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銘鈺
Lin, Ming-Yuh
論文名稱: 台灣地區公營銀行民營化經營效率之研究—DEA方法之應用
指導教授: 莊雙喜
Chuang, Shuang-Shi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n the 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4
中文關鍵詞: DMUDEA區別能力資料包絡分析法經營效率公營銀行民營化
相關次數: 點閱:95下載: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我國政府鑑於金融自由化及國際化的全球趨勢,於民國78年7月25日由行政院所成立之「公營事業民營化推動專案小組」,負責規劃及推動民營化相關事宜,其中原為公營型態之彰銀、一銀、華銀、台灣企銀、農銀、交銀、高雄銀行及台北銀行等八家,已於87年及88年間陸續完成民營化。另行政院金融改革專案小組於91.9.10決議,除中國輸出入銀行外,將加速合作金庫、土地銀行、台灣銀行及中央信託局民營化。
    顯見,公營銀行民營化已如洪流,勢不可擋,惟民營化後能否在脫離政府人事、預算、審計法規及民意機關束縛下,創造良好營運效率,頗值得研究探討。
    本研究以1995年至1997年及2000年至2002年,二階段24家公民營銀行六年年資料為樣本,共計144個受測單位(DMU),採用DEA(資料包絡分析法)以利息支出、用人費用、淨值為投入項變數;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為產出項變數,評估比較各個樣本銀行及各類型銀行在各年度間之總效率、純粹技術效率及規模效率,並以差額變數分析,獲知相對無效率的銀行應改進的方向。
    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實證結果顯示,存款與利息支出或放款與利息收入共列投入項或產出項變數之評估模式,將降低DEA用以評估銀行經營效率之區別能力。
    二、全體樣本銀行於本研究6年期間,經營效率呈逐年下降趨勢,經營無效率的原因主要來自規模的無效率。此意謂著現階段銀行經營,不僅應充份運用投入資源發揮產能以達技術效率,更應視本身所處規模報酬係屬遞增或遞減,而做必要擴張或縮減,以提升規模效率進而改善整體經營效率。
    三、本研究期間,全體樣本銀行經營效率表現較佳者依序為1.台新銀行2.中央信託局、中國信託銀行3.世華銀行;表現較差者依序為1.台灣銀行、上海商業銀行2.建華銀行、高雄銀行、台北銀行及萬通銀行。而公營民營化銀行在民營化前三年(1995年至1997年),經營效率表現最佳前三名依序為農民銀行、交通銀行、台灣企銀,而表現最差前三名依序為高雄銀行、台北銀行、華南銀行;民營化後三年(2000年至2002年)經營效率表現最佳前三名依序為交通銀行、農民銀行、台灣企銀,而表現最差前三名依序為台北銀行、華南銀行、高雄銀行。以高雄銀行於民營化前後,經營效率排名變化相對較大。
    四、公營銀行民營化前後三年研究期間,皆以民營銀行之總效率值為最高,而以公營民營化銀行總效率值為最低,所評估之公營銀行在民營化前後三年的經營效率,並無重大改變。
    五、以2002年總效率值為原始模型,建構模型一、模型二及模型三,經敏感性分析結果顯示,投入產出項變數的不當增加,將使效率值增加而有效率的DMU數目亦將增加,而去除一個無效率之DMU後,不影響全體樣本銀行之效率值,惟去除一個有效率之DMU且其為其他無效率之DMU之參考對象時,將影響其他無效率DMU之效率值。

    none

    摘 要 I 誌 謝 III 目 錄 V 表 次 VII 圖 次 IX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3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4 第五節 研究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台灣地區公營銀行民營化之回顧 6 第二節 公營銀行民營化及經營效率之定義 13 第三節 銀行業投入產出的過程及界定 15 第四節 國內外相關文獻之探討 17 第五節 文獻綜合評析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4 第一節 資料包絡分析法(DEA)之基本理論 34 第二節 Farrell效率評估模式 34 第三節 DEA效率評估模式 36 第四節 DEA模式之特性與限制 44 第五節 投入與產出項變數之選取 47 第四章 研究結果 49 第一節 研究樣本與資料來源 49 第二節 投入與產出變數之相關分析 49 第三節 個別銀行經營效率評估分析 50 第四節 各類型銀行經營效率評估與比較分析 100 第五節 敏感性分析 11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6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16 第二節 對實務界的建議 117 第三節 對後續研究者的建議 118 參考文獻 119 表 次 表2-1 民國87年、88年公營銀行民營化基準日表 12 表2-2 以DEA評估國內外銀行經營效率文獻彙整表 27 表4-1 各年度投入與產出項Pearson相關係數表 50 表4-2 1995年度投入、產出項原始數據資料表 51 表4-3 1995年度個別銀行之整體效率排名表 52 表4-4 1995年個別銀行投入、產出項差額變量表 54 表4-5 1995年個別銀行之純粹技術效率、規模效率與規模報酬 56 表4-6 1996年度投入產出項原始數據資料表 59 表4-7 1996年度個別銀行之整體效率排名表 60 表4-8 1996年個別銀行投入、產出項差額變量表 62 表4-9 1996年個別銀行之純粹技術效率、規模效率與規模報酬 64 表4-10 1997年度投入產出項原始數據資料表 67 表4-11 1997年度個別銀行之整體效率排名表 68 表4-12 1997年個別銀行投入、產出項差額變量表 70 表4-13 1997年個別銀行之純粹技術效率、規模效率與規模報酬 72 表4-14 2000年度投入產出項原始數據資料表 75 表4-15 2000年度個別銀行之整體效率排名表 76 表4-16 2000年個別銀行投入、產出項差額變量表 78 表4-17 2000年個別銀行之純粹技術效率、規模效率與規模報酬 80 表4-18 2001年度投入產出項原始數據資料表 83 表4-19 2001年度個別銀行之整體效率排名表 84 表4-20 2001年個別銀行投入、產出項差額變量表 86 表4-21 2001年個別銀行之純粹技術效率、規模效率與規模報酬 88 表4-22 2002年度投入產出項原始數據資料表 91 表4-23 2002年度個別銀行之整體效率排名表 92 表4-24 2002年個別銀行投入、產出項差額變量表 94 表4-25 2002年個別銀行之純粹技術效率、規模效率與規模報酬 96 表4-26 1995年至2002年經營效率評估結果彙總表 98 表4-27 個別銀行經營效率表現最佳前五名彙整表 99 表4-28 個別銀行經營效率表現最差前五名彙整表 99 表4-29 1995年各類型銀行之各項平均效率值 100 表4-30 1995年各類型銀行之資源浪費 101 表4-31 1996年各類型銀行之各項平均效率值 102 表4-32 1996年各類型銀行之資源浪費 102 表4-33 1997年各類型銀行之各項平均效率值 103 表4-34 1997年各類型銀行之資源浪費 103 表4-35 2000年各類型銀行之各項平均效率值 104 表4-36 2000年各類型銀行之資源浪費 105 表4-37 2001年各類型銀行之各項平均效率值 106 表4-38 2001年各類型銀行之資源浪費 106 表4-39 2002年各類型銀行之各項平均效率值 107 表4-40 2002年各類型銀行之資源浪費 107 表4-41 1995年至1997年及2000年至2002年全體樣本銀行之各項效率值彙總表 108 表4-42 1995年至1997年及2000年至2002年全體樣本銀行之資源浪費彙總表 109 表4-43 1995年至1997年各類型銀行經營效率評估結果彙總表 110 表4-44 2000年至2002年各類型銀行經營效率評估結果彙總表 110 表4-45 公營民營化銀行1995年至1997年及2000年至2002年各項效率值彙總表 111 表4-46 公營民營化銀行1995年至1997年個別經營效率分析表 112 表4-47 公營民營化銀行2000年至2002年個別經營效率分析表 112 表4-48 2002年全體樣本銀行效率值敏感性分析表 114 圖 次 圖1-1 研究流程與架構 4 圖3-1 Farrell效率示意圖 35 圖3-2 總效率、純粹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示意圖 41

    一、中文部分
    1. 古永嘉、吳世勛,「以DEA模式評估我國商業銀行之經營效率」,管理與系統,第2卷,第2期,頁145-165,1995年。
    2. 李德耀,「本國銀行經營績效評鑑之研究-以資料包絡分析法分析」,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3.李俊瑩,「我國公營事業民營化之檢討與法制變更重點建議」,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4. 吳 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台北,頁142-143,1993年。
    5. 吳世勛,「以DEA模式評估我國商業銀行之經營效率」,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6. 吳政道,「提昇資料包絡分析模式之區別能力-以銀行相對經營效率衡量為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7. 吳毓佳,「台灣地區銀行業經營績效之評估-DEA方法之應用」,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8.吳炳松,「銀行分支機構經營效率評估之研究」,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9. 吳萬益、林清河,「企業研究方法」,華泰書局,台北,頁553-574,2001年。
    10.洪修遠,「商業銀行財務績效之研究-DEA與因素分析之比較」,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11.施昶任,「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技術與分配效率於台灣地區銀行業之運用」,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12.馬裕豐,「銀行分支單位經營績效衡量模式之建構-資料包絡分析法模式(DEA)的應用」,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13.徐筱菁,「公營事業之法律概念」,公營事業評論,第1卷,第3期,頁136-137,1999年。
    14.陳昱志,「以DEA數學模式建立銀行績效評估指標」,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15.陳澤義、葉彩蓮,「台灣地區銀行的總效率與技術效率-資料包絡分析之應用」,台灣銀行季刊,第49卷,第2期,頁163-183,1998年。
    16.陳世航,「公營事業民營化後之績效評估」,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17.黃旭男,「資料包絡分析法使用程序之研究及其在非營利組織效率評估上之應用」,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年。
    18.葉桂珍、陳昱志,「銀行經營績效分析-資料包絡分析法(DEA)與財務比率法之比較」,企銀季刊,第19卷,第2期,頁30-39,1995年。
    19.許總雅,「台灣地區銀行業經營效率之評估與比較」,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20.梁志豪,「以DEA模型評估本國銀行經營與規模績效之研究」,清華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21.童宗傑,「台灣地區新銀行經營績效比較分析-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中山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22.謝德宗,「銀行產業組織與生產成本文獻綜覽(上)」,台北市銀月刊,第23卷,第2期,頁2-22,1992年。
    23.謝甲輝,「本國銀行OBU分析經營績效之研究-DEA資料包絡分析法之運用」,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營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二、英文部分
    1. Banker, R. D., A. Charnes and W. W. Cooper, “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anagament Science, 30, pp.1078-1092, 1984.
    2. Beesley, M. and S. Littlechied, “Privatization: Principles, Problems, Priorities,” Privatization and Ownership, pp.11, 1987.
    3. Charnes, A., W. W. Cooper, and E. Rhodes,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6), pp.429-444, 1978.
    4. Charnes, A and W. W. Cooper, “Preface to topic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 pp.59-94, 1985.
    5. Chen, T. Y. and T. L. Yeh, “A Measurement of Bank Efficiency, Ownership and Productivity Changes in Taiwan,” 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20, pp.95-109, 2000.
    6. Farrell, M. J.,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120, pp.253-281, 1957.
    7. Favero, C. A. and L. Papi,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in the Italian Banking Sector: A Non-parametric Approach,” Applied Economics, 27, pp.385-395, 1995.
    8. Golany, B. and Y. Roll, “An Application Procedure for DEA,” OMEGA, 17, pp.237-250, 1989.
    9. Lewin, A. Y., R. C. Morey and T. J. Cook, “Evaluating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of Courts,” OMEGA, 10, pp.401-411, 1982.
    10. Lewin, A. Y. and W. M. John, “Determining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nother Look, and an Agenda for Research,” Management Science, 32(5), pp.514-537, 1986.
    11. Miller, S. M. and A. G. Noulas,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Large Bank Production”,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 pp.495-509, 1996.
    12. Norman, M. and B. Stocker,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he Assessment of Performance”, John Wiley and Sons, 1991.
    13. Nunamaker, T. R.,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o Measure the Efficienc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A Critical Evaluation”, 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 6(1), pp.50-58, 1985.
    14. Pedraja-Chaparro, F., J. Salinas-Jimenez and P. Smith, “On the quality of th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odel,”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50, pp.636-644, 1999.
    15. Pirie, M., Privatization Theory, “Practice and Choice”, Wildwood House Ltd. Press, pp.7-13, 1988.
    16. Sealey, C. W. and J. T. Lindley, “Inputs, Outputs, and a Theory of Production and Cost at Depositor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Journal of Finance, 32, Sep., pp.1251-1266, 1977.
    17. Sherman, H. David and Franklin Gold, “Bank Branch Operating Efficiency: Evaluation wit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9, pp.297-315, 1985.
    18. Siems, T. F., “Quantifying Management’s Role in Bank Survival,” Economic Review, January, pp.29-41, 1992.
    19. Smith, P., “Model misspecification in data development analysis,”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73, pp.233-252, 1997.
    20. Yeh, Q.J. “The Application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in Conjunction with Financial Ratios for Bank Performance Evaluation,”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47, pp.980-988, 1996.
    21. Yue P.,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nd Commercial Bank Performance: A Primer With Applications to Missouri Banks,”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January/February, pp.31-45, 1992.

    下載圖示 校內:2004-07-28公開
    校外:2004-07-28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