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李達
Lin, Li-Dar
論文名稱: 我國全民健康保險代位求償之研究
The study of subrogation of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System
指導教授: 陳俊郎
Chen, Jin-L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6
中文關鍵詞: 全民健保代位權
外文關鍵詞: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System, subrog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126下載: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我國自民國八十四年三月一日實施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後,此社會保險制度已經成為我國醫療保健體系的主幹,一般民眾對於如何利用全民健康保險所提供的各種給付也漸漸習慣。實務上也常見到,全民健康保險之被保險人因受到第三人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而受傷住院,此時被保險人一方面得受領健保給付之醫療服務,另一方面又可向加害人請求損害賠償。惟被保險人同時受領上述之兩種給付,有無雙重得利,而需透過保險人行使代位權,以防止被保險人不當得利之問題?
      關於此問題,牽涉到人身保險是否適用保險代位之規定,學界對此爭論已久,而最高法院判例迄未表示明確之見解,加以保險法、全民健康保險法立法之缺失,使得問題更趨於複雜,導致各級法院對於同類事件之裁判,各本於其對於法律之理解,各行其是,一再做出兩極化之判決,此一爭論若不能儘速獲得合理解決,不僅對於受害人權益影響至鉅,對全民健保之健全發展亦有負面作用。
      故本論文即以全民健康保險代位求償權為研究對象,參考英、美、德、日各國有關保險代位制度之立法例及法理,檢討我國現行法及實務之相關規定及運作狀況,並進一步提出建議及解決方法。本論文計分五章,概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旨在說明研究動機、目的、範圍與內容。
      第二章:保險代位之概念。從各國之立法例及我國現行法之規定,研討保險代位之意義、理由根據、性質及功能。
      第三章:保險代位適用之範圍。人身保險依通說不適用保險代位,惟人身保險中有許多具有損失填補性質之給付,是否一概不適用保險代位。本章即在探討損害填補型之人身保險適用保險代位之可能性與合理性,並檢討我國保險法人身保險關於代位之規定妥當性。
      第四章:全民健康保險第八十二條之剖析。全民健康保險法第八十二條賦予健保局代位之權利,實為我國立法上之一大突破。本章即欲介紹全民健康保險法第八十二條之立法沿革與立法理由,並分析其行使要件,及檢討適用所發生之問題,提出改進之建議,也嘗試從實務審判者的立場,樹立合理可行之解釋方法,使法條之運用更妥善而合乎法律邏輯。
      第五章:結論。本文重要論點歸納與結語。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內容----------------------- 4 第二章 保險代位之概念----------------------------- 7     第一節 保險代位之意義------------------------------7   第二節 保險代位之理論基礎-------------------------11     第一項 英美之理論-------------------------------11     第二項 德國之理論----------------------------------13       第一款 不當得利禁止原則-----------------------------14       第二款 維持第三人之賠償義務-------------------------15     第三項 日本之理論--------------------------------16       第一款 相對主義-------------------------------------16       第二款 絕對主義-------------------------------------18       第三款 修正之絕對主義--------------------------------20     第四項 本文之見解-----------------------------------23   第三節 保險代位之原則-------------------------------27     第一項 一致性原則----------------------------------27     第二項 限額優先權----------------------------------30     第三項 優先清償權----------------------------------33     第四項 拋棄之禁止-------------------------------34   第四節 保險代位之功能------------------------------38 第三章 保險代位適用之範圍---------------------------42   第一節 人身保險不適用保險代位之辯證-----------------44     第一項 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之理由---------------------44       第一款 人身保險契約本質上不適用-----------------44       第二款 人的生命或身體法益無法以金錢正確評價-----45       第三款 保險金為保險費之代價------------------------46       第四款 人身保險兼有投資及儲蓄之性質-----------46       第五款 被保險人訴權消滅-----------------------------47     第二項 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之檢討----------------------48   第二節 各國立法例------------------------------------55     第一項 英美法制--------------------------------------52       第一款 人壽及意外保險--------------------------------52       第二款 醫療及健康保險--------------------------------53       第三款 勞工補償保險----------------------------------54     第二項 德國法制-----------------------------------55     第三項 日本法制----------------------------------56       第一款 人壽保險-------------------------------------56       第二款 傷害保險---------------------------------------56       第三款 社會保險---------------------------------------57   第三節 我國保險法關於人身保險代位規定之檢討與建議59     第一項 人壽保險--------------------------------------59     第二項 健康及傷害保險--------------------------------62     第三項 年金保險------------------------------------66     第四項 修法建議-------------------------------------67 第四章 全民健康保險第八十二條之探討-----------------68   第一節 舊勞工保險條例第三十四條---------------------69     第一項 舊勞工保險條例之基本思想---------------------70     第二項 刪除舊勞工保險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之檢討-------72   第二節 全民健康保險第八十二條之立法緣由-------------75     第一項 配合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立法之結果----------75     第二項 健保局代位較具可行性-------------------------78   第三節 健保局代位求償權之要件---------------------80     第一項 保險對象須因汽車交通事故而遭致身體傷害-80       第一款 汽車之定義--------------------------------------80         第一目 汽車--------------------------------------------81         第二目 動力機械--------------------------------------82       第二款 汽車交通事故-----------------------------------82     第二項 須投保強制汽車責任保險-------------------------86     第三項 健保局須提出給付-------------------------------88     第四項 須強制汽車責任保險人應負責任----------------92     第五項 健保局得代位之金額----------------------------93   第四節 健保局行使代位權之問題與困境-------------------95     第一項 法院判決之不一致-------------------------------95     第二項 健保局代位行使之對象---------------------------105       第一款 加害人----------------------------------------106       第二款 其他保險人-------------------------------------108         第一目 同種類保險------------------------------109         第二目 不同種類保險----------------------------111     第三項 健保局行使代位權之情況與檢討---------------112       第一款 保險對象之協助義務------------------------114       第二款 告知訴訟與訴訟參加------------------------116       第三款 代位求償宜改採「請求權讓與原則」---118 第五章 結論--------------------------------------121

    一、 中文部分
    (一) 書籍
    1.王澤鑑,侵權行為法(一),自版,一九九九年六月初版。

    2.江朝國,保險法基礎理論,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修訂三版。

    3.江朝國,保險法論文集(二), 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六年三月。

    4.江朝國,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九年八月初版。

    5.林勳發,保險法論著譯作選集,著者發行,民國八十年九月第一版。

    6.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篇通則(下),自版,民國九十年二月新訂一版。

    7.施文森,保險法總論,自版,民國七十九年九版。

    8.施文森,「保險法論文」第一集,自版,民國七十四年增訂六版。

    9.施文森,保險法判決之研究(總則編)下冊,自版,民國八十六年。

    10.桂裕,保險法,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三年九月增訂初版

    11.孫森焱,新版民法債篇總論上冊,自版,民國八十八年十月修訂新版。

    12.孫森焱,新版民法債編總論下冊,自版,民國八十九年八月修訂版。

    13.陳俊郎,保險法規,三民書局,民國八十七年二月修訂初版。

    14.張京德,奧國社會保險法之研究,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一年八月初版。

    15.曾世雄,損害賠償法原理,自版,民國七十八年十月三版。

    16.曾世雄,非財產上之損害賠償,自版,民國八十二年七月初版。

    17.曾隆興,現代損害賠償法論,自版,民國八十六年十月八版。

    18.黃茂榮,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自版,一九八七年九月增訂再版。

    19.鄭玉波,保險法論,三民書局,八十七年一月修訂初版。

    20.劉宗榮,保險法,自版,一九九七年出版二刷。

    21.應式文,保險與法律及實務論叢選集,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責任保險研究基金會,民國八十一年二月再版。

    (二) 專論
    1.王澤鑑,慰撫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二冊,自版,一九八八年九月七版,頁二五三以下。

    2.王澤鑑,「勞災補償與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載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三冊,一九八八年九月六版,頁二五三以下。

    3.王澤鑑,侵害生命權之損害賠償,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四冊,一九九0年四月四版,頁二七五以下。

    4.王澤鑑,出賣之土地於移轉登記前被徵收時,買受人向出賣人主張交付受領補償費的請求權基礎—法學方法論上之檢討,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五冊,自版,一九九四年十月出版,頁二五七以下。

    5.江朝國,全民健康保險第八十二條代位權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四期,民國八十四年八月,頁九十八以下。

    6.江朝國,人身保險之保險利益(上),月旦法學雜誌第十九期,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頁五十九以下。

    7.江朝國,人身保險之保險利益(下),月旦法學雜誌第二十期,民國八十六年一月,頁五十九以下。

    8.江朝國,保險法第一百零三條代位權之探討—最高法院八十九年度台上字第六一五號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十七期,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頁一一二以下。

    9.吳玉豐,論保險法上之利得禁止原則,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四年六月。

    10.吳月瓏,全民健康保險法第八十二條規定之探討,保險專刊第五十輯,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頁一三八以下。

    11.吳從周、勞保給付、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與保險代位權,軍法專刊第四十二卷第五期,民國八十五年五月一日,頁三十二以下。

    12.林輝榮,論保險代位—以其理由根據為中心,台大法學論叢第三卷第二期,民國六十三年,頁三六七以下。

    13.林勳發譯,民營保險人對於侵權行為人之償還請求權,載於保險資訊第四十六期。

    14.林勳發,保險法制度之沿革與修正建議(上),月旦法學雜誌第六十五期,民國八十九年十月,頁五十四以下。

    15.林勳發,保險法制度之沿革與修正建議(下),月旦法學雜誌第六十六期,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頁九十七以下。

    16.林建智,強制汽車責任保險之修正建議—論汽車交通事故之界定,月旦法學雜誌第七十八期,民國九十年十一月,頁二十四以下。

    17.周靜妮,論保險代位法理及其法條結構問題—兼論人身保險之範圍,立法院院聞第二十九卷第十一期,民國九十年十一月,頁九十五以下。

    18.施文森,強制汽車保險立法之趨向─兼評「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草案」及全民健保法第八十二條,保險專刊第三十九輯,民國 84 年 3 月 00 日,頁十一以下。

    19.陳淑儀,保險代位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年六月。

    20.陳碧珠,社會保險之健康保險人有無代位權之研討,載「壽險季刊(六十九)」。

    21.陳聰富,保險給付、損益相抵與賠償代位,刊於民法七十年之回顧與展望紀念論文集,元照出版公司,二000年十月初版第一刷,頁三0九以下。

    22.彭幸鳴,個人住院醫療保險之研究,台灣士林地方法院八十六年度研究發展項目研究報告。

    23.黃裕凱,英美保險代位理論—兼論與我國法理論之差異,保險專刊第五十六輯,民國八十六年六月,頁十六以下。

    24.黃駿仁譯「美國健康人壽、人壽保險案例引介」,載於壽險季刊(七八)。

    25.黃麟倫等,代位清償制度之意義與機能—民法研究會第二十二次學術研討會記錄,法學叢刊第一八三期,民國九十年七月,頁一一九以下。

    26.楊佳元,保險對損害賠償責任法之影響,月旦法學雜誌第七十三期,民國九十年六月,頁一0五以下。

    27.楊仁壽,論權利代位之取得與行使,法令月刊第四十二卷第四期,民國八十一年四月一日,頁十二以下。

    28.廖家宏,保險人代位權的一些爭議及其解決之道—以保險法與民法的結合與對應為中心,法學叢刊第一八五期,民國九十一年一月,頁七十一以下。

    29.蔡維音,全民健保之法律關係剖析 (上) -對中央健保局、特約醫事機關以及被保險人之間的多角關係之分析,月旦法學雜誌第四十八期,民國八十八年四月,頁六十七以下。

    30.蔡維音,全民健保之法律關係剖析 (下) -對中央健保局、特約醫事機關以及被保險人之間的多角關係之分析,月旦法學雜誌第四十九期,民國八十八年六月,頁一一0以下。

    31.劉北元,私立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二年四月。

    32.謝宗穎,論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中保險人之免責範圍,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七月。

    (三) 其他
    1.江朝國譯,德國保險契約法,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編印,民國八十二年十月。

    2.劉春堂譯,日本保險法規,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編印,民國八十三年四月。

    3.全民健保代位求償相關問題之研究,中央健康保險局八十四年委託研究計畫報告。

    4.立法院公報第五十七卷,第二十七期。

    5.立法院公報第五十七卷,第三十五期。

    6.立法院公報第五十七卷,第三十七期。

    7.司法院公報第二十一卷第六期。

    8.壽險研究第九十六期。

    9.壽險研究第一0五期。

    10.壽險研究第一0八期。

    11.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字第四六二號,政府委員提案第四三
    四七、一0八一之一號,民國八十四年一月七日印發。

    二、 日文部分:
    1.田邊康平,保險契約基本構造,有斐閣,昭和五十五年一月初版二刷。

    2.大森忠夫,保險金支付義務損害賠償義務,保險契約法研究,有斐閣,昭和四十四年,頁一九二以下。

    3.藤田仁,保險契約保險者代位,損害保險研究第三十卷二號,頁七十三以下

    4.倉澤康一郎,保險代位,保險契約法理,慶應通信,一九五七年發行,頁一四二以下。

    5.金澤理,損害保險者代位權法的性質(二),損害保險研究第二十八卷第一期,頁七十八以下。

    6.東京海上保險株式會社編,損害保險實務講座(第六卷 自動車保險),有斐閣,一九九0年四月三十日初版第一刷。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2-08-05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