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林益仲 Lin, Yi-Chung |
|---|---|
| 論文名稱: |
以治理觀點比較兩岸地方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制度之研究 To compare the rules between ROC and PRC’s local government procurement with view of governance. |
| 指導教授: |
丁仁方
Ting, Jen-Fa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政治經濟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Economy |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 畢業學年度: | 104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13 |
| 中文關鍵詞: | 政府購買 、公共服務 、新公共管理 |
| 外文關鍵詞: | Government Procurement, Public Service, New Public Management |
| 相關次數: | 點閱:86 下載:1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經濟生活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公共服務的需求越來越趨向於豐富和多元化,能不能有效提供人們所需要的公共服務成為衡量政府能否履行其服務職能的重要標準。於是,如何更好、更有效率地提供公共服務,成為了擺在各國政府面前的一個重要關鍵。
本文以公共服務供給理論、新公共管理理論、契約理論等為基礎,分析兩岸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內容和過程,以及財政在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中的重要角色。而且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作為一種新興的社會治理方式,在從西方到本土化的過程中,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進行研究。本文將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主體分為“買方”主體、“賣方”主體和“消費”主體,根據三個主體在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不同階段的角色轉變構建動態的關係體系。立足於治理理論,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出發,將治理引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主體之間彼此關係的建立當中去,通過分解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流程,針對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初始階段、購買階段、供給階段存在的問題,透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主體之間形式上的聯繫,構建其實質性的關係。
As the economy continues to growth,the demand for public services is growing and tend to be rich and diverse. Whether the government can efficiently provide the
public servic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riterion to judge whether the government has fulfilled its duties. So,how to provide better public services and how to provide them more efficiently have become two big issues for the government all around the world.This essay is designed to analyze contents and routes of public service procurement of domestic governments and the significant role that finance has played in the process on the basis of Public Service Supply Theory,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and Contract Theory.As an emerging innovative method of social management, the government purchasing of public service was gradually introduced from overseas.Scholars have did many researches on the method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n its localization. The thesis mainly focus on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different subjects in the government purchasing of public service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ontradiction and conflict between different subjects in the current stage to construct the connection of all subjects. Through dissecting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government purchasing of public service and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ubjects in the procedure of the government purchasing of public servi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專書
哥斯塔埃斯平安德森,2010,《福利資本主義的三個世界》,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孫本初,2006,《新公共管理(涵概要)》,台北:一品文化,頁30。
呂苔瑋、邱玲裕等譯,Owen E. Hughes著,2006,《公共管理與行政》,台北:雙葉書廊,頁7-18。
吳瓊恩,2006,《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頁98-105。
樂園,2008,《公共服務購買:政府與民間組織的契約合作模式—以上海打浦橋社區文化服務中心為例》,清華大學NGO 研究所:中國非營利評論(第二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E.S.薩瓦斯,2002,《民營化與公私部門的夥伴關係》,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吳英明,1996,《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兼論都市發展與公私部門聯合開發》,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頁6-46。
江明修,1997,《公共行政學:理論與社會實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頁61-63。
陳恆鈞,2002,《治理互賴與政策執行》,台北:商鼎出版社,頁431。
李宗勳,2007,《政府業務委外經營-理論、策略與經驗》,台北:智勝出版社,頁47-48。
林淑馨,2010,《日本型公私協力:理論與實務》,台北,巨流出版社,頁29-33。
王浦勒,2010,《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研究》,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道格拉斯•C•諾思,2008,《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頁7。
齊炳文,2000,《民間組織:管理、建設、發展》,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頁4-13。
俞可平,2002,《中國公民社會的興起及其對治理的意義》,收錄於俞可平主編,中國公民社會的興起與治理的變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204-205。
陳光耀,2001,《中國民間組織的現狀與發展》,收錄於趙黎青主編《非營利部門與中國發展》,香港: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頁44-45。
康曉光,2001,《轉型時期的中國社團》,收錄於收錄於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基金會發展研究委員會編,《中國第三部門研究年鑒(2000年):處於十字路口的中國社團》,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頁10-13。
商玉生,2003,《中國NPO 概況》,收錄於NPO 信息諮詢中心主編,《NPO 能力建設與國際經驗》,北京:華夏出版社,頁2-3。
康曉光,1999,《NGO 扶貧行為研究》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頁2。
王名、賈西津,2003,《中國非營利組織:定義、發展與政策建議》,收錄於范麗珠主編,《全球化下的社會變遷與非政府組織》,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頁263-264。
王穎、孫炳耀,2002,《中國民間組織發展概況》,收錄於俞可平主編,《中國公民社會的興起與治理的變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1~3。
黃浩明主編,2000,《國際民間組織:合作實務和管理》,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頁169~171。
Silk,Thomas ,2000,《中國科學基金研究會主譯,亞洲公益事業及其法規》,北京:科學出版社,頁91。
王浦劬,萊斯特•M.薩拉蒙,2010,《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研究—中國與全球經驗分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王千華、王軍,2010,《公共服務提供機構的改革:中國的任務和英國的經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Eabbie Babbie著;劉鶴群等譯,2009,《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第二版》,臺北:雙葉書廊。
哥斯塔埃斯平安德森,2010,《福利資本主義的三個世界》,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關係」,蕭新煌、官有恒、陸宛蘋,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第二版,臺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碩博士論文
郭小帆,2013,《從公私協力觀點探討地方政府與非營利組織之互動關係:以八八水災為例》,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頁50。
高斌,2010,《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的可行性研究》,蘇州大學碩士論文
周春梅,2006,《公共服務外包委託—代理問題研究》,燕山大學碩士論文
陳帆,2010,《基於契約關係的PPP 專案治理機制研究》,中南大學博士論文
梁永寬,2008,《專案管理中的合同治理與關係治理—基於建設專案業主與承包商的實證研究》,中山大學博士論文。
嚴秀雯,2001,《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夥伴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獨居老人照顧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頁6。
陳佩君,1999,《公私部門協力理論與應用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頁8。
林子強,2007,《政府與社會福利性非營利組織夥伴關係建構之研究-以家扶中心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27-128。
趙忠傑,2007,《人道援助行動中軍事部門與非政府組織「夥伴關係」之研究》,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頁48。
王春婷,2012,《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績效與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基於深圳市與南京市的調查分析》,華中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矯馥蔚,2011,《治理視角下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的合作關係研究》,.中國海洋大學碩士論文。
翟志遠,2012,《公共服務供給中主體間關係》,浙江大學博士論文。
黃國源,2008,《兩岸政府採購法之比較研究》,文化大學碩士論文,頁155~157。
期刊與研討會論文
李國武,2011,《公共服務領域政府與社會組織關係研究》,《科學決策》。
馮俏彬、郭佩霞,2010,《我國政府購買服務的理論基礎與操作要領初探》,《 中國政府採購》。
蘇明、賈西津、孫潔、韓俊魁,2010,《中國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研究》,《財政研究》。
周正,,2008,《發達國家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及其借鑒與啟示》,《西部財會》。
曾永和,2008,《城市政府購買服務與新型政社關係的構建—以上海政府購買民間組織服務的實踐與探索為例》,《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黎熙元,2011,《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預算的效率原則與約束》,《學術研究》。
周俊,2010,《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風險及其防範》,《中國行政管理》。
吳濟華,2001,《公私協力策略推動都市建設之法制化研究》,《公共事務評論》,2(1):9。
馮燕,1997,民間非營利組織的社會定位與功能: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張四明、王瑞夆、葉明勳、陳昱旗,2011,《政府與民間組織災變服務合作模式之探討─莫拉克風災的經驗檢視》,2011年TASPA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頁4。
田凱,2005,《政府與非政府組織信任研究》。
韓俊魁,2006,《當前我國非政府組織參與政府購買服務的模式比較》,《經濟社會體制比較(雙月刊)》。
王梅,2012,《規制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行為的制約因素及其體系構建》,《改革與戰略》。
杭州市財政局課題組,2010,《關於政府購買服務問題的思考》,《經濟研究參考》。
王玲豔、劉穎,2011,《西方政府購買(教育)服務的背景、運行機制及其應注意的問題》,《學前教育研究》。
王名、賈西津,2002,《中國NGO 的發展分析》,北京:管理世界,第8 期,頁30。
羅淩雲、風笑天,2001,《論第三部門與我國社會保障社會化模式的發展》,上海:社會月刊,第4期,頁24。
林敬山、李偉梁,2001,《關於非營利組織的若干問題的探討》,漢口:湖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 期,頁28。
李勇,2002,《我國民間組織的立法實踐及與國外立法比較》,頁23。
黃浩明主編,2002,《國際民間組織:合作實務和管理》,頁171-172。
鄧國勝,《1995 年以來大陸NGO 的變化與發展趨勢》,收錄於范麗珠主編,全球化下的社會變遷與非政府組織,頁287-294。
康曉光,2002,《轉型期間的中國社團》,頁12-13。
邵青,2012,《民辦社工機構承接政府購買服務:實踐、困境與創新》。
世界銀行.翻譯組譯.,2004,《2004 年世界發展報告:讓服務惠及窮人》.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頁12~25。
洪明端、謝鎮財、林志棟,1999,《淺談政府採購法與公共工程(一)》,《現代營建》,第231 期,頁86-89。
卡洛林•安德魯,邁克•戈登史密斯,1999,《從地方政府到地方治理》,載《馬克思主義與現實》,第5 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計劃》(2011—2015),第三十七章。2011 年3月公佈。
詹建芬,2005,《對公共產品短缺現象的困惑和釋疑》,《江淮論壇》第5期。
陳振明,2008,《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專題研究引言》,《東南學術》,第1期。
遲福林,2007,《理順關係,力促公共服務均等化》,《中國改革報》2月刊。
朱進,2004,《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制度的缺陷分析》,《中國行政管理學會 2004 年年會暨“政府社會管理與 公共服務”論文集》。
章泓,2007,《淺談完善中國政府採購制度》,《社科縱橫》第22卷,頁41、42頁。
二、英文部分
Andrew J. Nathan,2003, “Authoritarian Resilience,”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 14, No. 1.
Alexander L. George and Andrew Bennett, 2005,Case Studies and Theory Development in the Social Sciences (Cambridge, MA: MIT Press).
Anthony J. Spire, ,2011,“Contingent Symbiosis and Civil Society in anAuthoritarian State: Understanding the Survival of China’s Grassroots NGO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 117 No.1.
Brinkerhoff, J.M.,2002,“Government–Nonprofit Partnership: a Defining Framework”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Development.22(1):22-24.
Coston, J.M. 1998. “A Model and Typology of Government-NGO Relationships”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27(3):360-362.
Chien-wen Kou,2011, “Elite recruitment and the duality of the Chinese party-state: The mobility of Western-educated returnee elites in China, 1978-2008,” in S. Philip Hsu, Yu-shan Wu and Suisheng Zhao eds.,In Search of China’s Development Model: Beyond the Beijing Consensus (Abingdon, Oxon, New York: Routledge),166~185.
David Collier,1991, “The Comparative Method,” in Dankwart A. Rustow and Kenneth Paul Erickson eds., Comparative Political Dynamics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David Osborne and Ted Gaebler,1992, Reinventing Government: How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s Transforming the Public Sector (Massachusett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David M. Van Skyle,2003. The Mythology of Privatation in Contracting for Social Servic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 63.
Fernandez,2006, Understanding Contract Performance in Contracting for Social Servic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Vol. 17, Issue. 2 .
James M. Buchanan,1975, “A Contractarian Paradigm or Applying Economic Theory,”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65, No. 2 .
Jeffrey Pfeffer and Gerald R. Salancik,1978, 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s: A Resource Dependence Perspective (New York: Haper and Row Publishers), pp. 257~286.
Judith R. Saidel,1991, “Resource Interdepend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gencies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 51, No. 6.
Jessica Teets,2013, “Let Many Civil Societies Bloom: The Rise of Consultative Authoritarianism in China,” The China Quarterly, No. 212 .
Kapucu, N. 2006. “Public-Nonprofit Partnerships for CollectiveAction in Dynamic Contexts of Emergencies” Public administration.84(1):217-218.
Kenneth Lieberthal,1992, “Introduction :The Fragmented Authoritarianism Model and Its Limitations,” in Kenneth Lieberthal and David M. Lampton eds., Bureaucracy, Politics and Decision Making in Post-Mao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Michael Frolic, 1997,“State – Led Civil Society,” in Timothy Brook and B. Michael Frolic(eds.), Civil Society in China (New York: M.E. Sharp).
Paul J. DiMaggio and Walter W. Powell,1983, “The Iron Cage Revisited: 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al Field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48, Issue. 2.
Mark Granovetter,1985,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1989,”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 91, No. 3.
Martin K. Whyte, “ Who Hates Bureaucracy? A Chinese Pluzzle”, in Nee and Stark eds, Remarking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Socialism: China and East Europ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Michael Mann, 2008,“Infrastructural Power Revisited,” 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Vol. 43, Issue. 3-4.
Najam, A. 2000. “The Four C’s of Government Third Sector-Government Relations” Nonprofit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10(4):383-389
Richard Baum amd Alexei Shevchenko,1999, “the ‘State of the State’.” in The Paradox of Cina’s Post- Mao Reforms, (ed.) by Merle Goldman and Roderich Macfarquhar (Cambridge, Massachustts,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Ronald Burt, 2000, “The Network Entrepreneur” in Richard Swedberg ed, Entrepreneurship: The Social Science View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aidel, J.R. 1989. “Dimensions of Interdependence: The State and Voluntary-Sector Relationship”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18(4):339-343.
Saidel, J.R. 1991. “Resource Interdepend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gencies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51(6):550-551.
Tony Saich,2000, “Negotiating the Sta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China,”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61 .
Langton, S. 1983.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Hope or Hoax?”National Civic Review. 72(5):256.
Salamon, L.M. 1987. “Of Market Failure, Voluntary Failure, and Third-Party Government: Toward a Theory of Government-Nonprofit Relations in the Modern Welfare State”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16(1-2):36-42.
Kapucu, N. 2006. “Public-Nonprofit Partnerships for CollectiveAction in Dynamic Contexts of Emergencies” Public administration.84(1):217-218.
William C. Johnson, 1992,Public Administration:Policy, Politics,and Practice, Guilford,Connecticut:DPG,p.7-10
Richard Abel Musgrave,1959,《The Theory of Public Finance》
Osborne, S.P. 2000. “Reformulating Wolfenden? The Roles and Impact of Local Development Agencies in Supporting Voluntary and Community Action in the UK”Local Government Studies. 26(4):24-28.
Ansell, C. & Gash, A., 2008.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18(4):544.
Dewulf, G., Blanken, A., Bult-Spiering, M., 2012. “Strategic Issues i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UK:Wiley-Blackwell. p2.
三、 網路資源
韓俊魁,「當前我國非政府組織參與購買服務三種模式的比較分析」,中共中央編譯局,http://www.cctb.net/llyj/xswtyj/zdjs/201001/P020130613372159488013.pdf ,檢索日期:2015年11月25日。
「構建現代社會組織體制的實踐探索─基於北京構建社會組織樞紐型工作體系」,北京市民族聯誼會,http://www.bjsmzlyh.c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module=34&sortid=0&artid=306,檢索日期:2015年11月13日。
「在推動社區服務中孵化公益組織─NPI託管三林世博家園市民中心專案觀察筆記(一)」,恩派NPI,http://www.npi.org.cn/npi_newsshow.php?pid=390 ,檢索日期:2015年11月13日。
「【大陸法令】國務院《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指導意見》」,台灣法律網,http://www.lawtw.com/article.php?template=article_content&area=free_browse&parent_path=,1,2169,1614,&job_id=200119&article_category_id=2290&article_id=117810 ,檢索日期:2015年11月6日。
「社會組織服務民生行動簡介」,首都社會組織服務民生行動,http://bjmjzz.bjmzj.gov.cn/wssb/platform/minsheng/npo.do?catlog=bz1 ,檢索日期:2015年11月2日。
「2014年北京市利用市級社會建設專項資金將購買500個社會組織服務項目 項目申報工作3月6日正式啟動」,北京市社會建設工作辦公室,http://shb.bjdch.gov.cn/n5687274/n9690136/n9690289/14058457.html檢索日期:2015年10月29日。
「關於恩派」,http://www.npi.org.cn/aboutnpi.aspx?id=29檢索日期:2015年10月29日。
「北京7500家社會組織將由政府核定編制和工資」,北京民政,http://www.bjmzj.gov.cn/news/root/mtbd/2012-02/103209.shtml?NODE_ID=root ,檢索日期:2015年10月29日。
「深圳經濟特區政府採購條例」,法邦網,1998年10月27日,http://code.fabao365.com/law_56710.html ,檢索日期:2015年10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採購法(全文)」,人民網,2002年6月29日,http://www.people.com.cn/GB/jinji/20020629/764316.html ,檢索日期:2015年10月20日。
「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2006年4月9日,http://zqs.mca.gov.cn/article/sqjs/zcwj/200912/20091200044442.shtml ,檢索日期:2015年月日。
「京中小學三成多是外來人口子女 總數達40萬」,北京日報,2007年1月10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1/10/content_5587107.htm ,檢索日期:2015年10月3日。
「北京流動兒童超過50萬 委員呼關注『二代移民』」,中國新聞網,2007年1月28,http://www.chinanews.com/sh/news/2007/01-28/862724.shtml ,檢索日期:2015年10月3日。
宋合營,「京籍農民打針免收注射費」,京華時報,2007年12月27日,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07-12/27/content_195514.htm ,檢索日期:2015年9月12日。
「關於加快推進社會組織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北京社會建設網,2009年10月30日,http://www.bjshjs.gov.cn/78/2009/10/30/3@570_2.htm檢索日期:2015年9月12日。
「關於非營利組織企業所得稅免稅收入問題通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2009年11月11日,http://www.chinatax.gov.cn/n8136506/n8136593/n8137537/n8138502/9361432.html ,檢索日期:2015年9月12日。
「授權發佈: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全文)」,新華社,2010年1月31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1/31/content_12907829.htm ,檢索日期:2015年9月12日。
「政府購買服務是偽命題?」,公益時報,2010年8月3日,http://gongyi.sina.com.cn/gyzx/2010-08-03/100819109.html ,檢索日期:2015年9月12日。
「中蓋愛滋病項目簡介」,搜狐公益,2010年11月24日,http://gongyi.sohu.com/20101124/n277882208.shtml ,檢索日期:2015年9月11日。
「關於建構『樞紐型』社會組織工作體系的暫行辦法」,通州社會建設,2011年1月26日,http://shgw.bjtzh.gov.cn/n10512/c2177261/content.html ,檢索日期:2015年9月4日。
「2011年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指南發佈」,北京社會建設網,2011年3月16日,http://www.bjshjs.gov.cn/78/2011/03/16/23@5351.htm ,檢索日期:2015年9月11日。
「北京2011年將向社會組織購買300個公共服務專案」,北京日報,2011年3月16日,http://www.gov.cn/gzdt/2011-03/16/content_1825623.htm ,檢索日期:2015年9月10日。
「北京社會建設經驗二:工作機制建設為先」,法治廣東網,2011年5月6日,http://www.fzgd.org/tszs/201105/t20110506_157515.htm ,檢索日期:2015年9月10日。
「北京社會組織直接登記執行難 門檻低卻難跨」,京華時報,2011年9月6日,http://news.qq.com/a/20110906/000171.htm ,檢索日期:2015年9月9日。
李煒,「構建失能老人社會支持網絡」,青島日報,2011年11月12日,http://epaper.qingdaonews.com/html/qdrb/20111112/qdrb336591.html ,檢索日期:2015年9月9日。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文件」,廣東省人民政府,2012年5月24日,http://zwgk.gd.gov.cn/006939748/201205/t20120531_317083.html,檢索日期:2015年9月8日。
「東城區探索建立政府購買服務評估機制」,北京民政信息網,2012年7月1日,http://www.yanglao.com.cn/article/4651.html ,檢索日期:2015年9月7日。
「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2年7月11日,http://www.gov.cn/zwgk/2012-07/20/content_2187242.htm ,檢索日期:2015年9月7日。
「河仁慈善基金會向活力魔方向募捐贈70萬元」,基金會中心網,2013年1月30日,http://news.foundationcenter.org.cn/html/2013-01/60518.html ,檢索日期:2015年9月7日。
李璐,「樞紐型社會組織:政府跟草根社團的紐帶」,中國經濟報導,2013年2月16日,http://www.ceh.com.cn/llpd/2013/02/171334.shtml ,檢索日期:2015年9月7日。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任務分工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3年3月28日,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zwgk/2013-03/28/content_2364821.htm ,檢索日期:2015年9月6日。
「媒體曝大部制改革方案:『大金融委』等難產」,南方日報,2013年2月25日,http://business.sohu.com/20130225/n366896729.shtml,檢索日期:2015年8月22日。
「科學建構樞紐型社會組織」,人民日報,2013年3月27日,http://www.scau.edu.cn/mthn/201303/t20130327_115624.htm,檢索日期:2015年8月22日。
「北京市溫暖基金會『職工服務公益孵化』項目招標」,中國發展簡報,2013年4月26日,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sortinfoview.php?id=8152 ,檢索日期:2015年8月21日。
「交大坦承2013『職工服務公益孵化』項目活動」,上海交通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2013年5月9日,http://www.sjtucts.com/news.asp?id=690 ,檢索日期:2015年8月21日。
「《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全文)」,人民網,2013年5月10日,http://acwf.people.com.cn/n/2013/0510/c99013-21437965.html ,檢索日期:2015年8月21日。
趙雪峰,「我國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研究」,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2013年8月9日,http://www.china-reform.org/?content_501.html ,檢索日期:2015年8月21日。
賈西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國際經驗」,人民日報,2013年10月3日,http://world.people.com.cn/n/2013/1003/c1002-23099104.html , 檢索日期: 2015年8月15日。
童曙泉,「《北京市2011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齡事業發展報告》解讀本市一年新增戶籍老人首超10萬」,北京日報,2012年10月23日,http://zhengwu.beijing.gov.cn/zcjd/bjszcjd/t1244313.htm ,檢索日期:2015年8月10日。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新華社,2013年11月15日,http://cpc.people.com.cn/n/2013/1115/c64094-23559163-4.html,檢索日期:2015年8月11日。
「社工委定位的困惑」,北京新浪網,2013年11月29日,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1129/11232640.html ,檢索日期:2015年7月12日。
「朝陽下半年購買社會服務200餘項」,新京報,2013年12月3日,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3-12/03/content_481629.htm?div=0 ,檢索日期:2015年8月11日。
韓俊魁、李光、王陽,「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宜放緩」,鳳凰周刊,2014年1月9日,http://www.rmlt.com.cn/2014/0109/213898.shtml ,檢索日期:2015年8月10日。
「中國一些農民工面對城裡、農村雙重『人情債』」,中國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4年2月18日,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2014/20140220/xgbd30456/Document/1363811/1363811.htm ,檢索日期:2015年7月20日。
「中國福利彩票累計銷量過萬億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2014年3月18日,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mzyw/201403/20140300604116.shtml ,檢索日期:2015年7月20日。
金心異,「賦權社工委」,二十一世紀經濟報導,2014年3月26日,http://jingji.21cbh.com/2014/3-26/2OMDA2NTFfMTExMTE2OA.html ,檢索日期:2015年7月15日。
「糾正樞紐型社會組織的發展偏向」,國家行政學院,2014年7月3日,http://www.csoar.org.cn/html/2014-07/1504.html,檢索日期:2015年7月2日。
「北京市認定新一批市級『樞紐型』社會組織」,人民網,2014年7月28日,http://bj.people.com.cn/n/2014/0728/c82840-21801334.html,檢索日期:2015年7月2日。
宋貴倫,「關於深化社會治理體制改革要把握幾個問題」,人民網,2014年10月22日,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1022/c40531-25885548-4.html,檢索日期:2015年6月12日。
「北京西城區:近400家單位開放資源惠及周邊居民」,新華網,2014年12月4日,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4-12/04/c_1113524937.htm ,檢索日期:2015年6月12日。
朱楠賢,2007,《新治理模式下的政府組織設計》。游於藝雙月刊第50 期。
http://epaper.hrd.gov.tw/09_DEVELOP/09_05_monthly ,檢索日期:2015年4月25日
行政院組織改造委員會網站,www.ey.gov.tw/~cor,契約型政府的概念與實務:資訊與福利服務議題中的政府角色,檢索日期:2014年9月1日。
陸明遠:《非官非民、亦官亦民:中國非營利組織的『官民二重性』分析》,資料來源:中國民間組織網,<http://www.chinanpo.gov.cn/front/index_3.jsp?newsid=945&lanmu=
研究論文&parlanmu=理論動態,檢索日期:2015年3 月21 日。
政府採購資訊網,《我國各地政府購買服務情況:北京今年購買服務資金將突破億元》,2012年12月7日,http://www.caigou2003.com/news/local/news/20120815/news_398146.html ,檢索日期:2015年6月20日
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編辦,《關於控制財政供養人員增長推行政府購買服務工作的意見(試行)》.北大法意,2009年1月7日,http://www.lawyee.net/Act/Act_Display.asp?RID=632877 ,檢索日期:2015年8月16日
中國政府採購供應商網,《雲南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再添亮點》
2009年11月18日,http://www.zfcg.com/services/2009-11-18/A106396.html ,檢索日期:2015年8月26日
易樺煌,2006,《真正的「台灣現代化之父」劉銘傳,http://city.udn.com/53492/1615317 ,檢索日期2015年12月16日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MA. 2014. “Comprehensive Emergency Management” URL: http://www.training.fema.gov/EMIWeb/edu/docs/Comprehensive%20EM%20-%20NGA.doc(viewed July 20, 2015).
The World Bank. 2005. “Natural Disaster Hot spot: A Global Risk Analysis” URL: http://econ.worldbank.org/external/default/main?pagePK=64165259&theSitePK=469372&piPK=64165421&menuPK=64166322&entityID=000160016_20051123111032(viewd April 18, 2015).
校內:2021-01-28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