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淑蘭
Huang, Shu-Lan
論文名稱: 國中小教師資訊應用基本素養之指標建構及初探模式驗證研究
A Study on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bout Index Structure and Exploratory Model Verification
指導教授: 李坤崇
Lee, Ken-Chor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教育研究所
Institute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3
中文關鍵詞: 德懷術國中小教師資訊素養電腦網路態度電腦網路資源電腦網路經驗
外文關鍵詞: information literacy, internet resources, Delphi, internet experience,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ternet attitude
相關次數: 點閱:141下載: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1)修訂教育部(1998)所訂定之「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基本素養指標」;(2)進行國中小教師資訊應用基本素養之現況分析;(3)編製「教師電腦網路態度量表」,並考驗此量表之信效度;(4)探討影響教師資訊應用基本素養之相關因素,以建構一個教師資訊應用基本素養之初探模式,並考驗本研究模式與觀察資料之適配度。
    基於上述目的,本研究分為研究一與研究二。在研究一,本研究邀集7位教育學者、以及9位國中小資訊組長,做為本研究之德懷術小組委員,透過三次德懷術調查問卷的往返,以建構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應用基本素養指標。在研究二,本研究採分層隨機抽樣,抽取1756個有效樣本來進行統計分析。其一,根據研究一所建構的「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應用基本素養指標」編擬調查問卷,並根據調查結果進行國中小教師資訊應用基本素養之現況分析。其二,除進行「教師電腦網路態度量表」探索性因素分析外,更進一步以一階及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來考驗此量表之建構效度;其三,考驗本研究所建構之「國中小教師資訊應用基本素養之初探模式」與觀察資料的適配度。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1)透過三次德懷術問卷的往返,建構出27個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應用基本素養指標,所有指標皆考量實際層面及時代性的需求,並力求能涵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理念;(2)國中小教師在資訊應用基本素養的整體得分之平均為4.83,高於六點量表中位數(3.50),表示國中小教師之資訊應用基本素養已具備中上的程度;其次,研究結果亦顯示,國小教師的資訊應用基本素養顯著高於國中教師。(3)「教師電腦網路態度量表」之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結果相當理想,且一階及二階驗證性因素模式與觀察資料皆相當的適配;其次,本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亦相當理想。因此,本研究之「教師電腦網路態度量表」的信、效度均佳;(4)本研究所建構的「國中小教師資訊應用基本素養之初探模式」,具有理想的整體適配度,除了在模式的內在品質部分較不理想外,整體而言,本研究模式可以用來解釋國中小教師的觀察資料。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教育行政及教學上之建議,以及未來研究之建議。

    The objec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o structure the index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2) to analyze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3) to develop a Teachers’ Internet Attitude Scale; (4) to test whether the exploratory model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fit the observed data well.
    There are two parts of this study. First,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Delphi technique to ask opinions and ideas on the degree of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ndex of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from experts and teachers. This study team of Delphi technique is composed of 16 people, including 7 higher education scholars and 9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Second, sampling from teachers 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wan, there were 1756 subjects in this study. Inventory data was analyzed by PRELIS 2.51, LISREL 8.51, and SPSS 11.0.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is study developed 27 indice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through Delphi technique.
    2. Teachers 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are above-average in whole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3. When we used first and second order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to examine the Inventory, we
    found that its’ chi-square value was
    significant at .05 level. However, other overall
    model fit indices indicted that the first and
    second order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model
    of Teachers’ Internet Attitude fit the observed
    data well.
    4. The exploratory model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fitted the observed data well and this result
    supported the relative study at home and abroad.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目次…………………………………………………………………………………… Ⅲ 表目次…………………………………………………………………………………… Ⅴ 圖目次…………………………………………………………………………………… Ⅶ 第一章 緒論……………………………………………………………………………… 0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002 第二節 待答問題……………………………………………………………………… 004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004 第二章 文獻探 討………………………………………………………………………… 008 第一節 台灣資訊教育發展之現況……………………………………………………008 第二節 教師資訊應用基本素養指標之探討…………………………………………020 第三節 影響資訊應用基本素養之相關因素…………………………………………03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046 第一節 研究一: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應用基本素養指標之建構…………………046 第二節 研究二:國中小教師資訊應用基本素養之初探模式驗證…………………057 第四章 研究結果………………………………………………………………………… 078 第一節 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應用基本素養指標之建構……………………………078 第二節 國中小教師資訊應用基本素養之現況分析…………………………………104 第三節 「教師電腦網路態度量表」之驗證性因素分析……………………………109 第四節 國中小教師資訊應用基本素養之初探模式驗證分析………………………121 第五章 討論、結論與建議……………………………………………………………… 132 第一節 討論…………………………………………………………………………… 132 第二節 結論…………………………………………………………………………… 140 第三節 建議…………………………………………………………………………… 142 參考書目………………………………………………………………………………… 145 中文部分………………………………………………………………………………… 145 英文部分………………………………………………………………………………… 151

    一、中文部分
    丁導民(1996)。空中大學學生自我導向學習準備度、電腦態度與電腦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續繼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文科(1996)。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以仁、吳清山(1986)。國中學生電腦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教育心理研究,9,177-190。
    王正利(2002)。網咖使用經驗與家庭因素對國中生電腦學習成就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全世(2001)。從教育改革來看資訊教育所扮演的角色。資訊與教育,83,52-62。
    王曉璿(1998)。從NII對社會的影響----談現代教師的基本電腦素養。菁莪季刊,10(2),10-15。
    王曉璿(1999)。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探究。菁莪季刊,10(4),18-24。
    台北市教育局(1998)。台北市資訊教育白皮書。台北:出版者。
    朱敬先(1991)。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五南。
    朱麗麗、陳明月(1992)。影響國小教師學習電腦的因素。載於中國視聽教育學會所編,國際視聽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95-111)。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朱耀明(1998)。網路合作學習與傳統教學的整合。論文發表於第七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高雄。
    何志中(2000)。台灣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網路素養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榮桂(2002)。臺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7,22-34。
    余民寧(1993)。國小學生學習電腦的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政大學報,67,75-106。
    吳正己(2001)。從英特爾e教師計畫談資訊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5,15-21。
    吳正己、邱貴發(1996)。資訊社會國民的電腦素養教育。社教雙月刊,73,13-18。
    吳正己、陳美靜(1998)。職前教師電腦基本能力的培育。台灣教育,572,20-27。
    吳明隆(1993)。國民小學學生電腦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隆(1995)。國民小學學生電腦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3(6),71-86。
    吳明隆(1998)。電腦態度的意義及其量表內涵的探究。資訊與教育,65,48-55。
    吳美美(1999)。從擴散原理論教師的資訊素養。資訊素養與終身學習社會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9月11日,取自http://web.ntntc.edu.tw/edu608/3.html
    吳美惠(1992)。在職成人的電腦態度﹑電腦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靜怡(2000)。網上學習,啟動。天下雜誌,特刊29,28-33。
    吳鐵雄(1992)。臺灣地區中小學資訊教育之調查研究(報告編號:NSC81-0301-H003-02)。台北:國科會。
    吳鐵雄、林奇賢、邱瓊慧、孫天光、朱國光、趙美蘭(1998)。電腦網路在台灣地區教育上之應用研究。論文發表於第七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高雄。
    呂仁禮(2001)。國小教師電腦基本能力需求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金泉(2001)。非同步式網路輔助教學之研究─以技職校院工業安全課程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李清泉(2003)。高職學生的電腦態度調查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雪莉(2000)。老師不能退縮。天下雜誌,特刊29,92-93。
    李傳彰(1998)。中等學校職前教師電腦態度、電腦素養及其相關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水波,張世賢(1991)。公共政策。台北市:五南。
    林玉珮(2000)。全球網上決戰,台灣在那裡。天下雜誌,特刊29,46-51。
    林幸台(1987)。中學輔導人員對電腦的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輔導學報,10,43-69。
    林震城(1997)。兩岸大學生電腦態度及電腦素養之比較研究。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曉妮(1997)。電腦態度與電腦素養的影響因素探討—小學生的實地實驗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貴發(1992)。電腦素養教學的主要課題—尋找持久性的電腦素養知識與技能。台灣教育,495,36-41。
    邱慶華(2002)。家庭傳播型態與兒童電腦網路態度之相關研究--以台北市中高年級學齡兒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姚秀雲(2003)。高中學生的電腦態度調查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美朱(2000)。國中生電腦學習成就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苗宗忻(2001)。我國中小學資訊教育的現況與展望。教師天地,112,30-36。
    倪惠玉(1995)。國民小學教師科技素養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藝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百安(1998)。環境因素與個人因素國中生電腦態度與電腦素養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雄市教育局(1998)。高雄市資訊教育白皮書。高雄:出版者。
    張一蕃(1998)。資訊時代之國民素養與教育。國家政策雙週刊,175,9-10。
    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雅芳、徐加玲(1998)。從系統的觀點規劃教師資訊素養之專業發展。教學科技與媒體,40,3-11。
    教育部(1998)。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2002年9月27日,取自
    http://www.edu.tw/information/infpln/bascont.htm。
    教育部(2000)。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2002年9月12日,取自
    http://teach.eje.edu.tw/9CC/temporary/temporary-all.htm。
    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2002年8月23日,取自
    http://masterplan.educities.edu.tw/conference/index1.shtml。
    教育部(2002)。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台北:出版者。
    教育部(2002)。資訊種子學校建置與教師團隊培訓計畫。2003年5月12日,取自
    http://210.59.94.145/tad/class.php。
    莊靜宜、曾淑芳(1999,10月)。邁向資訊化社會教師資訊素養的現況研--以省立高職為例。論文發表於1999台灣區網際網路研討會,高雄。
    郭啟瑞、黃惠雀(1989)。國小學生電腦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臺南師院學生學刊,11,179-186。
    陳正昌、程炳林(2002)。SPSS、SAS、BNDP統計軟體在多變量統計上的應用。台北:五南。
    陳怜伶(2000)。高雄市高中教師電腦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美紀(1996)。中小學教師電腦能力芻議。資訊與教育,52,23-25。
    陳美靜(1998)。國中教師電腦基本能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麗如(2001)。NETS.S對中小學學生資訊基本能力發展的啟示。資訊與教育,85,29-44。
    游恆山(1991)。心理學。台北:五南。
    游家政(1996)。得懷術及其在課程研究上的應用。花蓮師院學報,6,1-24。
    湯惠誠(1994)。高雄市高中學生電腦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程炳林(1998)。認知/意動成份與學習表現之關係暨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式之適配性研究(報告編號:NSC 87-2413-H-035-002-)。台北:國科會。
    黃素貞(1995)。南部地區專科學生電腦態度之研究。技術學刊,10(2),209-215。
    黃淑卿(2002)。國民中學行政組織再造。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淑珠(2000)。高職學生電腦網路態度、素養及使用現況之調查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紹烈(2000)。親子互動關係與電腦網路態度之相關研究--以台北市高中高職學生及其父親為例。私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富順(1993)。我國成人識字教育之研究摘要。載於成人基本教育研究專集(頁1)。台北市:教育部社教司。
    楊淑卿(1998)。電腦網路推展至中小學之質化研究。論文發表於國科會87年度「科學教育研究專題計劃」成果討論會,台北。
    楊淑卿、周倩(1999)。中小學教師與網際網路教學推行之研究。遠距教育,10,41-46。
    溫嘉榮、吳明隆(1999)。新時代資訊教育的理論與實務應用。台北:松崗。
    趙憶菁、洪瑞敏(1999)。國小學生電腦網路使用現況及其態度之調查研究。台南師院學生學刊,20,67-100。
    劉杰明(2002)。國民小學教師網路素養、態度與網路使用現況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蔣姿儀(1996)。國民中小學學生電腦態度電腦素養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蔡明蒼(2002)。高中學生電腦素養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俊男(2000)。高雄市國小教師運用資訊設施教學意願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淑娥(1985)。高中生的電腦態度、電腦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建良(1996)。師範院校學生對電腦網路使用現況及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美瑛(2003)。性別、電腦經驗、電腦課程及科系對教師電腦態度影響之後設分析。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綺兒(2002)。影響台北市國小學生電腦網路態度相關因素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志洋(2002)。台灣地區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教師電腦素養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賴錦緣(2001)。ISTE的教師教育科技標準及其對師資培育資訊課程規劃之啟示。資訊與教育,85,45-54。
    韓善民(2001)。我國資訊教育發展現況與展望。資訊與教育,81,7-12。
    魏延超(1998)。教育學程學生對電腦態度及電腦素養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義翔、郭炎煌(1991)。臺南市國民小學學生電腦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臺南師院學生學刊,13,23-36。

    二、英文部分
    AASL & AECT(1998). Information Power. Retrieved Auguest 27, 2002, from:
    http://www.ala.org/aasl/ip_toc.html
    ALA(1998).AASL unveils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American libraries,
    29(7), 7.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1989). Final report.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Bagozzi, R. P., & Yi, Y.(1988). On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Academic of Marketing Science, 16, 74-94.
    Bracey, G. W. (1988). Computers and anxiety in education: Round two. Electronic Learning, 8(3), 26-28.
    Chu, P. C., & Spires E. E.(1991). Validating the computer anxiety rating scale:effects of cognitive style and computer courses on computer anxiety.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7 (1/2), 7-21.
    Gunter, G. A. (1994). Attitudes of 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business students toward learning and working with computers. (Doctoral dissertation, 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 1994).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5(06), 1534.
    Hair, J.F. Jr., Anderson, R.E., Tatham, R. L., & Black, W. C.(1998).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5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Houghton,M.(1997). State Strategies for Incorporating Technology into Education. Washington, DC: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
    ISTE(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ecation)(1993). ISTE Recommended Foundation in Technology for All Teachers. Retrieved Auguest 23
    from http://www.iste.org/Projects/ Tech Standards/Found.html.
    ISTE(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01).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Teachers. Retrieved Auguest 20, 2002,
    from http://cnets.iste.org/pdf/nets_ teach.pdf.
    Jessica,K.(1999). One-Computer classroom in the curriculum:Part of the process. 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6(5), 42-47.
    Jöreskog, K. G., & Sörbom, D.(1993).LISREL 8 user’s reference guide. Mooresville, IN: Scientific Software, Inc.
    Koballa Jr., T. R.(1988). Attitude and related concept in science education. Science Edecation, 72(2), 115-126.
    Kluever, R. C., Lam, T. C. M., Hoffman, E. R., Green, K. E., & Swearingen, D. L. (1994). The computer attitudes scale:assessing changes in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 compute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11(3), 251-261
    Koohang, A. A.(1989). A study of attitudes toward computers: Anxiety, confidence , liking, and perception of usefulness.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22(2), 137-150
    Loyd, B. H., & Gressard, C.(1984).The effects of sex, age, and computer experience on computer attitude, AEDS Journal, 40, 67-77.
    Loyd, B. H., & Gressard, C. P.(1985). The reliablity and validity of aninstrument for the assessment of computer attitude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45(4), 903-908.
    Loyd, B. H., & Loyd, D. E., (1985).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n instrument for the assessment of computer attitude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45, 903-908.
    MACQT(Ministerial Advisory Council o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1997). Computer Proficiency for Teachers. Retrieved Auguest 11, 2001 from
    http://www.dtec.nsw.gov.au/minister/teacher1.html
    Marsh, H. W., Balla, J. R., & McDonald, R.P.(1988). Goodness-of-fit indexes in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The effect of sample siz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3(3), 391-410.
    McClure, C. R.(1994). Network literacy: A role of librar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 13(1), 117.
    Molla, S. T. (1987). A Comparison of College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Comput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ivile.
    Richards, P. S.,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86). A Scale for Assessing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s Computers: Preliminary findings. Computers in the Schools, 3(2), 31-38
    Subhi, T. (1999). Attitudes toward computers of gifted students and their teachers. High Ability Studies, 10(1),69-84.
    Rubio, D. M., Berg-Weger, M. & Tebb, S. S.(2001).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o test for multidimensionalit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8(4),613-626.
    Wilder, G., Mackie, D., & Cooper, J.(1985). Gender and computers: Two surveys of computer-related attitudes. Sex Role, 13(3/4), 215-218.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3-07-10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