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毛胤立
Mao, Yin-Li
論文名稱: 統包工程「情事變更原則」爭議訴訟效率之研究
A Study on Litigation Efficiency for Principle of Change of Circumstances Disputes of Design-Build Projects
指導教授: 陳耀光
Chen, Yao-Ku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工程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Engineering Management Graduate Program(on-the-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1
中文關鍵詞: 統包工程情事變更原則訴訟效率
外文關鍵詞: Design-Build Project, Principle of Change of Circumstances, Litigation Efficiency
相關次數: 點閱:150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傳統工程發包以總包契約最低價格標為主,其承包價金與工期基本上固定不變。營建工程契約為長期繼續性契約,由於工程期間長、外在環境變化,使得原契約內容與簽約時客觀條件有所變化,諸如營建物價上漲,承攬人工程直接成本上升;又如法定傳染病(如Covid-19、SARS等),迫使工地停工,造成遲延,導致間接成本增加;抑或天災、抗變等不可抗力因素,均影響承攬人利潤,甚或賠本,更有遭受定作人扣罰逾期違約金。凡此均因簽約時未能預料之「情事變更」所引發的工程爭議。民法第227條之2雖訂有「情事變更原則」作為司法救濟。但於法院審查時,對情事變更是否為「非契約成立後所得預料」而有不同見解。不但不同案件可能有不同見解,即便同一案之歷審法院也有不同見解,致而承攬人即使以「情事變更」法理起訴,勝算不高。近年來,政府以「統包最有利標」取代「總包最低價格標」發包公共工程。統包廠商負責設計施工,且多半以固定價格承攬,不再以低價搶標。統包廠商承攬風險大幅降低,利潤相對得以提高。惟「情事變更」風險依舊存在,當承攬人因情事變更興訟時,法院是否因「統包最有利標」之廠商有較高利潤,即應負較大「不可預測風險」而作為不利承攬人判決,此為本文研究主旨。
    本研究搜集近10年(101年至110年)有關「統包工程」判決書,經分析歸納出45種工程法律常見之訴訟樣態。其中,有關「情事變更原則」案件29件。承攬人「勝訴」佔35%,「敗訴」佔65%;85%案例「判賠比例」小於30%,有4%案例「判賠比例」大於70%。由研究成果看來,統包廠商因「情事變更」所造成之損失,難以經由法院訴訟得以補償,甚且另要負擔高額訴訟成本,承受「二次傷害」。
    本研究認為法院各審級對統包商不利之判決見解:(1)統包商負責設計及施工,應承擔較多情事變更風險(2)統包契約已明定情事變更相關條款,縱使發生情事變更,亦屬原契約所能預見之情形。
    對專案管理廠商(監造廠商)不利之判決見解為,規定服務期間,係自工程開工日起算,迄至工程全部驗收合格、結算完成、移交,且無待解決事項為止,且契約簽訂時通常已明定展延工期相關規定。PCM廠商因情事變更展延工期,而主張增加給付酬金,勝率不高。
    統包工程與傳統工程差異在於,傳統工程係屬被動依設計來施工,而統包工程係屬主動設計及施工,因此統包廠商應對非當時所能預料之情事變更掌握度較高。統包工程以固定價格承攬雖比傳統工程以最低標承攬有誘因,但相對風險也較高,就情事變更原則訴訟樣態中「變更設計」及「物價波動」較無反抗能力。傳統工程以最低標決標,對契約成立時所能預料之情事掌握度低,若遇到情事變更爭議時較有利,法院較能同情廠商。

    This research uses the database of the "Judicial Yuan Law and Regulation Retrieving System" to collect judgments related to the keyword "Design-Build Projects". Among them, there are 29 cases related to the "Principle of Change of Circumstances" litigation style.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alysis,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induction, this research analyzes the efficiency of litigation and summarizes the opinions of courts at different trial levels for 29 cases of "Principle of Change of Circumstances" in design-build project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for contractors, 35% of the cases "win" and 65% "lose"; 85% of the cases have a "compensation ratio" less than 30%, and 4% of the cases have a "compensation ratio" greater than 70%. The loss caused by the "Principle of Change of Circumstances" of the design-build contractors cannot be compensated through court proceedings. In addition, they have to bear high litigation costs and suffer "secondary injuri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esign-build project and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is that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is passively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design, while design-build project is activ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herefore, design-build contractors have a higher degree of control over unexpected changes in circumstances. Although contracting a design-build project at a fixed price has more incentives than contracting a traditional project at the lowest price, the relative risk is also higher. "Change of design" and "price fluctuation" are less able to resist in the "Principle of Change of Circumstances " disputes of design-build projects.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及目的 1 1-1.1 研究動機 1 1-1.2 研究目的 2 1-2 研究範圍與限制 2 1-2.1 研究範圍 2 1-2.2 研究限制 2 1-3 研究方法與架構 3 1-3.1 研究方法 3 1-3.2 研究架構 4 第二章 統包工程之法理分析 5 2-1 統包制度概論 5 2-1.1 統包定義 5 2-1.2 相關法條 5 2-1.3 統包與傳統採購之比較 6 2-2 統包工程組織架構 9 2-2.1 統包商由營造廠商為主體 9 2-2.2 統包商由設計廠商為主體 10 2-2.3 統包商由營造廠商及設計廠商共同承攬 10 2-2.4 統包商本身包含施工及設計單位 11 2-3 統包工程相關契約 12 2-3.1 統包契約 12 2-3.2 統包工程專案管理契約 13 2-3.3 契約內容差異比較 14 第三章 情事變更原則法理分析 15 3-1 情事變更原則沿革 15 3-1.1 民事訴訟法公布前之「情事變更」法制 15 3-1.2 民事訴訟法施行後之法制及第397條之演變 18 3-1.3 增訂民法第227條之2 19 3-2 民法情事變更原則適用構成要件 21 3-2.1 民法第227條之2 21 3-2.2 適用構成要件 21 3-3 「情事變更原則」法律效力 24 3-3.1 法律效力學說 24 3-3.2 第一次效力 25 3-3.3 第二次效力 26 第四章 法院見解及差異分析 27 4-1 以政策變更、抗爭(人為因素)主張情事變更原則 27 4-1.1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105年度建字第9號民事判決 27 4-1.2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104年度建字第10號民事判決 39 4-1.3 其他類似案例彙整 49 4-2 以變更設計(人為因素)主張情事變更原則 52 4-2.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07年度建字第32號民事判決 52 4-2.2 其他類似案例彙整 62 4-3 以施工障礙(人為因素)主張情事變更原則 65 4-3.1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106年度建字第92號民事判決 65 4-3.2 其他類似案例彙整 80 4-4 以物價波動(經濟因素)主張情事變更原則 82 4-4.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103年度建字第2號民事判決 82 4-4.2 其他類似案例彙整 91 4-5 以颱風、豪大雨、洪水及坍塌(自然因素)主張情事變更原則 93 4-5.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01年度建字第78號民事判決 93 4-5.2 其他類似案例彙整 101 第五章 統包工程情事變更原則爭議訴訟效率分析 103 5-1 資料來源 103 5-1.1 案例樣本來源 103 5-1.2 篩選結果 105 5-2 統包工程訴訟統計分析 106 5-2.1 各地方法院訴訟樣態統計分析 106 5-2.2 原告與被告類型統計 107 5-3 統包工程情事變更原則爭議訴訟效率分析 108 5-3.1 統包工程情事變更之訴訟樣態 108 5-3.2 原告與被告類型統計 110 5-3.3 判賠金額比例 111 5-3.4 時間效率 114 5-3.5 判賠金額與時間綜合效率 115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17 6-1 結論 117 6-1.1 統包工程情事變更原則常見爭議態樣 117 6-1.2 統包工程情事變更原則法院見解 118 6-1.3 統包工程情事變更原則爭議訴訟效率 121 6-1.4 統包工程與傳統工程情事變更原則法院見解及訴訟效率差異 122 6-2 建議 124 6-2.1 對定作人之建議 124 6-2.2 對承攬人之建議 124 參考文獻 125 附錄 127

    1.尤英夫(2013)。談民法情事變更原則的規定-側重工程案件方面觀察。仲裁季刊,98,54-96。
    2.史尚寬(1990)。債法總論(第七版)。臺北:永美美術印刷製版有限公司。
    3.洪俊生(2007)。公有建築工程專案管櫟問題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4.姚志明(2008年4月15日)。一般情事變更原則於給付工程款案例之適用-兼評最高法院九十四年台上字第八九八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56,255-275。
    5.洪國欽、陳宗坤、曾俊智(2010)。情事變更原則與公共工程之倫理與實務-兼論仲裁與判決之分析(初版)。高雄:兆全法律事務所。
    6.孫森焱(2012)。民法債篇總論(修訂版)。臺北:太平印刷企業有限公司。
    7.陳世銘(1995)。建築工程設計與施工結合制度之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技術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8.張德平(2004)。公共工程統包爭議仲裁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9.許士宦(2014年4月5日)。變更判決之訴。月旦法學雜誌,228,5-25。
    10.陳烈樟(2019)。工程契約「統包工程」爭議訴訟效率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11.郭柏旻(2021)。統包工程案件爭議之研究。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12.彭鳳至(1986)。情事變更原則之研究-中、德立法、裁判、學說之比較(初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3.黃立(2016年2月5日)。月旦法學雜誌,250,171-189。 
    14.中華民國法務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2022)。民法227-2條立法理由。取自https://mojlaw.moj.gov.tw/LawContentReason.aspx?LSID=FL001351&LawNo=227-2
    15.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2022)。判決書查詢系統。取自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efault.aspx
    16.司法院全球資訊網(2022)。民事裁判費試算表。取自https://www.judicial.gov.tw/tw/cp-1653-58267-4ff46-1.html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27-08-01公開
    校外:2027-08-01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