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淑貞
Cheng, Shwu-Chen
論文名稱: 區域醫院門診服務品質之實證研究-以實施自主管理方案後之某區域醫院為例
指導教授: 劉清和
Liu, Ching-Ho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n the 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2
中文關鍵詞: 自主管理方案總額給付制度服務品質
相關次數: 點閱:64下載: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二十一世紀,面對醫療事業瞬息萬變的環境,品質提升已成掌握競爭先機的最佳利器,醫療行業由傳統以技術為主的威權模式,轉變為以顧客導向及病患服務品質至上之服務事業。全民健保自八十四年三月實施以來,醫療費用節節上漲,中央健保局在現有體制下積極研擬總額給付方案,在完成全面醫療費用總額支付之前,先行選定國軍高雄總醫院實行總額給付方式前之自主管理方案評估試辦成效。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了解該院病患在評估服務品質所考慮之因素為何?並探討病患期望的服務水準與感受的服務水準間的差距,人口統計變數對病患期望與感受的服務水準的影響,比較醫療服務結構、服務過程、服務結果期望與感受等構面之差異性、互動性關係,以期將提供醫院在提升醫療服務品質、擬定服務項目、服務品質競爭策略及進行拓展業務之參考。
    本研究分析研究調查結果,經由均值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分析、變異數分析、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獲得以下結論:-、病患感受的服務水準與期望的服務水準具顯著的差異。二、病患人口統計變數對病患期望與感受的服務水準程度部份有顯著差異。三、服務結構、服務過程兩個構面對服務結果構面之期望與感受有正向的影響。

    none

    目錄 摘要 Ⅰ 致謝 Ⅱ 目錄 Ⅲ 圖目錄 Ⅳ 表目錄 Ⅴ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目的 2 第三節研究流程 3 第四節研究限制 4 第二章 文獻與研究背景探討 5     第一節總額支付制之意涵 5 一、總額支付制度之種類 5 二、總額支付制度與目前支付制度之不同 6 第二節自主管理方案與總額支付制度之關聯 7 一、自主管理方案之意涵 7 二、品質指標之意涵 7 三、自主管理方案之品質指標 8 第三節醫院服務品質之意涵 10 一、品質定義 10 二、服務品質的定義 10 三、服務品質的改善方法 14 四、服務品質衡量模式 20 五、醫療服務品質衡量模式 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研究架構 31 第二節研究假設 31 第三節研究對象與樣本 32 第四節問卷設計 32 第五節資料分析流程 3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37 第一節資料分析 37 第二節敘述性統計分析 37 第三節因素分析與信度、效度分析 45 第四節變異數分析 56 第五節迴歸模式分析 6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0 第一節結論 70 第二節建議 74 參考文獻 76 中文部份 76 英文部份 79 附錄 82 表目錄 表2-1總額支付制與論量計酬制之比較 6 表2-2服務品質定義(國外學者部份) 11 表2-3服務品質定義(國內學者部份) 13 表4-1樣本發放及回收情況 37 表4-2樣本性別比率統計表 37 表4-3樣本年齡比率統計表 37 表4-4樣本教育程度比率統計表 37 表4-5樣本就診身份比率統計表 38 表4-6服務品質期望部份均值分析表 40 表4-7服務品質感受部份均值分析表 43 表4-8服務結構期望構面因素命名及信度分析 47 表4-9服務過程期望構面因素命名及信度分析 49 表4-10服務結果期望構面因素命名及信度分析 50 表4-11服務結構感受構面因素命名及信度分析 52 表4-12服務過程感受構面因素命名及信度分析 54 表4-13服務結果感受構面因素命名及信度分析 55 表4-14病患對服務品質之期望與知覺水準差異性分析 57 表4-15不同性別在各構面之差異性分析 59 表4-16不同年齡在各構面之差異性分析 61 表4-17不同教育程度在各構面之差異性分析 63 表4-18不同身份在各構面之差異性分析 64 表4-19醫院服務結果期望之迴歸模型 67 表4-20醫院服務結果感受之迴歸模型 69 表5-1研究假設驗證結果 73 圖目錄 圖1-1本研究流程 3 圖2-1 The Ten-Step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Eualuation 18 圖2-2 P-D-C-A Cycle 19 圖2-3 PEB服務品質模式 23 圖2-4服務品質之決定要素 25 圖2-5 SERVQUAL、SERVPERF與 Non-Difference服務品質衡量方法變數差異圖 28 圖3-1本研究架構 31 圖3-2資料分析流程圖 36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全民健康保險中醫總額支付制度幹部研討會會序及論文摘要』,2000年。
    2.包道明『以競爭標竿評分法衡量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及回購傾向之研究-
    以成大醫院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管所碩士論文,7-22頁,1999年。
    3.朱永華,『醫院服務知覺品質與病患滿意度之關係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研
    所碩士論文,3-38頁,1995年。
    4.行政院衛生署,『中醫門診總額支付制度規劃』,2000年。
    5.行政院衛生署,『牙醫總額支付制度試辦計畫(草案)』,1998年。
    6.行政院衛生署,『全民健康保險法』,1997年。
    7.行政院衛生署,『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費用支付標準』,1999年。
    8.李玉春,『西醫基層門診總額支付制度之構想』,『西醫基層門診總額支付制度
    說明會資料』,2000年。
    9.沈勝至,『醫院服務品質之研究與比較-以醫學中心區域醫學中心與地區醫院
    為案例分析』,中原大學工業工程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
    10.周志鴻,『中醫門診醫療服務品質的探討-以中部地區醫院中醫部為例』,東
    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11.吳伶娟,『病患對服務品質與滿意度隻策略性研究-以某醫學中心為例』,陽
    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2001年。
    12.林美珠,『全民健保中醫門診總額支付制度實施前醫療服務品質之研究-以病
    人滿意度為評量方法』,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13.邱亨嘉、陳怡君、毛莉雯、蕭世槐、劉宏文、黃明賢,『中文版多元功能評
    估問卷之信度效度考驗』,中華衛誌,Vol. 16,No.2,119-131頁,1977年。
    14.張貽晴,『急診醫療服務品質衡量模式之研究-以某醫學中心之實證為例』,
    國立成功大學工管所碩士論文,3-9頁,1999年。
    15.張宏禮,『中醫門診服務滿意度調查研究』,輔仁大學應用統計研究所碩士論
    文,1998年。
    16.陳正男、曾倫崇,『醫院住院服務品質之研究』,管理評論,97-110頁,1997
    年8月。
    17.陳欽賢,『實施醫院門診合理量,對醫師勞動供給之影響』,醫務管理第2
    卷第3期60-71頁,2001年9月。
    18.陳順宇,『多變量分析』,華泰書局1999年。
    19.陳黛那,『產科醫護人員與病人滿意度研究-以某醫學中心為例』,國立台灣
    大學醫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1頁,1997年。
    20.曾倫崇,『提升醫療服務品質的新思維』,品質管制月刊,18-19頁,1996年
    12月。
    21.曾倫崇,『醫院門診工作人員對其服務品質價之研究』,醫院第30卷第一期
    35-43頁,1997年。
    22.黃慧那,『急診服務與病人滿意度之調查研究-以某醫學中心為例』,國立台
    灣大學公衛所碩士論文,13頁,1993年。
    23.楊志良,『健康保險』(第四章健康保險支付制度,李玉春),巨流圖書公司,
    1996年。
    24.楊志良,『健康保險』,巨流圖書公司,2000年。
    25.劉見祥,『健保實施四年醫療服務與藥費支出趨勢』,『1999年9月14日全
    民健保藥價費用節制研討會會議資料』,1999年。
    26.劉清和、吳萬益,『大型教學醫院門診服務品質之探討』,成功大學學報第
    32卷129-144頁,1997年。
    27.劉蓓芳、陳穎修,『模糊多準則決策於醫療門診服務品質之應用』,醫務管理
    第2卷第4期,26-38頁,2001年12月。
    28.潘靜雲、柯純卿、陳季員、劉雅瑛、曾英芬、金繼春,『南部某家醫院病人
    對醫療服務滿意度的調查』,中華衛誌,Vol.15,No.3,249-257頁,1996年。
    29.盧瑞芬、謝啟瑞,『醫療經濟學』,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
    30.韓揆,『醫療品質管理及門診服務品質定性指標』,中華衛誌,Vol.13,No.1,
    35-53頁,1994年。

    二、英文部份:
    1.Brown, J. Tom, Gilbert A. Churchill JR., and Paul J. Peter, “Research Note: Improving the Measurement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Retailing, Vol.69, No1, pp.127-139, 1993.
    2.Brown, Stephen W., and Teresa A. Swartz, “A Gap Analysis of Profession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53, No 1, pp. 92-98, April 1989.
    3.Coleman, V., Yi(Daniel)Xiao, Linda Bair, and Bill Chollett, “Toward a Tqm Paradigm-Using Servqual to measure Library-Service Quality,” College&Rexearch Libraries, Vol.58, No 3, pp. 237-251, 1997.
    4.Cronin, Joseph J. and Steven A. Taylor, “SERVPERF Versus SERVQUAL: Reconciling Proformance-Based and Perceptions-Minus-Expectations Measurement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58, 1, pp. 125-131, 1994.
    5.Donabedian, A., “The Definition of Quality and Approaches to Its Assessment, “Ann Arbor, Mich: Health Administration Press, 1980.
    6.Donabedian, A., “The Quality of Care: How Can It Be Assessed?, “JAMA, Vol. 260, No. 12, pp. 1743-1748, September 1998.
    7.John, Joby, “The Impact of Past Experience, “Journal of Health Care Marketing, Vol. 12, No.3 , pp. 56-64, 1992.
    8.Lam, Simon S.K., “SERVQUAL: A tool for Measuring Patients’ Opinions of Hospital Service Quality in Hong Kong,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Vol. 8, pp. 145-152, 1997.
    9.Miiler, M. Bader, “Nursing Care Behaviors That Predict Patient Satisfaction,” Nursing Quality Assurance, Vol. 2, pp. 11-17, 1985.
    10Parasuraman, A., Vlarie A. Zeithaml, and Leonard L. Berry, “SERVQUAL: 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eing Custo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Retailing, Vol. 64, No. 1, pp. 12-37, Spring 1988.
    11.Parasuraman, A., Valarie A. Zeithaml, and Leonard L. Berry, “The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60, pp. 31-46, April 1996.
    12.Parasuraman, A., Valarie A. Zeithaml, and Leonard L. Berry, “The Nature and Determinants of Customer Expectations of Service,”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Vol. 21, No. 1, pp.1-12, 1993
    13.Parasuraman, A., Valarie A. Zeithaml, and Leonard L. Berry, “Refinement and Reassessment of the Servqual Scale, “Journal of Retailing, Vol. 67, No.4, pp. 420-450, Spring 1991.
    14.Ryan, C., and Andrew Cliff, “User and Non-User on the Expectation Item of the SERVQUAL Scale,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Vol. 23, pp. 931-934, 1996.
    15.Steffen, Grant E. “Quality Medical Care: A Definition, “JAMA, Vol. 260, No. 1, pp. 56-61, July 1988.
    16.Tarlov, Alvin R., John E. Ware Jr. Sheldon Greenfield, Eugene C. Nelson, Edward Perrin, and Michael Zubkoff, “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An Application of Methoods for Monitioring the Results of Medical Care, “JAMA, Vol. 262, No. 7, pp. 925-930, August 1989
    17.Wagner C﹒De Bakker DH﹒“A measuring instrument for evaluation of quality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 11(2):119-30,1999 Apr﹒
    18.Wilcock M﹒Mackenzie “IF Quality indicators for general practice「letter」”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Medicine 21(3):357,1999 sep
    19.Wisniewski, M., and Mike Donnelly, “Measuring Service Quality in the Public Sector: the Potential for SERVQUAL,”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Vol. 7, pp. 357-365, 1996.
    20.Woodside, A. G., L. Frey, and R. T. Daly,: Linking Service Quality,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Journal of Health Care Marketing, Vol. 9, No. 4, pp. 5-17, Dec 1989.
    21.http://www﹒tjcha﹒org﹒tw/
    22.http://www﹒qtproject﹒org

    下載圖示 校內:2003-07-29公開
    校外:2003-07-29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