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思筠
Liu, Ssu-Yun
論文名稱: 析論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的聲與影
Memories of Matsuko: An Analysis of Sound and Image
指導教授: 楊金峯
Yang, Jin-Fo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藝術研究所
Institute of Art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4
中文關鍵詞: 中島哲也蒙太奇動畫電影電影音樂母題式配樂
外文關鍵詞: Nakashima Tetsuya, montage, animated movie, film sound, motif
相關次數: 點閱:188下載: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為研究文本,以內容分析法、符號學及美學理論探討導演中島哲也如何以聲音和影像作為素材,透過多種手法為電影注入娛樂性、速度感,進一步表述更深層的意涵與激發審美意趣。
      在電影音聲方面,可歸納出五個特色:一、歌詞化的敘事,凝縮劇本結構,賦予敘事節奏感並清晰劇情段落主軸;二、聲音的蒙太奇手法,使影像與聲音在時間、情緒氣氛、節奏性間同步與否的不同關係中協助電影敘事與影射意涵。三、以罐頭音效和樂曲助長影片節奏感,推升角色情緒與電影情境氣氛,或透過聲畫不同步,凸顯角色性格與當下心境、甚至作為指稱某一意涵之符號工具;四、以音樂作為戲劇內涵象徵;五、利用母題音樂手法貫穿全片,強化戲劇主題。
      其他特色可歸納出四個特點:一、使用場面調度在電影道具、光源和色彩中形成隱喻;二、以蒙太奇手法賦予影片敘事節奏韻律、豐富戲劇內涵;三、並加入迪士尼動畫電影、CG動畫等元素,營造超現實風格並增添娛樂性;四、戲仿電影《綠野仙蹤》之手法。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movie Memories of Matsuko and utilized the perspectives of content analysis, semiotics, psychology of art, and aesthetics to discuss how the director, Nakashima Tetsuya, infused the senses of entertainment and pace through sound and image to further illustrate profound connotations and arouse aesthetic interests.

    In terms of sound, five characteristics can be summed: (1) this movie used lyrical narration through songs, which condensed the structure of the script and added to the rhythm of the movie; (2) montage of sound assisted in narration and connotation through the synchronity and asynchronity of image and sound among time, emotions, and rhythms; (3) canned sound effects were adopted to enrich the drama content, indicate symbolic meanings, and provide aesthetic fulfillment; (4) film music was a symbolic tool of the drama content; and (5) a motif appeared throughout the whole movie to strengthen the theme of the drama.

    The use of image can be summarized into four characterstics: (1) movie props, lighting, and colors in the mise en scenes formed metaphors; (2) the use of montage granted pace and rhythm to the narration; (3) the elements of Disney animated movies and CG animations established the style of surrealism; (4) The technique of parodying the movie The Wizard of Oz was used to create metaphors and deeper meanings.

    緒 論 1 第一章 電影背景 11 第一節 電影文本簡述 11 第二節 導演的生平 20 第三節 電影創作背景 23 第二章 電影中的聲音語彙 29 第一節 聲與影的電影理論 31 第二節 聲音的蒙太奇 37 第三節 電影聲音中的「罐頭音效」 48 第四節 音樂的象徵作用 58 第五節 音樂結構劇情──歌曲敘事手法 64 第三章 真實與想像 79 第一節 場面的調度中的隱喻──從影像到意涵 80 第二節 影像的片斷意涵──蒙太奇手法 101 第三節 超寫實到卡通化 113 第四章 母題式配樂 121 第一節 母題式配樂的理論背景 122 第二節 母題式配樂的表現 123 第三節 電影中的母題音樂 126 結 論 141 參考書目 144 附錄一 148 附錄二:電影本事分析表 150   表目次 表格 1:電影音樂研究類型 7 表格 2:松子年表 13 表格 3:時間敘分析表 17 表格 4:聲與音的關係 39 表格 5:片頭影音安排 42 表格 6:電影的時序、畫面與聲音分析 50 表格 7:“Walking on Springtime” 中英歌詞對照 61 表格 8:歌詞、畫面與音效 73 表格 9:〈まげてのばして〉中、英歌詞對照 127 表格 10:母題音樂內容分析 130   圖表目次 (含一譜例) 圖 1:中島哲也 20 圖 2:文字形式對白──劇外文字 34 圖 3:文字形式對白──劇內字:八女川徹也的手跡 34 圖 4:聽到車聲回頭看向窗外的松子 36 圖 5:遊樂園的歡樂印象 47 圖 6:澤村惠與松子現實中的黑暗人生景況 47 圖 7:〈星の界〉以及〈いつくしみ深き〉 63 圖 8:歌曲 “Happy Wednsday” 畫面 67 圖 9:歌曲 “Love is Bubble” 畫面 68 圖 10:歌曲 “What is a Life” 畫面 69 圖 11:歌詞與影像搭配──動作設計 71 圖 12:比較松子記憶中的島津賢治 72 圖 13:鏡子的隱喻 81 圖 14:花-布景裡的花束-窗邊 82 圖 15:電視作為時間軸 90 圖 16:烏鴉──松子的心理夢靨 95 圖 17:面部特寫 96 圖 18:色彩──松子 98 圖 19:同時性蒙太奇 103 圖 20:平行式蒙太奇 106 圖 21:氣氛蒙太奇 108 圖 22:知性蒙太奇 109 圖 23:統調蒙太奇 110 圖 24:飛舞的卡通化鳥群 113 圖 25:鏡頭聚焦處產生的亮粉 114 圖 26:歌舞劇形式的影段 114 圖 27:遊樂園 117 圖 28:超寫實的場景 118 圖 29:紅皮鞋與紅寶石鞋 119 圖表 1:故事主述者 14 圖表 2:電影聲音類型 37 圖表 3:影音同時場景 40 圖表 4:影音同步與不同步的場景 47 圖表 5:〈いつくしみ深き〉引發的三個聯想畫面與〈星の界〉的連結關係 63 圖表 6:松子之歌 137 圖表 7:松子之歌——家人 137 圖表 8:松子的愛情之歌 138 譜例 1:〈まげてのばして〉樂譜 126

    (一) 中文書目 (依年代排序)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臺北:金楓,1987年。
    陳玉通主編,《現代電影美學論集》,北京:中國電影,1989年。
    胡安仁,《電影美學》,西安:陜西師範大學,1990年。
    李幼蒸,《當代西方電影美學思想》,臺北:時報文化,1991年。
    彭吉象,《電影—銀幕世界的魅力》,臺灣:淑馨,1992年9月。
    王志成,《聲色之謎-電影形式與風格解讀》,臺北:萬象圖書,1996年。
    劉立行、陳清河、井迎瑞,《電影藝術》,臺北縣:空大,1996年
    王次炤,《音樂美學新論》,臺北:萬象,1997年。
    方銘健,《藝術音樂情感與意義》,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97年8月。
    黃玉珊,餘為政 編,《動畫電影探索》,臺北:遠流,1997年。
    曾道雄,《歌劇藝術之理念與實踐》,臺北:東和音樂,二版,1997年。
    劉文潭,《現代美學》,臺北:臺灣商務,1997年。
    周 涌、張 衛、蒲震元 主編,《當代電影美學文選》,北京:北京廣播學院,2000年。
    葉月瑜,《歌聲魅影:歌曲敘事與中文電影》,臺北:遠流,2000年。
    孟 濤,《電影美學百年回眸》,臺灣:揚智,2001年12月。
    藍祖蔚,《20位作曲家談華語電影音樂創作》,臺北:麥田,2001年。
    修海林、羅小平,《音樂美學通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第二版,2002年。
    彭吉象,《影視美學》,北京:北京大學,2002年3月。
    文 碩、張 旭,《音樂劇導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年。
    于潤洋,《音樂美學史學論稿》,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4年1月
    葛 穎,《電影閱讀》,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第一版二刷,2004年9月。
    劉思量,《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臺北:藝術家,第四版,2004年。
    羅展鳳,《映畫X音樂》,香港:三聯,2004年5月。
    朱 瑪、朱 丹,《世界著名導演的鏡頭語言》,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5年。
    林 華,《音樂審美心理學教程》,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年。
    簡政珍,《電影閱讀美學》,臺北:書林,增訂三版,2006年。
    舒 明,《平成時代的日電影1989-2006》,香港:三聯,2007年。
    狄其安,《電影中的音樂》, 上海:上海音樂,2008年。
    姜 燕,《影視聲音藝術與製作》,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北京,2008年5月。
    程予誠,《電影敘事美學-剪接理論與實證》,臺北:五南,1版,2008年12月。
    蔡 瀾,《日本電影院》,臺北:聯經,2011年。
    井迎兆,《電影剪接美學-說的藝術》,臺北:三民書局,2013年11月

    (二) 中譯書目 (依作者姓氏字母序或筆劃)
    Bruce F. Kawin著;李顯立 等譯,《解讀電影》,臺北:遠流,第三版,2000 年。
    Christian Metz著;劉森堯 譯,《電影語言:電影符號學導論》,臺北:遠流,1996年。
    David Bordwell Kristin Thompson著;曾偉禎 譯,《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2001年2月,六刷。
    David Sonnenschein著;王旭峰 譯,《聲音設計:電影中語言、音樂和音響的表現力》,浙江大學出版,2007年12月。
    G. Betton著;劉俐 譯,《電影美學》,臺北:遠流,1990年。
    Jacques Aumont、Michel Marie著;吳佩慈 譯,《當代電影分析方法論》,臺北:遠流出版社,1996年1月。
    Jean Mitry著;崔君衍 譯,《電影美學與心理學》,南京:江蘇文藝,2012年。
    Louis D. Giannetti著;焦雄屏 等譯,《認識電影》,臺北:遠流,2005年。
    Pierre Berthomieu著;楊圍春、馬琳 譯,《電影音樂賞析》。北京:文化藝術,2005年。
    Ralph Stephenson著;劉森堯 譯,《電影藝術面面觀》,臺北:志文,1977年。
    Richard Greene, Katherine Greene合著;安紀芳 譯,《美夢成真:華特迪斯奈傳奇》,臺北:絲路,1996。
    Robert Stank、Robert Burgoyne、Sandy Flitterman-Lewis著;張梨美 譯,《電影符號學的新語彙》,臺北:遠流,1997年3月。
    Roger Kamien著;陳美鑾 等譯,《音樂:認識與欣賞》,臺北,麥格羅希爾,2001年。
    Rudolf Arnheim著;邵牧君 譯,《電影作為藝術》,北京 : 中國電影出版發行,2003年。
    Tim Bywater & Thomas Sobchack 著;李顯立 譯,《電影批評面面觀》。臺北:遠流,1997年。
    史坦利‧薩迪 (Stanley Ladie) 著;艾莉森‧萊瑟母 (Alison Latham) 主編,孟憲福 主譯《劍橋音樂入門》,臺北:果實出版,2004年。
    倫納德‧邁爾 著;何乾三 譯,《音樂的情感與意義》,北京:北京大學,1991。
    普多夫金 著,劉森堯 譯,《電影技巧與電影表演》,臺北:書林出版,1980年。

    (三) 中文期刊
    王智培,〈從幻想曲看動畫視聽語言〉,《電影文學》,2010年07期,頁57-58
    王 穎,〈淺談迪士尼動畫中的音樂〉,《電影文學》,14期,2008年,頁27。
    里 奧,〈個人電影類型電影與電影運動-電影評論的三大方向〉,《影響電影雜誌》,51期,頁68-73。
    胡慧如,〈藝術世界中的影片-評《影片藝術現象》〉,《電影欣賞》,124期,2005年,頁9-81。

    (四) 碩士論文
    尹筱喬,《動畫文藝復興:迪士尼動畫之戲劇美學溯源》,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研究所,2008年。
    林喚玲,《音樂與影像的蒙太奇》,臺南:臺南藝術大學,2008年。
    張瓊云,《電影音樂的符號性─以侯孝賢的電影為例》,臺北:東吳大學,1990年。

    (五) 參考網站 (依查閱日期)
    日語版維基百科:
    https://ja.wikipedia.org/wiki/中島哲也,查閱日期2013年8月30
    豆瓣電影網:
    http://movie.douban.com/celebrity/1274495/,查閱日期2013年8月30
    King Media影音臺:
    http://movie.kingmedia.com.tw/movie_critic/index.html?r=5840&c=BA0001,更新日期2006年12月7日,查閱日期2013年8月30
    臺灣WiKi:
    http://www.twwiki.com/wiki/中島哲也,查閱日期2013年8月30
    中文版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中島哲也,查閱日期2013年8月30
    樂多日記:
    http://blog.roodo.com/matsuko/archives/2438762.html,2013年9月15,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官方部落格,查閱時間2013年9月15日
    博客來售票網:
    http://www.books.com.tw/activity/2006/11/matsuko/#1,查閱日期2013年9月15日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2006.11.24中島哲也導演課演講速記:
    http://www.sac.idv.tw/~sacidvtw/SACforum/redirect.php?tid=504&goto=lastpost查閱時間2013年9月15日
    Kiraware Matsuko no isshô - Awards - IMDb
    http://www.imdb.com/title/tt0768120/awards?ref_=tt_awd,查閱日期2013年10月9日
    日本アカデミー賞公式サイト:
    http://www.japan-academy-prize.jp/prizes/?t=30#title08,查閱日期2013年10月9日
    YesAsia.com網站:
    http://www.yesasia.com/global/花樣奇緣-通常版-日本版/1004489529-0-0-0-zh_TW/info.html,轉引自《電影雙週刊》,見《香港文匯報》,2006/9/19;http://paper.wenweipo.com/2006/09/19/FA0609190001.htm,查閱時間2015年3月20日
    Welcome to udnstars 聯合追星網:
    http://stars.udn.com/star/StarsContent/Content10570/,查閱日期2015年5月6日
    English WiKi: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eeling_Good#Michael_Bubl.C3.A9.27s_cover,查閱日期2015年7月18日
    綠野仙蹤 3D The Wizard of Oz 3D @2013高雄電影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vwyS5dFMdA,2015年7月18日

    (六) 影音資料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臺灣雙碟珍藏版DVD》,臺聖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4月。

    (七) 其他
    楊金峯,「電影音樂專題研究課堂講義」,時間:2012年5月。地點: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大教室。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17-07-30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