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徐睿誌 Hsu, Jui-Chih |
|---|---|
| 論文名稱: |
設計師與消費者對產品屬性認知差異之研究:
以自行車設計為例 A Study on the Product Attribute Cogni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Designers and Consumers : Using Bicycle Design as Examples |
| 指導教授: |
林銘泉
Lin, Ming-Chyua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工業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 畢業學年度: | 93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30 |
| 中文關鍵詞: | 認知差異 、工業產品設計 、概念自行車 |
| 外文關鍵詞: | Cognition difference, Product design, Conception bicycle |
| 相關次數: | 點閱:84 下載:9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設計的目的是在於滿足與解決消費者的需求,許多設計決策是由主管或設計師本身的意志所決定,如此容易造成設計出的產品普遍缺乏其客觀性,而消費者對產品的期望卻是未來產品設計發展的指標導向,因此設計師與消費者對於新產品發展概念上是需要共識的,所以在產品發展概念上的認知差異平衡就顯得重要許多了。
自行車為最貼近我們生活的交通工具,本研究以概念自行車為探討認知差異的議題,研究過程首先由消費者提出對自行車的概念構想,讓設計師透過產品設計的過程,設計出概念性的自行車產品。
以概念自行車為例,探討設計師與消費者之間的認知差異,透過 t-test分析出,設計師與消費者在概念自行車的造型、材質、風格、功能上的認知是有差異的,後續的實驗中概念自行車的設計師經由文字解說與插圖表現,反覆實驗調查,結果證明,設計師與消費者的認知是可以被平衡的。
本研究結果期待當設計師透過設計程序為消費者作創新設計時 ,能夠有效的掌握消費需求的感性變化,促使有效的設計出符合消費者族群需求的創新產品。
The design target is lies in satisfies with solves consumer's demand,many designs decisions-making are resolved by the responsible or the
designer itself will, is so easy the product which creates designs generally to lack its objective, but the consumer to the product
expectation actually will be the future product design development quota guidance, therefore the designer and the consumer needs the mutual recognition regarding th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concept in,therefore appeared in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concept cognition difference balance importantly many.
The bicycle for most draws close to the transportation vehicle which we lives, this research take the concept bicycle as the discussion cognition difference subject, the research process first by the consumer proposed devised to the bicycle concept, lets the designer
penetrate the product design the process, designs the concept bicycle product.
Take the concept bicycle as the example, discusses between the designer and consumer's cognition difference, penetrates t-test to analyze, the designer and the consumer in the concept bicycle modelling, the material quality, the style, the function cognition have the difference, in the following experiment the concept bicycle designer by way of the writing illustration and the illustration performance, repeatedly tests investigates, finally proved, the designer and consumer's cognition is may balanced.
This findings anticipated, when the designer penetrates the design program makes the innovation design for the consumer, can more valid grasp its demand the perceptual change, urges to be able the valid design to conform to the consumer race group demand innovation product.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小崎信夫,自轉車實用便覽,日本自轉車振興協會,東京,民國66
年。
王宗興,自行車車架造型特徵對意向認知影響之研究, 國立成功
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9年。
王弘文,網際網路上產品資訊傳達之認知差異研究,國立雲林科技
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9年。
王海山,科學方法百科,恩凱出版,台北,民國87年。
王鴻祥譯,Stefano Marzano著,飛利普設計:價值的創造者,田
園城市文化,台北市,民國89年。
台灣經濟研究院,自行車及其零組件發展策略研究報告,民國81
年。
呂豪文,工業設計實務概念,三采文化,台北,民國84年。
伊常年,產品造型與消費者反應之研究﹣以婚紗禮服為例,淡江大
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宋伊可,消費者對產品外觀價值感認知差異之研究﹣以行動電話為
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李再長,認知型態、創造性思考與設計表現之關係, 國科會專題
研究成果報告,民國77年。
卓耀宗譯,Donald A. Norman著,設計心理學:以使用者為中心
、安全易用的日常生活用品設計原理,遠流出版,台北,民國
89年
林大偉,造形與聲音聯想之研究,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碩
士論文,民國84年。
官政能,「工業設計:對社會與市場競爭力之思考」,設計,第
103期,頁94-97,民國91年。
林振揚,「高齡族群對產品操作障礙與認知之研究:以電視遙控器
為例」,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第3
期,頁247~295,民國82年。
何明泉、陳妙玫,「產品屬性認知差異之研究 ﹣以玩具為例」,
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第四屆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大同大學,
頁495-498,民國88年。
胡佑宗譯,Bernhard E. Burdek著,工業設計:產品造型的歷史、
理論及實務,亞太圖書,台北,民國85年。
馬永川、莊明振,「產品意象語彙與造型呈現對應關係之研究」,
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第三屆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國立成功大學
,頁113-118,民國87年。
黃美卿譯,平島廉久著,〝創、遊、美、人〞,遠流出版,台北,
民國79年。
楊和炳,市場調查,五南圖書,台北,民國79年。
黃崇彬,原田 昭,日本感性工學發展現況及其在遠隔控制界面設
計上應用的可能性,中日設計教育研討會論文集,民國87
年。
黃啟榮,生活型態需求與附加價值創造關聯發展之研究以登山自行
車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黃俊英,多變量分析,華太文化,台北,民國87年。
莊旻潔,群體規範、認知、認同對產品態度與忠誠度的影響﹣以青
少年之偶像崇拜行為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
文,民國90年。
曾堉、洪進丁譯,Bruno Munari著,物生物﹣現代設計理念,博遠
出版,台北,民國78年。
許世彥,台灣自行車消費者購買行為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
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曾元琦、陳國祥,「以認知觀點探討使用者界面設計」,中華民國
設計 學會第四屆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大同大學,頁489-
494,民國88年。
曾鈐潮,大學生購物方式偏好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工業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程慧瑛,產品造型語彙與造型要素轉換之研究以椅子為例,國立成
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6年。
鄭麗玉,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五南圖書,台北,民國82年。
魏雅萍,設計師與一般消費者對造形認知差異研究,國立成功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9年。
張振銘,設計者與消費者產品意象認知差異性之研究,大葉大學設
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張建成,使用者對產品造形意象認知的影響因素研究,國立交通大
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9年。
張建成、黃家佳、葉逸青,「以使用者認知模式為基礎發展都會區
通訊系統」,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第四屆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大同大學,頁179-184,民國88年。
張建成,「使用者對成熟期產品造型認知的性別差異研究,以電話
造型為例」,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第三屆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國立成功大學,頁263-268,民國87年。
張嘉玲,消費者對產品創新認知之相關研究,長庚大學工業設計學
系碩士論文,民國92年。
練季旺,消費者對產品造形偏好之推論模式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2年。
陳玫笒,從文化認知觀點探討產品造形發展之模式研究,國立交通
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
陳文印,設計解讀:工業設計專業知能之探索,亞太圖書,台北,
民國86年。
陳中聖,「感性消費的設計語言」,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第三屆學術
研究成果研討會,國立成功大學,頁135-139,民國87年。
陳顯榮、許言,「消費文化對於產品設計之影響探討」,中華民國
學會第四屆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大同大學,頁351-354,民
國88年。
陳振甫,「用心發掘使用者的經驗與心理層面之互動設計」,設
計,97期,頁10-13,民國90年。
葉晉利,「工業設計師美感素養與能力的培養」,中華民國設計學
會第三屆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國立成功大學,頁715-718,
民國87年。
楊彩蓮、林東龍、賴其勳,「台灣電動自行車消費者造型偏好之探
討」,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第四屆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大同大
學,頁215-218,民國88年。
魏親民,設計師與消費者對產品語意認知差異之研究﹣以象徵功能
為例,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蕭坤安,以明式椅為例探討影響產品造型風格的操作,交通大學應
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
羅仁聰、陳玲鈴,「消費者選購筆記型電腦外觀造型的認知與偏好
之研究」,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第四屆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大
同大學,頁211-214,民國88年。
Thomas Dickson,「丹麥使用者親和設計」,設計,第97期,頁
5-6,民國90年。
二、西文部份
Anderson, J.,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 3rd Edition,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New York, 1990.
Albaum, G., "The Likert Scale Revisited: An Aalternate Version", Journal
of the Market Research Society, Vol.39, Apr, pp. 331-348, 1997.
Buurman, R. D.,"User-Centered Design of Smart Product," Ergonomics,
Vol.40, pp.1159-1169, 1997.
Cain, W. D., Engineering Product Design," Business Book Limited,
pp.67-70, 1969.
Cooper, R. G., "Prespective: Third Generation New Product Processes",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Vol.11, pp.3-14, 1994.
Christiaans, H.and Bremner "Comfort on Bicycle and the Validity of a
Commercial Bicycle Fitting System," Applied Ergonamics, Vol.29,
pp.201-211, 1998.
Fried, Juhani,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osite Monocoque
Airfoil Road Racing Bicycle Frame," Sampe Journal, Vol.34,
pp.46-50, 1998.
Gruner and Homburg, "Does Customer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Enhance
New Product Success?" Journal of the Business Research," Vol.49,
pp.1-14, 2000. Ulrich, Karl T., and
Henry, D., The Measure of Man and Woman, Whitney, New York, 1993.
Jones, J. C., Design Methods, Van Nostrand Reinhold, New York, 1992.
Kleinfeldt, S., "Design Methodology Management," IEEE Proceedings,
82(2), pp.231-250, February, 1994.
Mark, S. S. and Ernest, J. M., Human Factors in Engineering and Design,
McGraw-Hill International Editions, New York, 1987.
Nielsen, J., Usability Engineering, Academic Press Ltd, NewYork, 1993.
Nelson, G., Design Problems, Whitney, NewYork, 1975.
Norman, D. A.,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New York:Doubleday,
1990.
Nagamachi, M., "Kansei Enginnering: A new Ergonomic Consummer-
oriented Technology for Product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 Vol.15, pp.3-11, 1995.
Pahl, G. and Beitz, W., Enginnering Design, Design Council, London, 1984.
Suh, N.P., The Principles of Desig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90.
Sato, M., Community Design-Elements of Modern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and Signage Grophic-sha, Tokyo, 1992.
Urban, G.L., and Hauser, J. R., Design and Marketing of New Products,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Inc., New Jersey, 1993.
Ulrich, Karl T. and Eppinger, Steven D.,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 McGraw-Hill, 1995.
Walsh, Vivien, et al., Winning by Design: Technology, Product Design,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USA: Blackwell Business,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