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朱智豪
Chu, Chih-Hao
論文名稱: “Bailey Method”於排水性瀝青混凝土之應用
Application of Porous Asphalt Mixtures of Bailey Method
指導教授: 蕭志銘
Shiau, Jih-Min
郭振銘
Kuo, Chen-M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土木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3
中文關鍵詞: 排水性瀝青混凝土
外文關鍵詞: Bailey Method
相關次數: 點閱:65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之主旨,是在以 Bailey Method 作為日本排水性瀝青混凝土的級配設計流程,因此,藉由調整此流程中「粗骨材單位重量」、「粗骨材組成比例」、「預留孔隙率」的比例來設計出不同之級配,搭配瀝青材料AC-20與礦物纖維製作馬歇爾試體以進行孔隙率試驗。其後,觀察上述三項變因之調整是否對於孔隙率造成影響之趨勢,以確定其可行性。
      研究結果顯示,「粗骨材單位重量」、「粗骨材組成比例」與「預留孔隙率」三項變因在 Bailey Method之級配設計流程中的比例有所調整時,隨著三者之調整比例增加,孔隙率皆有上升的趨勢;反之,孔隙率也有隨著三者之調整比例減少而下降的趨勢。而比較「粗骨材單位重量」與「預留孔隙率」兩項變因在相同的調整比例之下,影響孔隙率之增減的程度時,則以「預留孔隙率」的調整對於孔隙率之影響較多。最後,由實驗結果歸納出各項變因對於孔隙率均能造成趨勢性的影響,建議日後之研究者或鋪面設計者可以參考本研究採用Bailey Method 之級配設計流程的方式,直接經由粒料之性質設計符合排水性瀝青混凝土所要求之目標孔隙率的級配。

    none

    摘要 I 誌謝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1-1 前言 1  1-2 研究動機 2  1-3 研究目的 3  1-4 研究範圍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4  2-1 排水性瀝青混凝土 4  2-2 日本排水性瀝青混凝土配合設計 7   2-2-1 選定目標孔隙率 9   2-2-2 材料選定及物性試驗 9   2-2-3 確定嘗試級配與嘗試瀝青含量 9   2-2-4 夯壓試體 10   2-2-5 計算孔隙率 10   2-2-6 決定最佳瀝青含量 11   2-2-7 配合設計試驗值檢驗 13  2-3 BAILEY METHOD 14   2-3-1 Bailey Method 之作者 14   2-3-2 Bailey Method 之理論基礎 15   2-3-3 Bailey Method 分辨粗、細骨材之方式 16   2-3-4 Bailey Method 級配設計流程 19   2-3-5 Bailey Method 設計級配所需之粒料資料 19   2-3-6 Bailey Method 級配設計流程中變因之設定 21   2-3-7 Bailey Method 級配計算步驟 22 第三章 研究計畫與試驗方法 23  3-1 研究流程 24  3-2 試驗材料. 25  3-3 粒料與瀝青性質試驗 26   3-3-1 粒料性質試驗 26   3-3-2 瀝青性質試驗 27  3-4 級配設計 29   3-4-1 級配計算步驟 29   3-4-2 本研究設計之級配 33  3-5 瀝青含量設計 38  3-6 瀝青混合料垂流試驗(網籃法) 39  3-7 排水性瀝青混凝土孔隙率試驗 42 第四章 試驗結果與分析 44  4-1 材料性質試驗結果 44   4-1-1 粒料性質試驗結果 44   4-1-2 瀝青性質試驗結果 46  4-2 瀝青含量設計結果 48  4-3 孔隙率試驗結果與討論 50   4-3-1 孔隙率試驗結果 51   4-3-2 孔隙率試驗結果比較 5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8  5-1 結論 59  5-2 建議 60 參考文獻 61 簡歷 63

    1. 蔡攀鰲,「瀝青混凝土」三民書局,台北,(1985)。
    2. 蔡攀鰲,「公路工程學」,國立成功大學公共工程研究中心,(2000)。
    3. 蔡攀鰲,「排水性鋪面設計及施工」,土木水利,第27卷,第一期,pp.33-
     37,(2000)。
    4. 日本道路協會,「排水性鋪裝技術指針」,(1996)。
    5.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制定,「透水鋪面」,(2005)
    6. 方楷逸,「改質瀝青應用於排水級配之抗水侵害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
     木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2002)。
    7. 朱柏彥,「骨材級配對排水瀝青混凝土成效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土木
     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2003)。
    8. 林昶穆,「不同配合設計方法對排水瀝青混凝土成效之比較」,國立成功
     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2003)。
    9. 王建偉,「添加纖維對排水瀝青混凝土成效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土木
     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2004)。
    10.潘厚志,「VMA變化對於瀝青混凝土性質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土木研
      究所碩士論文,台南,(2004)。
    11.陳秀珍,「排水瀝青混凝土與再生排水瀝青混凝土抗水侵害之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2004)。
    12.林佑喻,「排水性瀝青混凝土老化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研究所碩
      士論文,台南,(2004)。
    13.陳茂雄、呂學士、陳順興,「排水性瀝青舖面應用於國道高速公路之探
      討」。土木水利,第二十八卷,第三期,pp. 13–26,(2001)。
    14.廖學水、陳裕新,「再生、石膠泥、排水性瀝青混凝土配合設計概述及其
      CNLA認證作業」,中華技術 1月號,第65期(2005)。
    15.Vavrik, William R.; Pine, William J.;Huber,Gerald; Carpenter, Samuel  
      H.;Bailey,Robert,“The Bailey method of gradation evaluation : The influence of
      aggregate gradation and packing characteristics on voids in the mineral
      aggregate”,Asphalt Paving Technology : Association of Asphalt Paving
      Technologists-Proceedings of the Technical Sessions,v70,p132-175,
      (2001)。
    16.Vavrik, William R.; Pine, William J.;Carpenter, Samuel H.,“Aggregate blending
      for asphalt mix design Bailey method”,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n 1789,(2002)。
    17.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ircular,“Bailey Method for Gradation Selection in
      Hot-Mix Asphalt Mixture Design”,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of The
      National Academies,(2002)。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5-07-12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