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葉育廷
Yeh, Yu-Ting
論文名稱: 校園空間對於都市集居環境內生物生存空間留設潛力之研究─以台南市國小校園為例
The research on the potentiality for biotop of campus space in the urb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The case of Tainan city’s primary school campuses
指導教授: 張珩
Chang, Her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3
中文關鍵詞: 校園永續發展集居環境生物生存空間
外文關鍵詞: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iotop, settlement environment, campus
相關次數: 點閱:105下載: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地狹人稠的台灣急劇的都市化,加上以經濟利益為主要考量的土地開發政策,使得都市中的生物生存空間迅速減少,自然環境亦因而無法發揮自淨的功能。現今在「永續發展」的思潮下,人類與物種共存的的理念已廣為接受,也成為目前環境規劃者面對的首要課題之一。在重新省視都市中生物生存空間的保存與留設時,本研究認為都市土地的使用,除了公園綠地等大型開放空間外,學校校園應可提供較大面積的生物生存空間。此外,校園內生物生存空間的保存、留設與營造更是落實環境教育的一環,是傳播生態共生理念與解釋都市永續發展的最佳管道。因此,本研究即以都市中的國民小學校園環境作為研究對象,來探討校園空間對於都市集居環境內生物生存空間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所提供之貢獻與價值。

    經研究後發現:
    1、 國小校園為都市各鄰里社區環境內提升生態品質之關鍵。
    2、 研究範圍內共九所國小在外部環境屬性及基地規模上具有優先朝向生態發展之潛力。
    3、 現行國小校園空間內生物生存空間現況比例約大型木本(56.14%)、草地37.67%,灌木叢(5.47%)、水域環境(0.73%)。
    4、 調查範圍內共十三所國小校園綠化品質較佳,另有十九所在綠化上應加強。

    Recently rapid urbanization in Taiwan has destroyed many precious urban biotop, so that the self-clean function of nature cannot work very smoothly any moor. Under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quit acceptable, that human being and other creatures living peacefully together. Those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or planner to confront. This research considers that aside the parks the campuses can provide good biotops for crowded living spaces in urban.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takes campuses as the object to investigate their value and contribution to the biotops in a crowded envirnmen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1-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1-6 第四節 預期成果……………………………………………………………………1-9 第二章 文獻回顧及相關議題探討 第一節 生物生存空間概念與相關理論……………………………………………2-1 第二節 生態環境相關理論…………………………………………………………2-9 第三節 國民小學校園空間與都市生態環境 ……………………………………2-15 第四節 影響生物生存空間留設的法規規範之構成 ……………………………2-21 第三章 研究架構建立與實證調查計畫擬定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說明……………………………………………………………3-1 第二節 實證研究調查計畫…………………………………………………………3-2 第三節 實證調查與分析流程之擬定………………………………………………3-8 第四章 都市生物生存空間發展現況與國小校園空間實質貢獻分析 第一節 台南市基本資料分析………………………………………………………4-1 第二節 台南市都市生物生存空間發展現況………………………………………4-5 第三節 鄰里社區內生物生存空間之檢討 ………………………………………4-12 第四節 國小校園空間在都市集居環境中之實質貢獻 …………………………4-22 第五章 國小校園內生物生存空間實質探討 第一節 國小校園基本資料…………………………………………………………5-1 第二節 校園人為環境檢討………………………………………………………5-34 第三節 校園內生物生存空間現況………………………………………………5-44 第四節 國小校園內生物生存空間留設之落實…………………………………5-5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6-1 第二節 研究建議……………………………………………………………………6-4 參考文獻………………………………………………………………………………參-1 附錄 附錄一 台南市第三次通盤檢討土地使用分區面積統計表……………………附1-1 附錄二 台南市九十年度土地使用分區面積統計表……………………………附2-1 附錄三 台南市公園基本資料表…………………………………………………附3-1 附錄四 台南市國民小學校園植物名錄…………………………………………附4-1

    【專書】
    1.中華民國造園學會、台灣大學園藝系主編,《植栽、生態與保育》,田園城市,台北,1996。
    2.王小璘等;黃世孟主編,《基地規劃導論》,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出版,台北,1995。
    3.王瑞香,《環境倫理學—對於自然界的義務與自然界的價值》,國立編譯館,台北,1996。
    4.王海山,《科學方法百科》,恩楷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98。
    5.王秀娟,《綠地計畫理論與實證》,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2002。
    6.國立編譯館主編,《生物學辭典》,國立編譯館,台北,1991。
    7李永展,《環境態度與環保行為》,胡氏圖書出版,台北,1995。
    8.李敏,《城市綠地系統與人居環境規劃》,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發行(新華經銷),北京,1999。
    9.李永展,《永續發展-大地反撲的省思》,巨流出版,台北,2000。
    10.吳功顯,《校園常見植物解說手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北,1980。
    11.吳綱立、李麗雪譯,《永續都市-都市設計之環境管理》,六合出版,台北,2001。
    12.周昌弘,《植物生態學》,聯經出版社,台北,1996。
    13.林憲德,《現代人類的居住環境》,胡氏圖書出版,台北,1994。
    14.林憲德,《城鄉生態》,詹氏書局,台北,1999。
    15.林春吉,《台灣水生植物》,田野,台北,2000。
    16.林憲德,《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2001。
    17.胡寶林,《都市生活的希望—人類都市與永續發展的未來》,台灣書店,台北,1996。
    18.Rodolphe Schlaepfer ; 姚榮鼐, 洪怡愷, 梁治文譯,《以生態系為基礎之自然資源經營-向永續發展跨出一步》,臺灣大學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南投縣,1997。
    19.孫儒泳等,《普通生態學》,藝軒圖書出版社,台北,1996。
    20.連瑞金,《學校園藝概論》,台聯出版社,彰化,1974。
    21.章錦瑜,《彩色圖鑑景觀植物》,淑馨,台北,1990-1992。
    22.郭瓊瑩、王秀娟,《生生不息.永續發展—我們的公園綠地》,內政部營建署,台北,1996。
    23.郭瓊瑩,《全國公園綠地發展綱領之研訂—全國綠政發展策略暨實施方案》,內政部營建署,台北,1999。
    24.張維能,《最新實用建築法規》,詹氏書局,台北,2001。
    25黃書禮,《生態土地使用規劃》,詹氏書局,台北,2000。
    26.黃世孟,《學校建築研究》,建築情報,台北,2000。
    27.湯志民,《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五南圖書出版,台北,1994。
    28.游以德,《環境生態學》,地景,台北,1999。
    29.詹氏書局,《最新建築技術規則》,詹氏書局,台北,2002。
    30.臺灣省政府教育廳,《校園綠化美化》,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台中,1985。
    31.陳惠美等編校,《德漢大辭典》,開拓,台北,1987。
    32.鄭先祐,《生態環境影響評估學》,徐式基金會,台北,1993。
    33.劉君祖總編輯,《牛頓生物學辭典》,牛頓,台北,1989。
    34.劉一新譯,《環境保育學》,國立編譯館,台北,1996。
    35.賴明洲,《台灣原生景觀樹木植栽手冊》,交通部觀光局,台北,1987。

    【期刊】
    1.王如松 ,〈走向生態城-城市生態學及其發展策略〉,《都市與計劃》18:1,1-17,1991。
    2.李永展、何紀芳,〈社區環境規劃之新典範〉,《建築學報第十二期》,1995。
    3.郭城孟,〈生態綠化的理念與實務〉。《工程環境會刊》12:21-25,1990。
    4.郭瓊瑩,〈台灣公園綠地資源政策前瞻〉,《公園綠地季刊》,第一期,pp4-17,2000。
    5.陳香如,〈談校園綠化的實施〉,《教師之友》,38:22-26,1997。
    6.黃美純,〈都市綠地系統的建立〉,《人與地》,第184期,pp26-35,1999
    7.楊吉宗,〈談生物多樣性〉,《自然保育季刊》,22:60-62,1998。
    8.廖啟政、周昌弘,〈生物多樣性對於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科學發展月刊》,第29卷第2期,pp81-89,2001。
    9.賴明洲,〈鄉土景觀綠化植物材料之調查〉。《台灣林業》13:6,24-32,1987。
    10.謝平芳,〈鄰里公園永續經營之探討-現階段台北市公園綠地〉,《公園綠地季刊》,第一期,pp44-53,2000。
    11.鍾溫清、秦昌駿,〈本土區域環境綠化植物調查及應用模式之建立─以台中市為例〉。《東海學報》38:6, 1-24,1997。
    12.蘇國榮,〈國民小學校園規劃工程〉,《國教園地》,47:15-25,1993。

    【報告】
    1.內政部營建署,〈全國公園綠地研討會總結報告〉,內政部營建署,1996。
    2.內政部營建署,〈全國公園綠地發展綱領之研討-全國綠政發展策略暨實施方案〉,內政部營建署,pp2~10,1999。
    3.台南市政府,《變更台南市主要計畫 (第三次通盤檢討) 案說明書》,台南市政府,台南,1996。
    4.何東波,陳美智,〈永續都市之意義、概念與作法的回顧與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pp66-68,2000。
    5.張珩,〈綠色居住生活科技之研發及改善現況之調查與策略研究(I)子計畫:城市內生物生存空間及阻礙因子之研究(I)〉,《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00。
    6.陳琦維,孔憲法,〈都市棲地調查與評估系統之研究〉,《國土規劃論壇》,2000。
    7.黃世孟,〈國民小學建築教學空間規劃基準之研究〉,《中華民國建築學會1998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pp131-138,1998。
    8.黃志弘,李嗣瑞,〈現行都市設計中植被管制實踐之可能性與管制條文之研擬〉,《中華民國建築學會1998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pp259-264,1998。
    9.楊敏芝,〈生態都市(Ecocity)-由景觀生態學論城市設計之生態觀〉,《中華民國建築學會1998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pp253-258,1998。
    10. 臺北市七星農田水利研究發展基金會編著,〈自然河川生態系統之整備研究〉,經濟部水資源局,2000。

    【論文】
    1.王榮愷,《都市計畫公園開發與經營管理策略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2.王希智,《「綠建築」中「綠化」及「基地保水」評估指標於國民小學校園之應用—以新竹市為例》,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3.王智聖,《都市公園生態空間特性之研究-以台南市公園鳥類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2002。
    4.吳柏緯,《從景觀生態學觀點探討都市景觀環境規劃與準則之建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論, 1996。
    5.吳宗憲,《生態教育園棲地規劃設計之研究-以台灣低海拔西南氣候區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碩論,2001。
    6.李柏賢,《從景觀生態觀點探討都市綠地之棲地規劃設計-以台北市野雁保護區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論,2000。
    7.李蕙宇,《生態園之水棲生物棲地營造》,台大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8.李怡慧,《生態工程應用於校園水域設施之研究-以台北市國民小學為例》,台大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9.洪宜萍,《都市住宅社區生物多樣性評估模式之研究》,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10.涂芳美,《都市公園生物多樣性之研究—以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為例》,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碩士論文,2000。
    11.許清俊,《鄰里性文教設施周邊環境之形塑—台南市43所國民小學環境調查分析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2000。
    12.許維芝,《民間參與都市公園開發策略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2002。
    13.黃芳利,《台北市國小學校童使用校園戶外空間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14.董志峰,《國小生態教材園的經營與教學實務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15.楊沛儒,《地景生態城市規劃--基隆河流域1980~2000的都市發展、地景變遷及水文效應》,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
    16.詹世州,《探討「台灣二十一世紀議程」生態理念於社區環境落實之研究-以台南縣生態社區之發展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2003。
    17.廖亞禎,《校園土地利用之地景變遷-以中興大學台中校區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系碩士論文,2002。
    18.蔡淑婷,《從開放空間系統到景觀生態網絡-以國立台灣大學總區校園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碩論》,1999。
    19.鄧東波,《從景觀生態學觀點探討都市綠地─以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為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20.顏裕焜,《國立台灣大學校園植栽景觀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碩士論文所碩士論文,1993。

    【外文文獻】
    1.Odum,E.P., "The strategy of ecosystem development science”,164:262-270,1969。
    2.Sudopp, H. and S. Weiler,"Biotope Mapping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in Urban Areas of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5:39-58, 1988。
    3.吉村元男,《エコハビタ 環境創造の都市》, 学芸出版社,1993。
    4.Carr, S.&A. Land, “Practical Conservation Urban Habitats.” Milton Keynes:The Open University,1993。
    5. Forman R.T. T.,“Land Mosaics:The Ecology of Landscapes and Reg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95。
    6. 三村浩史,《地域共生の都市計畫》,學藝,東京都,1997。
    7. Wheater, C.P., “Urban Habitats.” London:Riytkedge, 1999。
    8. Savard, J.P.L., P. Clergeau, and G. Mennechez, “Biodiversity concepts and urban ecosystems.”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Vol.48, pp131-42, 2000。
    9. (財)日本生態系協會,《ビオト-プネットワ-ケ-都市.農村.自然の新秩序》,(財)日本生態系協會,東京,2001。
    10.(財)日本生態系協會,《學校ビオト-プ 考え方 つくり方 使い方-地球を救う、「生きる力」を育てる、環境教育入門-》,(財)日本生態系協會,東京,2002。

    下載圖示 校內:2008-07-31公開
    校外:2008-07-31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