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文峰
Tsai, Wen-Fong
論文名稱: 低矮鋼筋混凝土民房震損圖之建立-以嘉義市為例
Production of Damage Maps for Low-Rise Reinforced Concrete Private Buildings-Illustrated in Chiayi City
指導教授: 洪李陵
Hong, Li-L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土木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2
中文關鍵詞: 低矮鋼筋混凝土民房譜位移易損度曲線耐震設計規範震損圖
外文關鍵詞: Low-Rise Reinforced Concrete Private Buildings, Spectral displacement, fragility curve, Seismic Design Specifications, damage map
相關次數: 點閱:113下載: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西側,地處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處, 建築物隨時可能受到地震的威脅。為減少震後帶來的人員傷害與經濟損失,本文提供一套可用來快速評估損壞程度的方法。由921大地震的實測資料所建立的易損度曲線,依地區和建物耐震強度,適當調整易損度參數,並複合各個易損度曲線,建立震損圖,據以評估該地區鋼筋混凝土民房的損壞棟數和損壞機率,提供震後救災資訊及震前預防措施之參考。

    Taiwan is located on the west side of Pacific Rim seismic zone and at the junction of the Eurasian and Philippines plate, resulting in frequent earthquake. The earthquake has been a threat to the buildings. This paper provides an efficient method to quickly estimate the damage level of the earthquake. The fragility curve of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921 earthquake measurement data. The fragility curve according to region and building seismic strength, so that we can appropriately adjust fragility curve parameter. Also, we can composite each fragility curve and create a damage map.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estimation of building damage and the damage probability of Low-Rise Reinforced Concrete of private buildings, providing information about precaution against the earthquake and rescue after the earthquake.

    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IX 第1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2文獻回顧 2 1.3 本文研究內容 5 第2章 易損度曲線之建立和複合 6 2.1損壞評估之不確定性 6 2.1.1先天不確定性 6 2.1.2後天不確定性 7 2.2複合易損度曲線 8 2.2.1 易損度曲線比較 8 2.2.2 易損度曲線複合 11 2.3小結 14 第3章 法規地震力歷史沿革 36 3.1 地震力歷史沿革 36 3.1.1 民國六十三年以前(尚無法規依據) 36 3.1.2民國六十三年版(63.02.15發佈實施) 36 3.1.3民國七十一年版(71.07.15 發佈實施) 37 3.1.4民國八十六年版(86.05.01 發佈實施) 38 3.1.5民國八十八年版: 88.07.01發佈實施 41 3.1.6民國九十五年版: 95.01.01發佈實施 41 3.1.7民國一百年版:100.07.01發佈實施 43 3.2 南投縣與舊台中縣之設計地震力 44 3.3 嘉義市之設計地震力 45 3.4 小結 46 第4章 震損圖之建立 56 4.1 易損度曲線之修正 56 4.2 嘉義市低矮RC民房之震損圖 57 4.2.1 損壞指標 57 4.2.2 損壞棟數 57 4.2.3 損壞機率 59 4.3 小結 60 第5章 結論與建議 127 5.1 結論 127 5.2 建議 128 參考文獻 129 附錄一 嘉義市各里二層樓RC民房棟數分佈 131 附錄二 嘉義市各里三層樓RC民房棟數分佈 133 附錄三 嘉義市各里與梅山斷層之水平距離 135 附錄四 依據各時期規範設計嘉義市水平地震力 137 附錄五 評估嘉義市損壞指標譜位移與最大地表加速度 145 附錄六 475年回歸期嘉義市二樓RC民房各種損害狀態機率值(損壞指標為Sd) 149 附錄七 475年回歸期嘉義市三樓RC民房各種損害狀態機率值(損壞指標為Sd) 150 附錄八 2500年回歸期嘉義市二樓RC民房各種損害狀態機率值(損壞指標為Sd) 151 附錄九 2500年回歸期嘉義市三樓RC民房各種損害狀態機率值(損壞指標為Sd) 152 附錄十 475年回歸期嘉義市二樓RC民房各種損害狀態機率值(損壞指標為PGA) 153 附錄十一 475年回歸期嘉義市三樓RC民房各種損害狀態機率值(損壞指標為PGA) 154 附錄十二 2500年回歸期嘉義市二樓RC民房各種損害狀態機率值(損壞指標為PGA) 155 附錄十三 2500年回歸期嘉義市三樓RC民房各種損害狀態機率值(損壞指標為PGA) 156 附錄十四 475年回歸期嘉義市各里二樓RC民房損壞棟數(損壞指標為Sd) 157 附錄十五 475年回歸期嘉義市各里三樓RC民房損壞棟數(損壞指標為Sd) 159 附錄十六 2500年回歸期嘉義市各里二樓RC民房損壞棟數(損壞指標為Sd) 161 附錄十七 2500年回歸期嘉義市各里三樓RC民房損壞棟數(損壞指標為Sd) 163 附錄十八 475年回歸期嘉義市各里二樓RC民房損壞棟數(損壞指標為PGA) 165 附錄十九 475年回歸期嘉義市各里三樓RC民房損壞棟數(損壞指標為PGA) 167 附錄二十 2500年回歸期嘉義市各里二樓RC民房損壞棟數(損壞指標為PGA) 169 附錄二十一 2500年回歸期嘉義市各里三樓RC民房損壞棟數(損壞指標為PGA) 171

    [1] 林彥谷(2011), 「低矮鋼筋混凝土民防震損圖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2] 林宜德(2007) , 「鋼筋混凝土結構物之地震易損性分析-不同時期規範之比較」,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中壢。
    [3] 許文科(1992), 「整合性多目標地震風險評估系統之建立」,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
    [4] 葉錦勳(2003), 「台灣地震損失評估系統-TELES」,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報告, NCREE-03-002。
    [5] 羅俊雄, 葉錦勳, 陳亮全, 洪鴻智, 簡文郁, 廖文義(2002), 「HAZ-Taiwan 地震災害損失評估系統」。
    [6] 羅俊雄,張國鎮,張荻薇,李有豐(2002),”強地動觀測網評估震後橋樑損害情形",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專案研究報告。
    [7] 羅啟源(2005), 「以等震度與等母體數建立建築物易損曲線-以集集地震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中壢。
    [8]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2010), 「住宅地震保險地震風險評估系統技術手冊」。
    [9]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1972), 「中國工程師手冊」, 台北:科技圖書公司。
    [10] 內政部營建署(1974), 「建築技術規則」。
    [11] 內政部營建署(1982), 「建築技術規則」。
    [12] 內政部營建署(1997), 「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
    [13] 內政部營建署(1999), 「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
    [14] 內政部營建署(2006), 「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
    [15]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11), 「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
    [16]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網頁資料:http://fault.moeacgs.gov.tw/TaiwanFaults/PageContent.aspx?type=C&id=76
    [17] 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工程地質與防災科技研究室,台灣活斷層查詢系統,網頁資料:http://gis.geo.ncn.edu.tw/act/actq.htm
    [18] A. H-S. Ang, and W. H. Tang(1975), Probability Concepts in Engineering Planning and Design Volume I-Basic Principles.
    [19] A. H-S. Ang, and W. H. Tang(1984), Probability Concepts in Engineering Planning and Design Volume II Decision, Risk, and Reliability.
    [20] ATC-13(1985), Earthquake Damage Evaluation Data for California, Applied Technology Council.
    [21] Risk Management Solutions, Inc.(1997), HAZUS97 Technical Manual,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Buliding Sciences(NIBS).
    [22] M. ShinoZuka(2000), "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 for Fragility Curve Development,"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December, Vol. 126 , No. 12, pp. 1287-1295.

    下載圖示 校內:2014-08-29公開
    校外:2014-08-29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