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孫瑜
Sun, Yu
論文名稱: 城市數據基於傳統分析手法的歷史街區重構—以寧波老城為例
Urban Data Re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Districts Based on Traditional Analysis Methods:A Case Study of Ningbo Old City
指導教授: 吳光庭
Wu, Kuang-Tyng
宋立文
Sung, Li-Wen
林佑達
Lin, Yu-Ta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8
中文關鍵詞: 歷史街區歷史環境特質空間句法城市數據空間重構
外文關鍵詞: historic district, historic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space syntax, urban data, spatial restructuring
相關次數: 點閱:133下載: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當今時代,歷史街區淪為利益與高速時代產物的現象屢見不鮮,在追求高速發展的同時忽略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價值。而歷史街區除其所富含的文化價值之外,也是人類的精神寄託,時間越長,人與土地之間的情感聯結就越難切斷。保留當地文化與情感是十分必要的,發展與保存之間是否存在平衡點呢?
    而對於現有的關於歷史街區的研究,多數停留在對歷史環境的探討以及變遷的過程,缺少了當下發展的環境的衝突與理解,在定量以及技術發展方面有明顯的不足。空間句法的理論自20世紀70年代比尔希列尔教授及其團隊提出後,被廣泛的運用在研究城市空間形態以及舊城改造的領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建築與城市空間之中形式與功能的關聯問題。
    但同時空間句法作為一種偏形態學的量化分析手段,在輔助分析上有著一定程度的分析誤差,對其的檢驗與校核也沒有統一的規範。並且在時代的運用上它偏向於對傳統經驗的量化。
    而我們正處於大數據的時代,許多數據都存在於我們周圍,數據是最直觀的當今生活狀態的產物,能幫助我們理解當下環境的狀態以及問題。同時多元的城市數據的呈現也為空間句法的校核提供了新的方式方法。通過與過去歷史研究結構的衝突,以多種類型數據的採集分析,減小空間句法在分析上誤差,提升問題的解決能力以及科學研究的能力。也能夠更有依據地、更理性地為歷史街區的重新定位提供相應的前瞻性的策略。
    本文通過對寧波老城的分析,對其城市空間結構以及空間品質進行量化的分析。由歷史環境特質結合空間句法所遺留的問題衍生出相應的數據研究指標,進而通過城市數據的搜集分析,結合空間句法產生的空間關係,針對歷史街區的環境品質提升,提出空間重構與建築設計的指導性策略以及建設性建議。

    In this day and age, it is not uncommon for historic districts to degenerate into products of the age of profit and high speed, neglecting their cultural values while pursuing high-speed development. Most of the existing studies on the historic district focus on exploring the historic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ocess of change but lack the conflict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have apparent shortcomings in quantitative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The addition of space syntax to a certain extent solves the proble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m and function in architecture and urban space. But at the same time, a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of partial morphology, space syntax has some errors in auxiliary analysis.
    And we are in the era of big data. Urban data can better help us understand the state of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and problems. It also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for the calibration of space syntactic models. Through the conflict with the historical research structure, we can collect and analyze various types of data to reduce the analytical error of space syntax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problem-solv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t is also possible to provide corresponding forward-looking strategies for the spatial restructuring of historic districts more informed and rational.

    目錄 Ⅰ 表目錄 IV 圖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 1 1.1.1城市設計的推動,“空間句法”的運用 1 1.1.2“存量優化”的提出——“歷史街區”地位的攀升 1 1.1.3歷史地段保護的矛盾 1 1.1.4大數據時代 2 1.1.5結論 2 1.2研究目的 2 1.3研究意義 3 1.3.1強調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 3 1.3.2為傳統城市空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 3 1.3.3對歷史文化城市的保護提供整體性的理論基礎 3 1.4研究對象 3 1.4.1寧波 3 1.4.2寧波老城 5 1.5研究方法 6 1.5.1文獻綜述法 6 1.5.2歸納總結法 6 1.5.3傳統空間研究法 7 1.5.4城市數據分析 7 第二章 傳統環境特質結合空間句法理論的環境分析 8 2.1基於寧波老城的傳統分析策略 8 2.1.1歷史功能分區之變遷 8 2.1.2歷史文化空間變遷 9 2.2空間句法引入作為空間分析基礎 11 2.2.1分析範圍劃定 12 2.2.2整合度及整合度核心 13 2.2.3協同度 14 2.2.4選擇度 15 2.3歷史軸線的內涵與特徵 16 2.3.1歷史軸線之內涵 16 2.3.2歷史軸線之特徵 16 2.3.4歷史街區的現狀以及保護困境 18 2.4結論 19 第三章 城市數據獲取與數據結構 20 3.1以大數據理念為主導 20 3.2城市數據分析作為支撐 20 3.3數據研究計劃 20 3.3.1核心論述 20 3.3.2關鍵問題 20 3.3.3需要資訊以及可取得資源 21 3.3.4前期假設及對應策略 21 3.4數據搜集與直觀表象 21 3.4.1人群活躍度 21 3.4.2興趣點(POI)數據 24 3.4.3遷徙數據 26 3.4.4人口數據 26 3.4.5房價數據 27 3.4.6大眾點評數據 29 第四章 城市數據指導下的環境分析策略 31 4.1基於POI數據的核密度分析 31 4.2基於POI數據的公共服務設施分析 32 4.3基於活躍度數據結合空間句法的城市結構重構 33 4.4基於房價數據的價格窪地找尋 34 4.5基於泰森多邊形的POI與大眾點評數據分析 38 4.6基於交通網絡模型以及公共服務設施的可達性分析 40 4.7基於社區緩衝區的設施數量分佈 44 4.8基於公共服務設施的OD空間分析 47 4.9結論 49 4.9.1設計範圍 49 4.9.2邏輯梳理以及總體設計策略提出 50 第五章 設計歷史街區分析 52 5.1人文環境 52 5.1.1歷史沿革 52 5.1.2文化記憶 52 5.1.3文化保護單位 53 5.1.4交通 54 5.1.5周圍環境 59 5.2空間分析 60 5.2.1街區空間分析 60 5.2.2城隍廟商業步行街空間分析 60 5.3功能分佈 61 第六章 基於整體設計策略的細部設計策略提出 63 6.1問卷調查 63 6.2發展定位 63 6.3功能 65 6.3.1人口數據指導下的商業業態整改 65 6.3.2基於POI數量的公共服務設施數量 67 6.3.3功能配置及人流數據指導下的出入口規劃 67 6.4空間 68 6.4.1大眾點評數據指導下的空間策略 68 第七章 策略指導下的設計生成 70 7.1城隍廟空間拓撲關係 70 7.2郡廟空間轉譯 71 7.3量體生成 72 7.4平面關係與功能置入 73 第八章 全篇結論 75 8.1辯證 75 8.2理性 75 8.3浪漫 76 第九章 參考文獻 77 9.1圖書 77 9.2期刊 77 9.3學業論文 78

    圖書
    [1]維克托·邁爾一舍恩伯格、肯尼斯·庫克耶(2013)。大資料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浙江人民出版社。
    [2]簡·雅各斯(2005)。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南京:譯林出版社。
    [3]胡俊(1995)。中國城市:模式與演進。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4]楊寬(2006)。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5]黃文傑(2015)。文·化寧波,寧波文化空間的變遷與歷史表征。浙江大學出版社。
    [6]余福海(1995)。寧波市志。北京:中華書局。
    期刊
    [1]Batty M(2013).Big data,smart cities and city planning.Dialogues in Human Geography.
    [2]Gore A(1998).The digital earth: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in the 21st century.Australian surveyor.
    [3]Kang Liu,Peiyuan Qiu,Song Gao,Feng Lu,Jincheng Jiang,Ling Yin(2020).Investigating urban metro stations as cognitive places in cities using points of interest.ScienceDirect cities.
    [4]段進(1994)。城市空間發展論。規劃師。
    [5]網絡時代的城市空間特征及演變(2000)。城市規劃學刊。
    [6]李和平、肖競、胡禹域(2014)。碎片式歷史地段與城市整體發展耦合機制研究。城市規劃學刊,(21)09,62-68。
    [7]張希、徐雷(2014)。在“斷裂”中生存——探尋消費和資訊時代的建築與城市的新生存方式。設計與理論學刊,112-117。
    [8]傅亦民(2014)。寧波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更新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9]陳濛、吳一洲、吳次芳(2013)。歷史街區商業化改造績效評估與優化策略。規劃廣角。
    [10]謝華春、王蓓、陳青楊(2013)。基於全域化視角的寧波歷史城區歷史文化空間品質提升研究理論研究。
    [11]邱楓(2007)。從疏到密,從密返疏——寧波老城街道網密度的演變。規劃師(22)11,77-80。
    [12]邱楓(2007)。從雙格網到單格網——寧波老城街道網、水網格局的演變。隨想雜談(24)02,93-96。
    [13]徐進、邱楓(2006)。寧波老城的雙構性特色。規劃師,98-100。
    [14]湯雪璇、董衛(2008)。寧波老城歷史文化空間網絡體系建構。200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8。
    [15]季鈺、高曉路(2012)。基於居民日常出行的生活空間單元的劃分。理科學進展。
    [16]薛冰、李京忠、肖驍、謝瀟、逯承鵬、任婉俠、姜璐(2019)。基於興趣點(POI)大數據的人地關係研究綜述:理論方法與應用。地理與地理信息學科。
    [17]張璐(2014)。智慧城市與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淺析。中國城市規劃協會,635-642。
    學業論文
    [1]牛海灃(2017)。寧波歷史城區日常生活空間格局及變遷研究。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大陸。
    [2]肖洪未(2018)。歷史街區影響評估的方法及其應用研究。重慶大學,中國大陸。
    [3]何依(2012)。思維城市理論及應用研究。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大陸。
    [4]饒曉曉(2016)。近代杭州、寧波城市建設的現代化進程及其比較研究(1840~1937年)。浙江大學,中國大陸。
    [5]陳萍(2006)。歷史環境中的傳統建築保護與再利用——以寧波古城為例。東南大學,中國大陸。
    [6]邱楓(2006)。基於GIS的寧波城市肌理研究。同濟大學,中國大陸。
    [7]鄔莎(2017)。寧波古代城市規劃史研究。東南大學,中國大陸
    [8]鮑星羽(2019)。基於城市品質提升的存量低效用地在開發方案研究——以寧波市鄞州區中心城區為例。浙江大學,中國大陸。
    [9]岳凌(2020)。歷史文化街區“微更新”策略——以屯溪老街為例。安徽建築大學,中國大陸。
    [10]李晗菲(2019)。明清蔚縣傳統村堡與軍事聚落比較。河北工程大學,中國大陸。

    下載圖示 校內:2025-01-12公開
    校外:2025-01-12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