6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之研究目的,主要係瞭解企業組織再造(包括公司合併、公司分割、資產收購、股權收購及變更組織)過程中,員工權益係居於何種地位?是否受到充分保障?其實施狀況是否影響企業再造的意願?而現行規制是否合理?故從學理及實務面上,探討企業組織再造程序員工權益所可能遭受的影響,並進一步以經濟分析方法探討企業組織再造的爭議核心─資遣費規定的合理性,進而對現行法規規定提出檢討與建議,期望能緩和企業組織再造中的緊張對立關係,創造一個雙贏的局面。
而在架構的安排上,第一章為緒論。
第二章則是「企業組織再造程序與員工權益之變動」,分別從公司合併、公司分割、營業受讓與營業讓與、股份取得、股份轉換、控制公司與控股公司型態、以及概況承受與概括讓與及變更組織六種企業組織再造模式,瞭解每種企業組織再造的定義,及從法理探討其對員工權益所產生的影響。
第三章為「企業組織再造與員工權益爭議之分析」,係從行政機關彙整的統計資料及法院近年來的判決型態,瞭解實際的爭議類型與法院的判決態度。
第四章為「從經濟分析檢討資遣制度」,則以爭辯的核心─資遣費為中心,除由傳統法學理論來探討其法理基礎及現行規定外,主要導入經濟學理論觀點來檢視資遣費相關規定,並進一步兼論資遣費相關制度─失業保險與退休金,由其彼此間關係評論資遣費未來走向的發展。
第五章則是「現有法制之檢討」,彙整法理規定、爭議類型及經濟分析的角度,整合檢視現今有關企業組織再造員工權益法規範,並提出整體建議與看法。
第六章則為「結論」,彙整本論文討論的重點,並檢視是否達到本論文最初預設的目標。
none
中文資料
1.王文宇,「企業併購法總評」,月旦法學雜誌第83期,(2002/4)。
2.王志誠,「員工參與經營機關之法理與論爭(上)(中)(下)」,集保月刊第52~54期,(1998/2~1998/4)
3.王志誠,「企業併購法制之基礎構造」,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4期,(2001/4)。
4.王志誠,「企業組織再造法制之適用與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85期,(2002/6)。
5.王志誠,「公司分割法制之基礎構造─兼評『金融控股公司法草案之公司分割法制』」,台大法學論叢第31卷第4期,(2002/7)。
6.王志誠,「股份轉換法制之基礎構造─兼評企業併購法之股份轉換法制」,政大法學評論第71期,(2002/9)。
7.王志誠,「企業組織再造活動之自由與管制」,政大法學評論第73期,(2003/3)。
8.王泰銓,『歐洲事業法(一)─歐洲公司事業組織法』,(五南圖書‧台北),210頁,(1998/1初版)。
9.王泰銓,『公司法新論』,(三民書局‧台北),(2002年)。
10.王惠玲,「事業單位改組轉讓問題之探討」,律師雜誌第219期,(1997/12)。
11.王澤鑑,『債法原理(一):基本理論‧債之發生』,(自版‧台北),(2001/3)。
12.王澤鑑,『民法總則』,(自版‧台北),(2001/9)。
13.台大財經法研究中心與月旦法學雜誌社共同主辦之「企業併購法座談會」,月旦法學雜誌第82期,(2002/3)。
14.史尚寬,『勞動法原論』,(自版‧台北),(1978年)。
15.司法周刊雜誌社,『民事法律專題研究(三)』,(同雜誌社‧台北),(1986/5)。
16.司法周刊雜誌社,『民事法律專題研究(六)』,(同雜誌社‧台北),(1994/12再版)。
17.司法院印行,『論勞資爭議類型與處理機制(司法研究年報第23輯第1篇)』,(司法院‧台北),(2003/11)。
18.伍忠賢『企業併購理論與實務』,(新陸書局‧台北),(2000年)。
19.江朝國,『保險法基礎理論』,(瑞興‧台北),(2002/9)。
20.李弘仁,「勞動契約之移準─勞基法第20條之檢討」,勞工行政第45期,(1992/1)。
21.吳忠吉=成之約=王惠玲,『勞動經濟學』,(國立空中大學‧台北縣),(民國2003/1)。
22.杜怡靜,「企業組織再造與公司分割制度─以日本公司分割制度之研究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81期,(2002/2)。
23.吳修齊,『企業併購法與勞工權益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6)。
24.余雪明,「經營失敗銀行處理的法律分析─從美國銀行破產模式看彰化四信案」,台大法學論叢第29卷第4期,(2000/7)。
25.吳崇權,「金控子公司間之共同行銷」,實用月刊第330期,(2002/6)。
26.李惠宗,『憲法要義』,(敦煌書局‧台北),(1999/4)。
27.林炫秋,「關係企業間勞工之調動與勞工同意權」,『勞動法裁判選輯(二)』,(元照‧台北), (1999年)。
28.林炫秋,「事業單位轉讓與勞動契約之變動」,政大法學評論第62期,(1999/12)。
29.林華德,『當代財政學』,(自版‧台北),(1992/9)。
30.邱順溱,『企業併購組織內部溝通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2002/6)。
31.武憶舟,「公司分割與營業讓與二制之分析比較」,法令月刊第54卷第1期,(2003/1)。
32.邱駿彥,「資遣費與退休金法制之檢討──以日本制度為例」,輔仁法學第17期,(1998/6)。
33.邱駿彥,「勞動基準法上勞工之定義」,『勞動法裁判選輯(二)』,(元照‧台北),(1999年)。
34.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下)』,(自版‧台北), (2001/2)。
35.柯芳枝,『公司法論(上)』,(三民書局‧台北),(2004年)。
36.柯芳枝,『公司法論(下)』,(三民書局‧台北),(2003年)。
37.洪秀芬,「公司法『關係企業』章之探討」,發表於2002.10.26台南律師公會舉辦之學術座談會。
38.施啟揚,『民法總則』,(自版‧台北),(2001/6)。
39.柳焰宏,『企業併購與員工權益保障問題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6)。
40.財團法人萬國法律基金會,『公司法制全盤修正計畫研究案(總報告第一冊)』,(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台北), (2003/2)。
41.陳介山,「論資產收購」,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8期,(2002/4)。
42.郭明政,「勞資法資遣費與退休金制度之改革」,政大勞動學報第9期,(2000/1)。
43.陳建文,「勞動基準法第20條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74期,(2003/6)。
44.郭玲惠,「我國勞工退休金實務爭議問題之研究」,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48期,(2001/6)。
45.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經濟學─理論與實際(上)』,(自版‧台北),(2000年)。
46.黃立,『民法債編總論』,(元照‧台北),(2000/9二版)。
47.黃越欽,『勞動法新論』,(自版‧台北),(2000/7)。
48.黃程貫,『勞動法』,(國立空中大學‧台北),(2000/2修訂再版)。
49.黃惠玲,『論我國事業單位關廠時勞資權利義務之關係─以勞工工資、資遣費、退休金之保障為中心』,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6)。
50.黃劍青,『勞動基準法詳解』,(自版‧台北),(1997年版)。
51.黃馨慧,「企業購併與勞動契約」,律師雜誌第252期,(2000/9)。
52.詹文凱,「企業併購對於勞動契約之影響」,月旦法學雜誌第83期,(2002/4)。
53.楊通軒,「勞基法中退休與資遣法制之研究」,勞資關係論叢第9期, (1999/6)。
54.廖大穎,『公司法原論』,(三民書局‧台北),(2002年)。
55.廖大穎,『公司債法理之研究』,(正典‧台北),(2003年)。
56.廖大穎,「論股份轉換與控股公司法制之實質規範」,成大法學第5期,(2003/6)。
57.熊秉元,「人的刻劃─初探經濟學的行為理論」,法令月刊第53卷第10期,,(2002/10)。
58.熊秉元,「仇人眼中長刺蝟─法學裡的外部問題」,法令月刊第54卷第3期,(2003/3)。
59.熊秉元=胡春田=巫和懋=霍德明,『經濟學概論』,(雙葉書廊‧台北), (2003/5)。
60.蔡志方,『行政法三十六講』,(自版‧台南),(1997/10)。
61.蔡宏昭,『社會福利經濟分析』,(揚智文化‧台北),(2004/2)。
62.鄭丁旺=林美花,『高級會計學(上冊)』,(自版‧台北),(1999/7第二版)。
63.劉志鵬,「企業外調職(出向)之法律問題」,『勞動法裁判選輯(二)』,(元照‧台北),(1999年)。
64.衛民,「從德國共同決定制度論我國勞工董事制度之定位」,政大勞動學報第12期,(2002/7)。
65.謝宗學,「資訊化資本主義下勞動市場彈性化的反省」,政大勞動學報第13期,(2003/1)。
66.謝哲勝,「期待權」,輔仁法學第14期,(1995/6)。
67.謝哲勝,「法律經濟學基礎理論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4期,(2001 /4)。
68.謝登隆,『個體經濟理論及應用』,(華泰‧台北),(1988/9)。
69.魏千峰,「勞動基準法上之勞工」,『勞動法裁判選輯(一)』,(元照‧台北),(1999年)。
70.簡資修,「一個自主但開放的法學觀點」,月旦法學雜誌第93期,(2003/2)。
71.弗瑞德‧威斯頓(J. Fred Weston)=山謬‧威佛(Samuel C. Weaver)著,陳儀譯,『企業併購:全方位評估並掌握當前M&A環境』,(美商麥格羅‧希爾(McGraw-Hill)‧台北),(2002年)。
72.Michael Hammer & James Champy著,楊幼蘭譯,『改造企業』,(牛頓出版‧台北), (1994年)。
73.Robert Cooter=Thomas Ulen著,溫麗琪編譯,『法律經濟學』,(華泰‧台北), (2003/6)。
外文資料:
1.日本勞動法學會編,『勞動契約』,(有斐閣‧日本),(2000年)。
2.Council Directive 2001/23/EC。
3.OECD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4.Ronald H. Coase,「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 3),(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