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余佳霓
Yu, Chia-Ni
論文名稱: 歌仔戲《安平追想曲》音樂探析
Music Analysis of Taiwanese Opera Anping Memories Song
指導教授: 施德玉
Shih, Te-Y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藝術研究所
Institute of Art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9
中文關鍵詞: 歌仔戲秀琴歌劇團「安平追想曲」
外文關鍵詞: Taiwanese Opera, Xiuqin Opera, Anping Memories Song
相關次數: 點閱:211下載:1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歌曲[安平追想曲]是1951年,由作曲家許石與填詞者陳達儒,共同完成的閩南語創作歌謠作品。流傳超過一甲子的歌謠,至經仍然成為眾人傳唱的不敗金曲。其不朽的魅力和不同詮釋的藝術表現,使相關作品跨足音樂界、戲劇界與美術界三大領域之中,甚至貫穿了臺灣近半世紀的藝術發展。其中富含故事性的歌詞,也成為眾人探詢是否真有其人的焦點之一。
    2011年《安平追想曲》以歌仔戲的形式在臺南首演,隔年帶領秀琴歌劇團榮登國家戲劇院,並成為「台新藝術獎」中,首度以外臺歌仔戲班身分入圍的精緻佳作。作品中不僅呈現了愛的多種形態,編劇更發揮巧思,將歌仔戲的發展史編入其中,並結合傳統與創新的表現、東方與西方的音樂手法,展現歌仔戲有別於以往的樣貌。但這樣結合現代戲劇的展現手法,卻成為歸屬歌仔戲還是音樂劇的劇種爭議。
      因此本論文自歌仔戲《安平追想曲》的劇情、人物與特色開始分析,並以序曲的兩大動機為始,分別追朔至日本小說《長崎夜話草》以及法文小說《菊子夫人》的源頭,藉由兩大脈絡梳理故事與旋律的演進。而後深入對劇作中的音樂表現做解析,包含劇中人聲演唱的特殊之處和「歌仔新調」在本劇音樂手法上的實踐。
    期盼本研究在筆者的論述之下,能精進自己對歌仔戲與音樂劇的認識,並提供戲劇、戲曲及相關領域工作者參考,共同激盪出現代劇場歌仔戲的新火花,成為臺灣藝文界發展的微小助力。

    Anping Memories Song(安平追想曲)is a Taiwanese composed song created on 1951 by composer Shi Hus and the lyrics was written by Daru Chen. This song has existed for over sixty years and is still popular among people, eventually became one of the iconic classic Taiwanese songs. At the year 2011, Anping Memories Song was performed in Taiwanese Opera in Tainan for the first time. People were blown away by how the director successfully fused both western and eastern music elements while merging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haracteristics together in this new interpretation of Anping Memories Song.

    This thesis is constructed with five chapters: the background of the Anping Memories Song, Character analysis of Anping Memories Song in Taiwanese Opera, Using Japanese novel Nagasaki Yawagusa (長崎夜話草) and French novel Madame Chrysanthème (菊子夫人) as two of the motives to compose overture of the opera and further peruse their influenc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ry and the melody, breakdown of the special vocal usage in Taiwanese Opera Anping Memories Song , and the introduction from “New Kua-á” to the Taiwanese Opera.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誌謝 ix 目次 xi 表目次 xiv 圖目錄 xv 譜例目錄 xvi 凡例 xvii 緒論 1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二、文獻探討 3 三、研究方法 10 四、研究範圍、架構與限制 12 第一章《安平追想曲》製作背景 15 第一節 歌仔戲《安平追想曲》製作團隊與動機 15 一、劇團經歷 15 二、劇團公演作品特色 17 三、製作緣由與動機 21 四、音樂設計概念與風格 22 第二節 閩南語創作歌謠發展 24 一、第一次高峰1932~1939與第一次斷層1940~1945 26 二、第二次高峰1945~1947與第二次斷層1947~1970 27 三、第三次高峰1970以後 28 第三節 歌曲《安平追想曲》創作與分析 29 一、創作者生平 29 二、歌曲《安平追想曲》音樂分析(首調唱名論述) 31 第二章 關目、人物與特色 35 第一節 劇情大綱與架構 35 一、第一組結構 36 二、第二組結構 36 第二節 人物與造型 41 一、金玉祿 42 二、金玉梅/金思荷 43 三、達利/林志強 45 四、金財/金庫 46 五、金父、林父林母 48 六、乳母、媒婆 49 第三節 劇情特色 50 一、時間與劇情 50 二、歌仔戲演出形式 52 三、愛的多樣呈現 54 第三章 《安平追想曲》故事與旋律溯源 59 第一節 閩南語歌曲《安平追想曲》脈絡探源 61 一、故事與歌詞 62 二、《長崎物語》與歌曲《安平追想曲》旋律比較 66 第二節 《蝴蝶夫人》故事情節的演進比較 69 一、1877年小說《菊子夫人》 70 二、1898年短篇小說《蝴蝶夫人》 71 三、1904年歌劇《蝴蝶夫人》 72 第三節 從「蝴蝶」到「安平」的旋律運用 75 一、1957年歌曲《長崎蝴蝶夫人》 76 二、1972年電影《回來安平港》 77 三、2011年歌仔戲《安平追想曲》序曲 78 第四章 腔調、唱腔、唱法探析 83 第一節 戲曲音樂中的腔調、唱腔與聲腔 83 第二節 歌仔戲唱腔分析 86 一、閩南語腔調 87 二、歌仔戲唱腔及其變化因素 88 第三節 歌仔戲唱法分析 92 第四節 歌仔戲《安平追想曲》的唱法與唱腔分析 97 一、劇中歌仔戲唱法與唱腔特點 97 二、劇中美聲唱法的特點 98 三、歌仔戲唱法與美聲唱法的設計特點 99 第五章「歌仔新調」在音樂手法上的實踐 103 第一節 歌仔新調的音樂素材 103 第二節 跨文化作曲手法 109 一、中西合併的樂器編制 109 二、增添情境張力的頑固節奏 110 三、重唱聲部的營造特色 112 第三節 音樂的整體性 114 一、調式寫作 115 二、再現音樂 117 結論 123 一、作品特色 123 二、作品定位 128 參考文獻 133 附錄一 歌仔戲《安平追想曲》編導王友輝訪談 141 附錄二 歌仔戲《安平追想曲》音樂設計周以謙訪談 155 附錄三 秀琴歌劇團米雪訪談 163

    一、專書著作

    John Luther Long, Madame Butterfly Boston and New York: Grosset and Dunlap,1903.
    西川正修編、西川如見著。《長崎夜話草》。長崎:藤木博英社,大正15年。
    曾永義。《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臺北:聯經,1988年。
    簡上仁。《台灣民謠》。第二版。臺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990年。
    張炫文。《歌仔調之美》。臺北:漢光文化出版,1998年。
    曾慧佳。《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臺北:桂冠,1998年。
    杜文靖。《大家來唱台灣歌》。臺北:北縣文化,1999年。
    楊馥玲。《台灣歌仔戲》。臺北:漢光文化出版,1999年。
    楊馥玲。《臺閩歌仔戲之比較研究》。臺北:學海,2001年。
    李玉屏。《攀越自己的高峰:生命的故事》。臺北:聯經出版,2002年。
    邵義強編著。《世界名歌劇饗宴3》。高雄:麗文文化,2002年。
    曾永義。《從腔調說到崑劇》。臺北:國家,2002年。
    鄭恆隆、郭麗娟。《台灣歌謠臉譜》。臺北:玉山社出版,2002年。
    錢苑、林華。《歌劇概論》。上海:上海音樂,2003年。
    皮埃爾•洛蒂著,徐霞村譯。《菊子夫人》。南京:譯林出版,2004年。
    張旭、文碩。《音樂劇導論》。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2004年。
    曾永義。《戲曲與歌劇》。臺北:國家,2004年。
    吳祖強主編。〈普契尼:蝴蝶夫人〉。《歌劇經典55》。臺北:世界文物,2005年。
    呂錘寬。《台灣傳統音樂概論•歌舞篇》。臺北:五南,2005年。
    杜文靖。《臺灣歌謠歌歌詞呈顯的台灣意識》。臺北:北縣文化局,2005年。
    夏學理、劉美芝等著。《文化機構與藝術組織》。臺北:五南,2005年。
    黃裕元。《臺灣阿歌歌:歌唱王國的心情點播》。臺北:向陽,2005年。
    蔡欣欣。《臺灣歌仔戲史論與演出評述》。臺北:里仁出版,2005年。
    林茂賢。《歌仔戲表演型態研究》,臺北:前衛,2006年。
    楊克隆。《台灣歌謠欣賞》。臺北:新文京,2007年。
    黃玲玉。《臺灣傳統音樂》。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2011年。
    謝鵬雄。《日本名女風華》。臺北:臺灣商務,2011年。
    朱芳慧。《跨文化戲曲改編研究》。臺北:國家,2012年。
    鄭道聰。《珍珠與薔薇 :安平追想曲正傳》。臺南:臺南文化協會。2012年。
    許朝欽。《五線譜上的許石》。新北:華風文化,2015年。
    施德玉。《板腔體與曲牌體》。臺北:國家出版社,2017年。
    樊祖蔭。《中國五聲性調式和聲的理論與方法》。上海:上海音樂出版,2017年。

    二、期刊論文

    曾永義。〈聲情與詞情〉。《中外文學》。16卷1期,(1987年06月)。頁126-133。
    曾永義。〈論說,「唱腔」〉。《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0期,(2002年03月)。頁1-112。
    丁鳳珍。〈論「臺灣歌仔」與「中國錦歌」的學術論爭〉。《臺灣戲專學刊》。9期,(2004年7月)。頁230-240。
    王櫻芬。〈戰時臺灣漢人音樂的禁止和「復活」:從一九四三年「臺灣民族音樂調查團」的見聞為討論基礎〉。《臺大文史哲學報》。61期。(2004年11月)。頁1-24。
    周以謙。〈【七字調】調式理論與實踐〉。《臺灣戲專學刊》。9期,(2004年07月)。頁241-262。
    邱曙炎。〈「歌仔」是歌仔戲音樂的主要聲腔〉。《臺灣戲專學刊》。9期,(2004年07月)。頁181-231。
    王潤婷。〈從西方音樂劇的歷史與特質看台灣音樂劇的發展〉。78期,(2006年04月)。頁165-183。
    郭玉雯:〈〈金鎖記〉與《怨女》比較研究〉。《臺大文史哲學報》。第65期,(2006年11月)。頁151-182。
    陳藝苑。〈應用流行音樂於美學之培育〉。《屏東教育大學學報—人文社會類》。第28期,(2007年9月)。頁91-104。
    蔡欣欣。〈催化與自發:新世紀台灣歌仔戲的新戲路〉。《民俗曲藝》。155期,(2007年3月)。1頁11-150。
    謝筱玫。〈從精緻到胡撇:國族認同下的臺灣歌仔戲論述〉。《民俗曲藝》155期,(2007年3月)。頁79-110。
    林和君。〈移植與改編-張藝謀《圖蘭多》與豫劇《中國公主杜蘭朵》劇本和表演型態比較〉。《戲曲研究通訊》。7期,(2011年03月)。頁109-135。
    林鶴宜。〈東方即興劇場:歌仔戲「做活戲」的演員即興表演機制和養成訓練〉。《戲劇學刊》。13期,(2011年01月)。頁65-101。
    王美珠。〈音樂與符號〉。《藝術評論》。23期,(2012年7月)。頁67-97。
    李君如、陳郁欣。〈以行動研究探討流行音樂歌唱教學對青少年美感經驗之影響〉。《教師專業研究期刊》。3期,(2012年06月)。頁15-46。
    游素凰。〈歌子戲教育根本問題之探討〉。《音樂研究》。17期,(2012年12月)。頁1-22。
    林和君。〈中國戲曲的海外傳播與演出:日本長崎堂館做戲暨相關文獻紀錄初探〉。《成大中文學報》。第49期,(2015年6)。頁113-152。
    陳培豐。〈由「閨怨」、港邊男性到日本唱腔:1930-1960年代臺語流行歌的流變〉。《臺灣史研究》。22卷4期,(2015年12月)。頁35-82。
    游素凰。〈歌子戲載體【七字調】(歌謠)之探討〉。《戲曲學報》13期,(2015年12月)。頁1-44。
    朱我芯、高千文。〈國際生華語發音發展之歷時性研究──「聲調語言」與「非聲調語言」母語者之華語發音比較〉。《華語文教學研究》。13卷3期,(2016年09月01日)。頁7-121。
    陳培豐。〈重新省思日治時期台語流行歌曲—以民謠觀的建立和音樂近代化作為觀點〉。《臺灣文學研究學報》。25期,(2017年10月)。頁9-58。
    黃裕元。〈安平金小姐身世解謎〉。《觀.臺灣》。37期,(2018年4月)。頁31-41。

    三、碩博士論文

    葉嘉中。〈九0年代台灣地區現代劇場歌仔戲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林怡伶。〈歌仔戲不同歷程之【七字調】唱腔中的行腔轉韻風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碩士論文,2006年06月。
    鄭琦。〈“三種唱法”的發展脈絡及藝術形式比較研究〉。福建師範大學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碩士論文,2007年11月。

    陳崇民。〈臺灣歌仔戲女身男相之角色轉化-以府城秀琴歌劇團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6月。
    李晶。〈論美聲唱法演唱中國歌曲的咬字問題〉。吉林大學音樂學,碩士論文,2011年06月。
    林宜駿。〈朱里歐‧卡契尼《新音樂》五首選曲之探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聲樂組,碩士論文,2012年05月。
    張舒涵。〈論析跨文化劇場之理論與實踐-以法國音樂劇《羅密歐與茱麗葉之愛與恨》與臺灣歌仔戲《彼岸花》為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07月。
    許文玲。〈現代劇場歌仔戲創意元素探析 ─以秀琴歌劇團之安平追想曲一劇為例〉。《東方設計學院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06月。
    王奕涵。〈從旋律的建構談我的創作〉。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6年06月。
    施金農。〈普契尼《蝴蝶夫人》中的「音樂借用」與文化意涵〉。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博士論文,2016年01月。
    張娟。〈約德爾唱法在羅西尼作品《阿爾卑斯山的牧羊女》中的體現及演唱分析〉。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碩士論文,2018年3月。

    四、論文集論文

    曾永義。〈台灣歌仔戲之近況及其因應之道〉。《海峽兩岸歌仔戲學術研討會》。臺北市:行政院文建會出版,1996年。頁3-21。
    蔡欣欣。〈當代臺灣地區歌仔戲研究概述〉。《百年歌仔:2001年海峽兩岸歌仔戲發展交流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傳藝中心,2003年。頁642-688。
    林淇瀁主編。《作詞家陳達儒與台灣歌謠發展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2009年。

    五、辭書

    何為、王琴。《簡明戲曲音樂詞典》。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0年。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音樂詞典》編輯部。《中國音樂詞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年。
    音樂之友編、王勝儀編譯。《新編音樂詞典(樂語)》。臺北:美樂出版,2008年。

    六、樂譜

    陳達儒作詞、許石作曲。〈安平追想曲〉。《最新流行歌集:許石作品集第一冊》。臺北:大王唱片出版,約1955年。
    周以謙。《歌仔新調-安平追想曲》。臺南場修本樂譜。未出版,2012年。
    陳達儒作詞、許石作曲。〈許石套譜手稿:安平追想曲-Alto Sax〉。《五線譜上的許石》。新北:華風文化,2015年。
    米山正夫作詞作曲。《長崎蝴蝶夫人》。@ELISE出版,JASRAC許可證號:9009834001Y37019,NextTone C許可證號:ID0001479。
    梅木三郎作詞、佐佐木俊一作曲。《長崎物語》。@ELISE出版,JASRAC許可證號:9009834001Y37019,NextTone C許可證號:ID0001479。
    普契尼。《Puccini Madama Butterfly蝴蝶夫人》,張紫樹發行。臺北:全音樂譜出版,出版年不詳。

    七、報章雜誌

    林婉妍。〈基督教與日本的鎖國〉。《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8卷4期。(2006年07月)。頁107-109。
    晏山農。〈人文關懷/傳唱一甲子,歌影慰人心--永遠的〈安平追想曲〉〉。《文訊雜誌》。311期,(2011年09月)。頁8-9。
    高曉歡。〈淺談美聲唱法的發聲技巧〉。《知音勵志》。13期,(2016年)。頁184。
    商維。〈流行音樂及其社會功能淺探〉。《大舞臺》。2011卷4期,(2011年04月)。頁88-88。
    崔璨、 劉莉。〈論哭腔在二胡中的應用及美學價值〉。《美與時代(下)》。1期,(2017年01月)。頁105-108。
    梁薇。〈談真假聲結合統一聲區在歌仔戲唱腔中的運用〉。《戲曲藝術》。27卷1期,(2006年02月)。頁97-99。
    盛習強。〈戲曲鑼鼓的作用〉。《戲影月報》。2011卷1期,(2011年02月),頁68。
    陳怡萱。〈談歌仔戲音樂及唱詞語言旋律之結構〉。《藝術欣賞》。6卷5期,(2010年10月)。頁105-108。
    陳美君。〈從《梁祝》到《釧兒》「臺灣音樂劇演員專訪-曾志遠」〉。《藝術欣賞》。11卷3期,(2015年09月)。頁68-71。
    游秋玫。〈以文字演繹生命情感─專訪劇作家王友輝先生〉。《放映週報》。11期,(2012年12月13日)。http://teldapblog.blogspot.tw/2012/12/blog-post.html。檢索日期2017.12.17。
    孫友廉等。〈玻璃娃娃摔死判償案 逆轉〉。《自由時報》,(2005年12月30日)。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50692。檢索日期2019.07.20。
    楊媛婷。〈安平追想曲手稿 許石之子捐家鄉〉。《自由時報》。(2016年5月3日)。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85651。檢索日期2017.12.27。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局。〈追想安平,開埠、貿易與洋行〉。《聞芝@文資》。15期,(2017年12月)。頁1-4。
    蔡崇煌等。〈西方現代科技八股文與中文起承轉合在醫學論文寫作應用之探討〉。《台灣家庭醫學雜誌》。22卷2期,(2012年06月)。頁96-106。
    蔣謙正。〈〈府城今昔〉寶美樓 昔日酒樓今成婚紗館〉。《中華日報》,(2015年11月20日)。http://www.cdns.com.tw/news.php?n_id=22&nc_id=60386。檢索日期2017.12.28。

    八、影音資料

    楊麗花、魏少朋。《回來安平港》DVD。豪客唱片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TheSiouching。〈公視:表演打天下《秀琴歌劇團-安平追想曲》〉。2012.03.13發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P1OCeYNEcg&index=4&list=PL1xyBPsoqSphwtsy-iZdDf4qUnE7cvdWe&t=1149s。檢索日期2017.12.28。
    Charles Hsu。〈安平追想曲-許石 唱〉。2013.04.14發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nzzCOJg6SE。檢索日期2017.12.31。
    秀琴歌劇團。《安平追想曲-秀琴歌劇團》DVD。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2013年。
    大東講堂。〈王友輝「安平追想曲」影音紀錄〉。2014.04.19發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TK_XMzYxCI。檢索日期2017.12.24。
    江武昌。〈人情悲劇:安平追想曲(民國58年5月20日)〉。2012.05.10發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5S1R7MxFNw。檢索日期2017.12.24。
    大愛電視。〈【樂事美聲錄】-安平追想曲〉。2015.05.08發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5su9dIv0QM&index=2&list=PL1xyBPsoqSpjBcsjDVf4YA9MnseI6BK6p。檢索日期2017.12.01。
    Charles Hsu。〈2016台灣電影的懷念流行歌研討會 座談與分享〉許石音樂館籌備小組主辦、國家電影中心合辦,2016年10月29日上午9點至下午17:30。國家電影中心電影教室。2017.03.26發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YMhNSuKX68。檢索日期2018.11.10。
    uchukyoku1。〈美空ひばり-長崎の蝶々さん(1957)〉。2017.01.15發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dCHkJKuB9Q&t=0s&list=PL1xyBPsoqSpj0pUAgLNmhkE4-xAsHltqA&index=8。檢索日期2018.06.10。
    臺灣戲曲中心。〈從一首歌到一齣戲《安平追想曲》〉。《戲路北斗星講座》,2019年05月04日下午14:30至16:00。臺音館B1視聽室。2019.05.04發佈。https://www.facebook.com/xiqucentertw/videos/392854964902898/。檢索日期2019.05.11。

    九、網路資料

    蔣謙正。〈〈府城今昔〉寶美樓 昔日酒樓今成婚紗館〉。《中華日報》,2015年11月20日。http://www.cdns.com.tw/news.php?n_id=22&nc_id=60386。檢索日期2017.12.27。
    臺灣民謠的記事。〈許石先生〉。https://sites.google.com/site/hsushih1980/home。檢索日期2017.12.27。
    曾永義。〈第十四講:戲曲歌樂雅俗的兩大類型〉課程講義。《臺大開放式課程:戲曲學(下)》。建立日期:2016年9月。http://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5S103/105S103_CT14L01.pdf。檢索日期2018.06.25。
    臺灣大百科全書。〈都馬班〉。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2767。檢索日期2018.05.22。
    表演藝術評論台。〈安平追想曲〉。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tag=%E5%AE%89%E5%B9%B3%E8%BF%BD%E6%83%B3%E6%9B%B2。檢索日期2018..10.30。
    臺灣大百科全書。〈歌仔戲音樂〉。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1421。檢索日期2019.04.20。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讀音說明〉。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compile1_3_9_3.jsp。檢索日期2019.04.20。
    臺灣音樂館。〈臺灣音樂羣像資料庫-音樂家名錄〉。http://musiciantw.ncfta.gov.tw/list.aspx?p=M044&c=&t=1。檢索日期2019.05.13。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袍掛〉。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8%A2%8D%E8%A4%82。檢索日期2019.5.22。
    林調遜。〈秀琴傾囊授心怡 二代接班態勢強〉。《今日新聞》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70728/2593941/。檢索日期2019.05.30。
    行政院新聞傳播處。〈政院撤告太陽花學運人士〉。https://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2234c6fc-180e-4a06-befb-ab65d4d466c1。檢索日期2019.06.11。

    十、其他研究資料

    秀琴歌劇團。〈2012年度大戲•現代歌仔新調《安平追想曲》〉節目單。
    王友輝、陳文梓。《歌仔新調-安平追想曲》劇本。臺南場修本。未出版,2015.05.01。

    下載圖示 校內:2020-07-30公開
    校外:2020-07-30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