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若凡
Hsu, Juo-Fan
論文名稱: 當代台灣布農族童謠的文化傳承問題研究
The Research of Contemperary Taiwan Burnun Children’s Ballads’Questions of Culture Legacy
指導教授: 陳碧燕
Chen, Pi-Y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藝術研究所
Institute of Art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0
中文關鍵詞: 文化傳承音樂教育布農族童謠
外文關鍵詞: Burnun, Children’s Ballad, Education of Music, Culture Legacy
相關次數: 點閱:172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音樂是重返傳統文化最主要的途徑,藉由童謠的吟唱,布農族人傳承文化、學習布農族的語言,增加孩童對文化的認同感,透過童謠可以瞭解布農族的宇宙觀、價值觀以及神話傳說。然而長期以來對於布農族的音樂研究絕大多數都聚焦於對「八部合音」的分析探究,影響到音樂教育方面也偏向了這個趨勢,近代學者研究的結果不僅影響了外界對原住民音樂的認知,也影響了原住民社群對其音樂的認知及音樂文化傳承,甚至音樂價值的判斷。因此本文藉由分析整理布農童謠對布農文化的傳承以及分析當代布農兒童音樂教育的現狀,認為在布農童謠的保存以及傳承上的方式並非去力挽狂瀾的留住原始傳統的音樂或是傳承方式,那樣一來只會因為無法抵抗時代變遷,而留下了失去靈魂和音樂本質的音樂形式空殼,而是必須要接受整個大外環境改變的事實,順應改變但保留住童謠的本質,透過保存和推廣的活動全面性的去傳承整個文化,而並非只是童謠本身。

    Abstract
     Music is the main way of return to the troditional culture,by singing children’s ballads the Burnun people come down their culture,learn the Burnun langue and increase the self-identity of culture.The Burnun can understand the Weltansicht, philosophy of life and myths of Burnun through the children’s ballads .However most of the researches of Burnun music havd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Pasibutbut for a long time which affect the education of music.The result of these researches not only affect the cognitions of aboriginal music off the aboriginal communities but also thecognitions of aboriginal music,music culture and the judgement of musical value in the aboriginal communities.By analyzing and arranging the Burnun Children’s ballads’ function of culture legac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usical education.This thesis points out that instead of trying every way to save the triditional music,we should accept the fact that the whole surrending is changing.By preserving and promoting activities in every aspects ,we can come down not just children’s ballads itself but the soul of aboriginal music

    目 錄 緒論...............................................................1 第一章 童謠與布農族文化............................................3 第一節 布農族童謠中展現的宇宙觀....................................4 第二節 布農族童謠敘述布農族歷史....................................12 第三節 童謠強化布農族宗教信仰......................................17 第四節 布農族童謠中顯現的風俗民情..................................24 第二章 布農族童謠的分類............................................36 第一節 催眠歌與搖籃曲..............................................37 第二節 遊戲歌與逗趣歌..............................................40 第三節 故事歌與寓言歌..............................................45 第四節 生活歌與知識歌..............................................47 第三章 布農族童謠的音樂風格與表演形式..............................49 第一節 布農童謠特色................................................49 第二節 布農童謠表演場域的轉化......................................58 第三節 表演活動形成變調童謠........................................61 第四章 當代布農族童謠的傳承與教育問題..............................66 第一節 學術研究引導部落音樂傳承....................................67 第二節 童謠在兒童音樂教育中偏離傳統................................75 第三節 布農童謠的保存及傳承........................................80 結論...............................................................83 參考書目...........................................................85 附錄...............................................................88

    一、中英文書目:
    Structural Anthropology , 陳曉禾等譯,Levi-Strauss《結構人類學》,北京:文化藝術,民78。
    田哲益,《台灣原住民歌謠與舞蹈》,台北:武陵,民91。
    吳振宇策劃,《布農傳說故事及其早期生活習俗》,內政部營建屬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民84。
    吳榮順,《布農音樂》,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南投:民84。
    吳榮順,《布農族音樂在傳統社會中的功能與結構》,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民84。
    宋筱蕙,《兒童詩歌的原理與教學》,台北:五南,民78。
    明立國,〈台灣原住民歌舞的文化現況及其發展〉,《台灣地區民族音樂現況與發展座談會》,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民族音樂中心籌備處,民89。
    明立國,《台灣原住民的祭禮》,台北:台原,民85,頁135。
    林清財,〈原住民音樂之現況與發展-轉變中的音樂符碼〉,《台灣地區民族音樂現況與發展座談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民族音樂中心籌備處,民89。
    林道生,〈台灣原住民民謠與音樂教育〉,《第三屆台灣本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民87。
    孫大川,《布農族與月亮的約定》,台北:新自然主義,民92。
    馬淵東一,陳金田譯,《台灣土著之移動及分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稿(未出版),民73。
    許漢卿,《童謠童詩的欣賞與吟誦》,南投: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民71。
    陳千武,《台灣原住民的母語傳說》,台北:臺原,民80。
    陳正治,《中國兒歌研究》,台北:親親文化,民89。
    馮輝岳,《兒歌研究》,台北:台灣商務,民84。
    馮輝岳,《童謠探討與賞析》,台北:三文,民71。
    黃應貴,《玉山國家公園布農族人類學研究》,〈研究報告三〉,內政部營建屬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民79。
    達西烏拉灣‧畢馬(田哲益),《台灣布農族的生命祭儀》,台北:臺原,民81。
    齊莉莎Zeitoun Elizabeth,《布農語參考語法》,台北:遠流,民89。
    霍斯陸曼‧伐伐,《中央山脈的守護者:布農族》,台北:稻鄉,民86。
    霍斯陸曼‧伐伐,《玉山的生命精靈》,台北:晨星,民86。

    二、期刊論文:
    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編譯稿,〈布農族的一神觀與基督教一神觀之比較研究〉,(未出版),頁5-6。
    伍睢,〈布農族的原始宗教與基督教的發展〉,《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1期,民69。
    吳榮順,《布農族的傳統歌謠及布農族祈禱小米豐收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7。
    周榮杰,〈概說中國兒歌(上)〉,《高市文獻》,第八卷第二期,民84。
    林怡芳,〈布農族射耳祭音樂之宗教與社會功能〉,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2。
    林道生,〈台灣布農族童謠的曲調及歌詞背景〉,《原住民教育季刊》,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原住民教育研究中心,第18期,民89。
    邵維華,〈走進孩子的遊戲世界〉,《學前教育》,第31期,民80。
    洪國勝,《布農族童謠》,高雄市台灣山地文化研究會,高雄,民89。
    許常惠,〈第二屆原住民音樂世界討論會--童謠篇〉,《原住民教育季刊》,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原住民教育研究中心,第十四期,民88。
    許靜如,〈幼稚園班級經營與幼兒認知〉,《兒童發展與教育》,創刊號,民87。
    郭美女,〈由「第二屆原住民音樂世界研討會—童謠篇」探討原住民之童謠〉,《原住民教育季刊》,第17期。
    黃應貴,〈Dehanin與社會危機:柬埔社布農人宗教變遷的再探討〉,《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7期。
    黃應貴,〈人的觀念與儀式:柬埔社布農人的例子〉,《中研院民族所集刊》,第六十七期,民78。
    楊淑媛,《兩性、親屬與人的觀念:以霧鹿布農人為例的研究》,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1。

    三、網路資料:
    Sauli,《論布農族原始宗教信仰》,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網站:http://www.japanresearch.org.tw/twhistory-47.asp
    黃于貞,《台灣原住民音樂研究概況》,台灣大學音樂研究所文獻整理:http://ccms.ntu.edu.tw/~gim/AboriginesM2.htm
    〈第十七集 藝術篇 台灣當代的音樂發展 (一)音符與台灣的對話〉,台灣空中文化藝術學院http://www.tpec.org.tw/air-art/learn/learn020427.htm
    《原住民教育及特殊教育實施概況報告》,教師創意教學網站:
    http://class.eje.isst.edu.tw/files/20000805.htm〈原住民教育及特殊教育實施概況報告〉
    台北藝術大學圖書館電子報第七期http://library.tnua.edu.tw/enews/7/enews.htm
    田哲益,〈布農族休閒娛樂與童玩〉,載於田哲益探索文化研究室http://home.kimo.com.tw/bimaten
    田哲益,〈布農族的搶婚習俗〉,載於田哲益探索文化研究室 http://home.kimo.com.tw/bimaten
    花東地區社會教育資源服務網:www.ttcsec.gov.tw/a03/a03.htm
    建山國小網頁http://www.zs.ks.edu.tw/bunun/bunun/bunun03.htm
    原住民教育中心,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91學年度http://www.nhctc.edu.tw/~aboec/education/91/91.htm
    郭美女,〈原住民小學如何以學校本位落實「藝術與人文」課程之統整-以台東縣霧鹿國小為例〉,《七大學習領域學習手冊及教學示例》,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推動工作小組,民91。手冊網路下載點: http://teach.eje.edu.tw/9CC/textbook%20source/0725teach/teach/art/09.doc

    下載圖示 校內:2008-01-18公開
    校外:2008-01-18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