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陳胤維 Chen, Yin-Wei |
|---|---|
| 論文名稱: |
曾文溪走馬瀨段之地質研究 Geological study of Tsou Ma Lai section along Zengwen River |
| 指導教授: |
陳燕華
Chen, Yen-Hua |
| 共同指導教授: |
蔡金郎
Tsai, Ching-La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理學院 - 地球科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on the job class) |
| 論文出版年: | 2020 |
| 畢業學年度: | 108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44 |
| 中文關鍵詞: | 河階台地 、球度 、圓度 、偏光顯微鏡 、X光繞射法 |
| 外文關鍵詞: | river terrace, sphericity, roundness, polarizing microscope, X-ray diffraction |
| 相關次數: | 點閱:101 下載:27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以實地考察方式,對曾文溪走馬瀨段的河階高度、風化情形、砂岩頁岩斷層、泥裂、曲流地形等,做觀測及拍攝,以地質學的角度做分析。並結合衛星影像計算出水平距離,繪製出河階地剖面圖。
曾文溪走馬瀨段河床及河階台地沉積物有三種來源:(1)來自上游的山崩落石,經水流搬運至此處沉積(2)上方古河階台地因岩屑崩滑,粗細不均的岩石顆粒落在河床上,而此部分包含早期上游山崩落石,經水流搬運後至此處沉積之礫石,經地殼隆起後,抬升至高位河階台地上,經山崩後再度滑落至下方較晚期的河階台地表面,早期沉積物紅棕色的氧化表面,與近期河流沉積物氧化程度低的灰白表面,顏色明顯不同(3)原始地層風化的碎屑。共三種不同來源的沉積物交疊在同一河階地上。
接近河水面之沉積礫石,經分析,球度介於最小值0.45至最大值0.97之間,且集中在0.6至0.8之間。圓度介於最小值0.27至最大值0.76之間,且集中在0.4至0.6之間。
以偏光顯微鏡分析河階台地砂岩露頭之礦物組成,礦物顆粒粒徑約介於最小值0.030911mm至最大值0.325896mm之間,平均值為0.091972mm。礦物組成:
(1)石英Quartz 28% (2) 長石Feldspar 9% (3) 白雲母Muscovite 8%
(4)方解石Calcite 37% (5) 黑雲母Biotite 15% (6) 不透光Opaque 3%
以X光繞射法分析頁岩層礦物物質,礦物成分如下:
(1)石英 Quartz (2)白雲母 Muscovite (3)綠泥石 Clinochlore
(4)斜長石Plagioclase
SUMMARY
This study use of field trips, observing the height of the river terrace in Tsou Ma Lai section along Zengwen River, and weathering、sandstone shale fault、mud crack、meander, observation and shooting, analysis from a geological perspective, combining satellite image, map of river terraces. There are three sediment sources in riverbed and river terrace in Tsou Ma Lai section:(1) river transport (2)debris slide(3) Weathered debris of primitive stratum.
After analysis, sedimentary gravel near the river, sphericity between 0.45 and 0.97, and concentrated between 0.6 and 0.8,roundness between 0.27 and 0.76, and concentrated between 0.4 and 0.6 .Using a polarizing microscope, analysis of mineral composition of sandstone outcrop in river terrace, mineral particle size between the minimum 0.030911mm and the maximum 0.325896mm, mineral composition: (1)Quartz 28% (2) Feldspar 9% (3)Muscovite 8% (4)Calcite 37% (5)Biotite 15% (6)Opaque 3%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of mineral substance in shale, mineral ingredient:(1)Quartz (2)Muscovite (3)Clinochlore (4)Plagioclase
參考文獻
(1)王鑫《地形學》,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年)。
(2)王良傑、陳志鵬《南瀛化石誌》,台南縣政府,(2007年)。
(3)王翠萍《區域地質與構造影響河川水系發育之研究-以曾文溪流域為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4)成大水利海洋研發處發展文教基金會《曾文溪河段水文特性測驗 成果報告》,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局,(2011年)。
(5)周俊廷、曾清涼、蔡金郎〈近景攝影測量應用於現況測量之研究〉《中華民國地質學會與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九十七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年)。
(6)財團法人中興工程科技研究發展基金會出版《曾文溪水利建設紀要》,(2013年)。
(7)張石角、蔡金郎〈曾文溪上游十號崩坍地之研究〉,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4卷,第1期,第1-19頁,(1973年)。
(8)陳文山 主編,《台灣地質概論》,初版二刷,台北,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地質學會,頁76,(2016)年。
(9)許崑泉、楊政儒、鍾廣吉〈曾文溪沿線化石及地質地形教育初探〉,科學教育月刊,第395期,頁46 ,(2016年)。
(10)黃勝麟《曾文溪古河道影響嘉南平原間地下水流場之研究》,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11)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地質資料整合查詢系統
(12)溫湖滴《坡地崩塌潛感性調查研究-個案分析》,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13)楊啟見《風化泥岩的水力侵蝕過程與機制》,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14)蔡金郎〈台灣西南部泥岩層礦物學之研究〉,國科會計劃:NSC-73- 0414-P-006-011,(1984年)。
(15)蔡金郎、施霽原〈偏光顯微鏡干涉像的數學分析及其可能之應用〉《應用地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主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協辦單位:國家科學委員會工程科技推展中心,(1988年)。
(16)黎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曾文溪河系河川情勢調查總報告》,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2006年)。
(17)鄭夙惠《河床沉積物粒徑分析之方法-數位影像處理(以旗山溪為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
(18)劉聰桂主編《普通地質學》,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8年)。
(19)鍾廣吉、許崑泉、鍾儀仁《台南市楠西玉井至走馬瀨間曾文溪河床的化石眾生相》,台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年)。
(20)謝世鴻《河床沉積物粒徑數位影像分析法之研究-以萬安溪為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21) Charles E. Weaver 《Clays, Muds, and Shales》, Elsevier, page 528, ( 1989).
(22) Cornelis Klein、Cornelius S. Hurlbut, Jr《Manual of Mineralogy 21sted》(《礦物學》黃怡禎 譯),地球科學文教基金會,(2002年再版)。
(23) Isabelle Cojan、Maurice Renard《Sedimentology》, A. A. BALKEMA PUBLISHERS , page 331-332, (1999).
(24) J.D. Collinson、D.B. Thompson《SEDIMENTARY STRUCTURES》SECOND EDITION, UNWIN HYMAN, page 2-3、32, (1989).
(25) James S. Griffiths、Martin R. Stokes、Robert G. Thomas《Landslides》,BALKEMA, page 27, (1999).
(26) Michael D.Blum、Susan B.Marriott、Suzanne F.Leclair《Fluvial Sedimentology VII》,Blackwell Publishing, page 159, (2005).
(27) Maurice E. Tucker《Sedimentary Rocks in the Field》, WILEY-BLACKWELL, page 143, (2011).
(28) Roman D. Hryciw, M.ASCE1; Junxing Zheng, S.M.ASCE2; and Kristen Shetler, S.M.ASCE3〈Particle Roundness and Sphericity from Images of Assemblies by Chart Estimates and Computer Methods〉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