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李姿瑩 Li, Tzu-Ying |
|---|---|
| 論文名稱: |
林火才說唱作品的來源、發展與演變 The Source and Influce of Lin Huo Cai’s Narrative Song Works |
| 指導教授: |
陳益源
Chen, Yi -Yua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 畢業學年度: | 102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74 |
| 中文關鍵詞: | 說唱藝術作品 、邵江海 、閩南文化 、金門民間文學 |
| 外文關鍵詞: | narrative song works, Minnan Culture, Shao Jiang-Hai, Kinmen folk literary |
| 相關次數: | 點閱:86 下載:3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金門的八旬耆老林火才意外的靠著過人的記憶力保留了歌仔戲一代宗師邵江海的多則說唱作品,令人感到驚喜,作為兩岸斷絕一甲子之後的新採錄發現,可堪稱為閩南文化研究的新材料。
本文研究林火才所保留的說唱作品與邵江海作品的關聯程度,闡述林火才繼承邵江海作品之意義與價值,並分析探討其故事類型流變與後世接受影響,以及兩則林火才與邵江海無繼承關係的說唱作品,全面探討林火才說唱作品的價值特色,更深入理解林火才先生身為一名民間說唱藝術傳承人,所保留的說唱作品之珍貴性。
SUMMARY
By accident, Lin Huo-Cai, octogenarian in Kinmen, depended on his exceptional memory to preserve Narrative art by the master of Taiwanese Opera, Shao Jiang-Hai. Surprisingly, the discoveries after the no-contact policy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for sixty years, can be rated as new materials of Minnan cultures.
Keywords: narrative song works; Minnan Culture;Shao Jiang-Hai;Kinmen folk literary
古籍(以朝代排序)
【明】馮夢龍,《情史》(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明】天然癡叟,《石點頭》,(台北:三民書局,1998年)
【明】夢閒子,《今古傳奇》(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胡澹菴所輯、錢慎齋重訂:《解人頤》,(老古出版,1984)
專書論著(以筆畫排序)
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福建卷》(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3)
吳捷秋,《梨園戲藝術史論》,(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1994年5月)
李坤城,《再見!禁忌的年代》,高雄市:高雄市政府新聞處出版,2007年。
周長楫,《廈門方言熟語歌謠》,(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
周長楫、周清海編著,《新加坡閩南語俗語歌謠選》,(廈門大學出版社,2003。)
周凱,《廈門志》,(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9月)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編,《金門傳統歌謠》(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編,2010年12月)
金門縣文化局,《金門居民宗教風水觀》,(金門縣文化局,2006年6月)
金門縣文化局,《金門縣九十五年度「褒歌教學與創作」成果專輯——褒吟故鄉的聲嗽 歌唱土地的芬芳》,(金門縣政府,2007年)
金榮華,《金門民間故事集》(中國文化大學、金門縣立社會教育館,1997年3月)。
施炳華,《〈荔鏡記〉音樂與語言之研究》,(台南:台江出版,1997年7月
柯榮三,《時事題材之台灣歌仔冊研究》,(台北市:國立編譯館,2008年2月)
洪乾祐,《金門話考釋》,(稻田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胡萬川,《話本與才子佳人小說之研究》,(台北:大安出版,1994年2月)
張火木,《金門古今戰史》,(稻田出版社,1996年)
張繼舜,《落地唱書》,(浙江文藝出版社,1992年)
郭倩嵐、廈門台灣藝術研究所編,《邵江海劇本手稿集》,(中國戲劇出版社,2012年)
陳佳利,《被展示的傷口-記憶與創傷的博物館筆記》,(典藏藝術家庭,2007年)
陳坤玉編,《龍海薌劇史料》,(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年。)
陳郁秀,《台灣音樂百科辭書》,(遠流出版,2008年)
陳香,《陳三五娘研究》,(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7月)
陳益源師,《元明中篇傳奇小說研究》,(學峰文化出版,1997年12月)
陳耕主編,《一代宗師邵江海》,(光明日報出版社,1997年。)
曾永義,《說俗文學》,(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0年。)
曾永義主持《歌仔戲劇本整理計劃報告書》(臺北市 : 文化建設基金管理委員會,1995年。)
順昌縣民間文學集成編委會:《中國民間歌謠.福建卷 順昌縣分卷》,(順昌縣印刷廠,1991年。)
馮明之,《中國民間文學講話》,(香港:上海書局,1973年。)
廈門市台灣藝術研究所、梁薇編著,《紀招治歌仔戲唱腔選》,(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7年8月。)
廈門市台灣藝術研究所,《邵江海歌仔戲劇本精選》(兩冊)(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年12月。)
廈門市台灣藝術研究所編,《歌仔戲資料匯編》,(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7年)
廈門市台灣藝術研究所編,《歌仔戲論文選》,(光明日報出版社,1997年。)
廈門市台灣藝術研究所編、紀招治演唱,《邵江海念歌選》,(廈門:廈門音像出版社,2009年。)
楊天厚、林麗寬,《金門民間戲曲》,(稻田出版社,2001年5月。)
董水應,《金門傳統民情集》,(金門縣文化局,2004,12月。)
董忠司總編纂,《臺灣閩南語辭典》,(國立編譯館主編,五南出版社,1999年。)
歌仔戲表演藝術家紀招治編委會,《歌仔戲表演藝術家 紀招治》,(廈門音像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
漳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海峽兩岸文化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總編,《邵江海口述歌仔戲歷史》,(廈門音像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
戴不凡,《小說見聞錄》(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4月年)
譚正璧、譚尋,《古本稀見小說匯考》,(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
論文
江柏煒,《「混雜的現代性」:近代金門地方社會的文化想像及其實踐》,(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財團法人出版社,《民俗曲藝》174 期2011年12月)
李偉峰,〈清代贅婿家庭地位探析〉,(山東大學,《民俗研究》,2013年第6期,總第112期)
李筱峰,〈兩蔣威權統治時代「愛國歌曲」內容評析〉,(《文史台灣學報》,創刊號,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出版,2009年10月)
沈勇,〈「路頭戲」賦子的程式研究-以越劇為例〉,(臺閩民間戲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成功大學閩南文化研究中心,2013年
周純一,〈「台灣歌仔」的說唱形式應用〉,(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出版社,《民俗曲藝》,卷期:71,1991年。)
林茂賢,〈蘭陽戲劇團的創立與發展現況〉,(2009台灣戲曲節-臺灣戲曲學術研討會,宜蘭縣政府文化局主辦,2009年。)
林倫倫,〈「過番」文化與潮汕方言詞的關係〉,(《語言文字應用》第2期,1996年,總第18期。)
邱葦、胡海義,〈明末清初西湖小說與西湖詩詞〉,(《貴州文史叢刊》,2006,卷1)
柯榮三,〈番平千萬不通行?-閩南「過番歌」中的歷史記憶與勸世語言〉,(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出版社,《民俗曲藝》:179,2013年。)
徐玫玲,〈音樂與政治─以意識形態化的愛國歌曲為例〉,(《輔仁學誌:人文藝術之部》,2002年7月)
徐藝華,〈彩燈高掛一甲子 金門董天補老師傅一世情歸子婿燈〉,(《師友月刊》,師友月刊社 ,第524期 ,2011年2月)頁96。
陳世雄,〈〈陳三五娘〉邵江海改編本研究〉,(《百年歌仔:2001海峽兩岸歌仔戲交流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2年12月
陳冠蓉,〈中央研究院所藏石印本福州評話所呈現的精神意涵〉,(《臺北文獻》直字期:127,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99年。)
陳冠蓉,〈中央研究院所藏石印本福州評話的文獻意義〉,(《臺灣文獻》,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卷期:50:1,1999年。)
陳益源,柯榮三,〈台灣所見的五種「過番」題材歌仔冊〉,(《2009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金門縣文化局,2009年12月)
陳獨秀,〈論戲曲〉(《新小說》第2卷第2期,1905年。)
曾學文,〈20世紀閩南歌仔戲《陳三五娘》流傳情況摭拾〉,(《傳統藝術》第30期,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3年5月)
黃文車,〈空間位移與身分認同-閩南語過番歌的新加坡記寫與意義〉,(第三屆近現代中國語文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
劉南芳,〈「路頭戲」活戲的即興表現與定型書寫的影響〉,(臺閩民間戲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成功大學閩南文化研究中心,2013年)
劉南芳,〈試論台灣歌仔戲唱詞中民間傳統的特徵〉,(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第三期,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年)
蘇慶華,〈南洋過番歌的歷史記憶和風土特色-以閩省僑鄉流傳的《過番歌》為探討中心〉,(《2012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成功大學閩南文化研究中心,2012年。)
學位論文
林麗寬《金門閩南婚俗研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2)
張玉萍,〈日治時期臺灣歌仔冊內底e女性形象kap性別思維〉,(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所/碩士論文,2007年。)
張筱芬:《台灣〈陳三五娘〉今昔的演出差異與變化》,(國立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6月)
許瀛方,《台灣日治至戒嚴時期愛國歌曲之國家認同意識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陳冠蓉,《中央研究院所藏石印本福州評話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曾子良,《台灣閩南說唱文學「歌仔」之研究及閩台歌仔錄與存目》,(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9年)
廖珮涵,《政治性歌曲民主化意涵的詮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劉國棋:《金門民間文學傳承人楊黃宛及其傳承作品研究》,(國立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謝玉萍:《金門傳統生育禮俗之探討》,(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05)
文本材料
《白扇記 二集 》,福州市 : 益聞書局,收入《俗文學叢刊》第374冊(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與新文豐書局合作出版,2004年)
《白扇記》,廈門:博文齋,收入《俗文學叢刊》363冊(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與新文豐書局合作出版,2004年)
《白扇記歌》,(台北:黃塗活版所)
《安溪民間文學集成——中國民間文學集成‧福建卷‧安溪分卷(下)》
《最新手抄白扇記》,泉州:綺文居書局,收入國立臺灣大學深化臺灣研究核心典藏數位化計畫,( 臺灣大學圖書館特藏組)
中國民間歌曲集成福建卷編委會編,《中國民間歌曲集成‧福建卷》,1996年12月
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編印,《心聲組曲》,1987年。
台灣省教育廳印行,《中華愛國歌曲全集》,1971。
台灣省新聞處編印,《反共抗俄歌曲及附地方自治歌》,(台灣省新聞處編印,1950年)
國立音樂研究所編印,《中華愛國歌曲集》,(國立音樂研究所編印,1959年)
教育部文化局編印,《愛國歌曲暨藝術歌曲集》,(教育部文化局,1971年)
教育部文化局編印,《愛國歌曲選集》(第一集),1971年
華安縣民間文學集成編委會編,《中國民間歌謠集成‧福建卷‧華安縣分卷》,(華安縣民間文學集成編委會編,1993年3月)
蔡益彬編,《愛國歌曲時代新聲》,(偉文圖書出版社,1980年。)
影像資料
李靜芳,《歡喜咱來學阿旦,珠圓玉潤阿旦歌-李靜芳個人唱念專輯珍藏版》,(李靜芳戲曲工作室,2008年)
董振良導演:《金門子婿燈:董天補老師傅祣絕招》,(螢火蟲映像體電影有限公司錄製,金門縣文化局,2004 )
蘭陽戲劇團,〈錯配姻緣〉DVD,(ISBN:9783000000003,規格:DVD / 19 x 13.5 cm / 普通級 / 初版出版地:台灣)
報紙
楊樹清,〈血脈相牽 重建海峽斷裂兩門情 一九四九金門人走過一甲子系列報導五之五:完結篇〉,(《金門日報》,第七版鄉訊,2009年10月31日)。
倪國炎,〈金門董天補老師傅 子婿燈牽成無數姻緣〉(中央社,金門報導,2007年2月21日。)
校內:2019-09-02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