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賴均韋
Lai, Chun-wei
論文名稱: 台東市區發展自行車使用環境之研究
The Study of Bicycle-Use Improvement in Downtown Area of Taitung City
指導教授: 姜渝生
Chiang, Yu-sheng
石豐宇
Shyr, Fong-ye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都市計劃學系
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2
中文關鍵詞: 台東市自行車(道)層級分析法
外文關鍵詞: Taitung City, AHP method, Bicycle (Bike), Bike Lane
相關次數: 點閱:141下載:1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推動自行車的日常生活使用成為當今我國的重要課題,惟實際的推動情形多聚焦於自行車專用道的里程競賽,缺乏針對使用者需求詳加擘劃完整的配套措施,諸如既有的車種分流方式,造成外側車道不同車輛速度差極高與直行、轉彎車衝突等對自行車使用不友善的環境,亟待正視與克服。
    以台東市為例,其市區中心內各點最遠距離多不超過五公里,適合以自行車替代其他機動車輛作為日常生活旅次所使用的運具,如能針對我國目前自行車使用環境的相關課題加以檢討,並通盤考量使用者的需求,應能歸納出推動自行車使用的可行方案。
    本研究經由回顧既有相關研究,先以文獻回顧與田野調查的方式,參酌國內外的案例與經驗,瞭解國內自行車使用環境現況,彙整我國目前營造自行車使用環境所面臨的課題,再使用AHP 層級分析法設計專家問卷,試圖從使用者觀點出發,建構我國營造中型都市自行車使用環境的目標體系,包括自行車使用安全性、便利性與舒適度等三個標
    的,以及其下共14 個準則。最後以台東市區為評估標的,擬定三個操作方案,分別為外環道與園道方案、主要道路方案,以及次要道路方案。運用目標體系的權重值,對專家的評分加以加權平均,結果顯示外環道與園道方案為最佳方案,其原因為該方案施做容易,後續維護較單純,且提供的自行車行駛環境較舒適安全,可望循序漸進帶動當地居民使用自行車的風氣。

    To popularize the daily bicycling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Taiwan. However, it is still highly focused on the racing on bike lane, and lacking completed policy sets for bike rider also is necessary to be improved. For example, there are lots of bike-unfriendly situations, including traffic flow-direct huge difference of speed on edge lane, and conflicted turning between vehicles. Take the Taitung city as example; distance between any two positions in downtown area would not be far from five kilometers. Bike is definitely a good replacement for motor vehicle in daily, routine transportation. In this research, we proposed a method for popularizing of bike by reinvestigating the conditions of bike riding today, and reconcerning requirements of bike users.
    Approaches for this study including article review, field investigation were use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eign and domestic, for understanding current situations of bike using, and figuring out problems. Furthermore, Delphi Technique from user’s point of view designed by method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was used to help conceptualizing target system for biking in mid size city. There are three objects including safety, convenience, and comfortable issues. Fourteen criteria were under those as well. Together, three proposals, i.e. proposal of bypass & boulevard, proposal of major arteries, and proposal of minor arteries, were studied for Taitung city. To address which one is the best, weighted averages method was used, and it is shown that the proposal of bypass & boulevard is the best choice because it is easier to practice, maintenance and safer bike-riding environment. For future, this study might induce residents to use bike.

    第一章 緒論 7 1.1 研究緣起 7 1.2研究目的 10 1.3研究設計與方法 11 1.3.1研究流程 11 1.3.2問卷調查與設計方法 12 1.3.3層級分析法(AHP)之特性 12 1.3.4 層級分析法之分析程序與步驟 12 1.3.5 本研究選擇層級分析法之理由 15 第二章 自行車相關特性介紹 17 2.1自行車行駛特性 17 2.2自行車行駛道路分類與名詞定義 17 2.3騎乘自行車相關經濟效益 18 2.4自行車道設計準則 20 第三章 國外自行車使用環境現況 25 3.1日本 25 3.1.1自行車使用環境概述 25 3.1.2自行車使用課題 25 3.1.3自行車使用環境整備方針 27 3.1.4實際整備案例 29 3.1.5 生聚教訓—前車之鑑的反思 29 3.2 荷蘭 32 3.2.1 荷蘭自行車使用環境之發展理念與現況 32 3.2.2 城市經營模式 32 第四章 我國自行車使用環境現況與課題 34 4.1 『千里自行車道、萬里步道』實施計畫 34 4.2 98年度既有市區道路景觀與人本環境改善計畫 36 4.3推廣自行車使用案例 37 4.3.1台南市 37 4.3.2高雄市 42 4.3.3台北市 50 4.3.4台東市 59 4.4大眾運輸攜帶自行車現況 60 4.5 我國推廣自行車使用之課題 60 4.5.1 自行車行駛環境與專用道的關係 64 4.5.2 專用道外的自行車行駛環境 65 4.5.3 政府的問題意識 65 4.6 小結 67 第五章 評估層級之建構與方案評估 69 5.1 層級分析法問卷設計 69 5.1.1 目標體系建構 69 5.1.2 台東市區現況概要與方案介紹 72 5.2問卷結果統計分析 79 5.2.1 專家背景說明 79 5.2.2 各準則之權重結果 79 5.2.3 各方案之評分結果 83 5.2.4 最佳方案之選定與分析 85 5.3專家學者偏好之比較分析 85 5.3.1 熟悉台東專家與其他專家之偏好比較 85 5.3.2 不同專家背景之偏好比較 86 5.3.3 不同自行車使用用途之偏好比較 92 5.4小結 93 5.4.1 專家問卷權重值排序 93 5.4.2 最佳方案之選擇 93 5.4.3 不同專家背景比較分析 9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97 6.1 結論 97 6.1.1 我國發展自行車使用環境課題 97 6.1.2 台東市區發展自行車使用環境課題 98 6.1.3 我國營造中型都市自行車使用環境目標體系 98 6.1.4 台東市區發展自行車使用環境方案建議 100 6.2 建議 100 參考文獻 101 附錄

    1.交通部,「公路景觀設計規範」,2007年。
    2.許添本、劉欽瑜,「都會區永續發展目標下之運具分配比例」,都市交通季刊,2004年6月。
    3.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台灣地區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與設置」,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2。
    4.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本交通運輸系統規劃及示範案例—中型都市層級」,2007年8月。
    5.康地科技顧問有限公司、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腳踏車專用道之規劃研究」,1998年8月。
    6.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腳踏車道系統可行性研究暨先期規劃」,1997年6月。
    7.台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亞聯工程顧問公司,「台北市腳踏車專用道或安全道設置之研究」,1991年8月。
    8.張勝雄、鄭晃二、陶治中、陳恆鈞、林麗香,「臺北市自行車政策之研究」,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8年12月25日。
    9.羅孝賢,「分享尊重,北市打造單車路」,聯合報,2009年3月18日。
    10.賴均韋,「單車,要官民對話」,自由時報A13版,2009年3月23日。
    11.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機車專用道、公車設施及都市幹道容量與服務水準研究(1/3)」,2008年7月。
    12.鄧振源、曾國雄,「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中國統計學報,第廿七卷六、七期,5-22頁,1989年。
    13.台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臺北市信義計畫區腳踏車道路網規劃設計」,2002年。
    14.台北市交通局,「市區自行車道建置計畫」,2009年3月。
    15.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機車交通管理政策白皮書」,1999年。
    16.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自行車定位與系統建置規劃之研究」,2007年。
    17.內政部警政署統計室,「96年道路交通事故分析」,2009年2月。
    18.交通部統計處,「96年機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2008年10月。
    19.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永續會秘書處第25次工作會議」,2008年12月25日。
    20.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永續會交通與生活分組第2次工作會議」,2009年4月8日。
    21.国土交通省,「平成18年度国土交通白書」,2007年。
    22国土交通省,「平成19年度国土交通白書」,2008年。
    23.国土交通省道路局,「歩行者・自転車のための道路行政」,(http://www.mlit.go.jp/road/road/bicycle/index.html)
    24.柴田德衛、永井進、水古洋一,「クルマ依存社会—自動車排出ガス汚染から考える」,実教出版,1999年。
    25.岡並木,「自転車の役割とマネジメント」,地域科学研究会,1998年。
    26.国際交通安全学会,「都市再生─交通学からの解答」,学芸出版社,2002年。
    27.渡辺千賀恵,「自転車とまちづくり」,学芸出版社,1999年。
    28.筑波研究学園都市交流協議会( http://www.tsukuba-network.jp/)。
    29.茨城新聞,「教訓--多摩ニュータウンに学ぶ 長期の展望が必要」,2004年5月27日。
    30.筑波研究学園都市交流協議会,「2006年度筑協交通状況実態調査報告書」,2007年3月。
    31.国土交通省道路局,「平成18年度道路行政の達成度報告書/平成19年度道路行政の業績計画書」,2007年6月。
    32..Perry, C. A.,「The Neighborhood Unit」,1929年, 倉田和四生譯, 鹿島出版社, 1975年.
    33.Forester, J.,「Bicycle Transportation」, MIT press, 1983年.
    34.Hendriksen,「The Effect of Commuter Cycling on Physical Performance and 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s」,Free University, 1996年.
    35.Hopkinson, Wardman,「Evaluating the Demand for New Cycle Facilities」,Transport Policy, 1996年.
    36.Sælensminde, K.,「Cost-Benefit Analyses of Walking and Cycling Track Networks Taking into Account Insecurity, Health Effects and External Costs of Motorized Traffic」,Transportation Research, 2004年.
    37.Cavill, K, Davis, A.,「Cycling & Health」,Cycling England, 2007年8月.
    38.Anderson, L, Schnohr, P, Schroll, M, Hein, H.,「All-Cause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Physical Activity During Leisure Time, Work, Sports, and Cycling to Work.」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00年.
    39.Chen, K.S., Wang, W.C., Chen, H.M., Lin, C.F., Hsu, H.C., Kao, J.H., Hu, M.T.,「Motorcycle Emissions and Fuel Consumption in Urban and Rural Driving Conditions」,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3年3月.
    40.AASHTO,「Guid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icycle Facilities」, 1999年.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9-08-26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