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柏臻
Wu, Bo-Zhen
論文名稱: 應用生活場域實驗法於網路協同討論之研究
Apply the Living Lab Study for Internet Collaborative Discussion
指導教授: 陳建旭
Chen, Chien-Hs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工業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7
中文關鍵詞: 生活場域實驗法網路合作即時通訊
外文關鍵詞: Living Lab, Internet collaboration, instant messaging
相關次數: 點閱:56下載: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現在利用網際網路進行討論與合作是很普遍的行為。除了使用專門的會議系統外,一般人則是使用即時通訊軟體來進行網路討論與合作。本研究重點為利用生活場域實驗法(Living Lab)來進行使用者行為觀察研究。生活場域實驗法是一種以使用者為驅動中心(user-driven)的研究方法.我們架構模擬現實生活的場域,從中進行觀察研究參與者們利用即時通訊軟體於線上合作的行為,從中發現利用即時通訊軟體來討論的優缺點。

    本研究發現透過即時通訊軟體討論相較於傳統面對面討論形式更方便進行,時間與地點的約定更彈性。容易搭配網路搜尋引擎同步進行檢索,可快速的將資料分享出去,在討論合作上有良好的使用。但利用視訊語音通話的設備進行討論時,雖然表達方式更直接,但是討論的效率不見得比用文字溝通來得好。且在利用視訊裝置時,使用者的心理會擔心隱私的洩漏,而降低使用的意願。利用設立實際的場域進行實驗,對於未來數位生活的研究,可以有更全面的了解與探討。

    Using internet for discussion and cooperation is a common behavior nowadays. Most people are using instant messaging software to conduct online discussions and cooperation.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use of Living Lab to carry out observation of user behavior. Living Lab is a user-driven center research method. The framework of our simulated real-life field is to observe how the participants use the instant messaging software on online collabora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discussion through instant messaging software is more convenient than the traditional face-to-face discussion, because time and place is more flexible. Ease of synchronize with Internet search engines retrieves information quickly, that will share out the discussion and cooperation more. However, using web-cam and microphone for discussion is not efficient than discuss in traditional typing way. And using the web-cam, will make user worried about the psychological privacy leaks, and reduce user’s will. After all, using Living Lab for study can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nd discussion for the future life.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四節 小結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Living Lab 生活場域實驗法 6 第一小節 Living lab 介紹 6 第二小節 Living lab的起源 7 第三小節 Living lab 的優勢 7 第四小節 小結 9 第二節 應用案例分析 9 第三節 即時通訊的發展 15 第一小節 即時通訊的發展歷史 15 第二小節 即時通訊的原理 17 第三小節 即時通訊的應用 18 第四節 電腦支援協同工作(CSCW) 20 第一小節 電腦支援協同工作應用於產品設計之優勢分析 21 第二小節 電腦支援協同工作之優勢與風險 22 第三小節 網路協同作業--ChoP 23 第四小節 小結 25 第三章 生活場域實驗設計 26 第一節 生活場域設置環境 26 第二節 實驗任務設計: 29 第二節 資料收集分析 31 第三節 深度訪談 32 第四節 預期成果 32 第四章 實驗結果 34 第一節 對話紀錄分析 34 第二節 訪談資料分析 36 第一小節 約定共同時間的問題 36 第二小節 報告討論的形式 38 第三小節 透過線上討論的優點 38 第四小節 對於視訊對話的疑慮 3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1 第一節 結論 41 第二節 討論與未來研究方向 42 第三節 後續HyperWindow 設計 43 第一小節 設計概念 43 第二小節 增加功能 46 參考文獻 48 附件1 Hyperwindow生活場域實驗 – 實驗辦法 50 附件2 Hyperwindow生活場域實驗 – 實驗後問卷 54 附件3 訪談紀錄 55 第一組初次訪談 55 第二組初次訪談 59 第三組初次訪談 63 第一組實驗後訪談-男 66 第一組實驗後訪談-女 72 第二組實驗後訪談-男 77 第二組實驗後訪談-女 83 第三組實驗後訪談-男 89 第三組實驗後訪談-女 93

    Eriksson, M.& Niitamo, V-P. & Kulkki, S. & Hribernik, K.A. (2006) Living Labs as a Multi-Contextual R&D Methodology..
    Grudin, J. (1994). "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Its history and participation."
    Kumar, V. & Whitney, P. (2007). Daily life, not markets: customer-centered Design.
    Kusiak,A.(2007) Innovation: The Living Laboratory Perspective Computer-Aided Design & Applications,
    Kvan, T. & Candy, L.(2000),Designing 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s for strategic knowledge in design
    Luotonen, O.,(2008),Living Labs for user‐driven open innovation, Scientific Officer, New Infrastructure Paradigms and Experimental Facilities,European Commission ‐ DG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Media。
    Luojus, S. & Vilkki, O. (2008). Development of User-Driven Research Methods as theStarting Point for Living Lab Activities.
    Pierson, J.,& Lievens, B.(2005).Configuring Living Labs for a‘thick’ Understanding of Innovation
    Wilson,P. (1991),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Work,
    王惟正. (2008). HyperWindow:一種新型感知系統來連結遠方的家人. 國立成功大學.
    古明泓. (2004). 探討即時通訊之使用動機、使用行為與滿足之關係. 國立政治大學
    李易叡. (2008). 遠端家庭情感聯繫系統之設計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
    洪榮志. (2008). 即時通訊軟體使用行為研究. 國立中山大學
    陳彥任. (2000). 網路式合作設計系統建構之研究.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陳泓名. (2001). 電腦支援協同工作應用於產品概念設計之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
    錢昱豪. (2004). 應用虛擬實境技術建構線上工作室之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
    劉國翔. (2009). 台灣生活實驗室與使用者共同創造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
    劉春輝. (2007). Living Lab創新模式的啟示 人民郵電報
    Living Lab Taiwan http://www.livinglabs.com.tw/
    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2003),「台灣即時訊息服務市場現狀」,2003 年9 月23 日,取自http://www.insightxplorer.com/news/news_09_23.html
    管倖生等編著.設計研究方法.全華圖書出版.台北.pp125-148.2007

    下載圖示 校內:2011-08-31公開
    校外:2011-08-31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