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宜伶
Chen, Yi-Ling
論文名稱: 智慧型手機與高階相機手機之消費者行為分析
Consumer Behavior Analysis in Taiwan Samrtphone and Advanced Camera Phone market
指導教授: 沈清文
Sheng, Chin-Wen
林佐鼎
Lin, Tzuoo-D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電信管理研究所
Institute of Tele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6
中文關鍵詞: 相機手機智慧型手機市場區隔購買動機產品功能屬性
外文關鍵詞: market segmentation, camera phone, smart phone, product function attribute, buying motiv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187下載:1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目前手機市場的成長以換機用戶為主,換機風潮主要是受惠於相機手機、智慧型手機等功能性機種。然而,能接受高價位的智慧型手機潛在消費者,因產品訴求與定位不清,轉而購買產品訴求明確的相機手機,使此市場的成長低於預期。此外,相機手機對低階數位相機具有取代效果,高階相機手機將使低階數位相機的規模減少;在資訊整合的趨勢下,智慧型手機將使PDA淡出市場。
    近期之研究報告甚少和上述狀況相關,故本研究以問卷蒐集的方式,以高階相機手機及智慧型手機使用者為對象,進行探討。研究目的如下:一、探討智慧型手機之產品訴求與定位;二、探討高階相機手機與智慧型手機的取代效果。研究所得結論如下:
    (一)智慧型手機之影音功能群,重視「功能多樣化」,尤其在影音功能軟硬體的應用,以及對遊戲種類的支援程度,甚至是可以強調作為多功能處理平台的優點。
    (二)智慧型手機之娛樂資訊及核心功能群,重視「PDA與手機合一,方便好用」,可凸顯手機是娛樂資訊處理平台,並提及和硬體相關的科技性辭彙,以吸引購買。
    (三)智慧型手機之基本音樂及無線功能群,重視「外型漂亮好看,有品味」,可凸顯手機的無線傳輸相關功能,建議在特定產品線加強外觀的設計,以吸引購買。
    (四) 58.14%的高階相機手機使用者未來不會再度購買低階數位相機。其中,目前擁有一般數位相機及中所得的人,有較高機率未來不會再度購買低階數位相機。
    (五) 52.58%的智慧型手機使用者未來不會再度購買低階數位相機。其中,年輕群及高所得的人,有較高機率未來不會再度購買低階數位相機。
    (六) 64.86%的智慧型手機使用者未來不會再度購買PDA,其中,壯年群及低所得的人,有較高機率未來不會再度購買PDA。

    The phenomenal growth of the cellular phone market seems to be mainly fueled by their add-on special features such as cameras and smart features. Interestingly, very few researches have studied this situ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find the reasons fueling this growth and its implications. This is important for two main reasons: First, the potential growth of the smart phone market has been underestimated because of its unclear marketing positioning which leads consumers to buy camera phones. Second, cellular phones with cameras are substituting entry-level digital camera, thus phasing them out gradually. Conversely, information features integrated into smart phone will probably phase out PDA as well.
    This research’s methodology first assembled a questionnaire which was randomly distributed among users of advanced camera phones and smart phones. Later the data was collect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Market positioning the smart phones and understand the substitution process occurring between advanced camera phone and smart phone.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indicate that:
    1. The media focused users of smart phone value their multifunction, especially software applications and media related hardware. Marketing should promote it as a multifunctional processing platform.
    2. The entertainment and core function focused users of smart phone value the convenient combination of PDA and cell phone. Marketing should promote its advantage as an entertainment and information serving platform. Marketing should promote its core technical features to attract consumers.
    3. The music and wireless focused users of smart phone value their appearance and taste. Wireless related functions are also valued. Marketing should promote the special design of certain product lines.
    4. Advanced cell phone users: 58.14% of them have a high probability of not buying entry-level digital cameras, especially those who already own digital camera phones and have middle income.
    5. Smart phone users: 52.58% of them have a high probability of not buying entry-level digital cameras, especially young user with high income.
    6. Smart phone users: 64.68% of them have a very high probability of not buying PDA, especially young users with low income.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 謝 III 目 錄 IV 表 目 錄 IX 圖 目 錄 XIII 第一章 緒 論 1.1研究背景與動機 p1 1.1.1 全球及台灣之手機市場暨行動電話通訊服務 p1 1.1.2 全球及台灣之手機換機市場 p3 1.1.3台灣手機市場相關研究報告之現況 p4 1.1.4小結 P5 1.2研究目的 p6 1.3研究內容與流程 p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手機暨行動電話通訊服務之發展 p9 2.1.1行動電話通訊技術之演進 p9 2.1.2行動電話通訊之應用服務 p10 2.1.3手機(行動電話)之產品發展過程 p11 2.1.4小結 p13 2.2相機手機與智慧型手機之介紹 p15 2.2.1相機手機之功能介紹 p15 2.2.2相機手機之產品發展過程 p16 2.2.3智慧型手機之功能介紹 p17 2.2.4智慧型手機之產品發展過程 p20 2.3消費者行為及市場區隔理論 p22 2.3.1 消費者行為之定義與應用 p22 2.3.2 消費者購買決策過程 p25 2.3.3 市場區隔理論 p26 2.3.4 市場區隔之行為性變數 p27 2.3.5小結 p28 2.4購買決策動機理論與產品屬性相關文獻 p29 2.4.1購買決策行為之動機理論 p29 2.4.2產品特性與產品屬性的意義 p30 2.4.3產品的層次與產品屬性的分類 p31 2.5台灣手機市場消費者行為之文獻回顧 p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研究架構與變數 p38 3.2問卷設計及內容 p44 3.3抽樣設計 p49 3.3.1抽樣方法 p49 3.3.2資料蒐集流程 p49 3.3.3樣本結構 p50 3.4資料分析方法 p52 第四章 資料蒐集分析與討論 4.1人口統計變數之分析 p54 4.1.1性別變數之統計次數分配 p54 4.1.2年齡變數之統計次數分配 p54 4.1.3所得變數之統計次數分配 p56 4.2產品購買動機變數之分析 p58 4.3高階相機手機與智慧型手機之差異性分析 p60 4.4消費傾向變數之分析 p61 4.4.1高階相機手機、附高階相機之智慧型手機與低階數位相機之取代狀況 p61 4.4.2智慧型手機與個人數位助理(PDA)之取代狀況 p62 4.5本章之結論 p63 第五章 模式構造 5.1因素分析 p65 5.1.1高階相機手機產品功能屬性之因素分析 p65 5.1.2智慧型手機產品功能屬性之因素分析 p69 5.2集群分析 p75 5.2.1高階相機手機之集群分析 p75 5.2.2智慧型手機之集群分析 p82 5.2.3高階相機手機與智慧型手機集群分析之比較 p91 5.3高階相機手機與智慧型手機之取代效果分析 p96 5.3.1高階相機手機與低階數位相機之取代 p96 5.3.2附高階相機之智慧型手機與低階數位相機之取代 p98 5.3.3智慧型手機與個人數位助理(PDA)之取代 p100 5.4本章之結論 p102 第六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6.1本研究之結論 p105 6.2本研究之建議 p107 6.3研究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p109 6.3.1研究限制 p109 6.3.2後續研究建議 p109 參考文獻 p110 附錄一:高階相機手機正式問卷 p112 附錄二:智慧型手機正式問卷 p114

    中文參考文獻
    1.王憶紅,忠誠度降低 業者創新行銷,自由新聞網,2005年3月7日。
    2.王英裕,智慧型行動電話技術發展藍圖,工業技術研究院,2004年12月。
    3.台灣行動上網觀測報告,http://www.find.org.tw,2005年4月7日。
    4.何伯陽,明年行銷 聚焦3G服務,中時科技網,2003年12月22日。
    5.何坤男,行動電話手機之市場區隔研究,台灣科技大學管理技術研究所,民86年。
    6.何宜佳,智慧型手機發展趨勢之研究,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民91年。
    7.沈道康,泛歐數位式(GSM)行動電話消費者的市場區隔及對促銷活動偏好之研究,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民87年。
    8.禹帆,行動通訊標準的競爭與演進,文魁資訊,2002年。
    9.拓墣產業研究所,邁向行動新紀元-透視後2G時代手機智慧化浪潮,2004年8月。
    10.拓墣產業研究所,通訊產業探微及市場焦點,2003年。
    11.拓墣產業研究所,數位相機與相機手機商機之轉變,2004年10月。
    12.拓墣產業研究所,3G手機快速崛起-探究市場接受度大幅提升的原因, 2005年3月。
    13.林淑惠,3G、智慧型手機 帶動換機潮,http://www.eliya.com.tw,2004年12月10日。
    14.陳建州,智慧型手機會走出PDA的宿命嗎?,RUNPC,2004年7月。
    15.許慶賜,行動電話使用者生活型態與市場區隔之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研究所,民81年。
    16.國際電信聯盟統計資料,國際電信聯盟http://www.itu.com.tw,2006年
    17.劉水深,產品規劃與策略運用,1981年。
    18.黃寶茹,照相手機消費者行為市場區隔以及知覺偏好之研究,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民93年
    19.黃顯閔,新產品功能需求分析-智慧型手機之探討,,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民93年。
    20.張惟智,照相手機消費者行為之研究,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民93年。
    21.電信總局統計資料中華民國交通部電信總局http://www.dgt.gov.tw,2006年
    22.電腦與電子,台灣手機寡佔時代恐再度來臨,2004年12月。
    23.資策會,數位3C產品顯示技術發展藍圖,2004年。
    24.劉得安,數位式行動電話消費者市場區隔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大學生為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民89年。
    25.魏錫鈴,行動電話消費者購買行為及其市場區隔之研究,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民88年。
    26.戴定菁,台灣智慧型手機市場最新趨勢,兩岸經貿,2005年2月。
    27.龔小文,綁門號買手機 出現差別待遇,民生報,2005年3月1日。
    28.IDC統計資料(2006),IDC http://www.idc.com,2006年。
    29.Gartner統計資料,Gartner研究機構http://www.gartner.com,2006年。
    30.UMTS Forum 統計資料,UMTS Forum http://www.umts-forum.org,2006年。
    英文參考文獻
    1.Bort, “Selling High Technology to Uncle Sam”; Larry Light and Lisa Sanders, “Uncle Sam’s PC Shopping Binge,” Business Week, October 28, 1996, p8.
    2.Ellen Messmer, “Feds Do E-commerce the Hard Way,” Network World, April 13, 1998, p31-32.
    3.Hawkins, Best & Coney,Consumer Behavior Edition 8th,2001.
    4.Julie Bort, “Selling High Technology to Uncle Sam,” Electronic Business, February 1998, p28.
    5.Laura M. Litvan, “Selling to Uncle Sam: New, Easier Rules, ”Nation’s Business, March 1995, p46-48.
    6.Park, C.W. , B.J Jaworski and D.J Maclnnis,Strategy Brand Concept-Image Management,Journal of Marketing, 50,1986,P135-145.
    7.Richardson, Paul S., Alan S. Dick, and Arun K. Jain,Extrinsic and Extrinsic Cue Effect on Perceptions of Store Brand Quality.,Journal of Marketing,Vol.58,No.4,1994,P28-36.
    8.Philip Kotler, Marketing Management Edition 10th,2000.
    9.Paul E. Goulding, “Q & A : Making Uncle Sam Your Customer ,” Financial Executive May-June 1998, p55-57.
    10.Srahilevitz, M.A. and Georage F.L.,The Effect of Ownership History on The Valuation of Objects,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5,1998,P79-89.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6-08-28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