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翁玉倫
Weng, Yu-Lun
論文名稱: 安裝鉛心橡膠支承與液流阻尼器之中間層隔震建築行為研究
Dynamic Behavior of Mid-Story Isolated Building with LRBs and Fluid Dampers
指導教授: 朱世禹
Chu, Shih-Y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土木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2
中文關鍵詞: 鉛心橡膠支承中間層隔震建築液流阻尼器阻尼參數彈性勁度塑性勁度
外文關鍵詞: Lead Rubber Bearing, Mid-Story Isolated Building, Fluid Dampers, Damping parameters, elastic stiffness, yield stiffness
相關次數: 點閱:225下載: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近年隔震技術使用更為廣泛,不論是研發新的隔震材料或者是日後建築的維修,能夠準確的識別分析其材料的參數特性相當重要。本文藉由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大樓之實際量測參數為依據,分析其中間樓層隔震之參數特性,而此結構物加裝了液流阻尼器,因此在分析上分為阻尼之參數識別與隔震墊之參數識別兩部分進行,在隔震墊部分,由鉛心橡膠支承之雙線性模型之特性,由結構物等值慣性力等於隔震層剪力的方法,利用等值遲滯迴圈識別隔震參數。阻尼參數部分,是將實測資料之遲滯迴圈扣除隔震墊產生之遲滯迴圈,再由遲滯迴圈消能之辦法推測是當的參數值,再利用商業軟體SAP2000建立等值預估模型,探討其正確性。

    Extended Abstract

    Dynamic Behavior of Mid-Story Isolated Building with LRBs and Fluid Dampers

    Weng,Yu-Lun
    Chu,Shih-Yu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SUMMARY
    In recent years, isolation technology is more widely used in the world. Whether development of new seismic materials or the maintenance of buildings in the future , it is important to accurately analyze the parameters of the material. Based on the actual measurement parameters of th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Civil Engineering Build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aramet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solation of the middle layer isolated building with LRB and liquid dampers. We analyzes the damping parameters and the isolation parameters. The equivalent inertia force equal to the shear force of the isolation layer, so we can draw hysteresis loop by equivalent inertia force. We use hysteresis loops to identify isolation parameters. The second part is analyzes damping parameters. The hysteresis loop of the measured data is deducted from the hysteresis loop of the isolation and we can get the hysteresis loop of the damping. The equivalence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commercial software SAP2000 to discuss its correctness.

    目錄 摘要 ……………………………………………………………………………………I EXTENDED ABSTRACT …………………………………………………………II 誌謝……………………………………………………………………………......VIII 圖目錄 XII 表目錄 XXIV 符號表 XXV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2 文獻回顧 3 1.3 本文內容 4 第二章 理論推導 6 2.1 鉛心橡膠支承之雙線性模型介紹 6 2.1.1 遲滯迴圈參數推導 6 2.2 隔震層剪力估算公式推導 8 2.3 系統識別方法 9 2.3.1 連續時間狀態空間方程式 9 2.3.2 離散時間狀態空間方程式 11 2.4 速度型阻尼器公式推導 12 2.4.1 Kelvin model參數推導 12 2.4.2 Maxwell model參數推導 14 第三章 實際隔震結構物之參數分析 17 3.1 台大土木研究大樓基本資料 17 3.1.1 強震儀器放置位置與建築物平面、立面圖 17 3.2 地震波之探討與分類 18 3.2.1 受不同大小地震時隔震效果探討 18 3.2.2 較大震波作用之探討 18 3.2.3 較小震波作用之探討 19 3.2.4 建築物扭轉作用之探討 19 3.3 隔震建築下部參數分析 20 3.3.1 確認下部結構是否為剛體 20 3.3.2 確認各層樓加速度反應是否同向 20 3.3.3 繪製頻譜圖觀察建築行為 21 3.3.4 利用等值慣性力繪製遲滯圈 22 3.3.5 彈性勁度與塑性勁度參數分析 22 3.4 小結 23 第四章 黏滯阻尼器之參數分析 88 4.1 阻尼器之力學性質介紹 88 4.2 SAP2000阻尼器設定 88 4.3 單自由度系統加裝阻尼器驗證 89 4.4 對於安裝速度型阻尼器建築之參數探討 89 4.5 安裝速度型阻尼器建築之參數探討 90 4.5.1 利用實際遲滯迴圈推估真實阻尼 90 4.5.2 分析不同阻尼指數 91 4.5.3 分析不同阻尼係數C 91 4.5.4 利用SAP2000找出可能之阻尼參數 92 4.5.5 利用實際資料之速度圖識別阻尼參數 92 4.6 小結 93 第五章 建立等值反應預估模型 109 5.1 利用SAP2000建立等值預估模型 109 5.2 利用遲滯圈之消能面積驗證等值預估模型 110 5.3 利用輸出之位移驗證等值預估模型 111 5.4 識別結果與前人建議值之比較 112 5.4.1 隔震元件參數比較 112 5.4.2 阻尼元件參數比較 112 5.5 小結 11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38 6.1 結論 138 6.2 建議 138 參考文獻 139

    參考文獻
    [1] Kelly, J. M. (1986) “Aseismic base isolation: review and bibliography,”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Vol. 5, No. 3, 202-216.
    [2] Liu, K. S., Shin, T. C. and Tsai, Y. B., "A free field strong motion network in Taiwan: TSMIP", TAO, Vol. 10, No. 2, pp. 377-396, 1999.
    [3] 辛在勤,「台灣地區強地動觀測計畫」,台灣地區強地動觀測計畫研討會,pp. 1-10,1993年。
    [4] 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地球物理資料管理系統」,中央氣象局,from http://gdms.cwb.gov.tw,2006年。
    [5] Wu, Y. M., Shin, T. C. and Chang, C. H., "Near Realtime Prediction of PGA and PGV Maps", Bull. Seism. Soc. Am., 2001.
    [6] 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20年週年專刊」,中央氣象局,from http://gdms.cwb.gov.tw/20,2009年。
    [7] Skinner, R. I., Robinson, W. H. and Mcverry, G.H. “Seismic isolation in New Zealand,”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127, pp.281-289, 1991.
    [8] Naeim, F. and J. M. Kelly(1999) Design of Seismic Isolated Structures :form theory to practice, John Wiley & Sons.
    [9] 陳枚君,「中間層隔震與速度型阻尼器配合隔震建築物之地震靜動力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10] 葉俊志,「中間層隔震建築物之系統識別」,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11] 陳宗理,「考慮土壤結構互制之中間層隔震建築系統識別」,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12] 葉明紳,「隔震結構等值參數識別與反應預估模型之建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2013年。
    [13] 劉雨昇,「中間層隔震建築等值模型之識別與評估」,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2014年。
    [14]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8%BB%E5%B0%BC
    [15] 張國鎮、黃震興、汪向榮、李柏翰、陳鴻文,「台灣大學土木系新建研究大樓中間層隔震元件試驗」, 2008年。
    [16] 中央氣象局,「花蓮慈濟醫院急診大樓結構物強震監測系統裝設計畫」,2004年。
    [17] 中央氣象局,「台灣大學土木系研究所新建大樓結構物強震監測系統裝設計畫」,2009年。
    [18] 中央氣象局,「花蓮醫院<II>結構物強震監測系統裝設計畫」(1994)。
    [19] 盧煉元,「結構隔減震技術講義」,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2015年。

    下載圖示 校內:2020-06-30公開
    校外:2020-06-30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