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黃美惠 Mei-Hui, HUANG |
|---|---|
| 論文名稱: |
陳聶恒《栩園詞棄稿》研究 A Research on CHEN Nie-heng’s Xu Yuan Ci Qi Gao |
| 指導教授: |
王偉勇
Wang, Wei-Yo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 畢業學年度: | 107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343 |
| 中文關鍵詞: | 陳聶恒 、栩園詞棄稿 、清詞 、康雍詞壇 、詞學 |
| 外文關鍵詞: | CHEN Nie-Heng, Xu Yuan Ci Qi Gao, Ci in the Qing Dynasty, Ci in the era from Kangxi to Yongzheng, the theory of Ci |
| 相關次數: | 點閱:92 下載:9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被譽為詞之中興時期的清代,詞人、詞作數量皆十分龐大,為其他時代所不及。近年學界對清詞的研究雖已有不少問世,然清詞資料豐富,仍有許多值得被開發而不為人知的題材,如清初作有大量且動人詞作的陳聶恒。本文以陳氏及其詞集《栩園詞棄稿》為主要研究對象,並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陳聶恒之生平與著作」、第三章「詠物詞與詠史詞」、第四章「愛情詞與悼亡詞」、第五章「寫景詞與其他詞作」,第六章「結論」。據此,筆者首先透過扒梳古籍資料,推論出陳氏生卒年,羅列其生平大事,架構其交遊網絡,整理相關著述;其次,分類其詞作題材及賞析藝術特色;最後,綜合所述,發現陳氏清初於佔有不容忽視之重要性,並定位他於康雍詞壇所扮演的角色,以期為清代詞學這未完成的大拼圖再拼上一小角。
The Qing Dynasty has been praised for its restoration of the genre of Ci to the importance it deserves; the number of its Ci poets and Ci poems is enormous, outstripping other ages. In recent times there has been quite a few studies devoted to the Ci of the Qing Dynasty. Despite this, many authors and topics are still left unexplored, such as CHEN Nie-Heng (陳聶恒) and his numerous and touching Ci poems. This thesis is intended to focus on Chen and his Ci poems collected in the Xu Yuan Ci Qi Gao (《栩園詞棄稿》). To start with, it will comb through ancient sources to infer the dates of his birth and death, to give a list of the major event in his life, to structure the networks of his social intercourse and to put in order the secondary literature. Then it will categorize the main themes of his Ci poems and attempt an appreciation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m through a detailed analysis. Based on what precedes the conclusion would point out that Chen enjoyed an importance to be recognized and then attempt to locate the role he played in the era from Kangxi to Yongzheng of the Qing Dynasty.
一、 陳聶恒著作
清•陳聶恒:《栩園詞棄稿》,收錄於《全清詞》編纂研究室編:《全清詞‧順康卷》,北京:中華書局,2002 年,第18冊。
二、 古典文獻
(一) 詞學相關
1. 宋‧沈義父:《樂府指迷》,收錄於唐圭璋:《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2. 宋‧張炎:《詞源》,收錄於唐圭璋:《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3. 清‧丁紹儀:《國朝詞綜補》,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732冊。
4. 清•王昶:《國朝詞綜》,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731冊。
5. 清•朱汝珍:《詞林輯略》,收錄於周駿富:《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第16冊。
6. 清•朱珪等編:《皇朝詞林典故》,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7. 清•朱鈴編修,鄂爾泰、張廷玉纂:《詞林典故》,收錄於《文津閣四庫全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198冊。
8. 清•況周頤:《蕙風詞話續編》,收錄於唐圭璋:《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9. 清•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續編》,收錄於唐圭璋:《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10. 清‧鄒祗謨:《遠志齋詞衷》,收錄於唐圭璋:《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11. 清•聶先、曾王孫:《百名家詞鈔》,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721―1722冊。
12. 清‧郭麐:《靈芬館詞四種‧爨餘詞》,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725冊。
13. 清‧曹亮武:《南耕詞》,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725冊。
14. 清‧繆荃孫:《國朝常州詞錄》,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二) 其他古籍
1. 春秋周‧左丘明撰,三國吳‧韋昭注:《國語》,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3年。
2.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清‧阮元校勘:《禮記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3. 晉‧王嘉:《拾遺記》,收錄於百子全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6年,第31冊。
4. 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清‧王先謙集解:《後漢書集解》,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5年。
5. 南朝宋‧鍾嶸著、陳延傑注:《詩品注》,臺北:里仁出版社,1992年。
6. 南朝梁‧蕭統撰,唐‧李善注:《昭明文選》,臺北:文化圖書公司,1975年。
7. 唐‧房玄齡:《新校本晉書並附編六種》,臺北:鼎文出版社,1976年。
8. 唐‧李白撰,宋‧楊齊賢注:《李太白全集》,臺北:世界書局,1997年。
9. 唐‧王定保:《唐摭言》,收錄《文津閣四庫全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10. 宋‧歐陽脩撰,清‧彭元瑞注:《五代史記注》,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5年。
11.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臺北:里仁書局,1984年。
12. 宋‧李昉:《太平廣記》,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13. 宋‧蘇軾:《蘇軾文集》,收錄於曾棗莊、舒大綱主編:《三蘇全書》,北京:語文出版社,2011年。
14. 元‧脫脫:《宋史》,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5年。
15. 元‧陶宗儀:《輟耕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16. 清•成文昭:《謩觴詩集二集》,收錄於《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捌輯第26冊。
17. 清•吳振棫:《養吉齋叢錄》,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18. 清•宋如林等修,孫星衍等纂:《松江府志》,收錄於《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第10冊。
19. 清•李紱:《穆堂初稿》,收錄於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32冊。
20. 清•汪士鋐:《秋泉居士集》,收錄於《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捌輯,第19冊。
21. 清•沈起元:《敬亭詩草》,收錄於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57冊。
22. 清•沈德潛:《清詩別裁集》,香港:中華書局,1977年。
23. 清‧穆彰阿等撰:《(嘉慶)大清一統志》,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614冊。
24. 清•和珅等撰:《欽定大清一統志》,收錄於《文津閣四庫全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162冊。
25. 清•林佶:《樸學齋詩稿》,收錄於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05冊。
26. 清•法式善:《清秘述聞》,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178冊。
27. 清•查嗣瑮:《查浦詩鈔》,收錄於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86冊。
28. 清•查慎行:《敬業堂詩集》,收錄於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78冊。
29. 清•紀昀等編:《欽定四庫全書總目‧集部》,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5冊。
30. 清•崑岡等修、劉啟端等纂:《欽定大清會典事例》,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812冊。
31. 清•張大受:《匠門書屋文集》,收錄於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05冊。
32. 清•張邦伸:《錦里新編》,收錄於江慶柏:《清代地方人物傳記叢刊》,揚州:廣陵書社,2007年,第197冊。
33. 清•張惟驤:《清代毗陵名人小傳稿》,收錄於周駿富:《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第197冊。
34. 清•湯成烈:《(光緒)武進陽湖縣志》,收錄於《中國地方志集成•江蘇府縣志輯》,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第37冊。
35. 清•黃之雋等撰:《(乾隆)江南通志》,收錄於《中國省志彙編•之一》,臺北:華文書局,1967年,第4冊。
36. 清•黃廷桂等修,張晉生等纂:《(雍正)四川通志》,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559冊。
37. 清•楊鍾義:《雪橋詩話》,瀋陽:遼瀋書社出版,1991年。
38. 清•葛嗣浵《愛日吟廬書畫别錄》,收錄於《歷代書畫錄輯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年,第13冊。
39. 清•趙爾巽:《清史稿列傳》,收錄於周駿富:《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第89―95冊。
40. 清•潘恂等修,虞鳴球等纂:《武進縣志》,收錄於《故宮珍本叢刊•江蘇府州縣志》,海口市 : 海南出版社,2001年,第4冊。
41. 清•盧文弨《常郡八邑藝文志》,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917冊。
42. 清•儲大文:《存硯樓二集》,收錄於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16 冊。
43. 清•戴名世:《潛虛先生文集》,收錄於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85冊。
44. 清‧王端履:《重論文齋筆錄》,收錄於新文豐出版社編輯部編:《叢書集成續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第22冊。
45. 清‧朱翊清:《埋憂集》,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271冊。
46. 清‧呂燕昭:《(嘉慶)重刊江寧府志》,收錄於《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128冊。
47. 清‧金鉷《(雍正)廣西通志》,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568冊。
48. 清‧唐執玉、李衛等監修,清‧田易等纂:《(雍正)畿輔通志》,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505冊。
49. 清‧徐世昌《大清畿輔先哲傳》,收錄於周駿富:《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第199冊。
50. 清‧納蘭性德:《通志堂集》,收錄於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94 冊。
51. 清國史館原編:《清史列傳》,收錄於周駿富:《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第104冊。
52. 清‧張祥雲修,清‧孫星衍等纂:《(嘉慶)廬州府志》,收錄於《中國地方志集成‧安徽府縣志輯》,南京:江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冊。
53. 清‧章履仁:《姓史人物考》,收錄於四庫未收書輯刊編纂委員會編:《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肆輯,第17冊。
54. 清‧陳維崧《陳檢討四六》,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1322冊。
55. 清‧嵇曾筠等監修,沈翼機等編纂:《(雍正)浙江通志》,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522冊。
56. 清‧馮桂芬《(同治)蘇州府志》,收錄於《中國地方志集成•江蘇府縣志輯》(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第7冊。
57. 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臺北:宏業書局有限公司,1996年)。
58. 清‧蔣驥:《山帶閣注楚辭》,臺北:宏業書局,1972年。
59. 清‧鄭方坤:《五代詩話》,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1486冊。
60. 清‧鄭方坤:《全閩詩話》,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1486冊。
61. 清‧蕭智漢:《月日紀古》,收錄於四庫未收書輯刊編纂委員會編:《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壹輯,第27冊。
62. 清‧竇克勤等撰:《尋樂堂日錄》,收錄於《歷代日記叢鈔》,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年,第13冊。
63. 清‧顧祿:《清嘉錄》,收錄於《中國風土志叢刊》,揚州:廣陵書社,2003年,第34冊。
(三) 檔案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藏明清史料,A040卷,027冊。登陸號:010087-001。
三、 近人著作(依時代、出版時間排列)
(一) 專書
1. 清‧納蘭性德著,趙秀亭、馮統一箋校:《飲水詞箋校》,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2. 莊清華纂修:《江蘇武進毗陵莊氏增修族譜》,1936年鉛印本,現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3. 懶散道人合編:《白香詞譜箋合編》,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80年。馬之驌:《中國的婚俗》,臺北:經世出版社,1981年。
4. 唐圭璋:《全宋詞》,臺北:紅葉書局,1985年。
5. 張璋、黃畬編:《全唐五代詞》,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
6. 楊紹旦:《清代考選制度》,臺北:考選部,1991年。
7. 張夢機、張子良:《唐宋詞選注》,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91年。
8. 王鎮遠:《兩晉南北朝詩選》,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1991年。
9. 蔣維崧等:《劉禹錫詩集編年箋注》,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1997年。
10. 吳熊和、嚴迪昌、林玫儀合編:《清詞別集知見目錄彙編─見存書目》,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7 年。
11. 卓清芬:《納蘭性德文學研究》,臺北:國立編譯館,1999年。
12. 陳水雲:《清代前中期詞學思想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
13. 葉嘉瑩:《清詞散論》,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14. 馮乾:《清詞序跋彚編》,南京:鳳凰出版社,2000年。
15. 林淑貞:《中國詠物詩「託物言志」析論》,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
16. 邸永君:《清代翰林院制度》,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17. 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全清詞》編纂研究室編:《全清詞‧順康卷》,北京:中華書局,2002 年,第18冊。
18. 沙先一:《清代吳中詞派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
19. 吳熊和主編:《唐宋詞匯評(兩宋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
20. 朱彭壽:《清代人物大事記年》,北京:北京圖書館,2005年。
21. 陳水雲:《清代詞學發展史論》,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
22. 翁連溪:《中國古籍善本總目》,北京市 :線裝書局,2005年,第陸冊。
23. 許伯卿:《宋詞題材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24. 孫克強:《清代詞學批評史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25. 沙先一、張暉:《清詞的傳承與開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26. 余來明、潘金英校點:《翰林掌故五種》,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
27. 江政寬:《皮日休的生平與思想:兼論其在唐宋之際思想變遷中的角色》,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9年。
28. 王偉勇:《清代論詞絕句初編》,臺北:里仁書局,2010年。
29. 南開大學古籍與文化研究所:《清文海》,北京市: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發行,2010年。
30. 胡旭:《悼亡詩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0年。
31. 韋春喜:《宋前詠史詩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32. 嚴迪昌:《清詞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
33. 趙桂芬:《元代詠物詞研究》,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2年。
34. 周絢隆:《陳維崧年譜》,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35. 程郁綴、李靜:《歷代論詞絕句箋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36. 高步瀛:《(全本)唐宋詩舉要》,北京:中國書店,2014年,下冊。
37. 韋力:《芷蘭齋書跋四集》,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5年。
38. 呼志強、王淑華編著:《喜慶文化》,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
(二) 學位論文
1. 馬寶蓮:《兩宋詠物詞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年5月。
2. 吳幼貞:《顧貞觀《彈指詞》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7月。
(三) 期刊、專書論文
1. 劉學鍇:〈李商隱詠史詩的主要特徵及其對古代詠史詩的發展〉,《文化遺產》1993年第1期。
2. 周明初:〈「悼亡」並非悼妻的專稱──讀明代六位女詩人的〈悼亡〉詩〉,《中國文化研究》,2008年冬之卷。
3. 郭娟玉:〈論詞體中的回文〉,收錄於世新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第四屆兩岸韻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創作與格律》,臺北:世新大學,2012年。
4. 王偉勇:〈夏承燾「論詞絕句」論易安詞詳析〉,《文與哲》第24期,2014年06月。
5. 陳建男:〈《全清詞•順康卷》陳聶恒詞輯補〉,《書目季刊》第48卷第1期,
2014年06月。
6. 宋培效:〈論納蘭性德的悼亡詞〉,收於王建、蘇國安《納蘭性德研究叢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4年。
7. 李嘉瑜:〈試論納蘭性德的悼亡詞〉,收於王建、蘇國安《納蘭性德研究叢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4年。
(四) 網路資料
1. 雲南圖書館網址:http://www.ynlib.cn/Category_151/Index.aspx。
2. 圖片出處:https://www.artfoxlive.com/product/2082309.html#pretty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