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柯榮三
Ko, Jung-San
論文名稱: 臺灣歌仔冊中「相褒結構」及其內容研究
The study of “SaN-po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tents in Taiwanese ballads
指導教授: 呂興昌
Lu, Heng-Chhiong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台灣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79
中文關鍵詞: 臺灣文學歌仔冊相褒歌相褒褒歌
外文關鍵詞: Taiwanese ballads, ballads, po-kua, saN-po
相關次數: 點閱:108下載:1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王育德(1963)認為在歌仔冊作品當中,所謂「相褒歌」乃最富有藝術性和吸引力的領域。論文第一章〈臺灣歌仔冊之內容分類與「相褒結構」〉,首先討論臺灣歌仔冊之內容分類,其次定義所謂「相褒結構」者,進而辯證「褒歌」、「相褒結構」與歌仔冊內容間的複雜問題。第二章〈「相褒結構」與臺灣歌仔冊「褒歌」之題〉,全面檢視題有「褒歌」之歌仔冊與「相褒結構」,究竟存在何種關係。過去研究歌仔冊者,多著重內容面向,上篇目的在於說明「相褒結構」乃歌仔冊之重要形式,並企圖以形式觀點,闡述「相褒結構」在歌仔冊中運作之理論。
    筆者認為,在臺灣歌仔冊當中,以「相褒結構」布局成篇者經常使用在「抒情」方面,兩者關係密切,惟此「抒情」如王育德所言,並不純然僅限於「男女對唱,目的當然在於向對方求愛」之你濃我濃的甜言蜜語上,我們注意到,圍繞著「情」,臺灣歌仔先在編唱歌仔冊時,能夠運用對話,編織出各種人物簡單但情節巧妙的故事,除了男女愛情之外,「相褒結構」也可以恰如其份地表述同性之間的患難友情。
    是故,在上篇闡述「相褒結構」在歌仔冊運作之理論後,下篇將選取主要形式為「相褒結構」,以「情」為故事內容之歌仔冊進行個案研究。分為友情、畸情、愛情等三方面論之。第三章〈相褒唱友情──《青冥擺腳對答歌》研究〉,談的正是一段盲人與跛者互相扶持、彼此激勵的同性友情故事。第四章〈相褒唱畸情──《最新張繡英林無宜相褒歌》研究〉內容講述風流男子與已婚女子的外遇故事,雖同為男女戀愛情事,但卻有違一般社會道德觀感,故安排在「愛情」之前。最後,第五章〈相褒唱愛情──《茶園相褒歌》、《農場相褒歌》研究〉,討論以「相褒結構」編寫之男女職場相戀故事。希望藉由考察以「相褒結構」敷唱結義友情、外遇畸情、男女愛情等三類不同情懷而具代表性之作品,從中挖掘歌仔冊藝術性與吸引力真正之所在。

    As Wang yu-de(1963) say, the “SaN-po-kua(相褒歌)” is very artistic and attractive for Kua-a-chheh(Taiwanese ballads, 歌仔冊). In chapter 1, we would discuss the question between “po-kua(褒歌)”, “SaN-po construction(相褒結構)” and Kua-a-chheh. In chapter 2, we would analyze the relation for the “SaN-po construction” and the Kua-a-chheh that were called “po-kua”. The point is to explore the “SaN-po construction” was an important form in Kua-a-chheh.
    The Kua-a-chheh which written by “SaN-po construction” were more than love stories. We would select three styles from the Kua-a-chheh which written by “SaN-po construction”. They contain descriptions of the friendship between a blindman and a cripple(chapter 3); the unfaithful love of a single man with a married woman(chapter 4); a man and a woman love to each other in a tea plantation or in a farm(chapter 5) .We would try to find the artistic and attractive point by study those Kua-a-chheh.

    目次   緒 論…………………………………………………00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目的……………………………001 第二節 歌仔冊文獻之刊布與研究概況回顧………004 一、歌仔冊文獻之刊布………………………………004 二、歌仔冊研究概況回顧……………………………008 第三節 研究範疇與章節安排………………………017   【上篇】「相褒結構」論   第一章 臺灣歌仔冊之內容分類與「相褒結構」…021 第一節 臺灣歌仔冊之內容分類……………………021 第二節 「相褒結構」之定義………………………026 第三節 「褒歌」、「相褒結構」與歌仔冊的內容032 第四節 小結…………………………………………040    第二章 「相褒結構」與臺灣歌仔冊「褒歌」之題043 第一節 題為「褒歌」且以「相褒結構」為主體者043 1.《最新分開勸合相褒歌》…………………………043 2.《天作奇緣相褒歌》(《少年男女挽茶對答相褒歌》) …………………………………………………………044 3.《生相火車褒歌》…………………………………046 4.《百花相褒歌》……………………………………047 5.《百草問答相褒歌》………………………………048 6.《自動車相褒歌》…………………………………049 7.《男愛女貪相褒歌》………………………………051 8.《最新牧童樵子相褒歌》…………………………052 9.《相褒拾盆牡丹歌》………………………………054 10.《相褒探娘新歌》………………………………054 11.《看命問卜相褒歌》……………………………056 12.《時調相褒歌》…………………………………057 13.《最新格氣褒歌》………………………………058 14.《茶園相褒歌》…………………………………059 15.《問路相褒歌》…………………………………059 16.《最新張繡英林無宜相褒歌》…………………060 17.《猜藥相褒男女對答新歌》……………………060 18.《現代流行撞球相褒歌》………………………061 19.《壹百柴名相褒歌》……………………………063 20.《買茶相褒歌》(《天作良緣新歌》)………064 21.《落陰相褒歌》…………………………………066 22.《農場相褒歌》…………………………………068 23.《嘉義行進相褒歌》……………………………069 24.《對答相褒歌》…………………………………070 25.《對答磅空相褒歌》……………………………071 26.《臺灣名勝仙洞遊歷褒歌》……………………072 27.《最新戲情相褒歌》……………………………073 28.《攬爛某拔繳尪對答相褒歌》…………………074 29.《鱸鰻相褒歌》…………………………………077 第二節 題為「褒歌」非以「相褒結構」為主體者079 30.《三國相褒歌》…………………………………079 31.《最新打擂臺相褒歌》…………………………079 32.《最新採茶褒流》………………………………080 33.《最新清心相褒歌》……………………………080 34.《麻雀相褒新歌》………………………………081 35.《黑貓黑狗相褒歌》……………………………081 36.《最新遊賞相褒歌》……………………………081 37.《覽爛相褒歌》…………………………………082 38.《子相褒歌》…………………………………082 第三節 「相褒結構」的型態與作用……………083 一、「相褒結構」的型態…………………………083 二、「相褒結構」的作用…………………………084 (一)、單純抒情…………………………………084 (二)、七分抒情,三分敘事……………………084 (三)、三分抒情,七分敘事……………………085 第四節 小結………………………………………086    【下篇】「相褒結構」歌仔冊作品研究    第三章 相褒唱友情──《青冥擺腳對答歌》研究089 第一節 前言…………………………………………089 第二節 《青冥擺腳對答歌》的版本與意義………090 第三節 《青冥擺腳對答歌》中的臺灣前人與往事092 一、盲人與跛者的謀生之道:按摩、卜卦、唱曲…092 二、臺灣歌仔藝人「傳習錄」………………………095 (一)、關於「盲歌手的浪漫想像」………………096 (二)、關於「歌手學藝過程的三個階段」………098 第四節 《青冥擺腳對答歌》中呈現的友情………101 一、同病相憐…………………………………………101 二、考驗友情…………………………………………102 三、闔家團圓…………………………………………104    第四章 相褒唱畸情──《最新張秀英林無宜相褒 歌》研究………………………………………………109 第一節 前言…………………………………………109 第二節 《最新張秀英林無宜相褒歌》的版本與意義 …………………………………………………………111 一、《會文本》………………………………………111 二、《文德本》………………………………………113 三、《石印本》………………………………………114 四、《開文本》………………………………………115 五、《黃塗本》………………………………………116 六、《捷發本》………………………………………116 七、目前所見《張秀英歌》六種版本的傳承關係…117 第三節 《張秀英歌》中的臺灣前人與往事………119 一、「日據時代內胡乾坤埔有一貌美的採茶婦人張 秀英與員潭坑人林無宜私通的故事」?……………120 二、「事為秀英丈夫所知,欲進法院控告其姦情」? …………………………………………………………121 三、總督與大王………………………………………123 四、「大王」有可能是誰?…………………………124 第四節 《張秀英歌》中呈現的畸情………………129 一、「盡驚娘仔恁丈夫」……………………………129 二、「街中頭人來勸和」……………………………131 三、「二人分開各回頭」……………………………132 附表:《張秀英歌》六種版本對照(以《會文本》 首葉為底本)…………………………………………135   第五章 相褒唱愛情──《茶園相褒歌》、《農場 相褒歌》研究…………………………………………141 第一節 前言…………………………………………141 第二節 《茶園相褒歌》、《農場相褒歌》的版本 與意義…………………………………………………143 一、兩種歌仔冊之版本說明…………………………143 (一)、關於《茶園相褒歌》………………………143 1.《捷發本》…………………………………………143 2.《竹林本》…………………………………………144 3.《自強本》…………………………………………145 4.《文甲本》…………………………………………146 5.《文乙本》…………………………………………147 (二)、關於《農場相褒歌》………………………148 1.《玉珍本》…………………………………………149 2.《竹林本》…………………………………………150 3.《自強本》…………………………………………151 4.《瑞成本》…………………………………………151 二、兩種歌仔冊之版本演變…………………………153 (一)、《茶園相褒歌》的五種版本………………153 (二)、《農場相褒歌》的四種版本………………154 三、兩種歌仔冊之編著者……………………………157 (一)、《茶園相褒歌》編著者──「宋文和」與 「宋阿食」、「宋乞食」考…………………………157 (二)、《農場相褒歌》編著者──「麥國安」及 其兄「麥田」的作品…………………………………159 第三節 《茶園相褒歌》中的臺灣前人與往事……161 一、養女?媳婦仔?…………………………………161 二、笑談謎猜…………………………………………167 第四節 《農場相褒歌》中的臺灣前人與往事……170 一、從《農場相褒歌》看新制度──農場…………170 二、從《農場相褒歌》看好料理──喜宴…………172 第五節 《茶園相褒歌》、《農場相褒歌》中呈現 的愛情…………………………………………………181 一、互動………………………………………………182 二、承諾………………………………………………184 三、完婚………………………………………………186   結論……………………………………………………191 第一節 「相褒結構」在歌仔冊中的應用特徵……191 第二節 歌仔冊以「相褒結構所表現的內容情懷…193 第三節 歌仔冊版本與意義…………………………194 主要參考書目…………………………………………197 【附錄一】:稻田尹戰後歸日履歷及論著目錄……239 【附錄二】: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所藏歌仔冊與 《臺灣歌謠書目》著錄歌仔冊之比較(初稿)……245     附圖目次   【圖1】《孔子項橐論歌》封面、首葉、版權頁……035 【圖2】《新編勸世自嘆花修善歌》上本封面、 首葉、版權頁……………………………………………038 【圖3】《最新分開勸合相褒歌》封面、首葉、 版權頁……………………………………………………043 【圖4】《男女挽茶對答歌》封面、首頁、版權頁…044 【圖5】《天作奇緣相褒歌》上本封面、首頁、 版權頁……………………………………………………044 【圖6】《少年男女挽茶對答相褒歌》封面、首葉…045 【圖7】《生相火車褒歌》封面、首葉、版權頁……046 【圖8】《最新百樣花歌》封面、首葉………………047 【圖9】《百花相褒歌》封面、首葉、版權頁………048 【圖10】《百草相褒歌》上本封面、首葉、版權頁…049 【圖11】《自動車相褒歌》封面、首葉、版權頁……050 【圖12】《司機車掌相褒歌》封面、首頁、版權頁…050 【圖13】《男愛女貪相褒歌》上本封面、首頁、 版權頁……………………………………………………052 【圖14】《最新牧童樵子相褒歌》封面、首葉、 版權頁……………………………………………………053 【圖15】《最新十二更鼓拾盆牡丹相合歌》封面、 首葉、版權頁……………………………………………054 【圖16】《最新探娘歌》封面、首葉、版權頁………055 【圖17】《看命問卜相褒歌》封面、首葉、版權頁…057 【圖18】《問路相褒歌》封面、首葉、版權頁………060 【圖19】《猜藥相褒男女對答新歌》封面、首葉、 版權頁……………………………………………………061 【圖20】《現代流行撞球相褒新歌》封面、首葉、 版權頁……………………………………………………062 【圖21】《壹百柴名相褒歌》封面、首葉、版權頁…063 【圖22】《天作良緣新歌》(《買茶相褒歌》)封面、 首葉、版權頁……………………………………………064 【圖23】《天作良緣歌》上本封面、首葉、版權頁 (黃塗活版所)…………………………………………065 【圖24】《天作良緣歌》上本封面、首葉、版權頁 (捷發漢書部)…………………………………………066 【圖25】《勸世相愛歌》(《落陰相褒歌》)………066 【圖26】《落陰相褒歌》上本封面、首葉、版權頁…068 【圖27】《曾二娘燒好香歌》上本封面、首葉、 版權頁……………………………………………………068 【圖28】《嘉義行進相褒歌》上集封面、首葉、 版權頁……………………………………………………069 【圖29】《對答相褒歌》封面、首葉、版權頁………070 【圖30】《對答磅空相褒歌》封面、首葉、版權頁…072 【圖31】《臺灣名勝仙洞遊歷褒歌》上本封面、首葉、 版權頁……………………………………………………073 【圖32】《最新戲情相褒歌》封面、首葉、版權頁…074 【圖33】《攬爛某拔繳尪歌》封面、首葉、末葉、 版權頁……………………………………………………076 【圖34】《最新文明北兵社會改善歌》封面、首葉、 版權頁……………………………………………………077 【圖35】《驢(鱸)鰻相褒歌》封面、首葉、版權頁078 【圖36】《青冥擺腳對答歌》上本封面、首葉、 版權頁……………………………………………………091 【圖37】〔日〕立石鐵臣《臺灣民俗圖繪.三》……095 【圖38】〔日〕立石鐵臣《臺灣民俗圖繪.十七》…095 【圖39】〔日〕片岡巖《臺灣風俗誌》所記「臺灣雜念」 歌題之「張秀英」………………………………………110 【圖40】《張秀英歌.會文本》扉頁、首葉、末葉、 封底內側…………………………………………………112 【圖41】《張秀英歌.文德本》封面、首葉…………113 【圖42】《張秀英歌.石印本》扉頁、首葉、封底…114 【圖43】《張秀英歌.開文本》封面、首頁…………115 【圖44】《張秀英歌.黃塗本》封面、首葉…………116 【圖45】《張秀英歌.捷發本》封面、首葉、版權頁117 【圖46】陳秋菊像………………………………………128 【圖47】《茶園相褒歌.捷發本》封面、首葉、 版權頁……………………………………………………144 【圖48】《茶園相褒歌.竹林本》封面、首葉、 版權頁……………………………………………………145 【圖49】《茶園相褒歌.自強本》首頁………………146 【圖50】《臺灣風俗歌選集(第五集)》封面………146 【圖51】《茶園相褒歌》「文甲本」第一封面、 第二封面、「文乙本」封面……………………………147 【圖52】《茶園相褒歌》「文甲本」、「文乙本」版權頁 對照………………………………………………………148 【圖53】《農場相褒歌.玉珍本》上本封面、首葉、 版權頁……………………………………………………149 【圖54】《農場相褒歌.竹林本》上本封面、首葉…150 【圖55】《臺灣風俗歌選集(第五集)》目次、《臺灣通 俗歌選集(第六集)》目次……………………………151 【圖56】《農場相褒歌.自強本》上本首頁…………151 【圖57】《農場相褒歌.瑞成本》上本封面、首葉、 版權頁……………………………………………………152 【圖58】豬架……………………………………………169 【圖59】「白鶴清酒」的廣告…………………………174

    主要參考書目
    一、歌仔冊
    (佚名)《最新十二更鼓拾盆牡丹合歌》(嘉義:捷發漢書部,1931年12月),國立臺灣文學館藏,黃得時捐贈
    (佚名)《三國坐馬合歌》(臺北:黃塗活版所,1925年8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佚名)《最新三國相褒楊管合歌》(廈門:會文堂,1921年),收入《俗文學叢刊.說唱:閩南歌仔》第366冊
    (佚名)《最新三國相褒楊管合歌》(嘉義:捷發漢書部,1936年2月),國立臺灣文學館藏,黃得時捐贈
    (佚名)《三國相褒歌》(臺中:瑞成書局,1933年7月),國立臺灣文學館藏,黃得時捐贈
    (佚名)《三國相褒歌》(新竹:竹林書局,1956年6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佚名)《最新三國相褒歌》(臺北:黃塗活版所,1925年9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佚名)《三國歌》(嘉義:捷發漢書部,1932年2月),筆者自藏
    (佚名)《天作良緣新歌》(《買茶相褒歌》)上下本(臺中:瑞成書局,1933年8月),收入曾子良編《閩南說唱歌仔(唸歌)資料彙編》第26冊
    (佚名)《天作良緣歌》上下本(臺北:黃塗活版所,1929年5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佚名)《天作良緣歌》上下本(嘉義:捷發漢書部,1931年10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佚名)《天作奇緣相褒歌》全二本(臺北:興新出版社,1956年4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佚名)《少年男女挽茶對答相褒歌》(新竹:竹林書局,1987年2月),收入曾子良編《閩南說唱歌仔(唸歌)資料彙編》第24冊

    (佚名)《最新文明北兵社會改善歌》(嘉義:玉珍漢書部,1932年7月),國立臺灣文學館藏,黃得時捐贈
    (佚名)《方世玉打擂臺相褒歌》(新竹:竹林書局,1958年5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佚名)《司機車掌相褒歌》(新竹:竹林書局,1958年11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佚名)《最新生相火車歌》(臺中:瑞成書局,1933年1月),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佚名)《生相火車褒歌》(廈門:會文堂書局,1926年),收入《俗文學叢刊.說唱:閩南歌仔》第366冊
    (佚名)《百花相褒歌》(新竹:竹林書局,1956年11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佚名)《最新百花歌》(廈門:會文堂,年代不詳),收入曾子良編《閩南說唱歌仔(唸歌)資料彙編》第25冊
    (佚名)《百草對答歌》(新竹:竹林書局,1956年1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佚名)《最新百樣花歌》(廈門:博文齋書局,年代不詳),收入《俗文學叢刊.說唱:閩南歌仔》第365冊
    (佚名)《百大戰歌》上下本(新竹:竹林書局,1957年6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佚名)《百子大戰歌》上下本(新竹:竹林書局,1966年3月三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佚名)《自由對答歌》(新竹:竹林書局,1958年5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佚名)《男女挽茶對答歌》(新竹:竹林書局,1955年11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佚名)《新刊秀英歌》(臺北:黃塗活版所,1925年),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佚名)《新刊秀英歌》(嘉義:捷發漢書部,1932年),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佚名)《社會風俗歌》(臺北:林興發印刷所,1931年6月),收入《俗文學叢刊.說唱:閩南歌仔》第364冊
    (佚名)《時調相褒歌》(廈門:會文堂書局,年代不詳),收入《俗文學叢刊.說唱:閩南歌仔》第366冊
    (佚名)《最新格氣褒歌》(廈門:文德堂書局,年代不詳),收入《俗文學叢刊.說唱:閩南歌仔》第365冊
    (佚名)《特別唱曲烏貓烏狗歌》上下冊(廈門:博文齋書局,年代不詳),收入曾子良編《閩南說唱歌仔(唸歌)資料彙編》第25冊
    (佚名)《最新病子歌》(嘉義:玉珍漢書部,1932年4月),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佚名)《問路相褒歌》(新竹:竹林書局,1946年3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佚名)《最新改良張秀英歌》(廈門:文德堂書局,年代不詳),收入《俗文學叢刊.說唱:閩南歌仔》第365冊
    (佚名)《新出張秀英相褒歌》(上海:開文書局,年代不詳),收入《俗文學叢刊.說唱:閩南歌仔》第365冊
    (佚名)《最新張繡英林無宜相褒歌》(上海:石印書局,年代不詳),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佚名)《探哥探娘新歌》(新竹:竹林書局,1956年11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佚名)《最新探娘歌》(嘉義:捷發漢書部,1932年4月再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佚名)《最新探娘歌》(臺中:瑞成書局,年代不詳),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佚名)《最新採茶褒流》(廈門:文德堂書局,年代不詳),,收入《俗文學叢刊.說唱:閩南歌仔》第365冊
    (佚名)《最新清心相褒歌》(廈門:會文堂書局,年代不詳),收入《俗文學叢刊.說唱:閩南歌仔》第366冊
    (佚名)《清代臺南奇案新歌林投》全六本(新竹:興新出版社印行,臺北:義成圖書社,1955年11月)存第三至第六本另有殘本四頁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佚名)《麻雀相褒新歌》(臺中:瑞成書局,1933年3月),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佚名)《曾二娘燒好香歌》全三本(新竹:竹林書局,1971年1月五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佚名)《黑貓黑狗相褒歌》(新竹:竹林書局,1971年6月三版),收入曾子良編《閩南說唱歌仔(唸歌)資料彙編》第25冊
    (佚名)《最新搖古歌》(廈門:會文堂書局,年代不詳),國家臺灣文學館藏,黃得時捐贈
    (佚名)《落陰相褒歌》(廈門:會文堂書局,1915年),收入《俗文學叢刊.說唱:閩南歌仔》第365冊
    (佚名)《落陰相褒歌》(嘉義:捷發漢書部,1936年6月),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佚名)《落陰相褒歌》全三本(新竹:竹林書局,1987年2月),收入曾子良編《閩南說唱歌仔(唸歌)資料彙編》第26冊
    (佚名)《落陰相褒歌》全三本(曾二娘故事)(新竹:竹林書局,1960年8月再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佚名)《新刊落陰褒歌》(臺北:黃塗活版所,1925年8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佚名)《最新落陰褒歌》(《勸世相愛歌》)(臺北:黃塗活版所,1926年12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佚名)《農場相褒歌》(新竹竹林書局,1955年5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佚名)《農場相褒歌》(臺南自強書局,1957年1月),收入曾子良編《閩南說唱歌仔(唸歌)資料彙編》第27冊
    (佚名)《最新遊賞相褒歌》(臺中:瑞成書局,1933年7月),國立臺灣文學館藏,黃得時捐贈
    (佚名)《嘉義行進相褒歌》上集、中集(嘉義:玉珍漢書部1934年9月),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佚名)《臺灣名勝仙洞遊歷褒歌》上下本(臺中:瑞成書局,1933年7月),國立臺灣文學館藏,黃得時捐贈
    (佚名)《最新臺灣故事風俗歌》(臺中:瑞成書局,1934年6月),國家臺灣文學館藏,黃得時捐贈
    (佚名)《燒酒嫖樂勸善歌》全三本(新竹:新竹書局,1971年10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佚名)《戲本相褒新歌》(新竹:竹林書局,1971年1月五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佚名)《勸世自嘆花修善歌》上本(嘉義:玉珍漢書部,1936年7月),國家臺灣文學館藏,黃得時捐贈
    (佚名)《勸世自嘆花修善歌》下本(嘉義:玉珍漢書部,1936年7月)收入曾子良編《閩南說唱歌仔(唸歌)資料彙編》第24冊
    (佚名)《覽爛相褒歌》(臺北:黃塗活版所,1926年3月),收入《俗文學叢刊.說唱:閩南歌仔》第366冊
    (佚名)《覽爛相褒歌》上下本(新竹:竹林書局,1971年1月五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佚名)《最新覽爛歌全本》(廈門:會文堂書局,1914年),收入曾子良編《閩南說唱歌仔(唸歌)資料彙編》第26冊
    (佚名)《攬爛某拔繳尪對答相褒歌》全二本(新竹:竹林書局,1956年11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佚名)《鱸鰻相褒歌》(新竹:竹林書局,1953年5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王賢德《五劍大鬧迷魂城歌》(臺中:瑞成書局,1936年7月)國家臺灣文學館藏,黃得時捐贈
    王賢德《狐狸練劍新歌》(臺中:瑞成書局,1936年6月)國家臺灣文學館藏,黃得時捐贈
    王賢德《哀情薄命妓女歌》(嘉義:捷發漢書部,1936年7月),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王賢德《看命問卜相褒歌》(嘉義:捷發漢書部,1936年10月),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王賢德《猜藥相褒男女對答新歌》(嘉義:捷發漢書部,1936年6月),國立臺灣文學館藏,黃得時捐贈
    宋乞食《對答相褒歌》(嘉義:捷發漢書部,1935年1月),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宋乞食《對答相褒歌》(嘉義:捷發漢書部,1935年1月),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宋文和(續)《最新牧童樵子相褒歌》(嘉義:捷發漢書部,1934年6月),國家臺灣文學館藏,黃得時捐贈
    宋文和《好笑秦王姜女祭杞郎新歌》(嘉義:玉珍漢書部,1934年5月),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宋文和《百草問答相褒歌》上下本(嘉義:捷發漢書部,1934年9月),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宋文和《自動車相褒歌》(嘉義:捷發漢書部,1935年9月),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宋文和《破天羅地網陣戶蠅蚊仔大戰歌》上中下集(嘉義:捷發漢書部,1935年6月),國家臺灣學館藏,黃得時捐贈
    宋文和《茶園相褒歌》(嘉義捷發漢書部,1935年1月),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宋文和《現代流行撞球相褒歌》(嘉義:捷發漢書部1936年6月),國立臺灣文學館藏,黃得時捐贈
    宋文和《曾二娘燒好香歌上本》(嘉義:玉珍漢書部,1934年2月),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宋文和《曾二娘遊地府歌下本》(嘉義:玉珍漢書部,1934年3月),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宋文和《對答磅空相褒歌》(嘉義:捷發漢書部,1936年2月),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宋阿食(宋文和)《問路相褒歌》(嘉義:捷發漢書部,1932年4月再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汪思明《最新烏貓烏狗歌》上下本(廈門:會文堂書局,1932年),收入《俗文學叢刊.說唱:閩南歌仔》第365冊

    林有來《茶園相褒歌》(新竹:竹林書局,1954年2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林有來《茶園相褒歌》(臺南:自強書局,1957年1月),收入曾子良編《閩南說唱歌仔(唸歌)資料彙編》第27冊
    林有來《茶園相褒歌》(臺中文林出版社 [新竹竹林書局])1958年11月五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閩A5-020)
    林有來《茶園相褒歌》(臺中文林出版社 [新竹竹林書局])1958年11月五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閩A5-020)
    林阿九《最新戲情相褒歌》(嘉義:捷發漢書部,1932年9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林榮(譯)《最新張勇打七十二擂臺相褒歌》(臺北:周協隆書店,1932年7月),收入《俗文學叢刊.說唱:閩南歌仔》第365冊
    邱清壽《最新分開勸和相褒歌》(嘉義:玉珍漢書部,1935年1月),國家臺灣文學館藏,黃得時捐贈
    邱清壽《青冥擺腳對答歌》上下本(嘉義:捷發漢書部,1937年4月),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邱清壽《最新探親結緣新歌》全三本(臺北:廣榮社,1932年12月),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邱清壽《壹百柴名相褒歌》(新竹:竹林書局1958年5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南安清風閣遊客抄錄《最新張繡英林無宜相褒歌》(廈門會文堂書局,年代不詳),臺灣大學圖書館特藏組藏
    洪仔必《三婿祝壽新歌(附《最新倡門賢母的歌》《最新懺悔的歌》)》(嘉義:玉珍漢書部,1933年9月),收入曾子良編《閩南說唱歌仔(唸歌)資料彙編》第27冊
    張坤繰(燥?)《一女配三婿歌》(嘉義:玉珍漢書部,1937年2月),國家臺灣文學館藏,黃得時捐贈
    陳春榮《新歌王哥柳哥》全二本(新竹:興新出版社印行,臺北:義成圖書社經銷,1956年12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麥田《最新手巾歌》(嘉義:玉珍漢書部,1932年5月),國家臺灣文學館藏,黃得時捐贈
    麥田《火燒紅蓮寺歌》第一集(存七集,待續,嘉義:玉珍漢書部,1934年5月),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麥田《火燒紅蓮寺歌》第二集(存七集,待續,嘉義:玉珍漢書部,1932年8月),收入曾子良編《閩南說唱歌仔(唸歌)資料彙編》第4冊
    麥田《火燒紅蓮寺歌》第三集(存七集,待續,嘉義:玉珍漢書部,1932年8月),收入曾子良編《閩南說唱歌仔(唸歌)資料彙編》第4冊
    麥田《最新百歌》上本(嘉義:玉珍漢書部,1932年8月),收入曾子良編《閩南說唱歌仔(唸歌)資料彙編》第25冊
    麥田《封神榜妲己敗紂王歌卷一》(嘉義:玉珍漢書部,1932年8月)
    麥田《封神榜文王被赦子牙伐商歌二集》(嘉義:玉珍漢書部,1932年10月)
    麥田《封神榜大排十絕陣連十二門人下山歌三集》(嘉義:玉珍漢書部,1932年10月)
    麥田《電影荒江女俠歌第一冊:戰蜈蚣大刀殞命/學武藝名山拜師/三俠大破寶林寺》(嘉義:捷發漢書部,1932年9月),收入曾子良編《閩南說唱歌仔(唸歌)資料彙編》第5冊
    麥田《電影荒江女俠歌第二冊:火燒韓家庄/黑店逢奇人/雙俠探古塔》(嘉義:捷發漢書部,1932年9月),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麥田《電影荒江女俠歌第三冊:牛鬼島逢異人/張家口尋玉琴/斬蜈蚣報父仇》(嘉義:捷發漢書部,1932年9月),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麥田《電影荒江女俠歌第四冊:風虎堂喜成美眷/迎素閣公子銷魂/月夜險蹈天王寺》(嘉義:捷發漢書部,1932年9月),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麥田《電影荒江女俠歌第五冊:赴奇險怵目驚心/無意重晤雲三娘/五俠大破天王寺》(嘉義:捷發漢書部,1932年9月),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麥國安《火燒紅蓮寺歌》第三集(嘉義:玉珍漢書部,1932年10月),收入曾子良編《閩南說唱歌仔(唸歌)資料彙編》第4冊
    麥國安《火燒紅蓮寺歌》第四集(嘉義:玉珍漢書部,1932年10月),收入曾子良編《閩南說唱歌仔(唸歌)資料彙編》第4冊
    麥國安《火燒紅蓮寺歌》第五集(嘉義:玉珍漢書部,1933年3月),收入曾子良編《閩南說唱歌仔(唸歌)資料彙編》第4冊
    麥國安《火燒紅蓮寺歌》第六集(同前,1934年2月),收入曾子良編《閩南說唱歌仔(唸歌)資料彙編》第4冊
    麥國安《火燒紅蓮寺歌》第七集(嘉義:玉珍漢書部,1934年9月),收入曾子良編《閩南說唱歌仔(唸歌)資料彙編》第4冊
    麥國安《最新百歌》下本(嘉義:玉珍漢書部,1932年8月)收入曾子良編《閩南說唱歌仔(唸歌)資料彙編》第25冊
    麥國安《孫悟空大鬧水宮地府歌第一集》(嘉義:玉珍漢書部,1933年3月)
    麥國安《孫悟空大鬧水宮地府歌第二集》(嘉義:玉珍漢書部,1933年3月)
    麥國安《孫悟空大鬧天宮歌第三集》(嘉義:玉珍漢書部,1934年2月)
    麥國安《農場相褒歌》上本(嘉義玉珍漢書部,1934年2月),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麥國安《農場相褒歌》下本(嘉義玉珍漢書部,1934年3月),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麥國安《嘉義行進相褒歌》上集(嘉義:玉珍漢書部,1934年9月),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麥國安《嘉義行進相褒歌》中集(嘉義:玉珍漢書部,1934年9月),臺灣大學圖書館楊雲萍文庫藏
    賴阿塗《男愛女貪相褒歌》全二本(新竹:竹林書局,1957年6月),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曾子良編《閩南說唱歌仔(唸歌)資料彙編》(贊助單位:行政院文建會;執行單位:中華民國臺灣歌仔學會;計畫主持人:曾子良,1995年4月),共二十九冊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俗文學叢刊編輯小組編《俗文學叢刊》第四輯第362冊~366冊「說唱:閩南歌仔」(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4年10月)

    二、其他文學作品
    楊守愚〈誰害了她〉收入鍾肇政、葉石濤主編,張恒豪、林梵、羊子喬編《臺灣文學全集○2:一群失業的人》(臺北:遠景出版社,1979年7月初版,1981年9月再版),頁19~27
    龍瑛宗作,鍾肇政譯〈〉原刊於《日本風俗》(1929年,出版項不詳)雜誌,收入鍾肇政、葉石濤主編,張恒豪、林梵、羊子喬編《臺灣文學全集○7:植有木瓜樹的小鎮》(臺北:遠景出版社,1979年7月),頁143~164
    郭水潭作,陌上桑譯〈某個男人的手記〉原刊於《大阪每日新聞》(1935年,出版項不詳),收入鍾肇政、葉石濤主編,張恒豪、林梵、羊子喬編《臺灣文學全集○6:送報伕》(臺北:遠景出版社,1979年7月初版,1981年9月再版),頁117~126
    〔阿拉伯〕(佚名),李唯中譯《一千零一夜(九)》據1835年埃及布拉克本「分夜全譯本」(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3年2月)

    三、報刊雜誌
    《三六九小報》全三冊(臺南:三六九小報社,成文出版社影印本,年代不詳)
    《民俗臺灣》全三卷,共42號(臺北:武陵出版社,1988年8月復刻,原刊為東都書籍臺北支店,1941年10月~1945年1月)
    《南方土俗.南方民族》據婁子匡主編,臺北東方文化書局影印本(1973年夏)

    四、中外文著作、專書
    吳文星、高志彬主編《臺灣文獻書目解題:方志類(一)》(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87年11月)
    吳瀛濤《臺灣諺語》(臺北:臺灣英文出版社,1975年2月初版,1988年4月八版)
    吳瀛濤《臺灣民俗》(臺北:眾文圖書公司,1975年8月四版)
    黃哲永、黃震南合著《臺灣鄉土文化論文集》(自印本,未署年月)
    黃勁連編註《南瀛臺灣民間文學叢書》第二輯共六冊《○7鄭國姓開臺灣歌》(附《勸儂莫過臺灣歌》、《桃花女周公鬥法》、《陳三五娘》三種)《○8周成過臺灣》(附《李三娘上水歌》一種)《○9二林鎮大奇案》(附《基隆七號房慘案》、《金姑看羊》二種)《○10義賊廖添丁》(附《孟姜女配夫歌》一種)《○11金快也跳運河》(附《石平貴、王寶川》、《百花肖褒歌》二種)《○12乞食.藝旦歌》(附《白蛇傳》一種)(臺南縣文化局出版,2001年8月)
    黃國彥譯、王育德《臺灣話講座》(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93年5月)
    (佚名)《達摩一掌金》(臺中:瑞成書局,1975年3月再版),筆者自藏
    〔美〕阿爾伯特.貝茨.洛德(Albert B. Lord)著,尹虎彬譯,《故事的歌手》(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5月,據哈佛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譯)
    郭立誠《中國藝文與民俗》(臺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1984年3月)
    簡上仁《臺灣民謠》(臺北:眾文圖書公司,1990年5月二版)
    許進發編《臺灣重要歷史文獻選編(1895~1945)》(臺北:國史館,2006年12月)
    胡萬川《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新竹: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2004年1月)
    洪汝茂總編輯《日治時期戶籍登記法律及用語編譯(增修版)》(臺中縣政府,2005年10月增修1版)
    洪聰敏《澎湖的褒歌》(澎湖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6月)
    洪聰敏《澎湖水調──澎湖的褒歌續集》(澎湖縣立文化中心,2003年8月)
    高賢治、馮作民譯《臺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眾文圖書公司,1978年5月)
    史明《臺灣人四百年史》(San Jose, Calif. : 蓬島文化公司,1980年9月)
    施添福監製,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調製《臺灣堡圖》(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6年9月)
    施炳華《臺灣歌仔冊欣賞》(附3CD,臺南:開朗雜誌社公司,2008年4月)
    〔清〕徐珂《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排印本,1984年10月)
    曾永義《說俗文學》(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0年4月)
    〔日〕中島利郎編《1930年代臺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高雄:春暉出版社,2003年3月)
    張北、王琥生等譯,王洛林監譯《臺灣憲兵隊史》上、下(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1年6月),編入「臺灣史料新刊」第21種
    陳柔縉《臺灣西方文明初體驗》(臺北:麥田出版社,2005年7月)
    陳健銘《野臺鑼鼓》(臺北:稻鄉出版社,1989年6月)
    〔清〕陳夢林編纂《諸羅縣志》(1717)(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12月)編為「臺灣文獻叢刊第141種」
    鄭鵬雲、曾逢辰《新竹縣志初稿》(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年11月)編為「臺灣文獻叢刊第61種」
    杜建坊《歌仔冊起鼓:語言、文學與文化》(臺北:臺灣書房出版公司,2008年3月)
    〔日〕東方孝義《臺灣習俗》(臺北高等法院檢察局通譯室同人研究會,1942年10月初版;臺北:南天書局,1997年12月初版二刷)
    〔美〕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 D.D.)著,林耀南譯《臺灣遙寄──島嶼、住民、傳道》(原刊本“From Far Formosa: The Island, Its People, and Missions”, by George Leslie Mackay, D.D., Edited by the Rev. J. A. Macdonald. New York, Chicago, Toronto F. H. Revell company, second edition, 1896 [1895])(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9年3月,編為「臺灣叢書譯文本第五種」)臺南市立圖書館臺灣資料室藏
    〔日〕平澤丁東《臺灣歌謠名著物語》(臺北:晃文館,1917年2月)
    〔日〕片岡巖《臺灣風俗誌》(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21年2月初版,1924年9月再版),臺北師範學院(今改臺北教育大學)圖書館藏
    亦玄(陳玉慶)編著《新編臺語溯源.續篇》(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3月)
    〔美〕約翰.邁爾斯.弗里(John Miles Foley)著,朝戈金譯《口頭詩學:帕里-洛德理論》(“The Theory of Oral Composition: History and Methodology”, 1988)(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8月,據印地安那出版社1988年版譯)
    李獻璋編《臺灣民間文學集》(臺北:龍文出版社,1989年2月影印本原刊臺中:臺灣新文學社,1936年6月)
    劉守華《比較故事學》(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9月)
    劉寧顏主編,黃連財、吳坤明、陳錦榮編譯《臺灣慣習記事(中譯本)》第二卷(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7年2月)
    劉寧顏主編,黃連財、吳坤明、陳錦榮編譯《臺灣慣習記事(中譯本)》第三卷(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8年6月)
    林松源編《首屆臺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彰化:臺灣省磺溪文化學會,1997年6月)
    〔日〕鈴木清一郎《臺灣舊慣冠婚葬祭年中行事》(臺北:祥生出版社[古亭書屋],1975年8月複印本,原刊本臺北: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12月)
    連橫《雅堂文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年12月)編為「臺灣文獻叢刊第208種」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3月)
    婁子匡編《閩南話唱本Ⅲ》《國立北京大學中國民俗學會民俗叢書》第十輯第183種,(臺北:東方文化供應社,1972年)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日據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2年12月)
    昊天嶺文史工作室編《金山相褒歌》(臺北:昊天嶺文史工作室,2003年11月)
    昊天嶺文史工作室編《平溪相褒歌》(臺北:昊天嶺文史工作室,2004年11月)
    昊天嶺文史工作室編《雙溪相褒歌》(臺北:昊天嶺文史工作室,2005年11月)
    柯志明《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臺灣的發展與從屬》(臺北:群學出版公司,2003年9月)
    柯榮三《時事題材之臺灣歌仔冊研究》(臺北:國立編譯館,2008年2月)
    汪毅夫《閩臺緣與閩臺風──閩臺關係、閩臺社會與閩南文化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
    汪仲賢撰文,許曉霞繪圖《上海俗語圖說》(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6月,據1935年6月上海社會出版社原刊本影印)
    〔日〕稻田尹《臺灣歌謠集(第壹輯)》(臺北:臺灣藝術社,1943年4月,國立臺中圖書館藏)
    臧汀生《臺灣閩南語歌謠研究》(臺灣商務出版社,1980年5月)
    臺北帝大東洋文學會編《臺灣歌謠書目》(油印本,1940年10月),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藏
    臺灣憲兵隊編《臺灣憲兵隊史》(臺北:臺灣憲兵隊,1932年1月,國立臺中圖書館藏)
    〔美〕艾伯華《臺灣唱本提要》(“Taiwanese Ballads A Catalogue”by Wolfram Eberhard,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收入婁子匡編《亞洲民俗.社會生活專刊》第22輯(臺北:東方文化書局,1974年夏),共171頁,含前言、索引、附錄
    〔美〕艾伯華著、范珍輝、鄭為元、洪貴真譯《中國社會研究論叢》(原書無版權頁)
    〔明〕萬明英《三命通會》收入《珍本術數叢書》第61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5年7月)
    薛汕《書曲散記》(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5年5月)

    五、中外文單篇著作、期刊論文
    丁鳳珍〈臺語文學參與臺灣歷史解說的重要性:以《相龍年一歌詩》kap《辛酉一歌詩》的研究作例(臺語文學參與臺灣歷史解說的重要性:以《相龍年一歌詩》與《辛酉一歌詩》的研究作例)〉「2005臺語文學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10月29~30日
    王育德〈「臺灣語講座」第十七回.歌仔冊話〔1〕〉臺灣青年編集委員會編《臺灣青年》第30號(東京都:臺灣青年會宣傳部,1963年5月),頁50~55,中研院臺史所圖書館藏
    王育德〈「臺灣語講座」第十八回.歌仔冊話〔2〕〉臺灣青年編集委員會編《臺灣青年》第31號(東京都:臺灣青年會宣傳部,1963年6月),頁41~45,中研院臺史所圖書館藏
    王育德〈「臺灣語講座」第十九回.歌仔冊話〔3〕〉臺灣青年編集委員會編《臺灣青年》第33號(東京都:臺灣青年會宣傳部,1963年8月),頁40~43,中研院臺史所圖書館藏
    王育德〈「臺灣語講座」第二十回.歌仔冊話(補講)〉臺灣青年編集委員會編《臺灣青年》第34號(東京都:臺灣青年會宣傳部,1963年9月),頁38~43,中研院臺史所圖書館藏
    王育德作,葉笛譯,松尾直太校訂〈臺灣演劇的今昔〉原刊於《翔風》第22期(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文藝部,1941年7月),收入黃英哲主編,王惠珍等譯,涂翠花、葉笛監譯《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第三冊(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6年10月),頁144~159
    王振義〈淺說臺灣閩南語社會的唸歌〉中華民國臺灣史蹟研究中心研究組編《臺灣史研究暨史料發掘研討會論文集》(高雄:中華民國臺灣史蹟研究中心,1987年8月),頁285~301
    王振義〈歌仔調的「詩合樂」歌唱傳統與特質初探〉《民俗曲藝》第54期「專題」(臺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1988年7月),頁97~107
    王順隆〈談臺閩「歌仔冊」的出版概況〉《臺灣風物》第43卷第3期(臺北:臺灣風物雜誌社,1993年9月),頁109~131
    王順隆〈閩臺「歌仔冊」書目.曲目〉《臺灣文獻》第45卷第3期(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9月),頁171~271
    王順隆〈「歌仔冊」書目補遺〉《臺灣文獻》第47卷第1期(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3月),頁73~100
    王順隆〈從七種全本《孟姜女歌》的語詞、文體看「歌仔冊」的進化過程〉《臺灣文獻》第48卷第2期(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6月),頁165~186,含圖版8頁
    王順隆〈論臺灣「歌仔戲」的語源與臺灣俗曲「歌仔」的關係〉《文大學文學部紀要》11-2號(埼玉縣越谷市:文教大學文學部,1998年2月),頁94~101
    王順隆〈「歌仔冊」的押韻形式及平仄問題〉《民俗曲藝》第136期(臺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2002年6月),頁201~238,含正文後附表〈閩南語俗曲唱本「歌仔冊」全文資料庫總書目〉14頁及圖版9頁
    王嘉弘〈從戰後初期有關二戰、日本戰敗等事件臺灣歌仔冊看其教育宣傳功能──以張新興《西歐大戰記──光復新生臺灣》為例〉《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第48期(2007年7月),頁271~301
    〔日〕田大熊載《民俗臺灣》第1卷第2號(通卷第2號,東都書籍臺北支店,1941年8月),頁6~7
    朱介凡〈敦煌變文目錄及「孔子項託相問書」傳承〉載《大陸雜誌》第22卷第7期(臺北:大陸雜誌社,1961年4月),頁10~15
    〔日〕池田敏雄〈臺灣食習資料─臺北市艋舺於─〉載《民俗臺灣》第4卷第1號(通卷第30號,東都書籍臺北支店,1944年1月),頁2~17
    〔美〕艾伯華(Wolfram Eberhard,1974)〈華南唱本及其道德觀〉收入Wolfram Ederhard著、范珍輝、鄭為元、洪貴真譯《中國社會研究論叢》,(原書無版權頁)
    吳新榮〈媳婦仔螺〉載《民俗臺灣》第3卷第11號(通卷第29號),頁36~37
    呂阿昌〈妊娠及出產關臺灣民俗〉(和妊娠及生產有關的臺灣民俗)載《民俗臺灣》第1卷5號,通卷第5號,頁2~5
    呂赫若〈媳婦仔場合〉(媳婦仔的立場)載《民俗臺灣》第3卷第11號(通卷第29號),頁39~41
    呂興昌〈論鄭坤五的「台灣國風」〉收入《台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清華大學中文系,1998年6月)
    呂興昌〈戰後歌仔冊中的災難主題〉「戰後初期臺灣文學與思潮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臺中:東海大學中文系,2003年11月29、30日
    李文獻〈從食新娘茶講四句歌歌仔冊看臺灣閩南的婚俗〉「2007海峽兩岸民俗暨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桃園:南亞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2007年11月24~25日
    李國俊〈閩南尪姨歌研究〉《民俗曲藝》第54期「專題」(臺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1988年7月),頁126~151
    李國俊〈豐富多姿的臺灣歌仔〉《大華晚報》副刊,第十一版(1988年7月31日)
    李獻璋〈現存清末閩南歌謠集〉《華僑生活》第2卷8期(東京:華僑生活社,1963年8月),頁7~14,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李獻璋〈清代福佬話歌謠〉《臺灣文藝》革新號第25號(第78期).26號(第79期)合刊(臺北:臺灣文藝雜誌社,1982年12月),頁249~301
    求適齋主人〈臺灣北部土匪投降顛末〉載《臺北文物季刊》第8卷第2期(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59年6月),頁30~42
    汪毅夫〈西觀樓藏閩南語歌仔冊《臺省民主歌》之研究〉收入《閩臺緣與閩臺風──閩臺關係、閩臺社會與閩南文化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頁189~202
    汪毅夫〈1826~2004:海峽兩岸的閩南語歌仔冊〉收入《閩臺緣與閩臺風──閩臺關係、閩臺社會與閩南文化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頁203~219
    〔日〕和田漠〈媳婦仔雜記〉載《民俗臺灣》第3卷第11號(通卷第29號),頁28~31
    周純一〈從萬曆刊本金花女到歌仔簿金姑看羊──金花女故事探討〉《民俗曲藝》第54期「專題」(臺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1988年7月),頁24~56
    周純一〈「臺灣歌仔」的說唱形式應用〉《民俗曲藝》第71期(臺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1991年5月),頁108~143
    林香薇〈論臺灣閩南語歌仔冊的版本和詞彙──以「僥倖錢開食了歌」為例〉《漢學研究》第23卷第2期(臺北:漢學研究中心,2005年12月),頁467~496
    林惠娟、孫瑞琴〈白馬將軍陳秋菊評傳(一)~先世及其崛起〉載《東南學報》第27期(臺北:東南技術學院,2004年12月),頁369~382
    〔日〕波多野太郎〈新得中國小說戲曲語學書目提要〉《東洋大學大學院紀要.文學研究科》第18集(東京都:東洋大學大學院,1982年2月),頁199~215,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
    姚榮松〈臺灣閩南語歌仔冊的用字分析與詞彙解讀──以《最新落陰相褒歌》為例〉「臺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新竹師院臺灣語言及語文教學研究所主辦,1998年5月31日~6月1日;《國文學報》第29期(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2000年4月),頁193~230
    施炳華〈談歌仔冊的音字與整理〉《成大中文學報》(臺南:成功大學中文系,2000年6月),頁207~225
    施炳華〈談歌仔冊中「相褒歌」的名與實〉載《民俗曲藝》第160期「文學與文化:臺灣傳統戲曲的文本研究專輯Ⅱ」(臺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2008年6月),頁75~121
    〔法〕施博爾(施舟人)〈五百舊本「歌仔冊」目錄〉《臺灣風物》第15卷第4期(臺北:臺灣風物社,1965年10月),頁41~60
    柯榮三〈烏煙鬼?阿片仙?──兼論《臺灣日日新報》上的一種「阿片歌」〉載《臺灣文學評論》第8卷第1期(臺南:真理大學麻豆校區臺灣文學資料館,2008年1月),頁54~74
    洪惟仁〈日據時代的臺語辭典編纂〉收入〔日〕小川尚義編《臺日大辭典》上下卷(編為「閩南語經典辭書彙編」7、8,臺北:武陵出版公司,1993年2月複印本)正文前,頁20
    洪淑苓〈孟姜女歌仔冊的敘事特點與孟姜女形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國際學術會議暨第四屆民間文化青年論壇」會議論文,武漢: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華中師範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2006年7月21~26日
    洪淑苓〈歌仔冊的敘事藝術〉「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理論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福州:福建省文聯會,2006年9月15~16日,後改題〈歌仔冊《周成過臺灣》的敘事藝術──竹林書局刊本與楊秀卿說唱的比較與分析〉,收入《閩臺民間藝術理論研究文集》(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年12月),頁32~55
    洪淑苓〈孟姜女歌仔冊的敘事特點與孟姜女形象──以臺灣大學楊雲萍文庫所藏資料為範疇〉載《民間文化論壇》2006年第5期(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年10月),頁54~62
    洪淑苓〈孟姜女故事形塑的女性文化及其在歌仔冊的呈現〉「2006俗文學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6年12月
    洪淑苓〈打老婆與打老公──從「打某歌」與「打尪歌」等看通俗文學中的性別政治〉,「第五屆民間文化青年論壇」會議網路發表論文,網址:http://www.pkucn.com/chenyc/thread.php?tid=8556,北京: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學研究所,2007年8月3日。
    洪淑苓〈話本與歌仔冊之白蛇故事比較〉「2007年明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福州: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2007年8月19~24日
    胡紅波〈稻田尹的《臺灣歌謠集》〉載《臺灣文學評論》第1卷第2號(臺南:真理大學麻豆校區臺灣文學資料館,2001年10月),頁212~216
    胡萬川〈賴和先生及李獻璋先生等民間文學觀念及工作之探討〉「賴和及其同時代的作家──日據時期臺灣文學國際學術會議」會議論文(新竹: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1994年11月)
    胡萬川〈從歌謠到流行文化──一個文化定位的正名〉林松源主編《首屆臺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彰化:臺灣省磺溪文化學會,1997年6月),頁1~19
    胡萬川〈從集體性到個人風格──民間文學的本質與發展〉收入《第二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2001年2月)
    高明瑋〈「呂蒙正」歌仔冊之研究──兼論其與本地歌仔「呂蒙正」之關聯〉《臺灣民俗藝術彙刊》第1期(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2004年10月),頁1~22
    張文環〈老娼撲滅論〉載《民俗臺灣》第3卷第11號(通卷第29號),頁34~35
    張玉萍〈禁錮與脫出:論歌仔冊《最新運河奇案歌》中的自由戀愛觀〉「2005臺語文學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10月29~30日
    張玉萍〈笑詼kap奉勸之間──論歌仔冊《新編勸改修身歌》喜劇式書寫(趣味與奉勸之間──論歌仔冊《新編勸改修身歌》的喜劇式書寫)〉「第一屆臺灣語文暨文化研討會」會議論文,高雄:中山醫學大學臺灣語文學系,2006年4月29~30日
    張秀蓉〈牛津大學所藏有關臺灣的七首歌謠〉《臺灣風物》第43卷第3期(臺北:臺灣風物雜誌社,1993年9月),頁196~177
    張炫文〈「七字調」在臺灣民間歌謠中的地位〉《民俗曲藝》第54期「專題」(臺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1988年7月),頁78~96
    張繼光〈民歌《十八摸》曲調源流初探〉載《復興劇藝學刊》第27期(臺北: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1999年4月),頁73~106
    郭立誠〈由上海錦章書局新書廣告說起〉《民俗曲藝》第16期(臺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1982年5月),頁60~63
    郭秋生〈建設臺灣話文一提案〉原刊《臺灣新民報》1931年8月29日、9月7日,連載二回收入中島利郎編《1930年代臺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高雄:春暉出版社,2003年3月),頁91~98
    郭秋生〈還在絕對的主張建設「臺灣話文」〉原刊1932年11月間《臺灣新民報》日刊,分十二回連載收入中島利郎編《1930年代臺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高雄:春暉出版社,2003年3月),頁435~462
    陳永鑫〈Holo歌仔Kah Hakka傳仔《中部地震歌》比較Kah分析(河洛歌仔和客家傳仔《中部地震歌》的比較與分析)〉「2005臺語文學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10月29~30日。
    陳永鑫〈Ui聲韻學觀點看歌仔冊假借字(從聲韻學的觀點看歌仔冊之假借字)〉「古典、現代與庶民重層景觀──2007臺灣文學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臺南女子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2007年3月26日
    陳兆南〈陳三五娘唱本的演化〉《民俗曲藝》第54期「專題」(臺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1988年7月),頁9~23
    陳兆南〈臺灣歌仔略說〉《大華晚報》副刊,第十一版(1988年7月31日)
    陳兆南〈臺灣歌冊綜錄〉《逢甲大學中文學報》第2期(臺中:逢甲大學中文系,1994年4月),頁43~66
    陳兆南〈論歌仔冊的版本與變遷〉「文物、記憶與文化認同的建構」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中: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法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臺北分部),會議期間:2008年6月28~29日
    陳昀昀〈民間文學的奇葩──臺語褒歌初探〉《臺南女子技術學院學報》第21期(臺南女子技術學院,2002年10月),頁201~219
    陳健銘〈閩臺歌冊縱橫談〉《民俗曲藝》第52期(臺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1988年3月),頁109~121後收入《野臺鑼鼓》,頁71~83
    陳健銘〈曾二娘歌和金橋科儀〉《民俗曲藝》第54期「專題」(臺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1988年7月),頁108~125
    陳健銘〈江湖走唱和歌冊的關係〉《臺灣歌仔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指導單位:文建會、教育部,主辦單位:臺灣歌仔學會,1991年12月27~28日),中研院民族所圖書館藏
    陳紹馨〈書評:稻田尹著《臺灣歌謠集》第壹輯〉載《民俗臺灣》第3卷7號,通卷第25號(臺北:東都書籍臺北支店,1943年7月),頁38~39
    曾子良〈臺灣閩南語說唱文學──歌仔的內容及其反映之思想〉《民俗曲藝》第54期「專題」(臺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1988年7月),頁57~77
    曾子良〈《臺灣朱一貴歌》考釋〉林松源主編《首屆臺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彰化:臺灣省磺溪文化學會,1997年6月),頁268~299。又可見《臺灣文獻》第50卷第3期(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年9月),頁87~123
    曾子良〈臺灣地震歌──兼懷民族說唱藝人吳天羅先生〉「2003年說唱藝術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臺北: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2003年11月16日
    曾子良〈《臺省民主歌》之校證及其作者考索〉載《民俗曲藝》第159期「文學與文化:臺灣傳統戲曲的文本研究專輯Ⅰ」(臺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2008年3月),頁83~168
    曾永義〈中央研究院所藏俗文學資料的分類整理和編目〉收入曾永義《說俗文學》(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0年4月),頁1~10
    曾品滄〈從歌仔冊《最新十二碗菜歌》看臺灣早期飲食〉《臺灣風物》第五十二卷第三期(臺北:臺灣風物雜誌社,2002年9月),頁9~18
    菊仙〈後藤新平氏的「治臺三策」〉載1927年2月20日《臺灣民報》第145號,頁14~15
    黃石輝〈怎麼不提倡鄉土文學〉原刊《伍人報》第9~11號(1930年8月16~9月1日)收入中島利郎編《1930年代臺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高雄:春暉出版社,2003年3月)頁1~6
    黃哲永〈臺灣鄉土文化的寶典──《千金譜》〉「臺灣鄉土文化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高雄:樹德工商專科學校共同科國文教學研究會主辦,1998年),共19頁
    黃得時〈談談鄉土文學〉未見原稿,應發表於1932年《臺灣新民報》日刊(1993年6月收入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之《黃得時評論集》)收入中島利郎編《1930年代臺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高雄:春暉出版社,2003年3月),頁321~326
    黃得時〈關於臺灣歌謠的搜集〉《臺灣文化》第6卷第3.4期合刊(臺北:臺灣文化協進會,1950年12月),頁31~38
    黃得時〈臺灣歌謠之形態〉《文獻專刊》第3卷第1期(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2年5月),右翻頁1~17(按:該期左翻頁1~20為宋文薰、劉枝萬〈貓霧拺番社曲〉一文),中研院民族所圖書館藏
    黃敦厚〈進香禮儀的探討:以大甲媽祖為例〉載《民俗曲藝》第158期(臺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2007年12月),頁9~38
    黃潘萬〈陳秋菊抗日事蹟採訪記〉載《臺灣文獻》第10卷第4期(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9年12月)頁51~62
    〔日〕新樹〈宴席及料理雜話〉(關於宴席及菜餚之雜話)載〔日〕臺灣慣習研究會著《臺灣慣習記事》第2卷第10號(臺北:臺灣慣習研究會,1902年10月,頁61~68),臺南市立圖書館日文舊籍特藏
    〔日〕新樹〈宴席及料理雜話(續)〉(關於宴席及菜餚之雜話[續])原載〔日〕臺灣慣習研究會著《臺灣慣習記事》第3卷第1號(臺北:臺灣慣習研究會,1903年1月),頁69~78,臺南市立圖書館日文舊籍特藏
    葉洪生〈平江不肖生小傳及分卷說明〉收入平江不肖生(向愷然,1890~1957)原著、葉洪生批校《江湖奇俠傳》(一)正文前(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4年11月,編為「近代中國武俠小說名著大系」第一種),頁83~96
    詹瑋、孫瑞琴、林惠娟〈白馬將軍陳秋菊的崛起與抗日〉載《臺北文獻(季刊)》直字第155期(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06年3月),頁116~158
    廖毓文〈台灣文字改革運動史略〉收入李南衡編《日據下臺灣新文學明集.文獻資料選集》(台北:明潭出版社,1979年3月),頁458~496原載於《台北文物》第3卷第3期、第4卷第1期(1954年12月、1955年5月)
    〔日〕稻田尹〈臺灣歌謠〉載《臺灣時報》第25卷第8號(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1941年1月),頁86~90
    〔日〕稻田尹〈臺灣歌謠研究(一)〉載《臺大文學》第6卷第1號(臺北:臺大文學會,1941年2月),頁42~50
    〔日〕稻田尹〈臺灣歌謠研究(二)〉載《臺大文學》第6卷第2號(臺北:臺大文學會,1941年4月),頁69~79
    〔日〕稻田尹〈臺灣歌謠研究(三)〉載《臺大文學》第6卷第3號(臺北:臺大文學會,1941年7月),頁34~43
    〔日〕稻田尹〈臺灣歌謠集釋(一)〉載《民俗臺灣》第1卷第1號(東都書籍臺北支店,1941年7月),頁18~19
    〔日〕稻田尹〈臺灣歌謠民眾〉載《臺灣時報》第25卷第8號(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1941年8月),頁20~27
    〔日〕稻田尹〈臺灣歌謠集釋(二)〉載《民俗臺灣》第1卷第2號(東都書籍臺北支店1941年8月),頁20~23
    〔日〕稻田尹〈臺灣歌謠研究(四)〉載《臺大文學》第6卷第4號(臺北:臺大文學會,1941年9月),頁46~60
    〔日〕稻田尹〈臺灣歌謠民眾〉載《臺灣時報》第25卷第10號(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1941年10月),頁104~110
    〔日〕稻田尹〈臺灣歌謠集釋(三)〉載《民俗臺灣》第1卷第4號(東都書籍臺北支店,1941年10月),頁18~19
    〔日〕稻田尹〈運動歌──臺灣歌謠民眾──〉載《臺灣時報》第25卷第10號(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1941年11月),頁38~45(文末署「未完」)
    〔日〕稻田尹〈臺灣歌謠長歌研究(一)──挽茶相褒歌〉載《南方民族》(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土俗人種學研究室內,1941年11月),頁29~43
    〔日〕稻田尹〈臺灣歌謠集釋(四)〉載《民俗臺灣》第1卷第5號(東都書籍臺北支店,1941年11月),頁26~29
    〔日〕稻田尹〈臺灣歌謠攷說(一)──監獄對面是學校歌就──〉載《臺大文學》第7卷第2號(臺北:臺大文學會,1942年6月),頁1~8
    〔日〕稻田尹〈臺灣歌謠攷說(二)──歌謠於形式句就──〉載《臺大文學》第7卷第3號(臺北:臺大文學會1942年9月),頁42~60
    鄭志明〈「臺灣歌仔」的研討盛會〉《民俗曲藝》第54期「專題」(臺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1988年7月),頁5~8
    鄭阿財〈敦煌寫本《孔子項託相問書》初探〉載《法商學報》第24期(臺北:中興大學法商學院,1990年6月)
    盧佑俞〈臺灣閩南歌謠與民俗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編《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第39號(1995年6月,臺北:臺灣師範大學),頁749~925

    六、學位論文
    臧汀生《臺灣民間歌謠研究》(1979年6月,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李《臺灣陳辦歌研究》(1985年6月,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臧汀生《臺灣閩南語民間歌謠新探》(1989年6月,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曾子良《臺灣閩南語說唱文學「歌仔」之研究及閩臺歌仔敘錄與存目》(1990年6月,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盧佑俞《臺灣閩南歌謠與民俗研究》(1992年6月,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文鋒《日治晚期的民俗議題與臺灣民俗學──以〈民俗臺灣〉為分析場域》(1999年6月,嘉義: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官宥秀《臺灣閩南語移民歌謠研究》(2001年6月,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姿听《臺灣閩南語相褒類歌仔冊語言研究──以竹林書局十種歌仔冊為例》(2001年6月,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雍穆《孟姜女歌仔冊之語言研究——以押韻與用字為例》(2001年6月,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瑋《文山地區發展歷史之研究(1761~1945)》(2002年6月,臺北:政治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
    江美文《臺灣勸世類「歌仔冊」之語文研究--以當前新竹市竹林書局所刊行臺語歌仔冊為範圍》(2003年6月,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蘭馨《「開臺」、「過臺」臺語歌仔冊之用韻與詞彙研究》(2003年6月,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秦毓茹《梁祝故事流布之研究──以臺灣地區歌仔冊與歌仔戲為範圍》(2003年6月,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淑惠《歌仔冊〈八七水災歌〉語言研究》(2003年6月,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曾學奎《臺灣客家〈渡臺悲歌〉研究》(2003年6月,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信超《臺閩奇案歌仔研究》(2003年6月,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丁鳳珍《「歌仔冊」中的臺灣歷史詮釋──以張丙、戴潮春起義事件敘事歌為研究對象》(2004年6月,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李佩玲《歌仔冊〈勸人莫過臺灣歌〉的時代背景及語言研究》(2004年6月,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李美麗《〈臺南運河奇案歌〉研究》(2004年6月,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林俶伶《臺灣梁祝歌仔冊敘事研究》(2004年6月,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
    林博雅《臺灣「歌仔」的勸善研究》(2004年6月,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
    賴崇仁《臺中瑞成書局及其歌仔冊研究》(2004年6月,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蘇姿華《臺灣說唱黃塗版歌仔冊研究》(2004年6月,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黃文車《日治時期臺灣福佬歌謠研究》(2005年6月,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黃惠音《臺灣閩南語一字多音研究──以歌仔冊〈甘國寶過臺灣〉韻腳為例的探討》(2005年6月,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蘇芯慧 《〈連枝接葉歌〉之語言研究》(2005年6月,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吳國禎《論臺語歌曲反殖民的精神》(2005年7月,臺中: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林妙馨《歌仔冊〈增廣英臺新歌〉的文學研究》(2006年6月,高雄師範大學臺灣語言及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惠鈴《和番主題歌仔冊研究──以〈王昭君和番歌〉、〈陳杏元和番歌〉為例》
    (2006年6月,臺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沈毓萍《竹林書局〈李哪叱抽龍筋歌歌〉、〈妲己敗紂王歌〉與〈孫悟空大鬧水宮歌〉神怪類歌仔冊研究──以用字現象與故事內容比較為主》(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8月)
    陳雪華《臺灣閩南語歌仔冊中的愛情類故事研究》(2007年1月,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蔡寶瑤《日治時期臺灣歌仔冊之文化意義》(2007年3月,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靜怡《歌仔冊教化功能之研究》(2007年8月,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玉萍《日治時期臺灣歌仔冊女性形象kap性別思維(日治時期臺灣歌仔冊的女性形象與性別思維)》(2008年1月,臺南: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碩士論文)
    林昭惠《玉珍漢書部〈最新病子歌〉研究》(2008年6月,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
    龍泳衡《歌仔冊之臺灣抗日主題研究》(2008年6月,嘉義: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七、工具書
    〔日〕大澤貞吉編《臺灣關係人名簿》(橫濱:愛光新聞社,1959年10月),中研院近史所郭廷以圖書館藏
    〔日〕小川尚義編《臺日大辭典》上下卷(原刊本臺北:臺灣總督府總務局學務課,1931年3月、1932年3月,編為「閩南語經典辭書彙編」7、8,臺北:武陵出版公司,1993年2月複印本)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第一冊》(臺北: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2003年6月)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第二冊》(臺北: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2004年10月)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第三冊》(臺北: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2004年10月)

    〔日〕松村明、三省堂編修所編《大林(第三版)》(東京都:三省堂,2006年10月)

    八、電子資料庫、網站
    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網址:http://lib.ihp.sinica.edu.tw/
    王順隆「閩南語俗曲唱本歌仔冊全文資料庫」,網址:http://www32.ocn.ne.jp/~sunliong/
    國立大學法人鹿兒島大學,網址:http://www.kagoshima-u.ac.jp/index.shtml
    臺灣大學圖書館,網址:http://www.lib.ntu.edu.tw/

    下載圖示 校內:2010-06-10公開
    校外:2012-06-10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