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戴婕婷
Dai, Jie-Ting
論文名稱: 臺南府城變遷與創意城市發展之政經分析
A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of Tainan Fucheng City's Changes and Creative City Development
指導教授: 宋鎮照
Soong, Jenn-Jaw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政治學系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25
畢業學年度: 11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4
中文關鍵詞: 創意城市社會變遷文化創意產業臺南
外文關鍵詞: Creative City, Social Chang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ainan
相關次數: 點閱:5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2024年為臺南建城400年,臺南為臺灣歷史發源地,為歷史文化的府城古都當之無愧。臺南市長黃偉哲說:「上一個400年,臺南參與見證了臺灣的崛起;下一個400年,臺南將帶領臺灣自信前行邁向國際」,呼應本次活動口號「臺南與世界一起、互相交陪(Kau-puê)」。於此,臺南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背景,城市發展時序亦優先於全台,具備良好深厚成長的城市體質。
    本研究以臺南為研究個案,參考創造《創意城市》一詞並創辦「通傳媒體」(Comedia)之執行長Charles Landry、美國學者Richard Florida提出「創意城市」發展關鍵因素3T,即科技(Technolgy)、人才(talent)與包容(tolerance),與曾耀瑩(2008)依此分為科技創新、社會環境、人力資源、開放包容與文化創意等構面,來探究臺南創意城市五大構面消長及互動情形,並參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UNESCO Creative Cities Network,UCCN)將「創意城市網絡」(The Creative Cities Network)分類為文學、電影、音樂、手工業與民間藝術、設計、媒體藝術、美食等七項,透過訪談來了解受訪者認為臺南城市發展之合適面向。
    本研究以臺南府城為主體進行個案研究,透過歷史研究法、文獻分析法及次級資料分析法採創意城市理論並擇其架構來探討設計問卷,於個別訪談政府、業者及學者意見後以政治經濟方法來分析各構面的重心及消長情形。
    研究發現,臺南鑒於自身深厚的府城古都體質,其創意城市五大構面核心為文化創意構面。政府雖致力於科技創新構面,惟一直穩定帶動各構面成長的仍為文化創意構面。臺南於文化創意的相關政策或措施能帶動基礎建設的政策(科技創新構面)及建設發展(社會環境構面),除能穩定吸引固定來訪的遊客及嚮往慢生活的人們(開放包容構面)以外,並可提供業者或學術單位產學合作的機會(人力資源構面)。
    故臺南創意城市發展以文化創意構面為核心,科技創新構面為策略來厚植城市競爭力,並由文化創意構面及科技創新構面,提升其他構面發展。於此,政策面建議發展科技創新政策,同步考量文化創意構面及活化傳統產業等跨構面發展並強化人力資源人才吸引及回流政策,並吸引大專院校及國際創意人才;實務面建議政府應資源均衡發展、強化跨構面連結、跨國際合作,並強化產學合作、保留人才策略基礎。例如:以現有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為中心繼續發展科技創新應用外,運用科技於古蹟修復及活化及相關文創導覽等,並加強傳統產業轉型;透過臺南相關青年返鄉創業返鄉計畫及補助吸引青年回流,及產學合作模式製作專屬於臺南的創意城市人才資料庫,彙整政府、業界及學術人才,不斷地在政策面及實務面提供相關建議。

    2024 marks the 400th anniversary of Tainan's founding. As the birthplace of Taiwan's history, This study uses Tainan as a case study, drawing upon the "creative city" concept proposed by Charles Landry, CEO of the Europe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consultancy Comedia, and the "3T" framework outlined by American scholar Richard Florida, which highlights "Technology," "Talent," and "Tolerance" as key factors for creative city development. Furthermore, this research incorporates Tseng Yao-Ying's (2008) five dimensions of creative citi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penness and inclusiveness, cultural creativity,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environment, to analyze Tainan's development as a creative city.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tainan's creative city strategy centers on cultural creativity, wit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sitioned as a strategic tool to enhance urban competitiveness. This core synergy between cultural creativity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urther propels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dimensions. The study recommends that the government pursue balanced resource allocation, strengthen cross-dimensional connections, foster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s, and enhance industry-academia cooperation to establish a robust talent retention strategy.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4 一、臺南府城競爭力來源係豐富的文化力 4 二、臺南歷史景點嵌入臺劇,帶領疫情下的觀光逆勢成長 5 三、百年的文化資產是創意臺南的觀光誘因 5 第三節 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 6 第四節 研究流程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全球化、社會變遷及都市發展 10 一、全球化、社會變遷與都市發展概念 10 二、1970年代後的社會變遷與都市發展 12 三、全球化、社會變遷與都市發展相互關係 14 第二節 創意城市相關概念與理論 15 一、創意城市之概念 15 二、創意城市之理論 16 三、創意城市之種類 18 四、創意城市之要素及發展策略 18 五、全球創意城市網絡(The Creative Cities Network) 21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4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9 一、文獻分析法 29 二、個案研究法 29 三、次級資料分析法 30 四、歷史研究法 31 五、訪談法 31 六、政治經濟分析法 32 第三節 研究限制 32 一、理論限制 32 二、個案限制 33 三、受訪者閱歷及經歷限制 33 第四節 訪談對象 33 第四章 臺南府城變遷與個案研究 36 第一節 個案簡介 36 一、臺南府城發展歷史 36 二、臺南府城縣市合併後之社會變遷發展情形 42 第二節 私部門參與臺南府城作為 52 一、全美戲院 52 二、十鼓文創園區 55 第三節 學術部門參與臺南府城作為 58 一、國立成功大學 58 二、國立臺南大學 63 第四節 公部門參與臺南府城作為 65 一、臺南市政府 65 二、國立臺南文學館 72 第五章 臺南府城變遷與創意城市發展 75 第一節 臺南縣市合併後於五個研究構面的變化 75 一、臺南縣市合併後於科技創新研究構面的變化 75 二、臺南縣市合併後於開放包容研究構面的變化 77 三、臺南縣市合併後於文化創意研究構面的變化 79 四、臺南縣市合併後於人力資源研究構面的變化 81 五、臺南縣市合併後於社會環境研究構面的變化 83 第二節 縣市合併後五項研究構面在臺南的互動影響 87 一、科技創新研究構面與開放包容研究構面之互動 87 二、科技創新研究構面與文化創意研究構面之互動 88 三、科技創新研究構面與人力資源研究構面之互動 89 四、科技創新研究構面與社會環境研究構面之互動 90 五、開放包容研究構面與文化創意研究構面之互動 91 六、開放包容研究構面與人力資源研究構面之互動 92 七、開放包容研究構面與社會環境研究構面之互動 93 八、文化創意研究構面與人力資源研究構面之互動 94 九、文化創意研究構面與社會環境研究構面之互動 95 十、人力資源研究構面與社會環境研究構面之互動 96 第三節 縣市合併後五項研究構面在臺南的評估 97 一、政府著重臺南於科技創新構面的發展 98 二、文化創意構面一直穩定成長 99 三、科技創新構面及文化創意構面有助於帶動其他構面 99 第六章 研究發現與建議 101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0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03 參考文獻 105

    專書
    王文科,2000,《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宋鎮照,2019,《發展政治經濟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葉至誠、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商鼎文化。
    蔡侑樺,2017,《大臺南文化資產叢書04-原臺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蹟》。台南市: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文創科。
    Landry, C. 2000. The Creative City: 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 London: Earthscan.
    Harvey, Daivid. 1989.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Oxford, England: New York, NY :B. Blackwell.
    Harvey, Daivid. 2001. Spaces of Capital: Towards a Critical Geography. New York: Routledge.
    Harvey, Daivid. 2003. The New Imperialism.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2008.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8. OECD/IEA: Paris.
    Van Den Berg, L. 1987. Urban Systems in a Dynamic Society. UK: Gower Publishing Company.
    UNCHS/HABITAT. 1994.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United Nations. 2000. 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 The 1999 Revision.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United Nations. 2014. 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 The 2014 Revision.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Yin, R.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期刊
    黃雅雯,2013,〈廢墟空間創意再造:臺南安平樹屋二度再利用之研究〉,《文化資產保存學刊》, 25:33-59。
    馬群傑,2014,〈城市化趨勢下的六都縣市發展研究:美國城市區域的分析觀點〉,《中國地方自治》,67(11):42-43。
    張怡棻、黃世輝,2008,〈南瀛總爺藝文中心之空間再利用發展研究〉,《設計研究》,8:213-222。
    葉晉嘉,2010,〈各國創意城市指標的比較性研究〉,《城市發展》,半年刊(9):116-135。
    周甘逢,1995,〈歷史研究法〉。《教育研究》,4:79-94。
    謝寶煖,1999,〈歷史研究法及其在圖書資訊學之應用〉。《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62:35-55。
    Florida, R. 2002. “The rise of creative class.” The Washington Monthly 34(5):15-25.
    Florida, R. 2003. “Cities and the Creative Class.” City & Community 2(1):3-19.
    Harvey, Daivid. 1992. “Capitalism: the Factory of Fragmentation.” New Perspectives Quarterly 9: 42-45.
    Hospers, G. J. 2003. “Creative Cities in Europe Urban Competitiveness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Intereconomics 38(5): 260-269.
    Jessop, Bob and Ngai-Ling Sum. 2000. “An Entrepreneurial City in Action: Hong Kong’s Emerging Strategies in and for (Inter-) Urban Competition.” Urban Studies 37(12):2287-2313.
    Seto, K. C. and Kaufmann, R. K. 2003. “Modeling the Drivers of Urban Land Use Change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China: Integrating Remote Sensing with Socioeconomic Data.” Land Economics 79(1):106-121.
    碩博士論文
    李芳穎,2012,〈臺南市創意城市購念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EMBA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黃巧嫈,2011,〈創意城市的文化發展策略—以日本今則是為例〉,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元鴻,2012,〈都市治理與空間再利用:以台北市「都市再生前進基地(URS)」計畫為例〉,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耀瑩,2008,〈城市創意競爭力評估體系建構之研究-檢視台北、台中與高雄〉,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彣華,2016,〈誰的「創意」,如何「文化」?—解構臺北市政府的都市文化治理(1999-2015)〉,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翻譯文獻
    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譯, Ranjit Kumar原著,200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台北市:學富文化。
    楊幼蘭譯,Landry, Charles.原著,2008,《創意城市,打造城市創意生活圈的思考技術》,台北市:馬可孛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鄒應瑗譯,Florida, Richard原著,2008,《創意新貴》,台北:寶頂出版社有限公司。
    傅振焜譯,Florida Richard. 原著,2006,《創意新貴Ⅱ:城市與創意階級》。台北市:日月文化。
    網路資源
    天下雜誌, 2024,〈天下雜誌2024幸福城市大調查完整指標下載〉,757,天下雜誌網站: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2874,檢索日期2024年12月11日。
    今周刊,2024,〈2024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今周刊網站: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bt_topic/2022/sustainable_city/,檢索日期2024年12月11日。
    內政部,2011,〈臺南縣(市)合併改制計畫(核定本)〉,內政部網站:https://reurl.cc/eWkllb,檢索日期:2024年12月6日。
    自由時報,2020,〈【藝術文化】文化古都當代願景 專訪台南市長黃偉哲〉,自由時報網站:https://art.ltn.com.tw/article/paper/1398170,檢索日期:2024年12月11日。
    臺中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2,〈UNESCO創意城市網絡之探討-臺中市文創發展之新方向〉,臺中市政府網站:https://reurl.cc/04Ge1K,檢索日期:2024年12月11日。
    臺南城市儀表板,2024,〈臺南市主要觀光遊憩據點遊客人數分析〉,臺南城市儀表板網站:https://dashboard.tainan.gov.tw/, 檢索日期2024年12月11日。
    臺南市政府,2024,〈臺南市政府歷史沿革〉,臺南市政府網站:https://www.tainan.gov.tw/,檢索日期2024年12月11日。
    臺南400年官網,2024,〈臺南400 - 一起臺南世界交陪〉,臺南400年網站:https://tainan400.tainan.gov.tw/index.php,檢索日期2024年12月11日。
    Jessop, Bob. 1999. “Reflections on Globalization and Its (II)logic(s)(draft)”, published by the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Lancaster university at http://comp.lancs,ac.uk/sociology/soc013rj.html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30-02-01公開
    校外:2030-02-01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