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國誌
Huang, Kuo-Chih
論文名稱: 赤嵌文化園區都市景觀之研究
A Study of Cityscape of Chih Kan Cultural Park
指導教授: 孫全文
Sun, Chuan-W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3
中文關鍵詞: 傳統市街空間視覺景觀赤崁文化園區
外文關鍵詞: traditional urban space, Chih Kan Cultural Park, visual cityscape
相關次數: 點閱:149下載: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是由視覺感知的角度出發,找出影響都市空間視覺景觀優劣的因素,用以分析都市景觀的特色與問題。以赤崁園區中的傳統市街為研究範圍,進行廣場與街道空間視覺景觀的分析與討論。

      首先,經由國內外文獻理論的整理歸納與分析,明確的掌握各種視覺景觀的元素及其相互影響的關係。建立以「空間形態的構成」及「立面美學秩序」為主的研究主題,其中包括空間尺度、四周空間封圍效果,與立面造形的立體、平面與美學因子…等種種因素。歸納出都市空間中廣場與街道空間視覺景觀美學原則,用以分析園區中複雜的傳統都市空間景觀之構成,以及都市空間的組合關係。

      在實際案例操作部分則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將是針對園區中所選定之廣場與街道案例空間,逐一分析檢視其空間尺度的構成、立體空間的封圍品質與立面造形的調和,試圖從雜亂現況中找尋出空間視覺景觀特色與潛力;從結果中可以發現許多隱藏的景觀特色,將作為未來改善的基礎。第二階段則是藉由相同分析原則的操作,在眾多混亂因素並置的狀況下,明確指出空間中各種視覺景觀問題與干擾因素的所在與成因,作為未來景觀改善的重點。最後,將分析與研究結果加以整合,針對案例提出空間視覺景觀可能的改善建議。

      This paper uses a vision perception to reveal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an urban space visual landscape and analyzes features of the cityscape of particular traditional streets in the Chih Kan Cultural Park.

      First of all, in the paper, I analyze the theories and related researches in order to discuss visual landscape features and their interacting relationships. By focusing on the ideas of “construction of space form” and “esthetic order of elevation,” both of which include factors of “the scale of space,” “enclosure quality of space,” and “the factor of elevation and esthetics”, I reveal the principles of visual landscape esthetics of city square and street landscapes, which help analyze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plicated traditional cityscape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urban spaces.

      Moreover, I discuss the specific case of the Chih Kan Cultural Park. The discuss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irst, I focus on the particular city square and street landscapes. By analyzing these landscapes,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pace scale, enclosure quality of three-dimensional space and reconciliation of elevation form, I reveal many hidden landscape features that can be viewed as the basis of future improvements. In the second part, when fathoming many chaotic and juxtaposed factors, using the same analytic principles, I point out factors not only influence problems of visual cityscape, but also play a substantial role in future improvements. In the third part, after considering the entire research, I giv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improvements in the visual space cityscape.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 1-2 2-1 研究內容 1-2 2-2 研究範圍 1-3 第三節 相關文獻回顧 1-3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1-5 4-1 研究方法 1-6 4-2 研究流程架構 1-7 第二章 歷史城市空間與都市景觀 2-1 第一節 視覺景觀與空間尺度 2-1 1-1 城市視覺景觀的構成 2-1 1-2 空間尺度與封閉 2-5 第二節 立面的統一性與變化 2-12 2-1 立體的因子 2-14 2-2 平面的因子 2-17 2-3 美學的因子 2-20 第三節 台南市傳統市街空間特色 2-23 3-1 都市形成的雙重性 2-23 3-2 街廓構成與轉化的多樣性 2-26 第三章 赤崁園區都市空間視覺景觀體驗與分析 3-1 第一節 廟埕廣場空間 3-1 1-1 祀典武廟 3-1 1-2 大天后宮 3-9 1-3 萬福庵 3-15 1-4 赤崁樓 3-21 第二節 街道空間 3-26 2-1 民權路 3.26 2-2 民族路 3-28 2-3 新美街 3-30 2-4 永福路 3-32 第四章 赤崁園區都市空間視覺景觀干擾探討 4-1 第一節 廟埕廣場空間干擾現況 4-1 1-1 祀典武廟 4-1 1-2 大天后宮 4-6 1-3 萬福庵 4-9 1-4 赤崁樓 4-12 第二節 街道空間干擾現況 4-15 2-1 民權路 4-15 2-2 民族路 4-18 2-3 新美街 4-21 2-4 永福路 4-23 第五章 赤崁園區都市空間視覺景觀實質改善建議 5-1 第一節 視覺景觀改善策略 5-1 1-1 策略建議分析 5-1 第二節 空間實質改善建議 5-6 2-1 廟埕廣場空間 5-6 2-2 街道空間 5-11 第六章 結論 6-1

    英文書目
    1. Bacon, Edmund N.:Design of Cities,Thames & Hudson,London,1967
    2. Cameron, Robert:Above Paris,Cameron,San Francisco,1984
    3. Cullen, Gordon:The Concise Townscape,Architectural Press,London,1971
    4. Garrett, Eckbo:Urban Landscape Design,McGraw-Hill,New York,1964
    5. Kostof, Spiro:The City Shaped,Thames & Hudson,London,1991
    6. Rossi, Guido Alberto:Italy From the Air,Thames & Hudson,London,1993
    7. Spreiregen, Paul D.:Urban Design,McGraw-Hill,New York,1965
    8. Zucker, Paul:Town and Square from the Agora to the Village green,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1959

    中文書目
    1. 丁致成,《城市多贏策略─都市計畫與公共利益》,創興,臺北,1997
    2. 大山正,《色彩心理學─追隨牛頓和哥德的腳步》,牧村圖書出版,臺北,1998
    3. 王明雪等人,《台南歷史散步》,遠流,臺北,1995
    4. 王瑤琴,《帝俄的首邑─聖彼得堡》,大地地理,臺北,1999
    5. 王振復,《建築美學》,地景,臺北市,1993
    6. 王存立等人,《臺灣的古地圖─明清時期》,遠足文化,臺北,2002
    7. 田曼詩,《美學》,三民,臺北,1982
    8. 石鐵矛等人,《建築與色彩》,科技圖書,臺北,1994
    9. 林書堯,《視覺藝術》(三版),維新,臺北,1971
    10. 林文昌,《色彩計畫》,臺北,藝術圖書,1987
    11. 林季雄,《都市景觀與環境美化》,文建會,臺北,1994
    12. 汪正章,《建築美學》,五南,臺北,1993
    13. 李清志,《建築電影院:閱讀電影中的空間意涵》,創興,臺北,1993
    14. 李憲章,《大英帝國的精神─倫敦》,大地地理,臺北,1998
    15. 李憲章,《鬱金香城─阿姆斯特丹》,大地地理,臺北,1999
    16. 李蕭錕,《色彩學講座》,藝術家,臺北,1996
    17. 李美蓉,《視覺藝術概論》,雄獅,臺北,1993
    18. 孫全文,《祀典武廟研究與修復計劃》,臺南市政府,臺南,1987
    19. 范毅舜,《建築博物館─布拉格》,大地地理,臺北,2001
    20. 范毅舜,《南德歡樂地─慕尼黑與黑森林》,大地地理,臺北,2000
    21. 范毅舜,《多瑙河畔雙子城─布達佩斯》,大地地理,臺北,2001
    22. 耿軍等人,《鑲嵌在高原的水鄉─麗江》,大地地理,臺北,1998
    23. 翁英惠,《造形原理》,正文,臺北,1984
    24. 陳寬祐,《基礎造形》,新形象,臺北,1991
    25. 廖世璋,《都市設計應用理論與設計原理》,詹氏,臺北,1999
    26. 張世儫,《環境設計與課題》,文建會,臺北,1994
    27. 張耀,《歐洲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佛羅倫斯》,大地地理,臺北,1998
    28. 張耀,《瑞士之都─伯恩》,大地地理,臺北,2000
    29. 畢遠月,《葡萄牙留在巴西的遺風─奧羅普萊托、薩爾瓦多、歐琳達》,大地地理,臺北,1999
    30. 博風技術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等,《第一級古蹟大天后宮-寧靖王府邸之研究》,臺南市政府,臺南,1993
    31. 傅朝卿,《西洋建築發展史話》,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台南,2003
    32. 夏鑄九等人,《古市街與傳統聚落保存方式之研究》,文建會,臺北,1992

    中文譯本
    1. 王秀雄(譯),Hiroshi Ohchi著,《美術設計的基礎》,大陸書局,臺北,1969
    2. 王錦堂(譯),蘆原義信撰,《外部空間之構成》,臺隆,臺北,1973
    3. 王錦堂(譯),Heimstra, Norman W.等著,《環境心理學》,茂林,臺北,1987
    4. 李麗雪等(譯)Smardon, Richard C.等著,《景觀視覺評估與分析》,田園城市,臺北,1996
    5. 林品章(譯),藤澤英昭著,《平面構成》,六合,臺北,1991
    6. 林建業(譯),Vitruvius Pollio.著,《建築十書》,洪葉文化,臺北,1998
    7. 杜若洲(譯),Lowry, Bates著,《視覺經驗》,雄獅,臺北,1976
    8. 吳梅興(譯),Gibberd, Fredrick.著,《都市設計學》,臺中,滄海,1972
    9. 馬詮(譯),Paumier, Cyril B.著,《成功的市中心設計》,創興,臺北,1995
    10. 崔征國(譯),Prinz, Dieter.著,《圖解都市景觀:圖解化及記號化之都市景觀學及都市景觀設計》,詹氏,臺北,1990
    11. 張似贊(譯),Zevi, Bruno.著,《建築空間論》,博遠,臺北,1994
    12. 郭輝(譯),村上直次郎著,《巴達維亞城日記》,臺北,臺灣文獻委員會,1970
    13. 陳秋伶(譯),Gehl, Jan.著,《戶外空間的場所行為:公共空間使用之研究》,田園城市,臺北,1996
    14. 陳樂瀅(譯)。Heirman, Tim.著。卡斯提爾文明之光:塞哥維亞舊城區。臺北縣:大地地理。(2000)
    15. 黃瑞茂(譯),Alexander, Christopher.等著,《新的都市設計理論》,六合,臺北,1994
    16. 鍾英光(譯)Breuer, Marcel.著,《陽光與陰影》,臺北,臺隆,1971
    17. 羅德望(譯),Gregory, R. L.著,《視覺心理學》,五洲,臺北,1987
    18. 關紹箕(譯),Hall, Edward T.著,《隱藏的空間》,三山,臺北,1972

    研究論文
    1. 王梅娟,《街道─都市虛體空間之視覺品質分析》,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2. 林靜娟,《台灣傳統街巷空間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3. 邱江利,《視覺景觀資源評估於遊憩路線選址應用上之研究》,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4. 邱肇輝,《台灣傳統都市廟前廣場空間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5. 吳鴻森,《清末台南府城城市空間結構之研究─以聯境守城時期城市空間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6. 吳金翰,《傳統都市空間中領域現象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7. 陳智淵,《都市發展中街廓立面造形美之研究─以臺南市中區街廓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
    8. 楊裕富,《都市空間之理論與實例調查─以台南市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81
    9. 張炳仁,《淡水鎮淡水街都市景觀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10. 黃漢洲,《都市街道景觀管制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都市計劃研究所,1987
    11. 黃相如,《邊緣空間與邊緣行為─以台南市街廓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12. 黃開平,《台北市高架道路與陸橋景觀對視覺心理之影響評估》,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13. 劉明志,《視域模擬輔助都市設計景觀審議之研究--以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14. 劉文傑,《都市街道類型之研究─以臺南市中心商業區街道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15. 蔡淑瑩,《都市廣場之研討─以臺北市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

    雜誌期刊、研討會論文
    1. 王振英,李復諒,建築師,《古台南市街坊形成與發展》,p.36-,1985/4
    2. 尹張燮,都市發展與文化傳統國際研討會,《都市發展計畫中對保存文化準則的研究》,1987
    3. 孫全文,Dialogue,《赤崁文化園區計劃》,p.76-83,2003/8
    4. 徐類麟,境與象,《台灣廟埕的調查研究》,1976/2
    5. 傅朝卿,建築師,《古都?台南,蛻變中的府城歷史環境》,p.82-90,1995/1
    6. 陳志梧,建築師,《城市中的街道系統》,p.32-37,1996/9
    7. 喻肇青,空間,《城市建築的形式與空間》,p.38-47,1999
    8. 黃天衡,台南文化,《清末、日據、光復初期之台南市街圖》,新29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5-01-19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