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子慶
Yang, Tz-Ching
論文名稱: 時尚設計之智慧財產權保護途徑探討
The Approaches to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of Fashion Design
指導教授: 許忠信
Hsu, Chung-Hs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7
中文關鍵詞: 時尚設計服裝設計專利著作權應用美術不正競爭公平交易法模仿商品外觀
外文關鍵詞: fashion design, clothing, design patents, copyright, applied art, unfair competition, fair trade law, copy, product appearance
相關次數: 點閱:232下載:2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模仿在時尚界並非新聞,不僅傳統服飾產業有此問題,快時尚產業加入市場競爭後更使抄襲爭議日益嚴重。服飾業者及設計師所原創的心血結晶因此而備受威脅。但模仿對於流行時尚的形成有相當程度的幫助,因此若完全禁止模仿反而不利產業發展。本文擬藉由觀察時尚的成因及時尚產業現況,進一步從比較法的角度探討現行法律制度如何保障時尚設計,並且提出最佳之保護途徑及立法論上如何改進。本文採用的比較對象包含美國法及日本法。美國與日本均為國際時尚重鎮,期服飾產業發展成熟且不斷進化,在法學發展方面更為豐富,甚至有「時尚法」之討論,應值得我國參考。
    本文主要討論三種法律途徑,分別為設計專利、著作權及不正競爭。設計專利途徑之主要問題為產品生命週期短與審查時間長之不協調;著作權則面臨實用性物品保護之挑戰,而此二種途徑也可能因為創新程度不足而無法獲得保護,因此在時尚設計之保護上此二途徑較為無力。本文認為設計專利途徑的改良重點應在於促進設計師申請設計專利的意願,而縮短審查期間更能根本改善設計專利制度之問題。著作權途徑之問題能透過引進美國法想像測試,放寬實用性物品受著作權保護之門檻,回歸著作權保護要件之判斷,符合國際趨勢。在有效解決此二途徑之問題後,再透過不正競爭防止法之補充保護,能充分使時尚設計獲得保障,並取得創作者保護與流行發展間的平衡。

    Copying is not news in the fashion industry, not only the traditional clothing industry has this problem, but also the fast fashion industr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ntroversial after joining the market competition. The original apparel companies and designers is thus threatened. However, imitation has a considerable degree of help for the formation of popular fashion, so if imitation is completely banned, it will not be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ree legal approaches, namely design patents, copyrights, and unfair competition. The main problem of the design patent approach is the in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short product life cycle and the long examination time; Copyright, on the other hand, faces the challenge of protecting useful article, and these two approaches may also be unable to obtain protection due to insufficient degree of innovation, so these two approaches are weak in the protection of fashion design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focus of improving the design patent approach should be to promote the willingness of designers to apply for design patents. And shortening the examination period can fundamentally improve the design patent system. The issue of copyright approach can be solved by introducing imagination test, reducing the threshold for useful articles to b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and returning to the judgment of copyright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which is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trends. After effectively addressing the problems of these two approaches, supplementary protection through unfair competition laws can fully protect fashion design and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creator protection and popular development.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1 第三節 論文結構 3 第二章 時尚設計與時尚產業 5 第一節 時尚產業概述 5 第一項 時尚之性質 5 第二項 產業結構 6 第三項 時尚季節與時尚秀 9 第四項 生產過程 10 第五項 市場區隔 13 第六項 服裝設計 13 第二節 快時尚產業概述 17 第一項 快時尚產業之特徵 17 第二項 快時尚產業之優勢與技術 19 第三項 影響 21 第三節 時尚設計之低度智慧財產權保護環境 24 第一項 時尚設計不需受智慧財產權法保護之觀點──盜版悖論 24 第二項 時尚設計至少應受低度保護之觀點──差異及聚集模型 26 第三項 小結 28 第三章 時尚設計保護之設計專利途徑 31 第一節 國際公約之相關規範 31 第一項 巴黎公約 31 第二項 伯恩公約 34 第三項 TRIPs協議 35 第二節 以美國法上設計專利為保護途徑之探討 38 第一項 設計之定義與設計專利之標的 38 第二項 設計專利之保護要件 39 第一款 新穎性標準 40 第二款 非顯而易見性標準 40 第三款 裝飾性 41 第三項 時尚設計受美國設計專利保護之困境 45 第四項 判決分析 48 第三節 以日本意匠法為時尚設計保護途徑之探討 56 第一項 意匠法之目的 56 第二項 時尚設計之意匠登錄 57 第一款 意匠法保護之客體 57 第二款 意匠權之登錄要件 58 第三項 時尚設計之意匠登錄概況 61 第四項 時尚設計受意匠法保護之困境與進展 63 第五項 司法實務上運用之情形 67 第四節 以我國設計專利為時尚設計保護途徑之探討 70 第一項 設計專利之要件 71 第二項 時尚設計產品受設計專利保護之困難 75 第四章 著作權保護途徑之相關規範 80 第一節 國際公約之相關規範 80 第一項 伯恩公約 80 第二項 TRIPs協議 81 第二節 美國法體系下之時尚設計著作權保護 82 第一項 美國著作權法 82 第一款 實用性物品之保護 82 第二款 著作保護要件 92 第三款 時尚設計主張著作權保護面臨之問題 94 第四款 案例分析:以Silvertop Assocs. Inc. v. Kangaroo Mfg. Inc.案為例 97 第二項 美國特殊立法草案 101 第一款 禁止設計盜版法案與創新設計保護與防止盜版法案 102 第二款 創新設計保護法案之重要內容 104 第三款 小結 105 第三節 日本著作權法之保護途徑 106 第一項 著作權法與意匠法之關係 106 第一款 問題說明 107 第二款 日本法院實務見解 112 第三款 學說現況 117 第二項 小結-時尚設計在著作權法及意匠法適用上之困難 120 第一款 著作權法保護之難題 120 第二款 概念及表現之區別 123 第四節 我國著作權法相關規定 124 第一項 應用美術之可著作性 124 第一款 主管機關函釋 125 第二款 司法實務見解 126 第二項 著作權之保護要件 128 第一款 原創性 128 第二款 必須具有一定表達形式 129 第三款 必須足以表現出作者的個別性 129 第三項 判決分析 131 第一款 包款設計 131 第二款 時裝設計──夏姿案 137 第五章 以不正競爭防止規範保護時尚設計之探討 140 第一節 美國法上之不正競爭規範──以商業表徵為中心 140 第一項 商業表徵概述 140 第二項 商業表徵之要件 141 第一款 識別性 141 第二款 非功能性 147 第三項 時尚設計商業表徵保護之困境 150 第四項 時尚設計之商業表徵侵權案例 152 第二節 日本法之商品型態模仿 155 第一項 商品型態之模仿 155 第一款 保護法益 156 第二款 構成要件 157 第二項 時尚設計之型態模仿禁止 163 第一款 實質同一之3種觀點 163 第二款 時尚設計個案運用之情形 163 第三項 實質同一於實務上之操作 166 第三節 我國公平交易法上之保護途徑 168 第一項 公平交易法第22條於時尚設計保護之侷限 168 第二項 公平交易法第25條與第22條之關係 169 第一款 第25條對第22條之補充關係 170 第二款 高度抄襲行為已非公平會之處分對象 171 第三項 公平交易法第25條高度抄襲行為禁止之要件 171 第一款 足以影響交易秩序 171 第二款 高度抄襲之顯失公平行為 172 第六章 從比較法角度看我國法之最佳保護途徑 174 第一節 設計專利保護途徑之問題與修正 174 第一項 設計專利保護途徑之問題回顧 174 第二項 立法論上之建議 175 第一款 延長優惠期 176 第二款 將設計專利之審查模式改為形式審查 177 第二節 著作權保護途徑之問題與修正 178 第一項 著作權保護途徑之問題回顧 179 第二項 實務判斷上之建議 179 第一款 時尚設計應用美術之保護 180 第二款 時尚設計原創性問題之回應 182 第三節 時尚設計之不正競爭補充成果保護 183 第一項 不正競爭防止法於時尚設計保護之重要性 183 第二項 我國公平交易法保護時尚設計之檢討 184 第一款 公平交易法第22條有無修正之必要? 184 第二款 參考日本不正競爭防止法之商品型態模仿 185 第三款 公平交易法第25條於時尚設計保護案例上之建議 186 第四節 保護途徑之跨界思考 188 第五節 小結 189 第七章 結論 190 參考文獻 193

    一、 中文部分

    (一) 專書論著

    1.沈叔儒,流行與服裝設計,視傳文化,台北,2003年5月。
    2.廖秀哖,Fashion Week臺上臺下 : 從搶秀票到after party,時尚產業「哇」聲幕後的商機與心機,積木文化,台北,2019年8月。
    3. 潘進丁、王家英,O型全通路時代 26 個獲利模式,2019年5月。
    4. 謝銘洋,智慧財產權法,第10版,元照,台北,2020年9月。
    5. 葉雪美,設計專利申請實務──台灣及美國專利申請策略,元照,台北,2008年1月。
    6. 林佳瑩,時尚法──時尚產業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元照,台北,2021年8月。
    7. 林洲富,案例式專利法,第五版,五南,台北,2015年10月。
    8. 馮震宇,智慧財產權發展趨勢與重要問題研究,第2版,元照,台北,2011年1月。

    (二) 期刊論文

    1. 許忠信,WTO與貿易有關智慧財產權協定之研究-以專利實體法為中心,收錄於:《WTO與貿易有關智慧財產權協定之研究學術論文集》,頁7,第二版,元照,台北,2015年6月。
    2. 許忠信,我國加入WTO在智慧財產權所作之法制調整與其評析-以著作權法為中心,收錄於:《WTO與貿易有關智慧財產權協定之研究學術論文集》,頁51,第二版,元照,台北,2015年6月。
    3. 許忠信,論智慧財產權與不正競爭防止法上補充成果保護間之關係—由德國法、歐體法與日本法看我國商標法與公平交易法之修正,公平交易季刊,第17卷第2期,頁1,2009年4月。
    4. 謝銘洋,美術工藝品與新式樣之區別──評台灣高等法院87年上易字第2056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51期,頁188,1999年7月。
    5. 謝銘洋,衍生著作及其相關問題研究,台灣法學雜誌,第338期,頁59,2018年2月。
    6. 謝國廉,論專利法對人工智慧之保護──歐美實務之觀點,高大法學論叢,第15卷第2期,頁1,2020年3月。
    7. 胡心蘭,功能性原則之功能──論美國智慧財產權法下功能性原則之發展與交錯,成大法學,第37期,頁173,2019年6月。
    8. 胡心蘭,從啦啦隊制服案探討美國實用性物品設計之著作權法保護,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55期,頁95,2018年8月。
    9. 胡心蘭,Under My IP Umbrella?論美國時尚設計智財權保護,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57期,頁127,2019年5月。
    10. 許慈真,設計之美-美感在設計專利保護中之詮釋與影響-,輔仁法學,第55期,頁49,2018年6月。
    11. 張懿云,德國與美國著作權法關於“應用美術著作”的保護-兼論我國之保護制度,輔仁法學,第15期,頁203,1996年6月。
    12. 姚信安,重看不重用?!──從美國經驗論我國應用美術作品可著作性之判斷,中正財經法學,第10期,頁107,2015年1月。
    13. 林利芝,著作權決戰伸展台(上),台灣法學雜誌,第 129 期,頁71,2009年6月。
    14. 許炳華,時尚設計著作權可分離性論戰—以美國Star Athletica 案為核心,中正財經法學,第18期,頁215,2019年1月。
    15. 陳怡珍,論公平交易法第二十條對商品或服務表彰之保護,公平交易季刊,第12卷第4期,頁79,2004年10月。
    16. 陳姵先,淺論今日美國時尚設計保護,全國律師月刊,第17卷第6期,頁69,2013年6月。
    17. 陳思廷,文創商品之法律風險及因應,收錄於:法之橋:臺灣與法國之法學交會──彭惕業教授榮退論文集,頁301,元照,台北,2016年7月。
    18. 王敏銓,美國商標法上識別性之研究,智慧財產權月刊第67期,頁87,2004年7月。
    19. 蔡明誠,論商標之抽象識別性與具體識別力要件 以行政法院八十九年度判字第二五一號判決為例,法令月刊,第51卷第10期,頁526,2000年10月。

    (三)學位論文

    1. 古詩苹,時裝設計產業智慧財產保護之研究,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 論文, 2011年7月。
    2. 林容萱,從仿冒的悖論論時尚服飾設計之智慧財產權,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7月。
    3. 楊淇皓,自仿冒與抄襲論時裝設計之保護研究─以比較台美法律規範為中心,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6月。
    4. 郭品君,產品外觀設計之智慧財產權保護與競合,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8月。
    5. 王冠霖,應用美術著作之保護-兼論著作權與設計專利之界線,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6月。
    6. 吳宛宜,商品形態於不公平競爭防止法律規範之研究,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7月。

    二、 日文部分

    (一) 專書論著

    1. 渋谷逹紀,知的財産法講義Ⅱ—著作権法.意匠法,第二版,有斐閣,東京,2007年6月。
    2. 渋谷逹紀,知的財産法講義Ⅲ—不正競争防止法.独占禁止法上の私人による差止請求制度.商標法.半導体集積回路配置法,第2版,有斐閣,東京,2008年12月。
    3. 渋谷達紀,著作権法,中央経済社,東京,2013年2月。
    4. 田村善之,著作権法概説,第二版,有斐閣,東京,1999年8月。
    5. 田村善之,不正競爭法概說,第2版,有斐閣,東京,2004年11月。
    6. 中山信弘,著作権法,有斐閣,東京,2008年11月。
    7. 青山紘一,不正競争防止法,第6版,法学書院,東京,2010年11月。
    8. 青木博通,知的財産権としてのブランドとデザイン,有斐閣,東京,2007年5月。

    (二) 期刊論文

    1. 横山久芳,投資の保護,收錄於:《知的財産法の現状と課題》日本工業所有権法学会年報第30号,頁171,有斐閣,東京,2007年6月。
    2. 関真也,ファッションローへの招待,専修大学法学研究所所報,第61期,頁48,2020年7月。
    3. 関真也,アパレルデザインの不正競争防止法2条1項3号による保護 : 「流行」の生成プロセスから見た商品形態の実質的同一性の捉え方の検討,特許研究,第68期,頁51,2019年9月。
    4. 中川隆太郎,問い直される実用品デザインの保護のルールーTRIPP TRAPP事件知財高裁判決のインパクト,コピライト,第55卷653期,頁94,2015年9月。
    5. 松尾和子,量産される家具のデザインと著作物性―ニーチェアー関する著作権事件,收錄於:《知的財産法最高裁判例評釈大系III,小野昌延先生喜寿記念》,頁128,青林書院,東京,2009年9月。
    6. 中川信治,応用美術の著作物性に関する判断基準の提言〜今一度,主観的要件はいかがでしょう〜,月刊パテント,第68卷10期,頁76,2015年10月。
    7. 西村雅子,ファッション分野での知財マネジメントに関する一考察,パテント,第67卷15期,頁52,2014年12月。
    8. 山本真祐子,デッドコピー規制における実質的同一性判断-衣服デザインに関する事例分析を通じて-,知的財産法政策学研究,第58期,頁58,2021年3月。

    三、 英文部分

    (一) 專書論著

    1. Guillermo C. Jimenez&Barbara Kolsun [editor], Fashion Law: A Guide for Designers, Fashion Executives, and Attorneys, 2nd ed., New York: Fairchild Books (2014).
    2. Jay Calderin, Fashion Design Essentials : 100 Principles of Fashion Design, Beverly, Mass: Rockport Publishers (2011).
    3. M. Barre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3rd ed., New York: Wolters Kluwer Law & Business (2012).
    4. Roger E. Schechter & John R. Thomas,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 law of copyrights, patents, and trademarks, St. Paul, MN: West (2003).
    5.Subramanian Senthilkannan Muthu [editor], Fast Fashion, Fashion Brands and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Singapore: Springer (2019).
    6. Paul Goldstein & R. Anthony Reese, Copyright, patent, trademark, and related state doctrines : cases and materials on the Law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8thed., St. Paul, MN : Foundation Press (2017).

    (二) 期刊論文

    1. Arrigo Elisa, Innovation and Market-Driven Management in Fast Fashion Companies, Symphonya. Emerging Issues in Management, No. 2, 67-85 (2010).
    2. C. Scott Hemphill&Jeannie Suk, The Law, Culture, and Economics of Fashion, 61 STAN. L. REV. 1147 (2009).
    3. Gérard P. Cachon & Robert Swinney, The Value of Fast Fashion: Quick Response, Enhanced Design, and Strategic Consumer Behavior, Management Sciecne, Vol. 57, No.4, 778-795 (2011).
    4. Herbert Blumer, Fashion: From Class Differentiation to Collective Selection, The Sociological Quarterly, Vol.10, No. 3, 275-291 (1969).
    5. Jason J. Du Mont & Mark D. Janis, Functionality in Design Protection Systems, 19 J. INTELL. PROP. L. 261 (2012).
    6. Kal Raustiala & Christopher Sprigman, The Piracy Paradox: Innovation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Fashion Design, 92 VA. L. REV. 1687 (2006).
    7. Kal Raustiala & Christopher Sprigman , The Piracy Paradox Revisited, 61 STAN. L. REV. 1201 (2009).
    8. Margaret E. Wade, The Sartorial Dilemma of Knockoffs: Protecting Moral Rights Without Upsetting the Fashion Dynamic, 96 Minn. L. Rev. 336 (2011).
    9. Mark K. Brewer, Fashion Law: More than Wigs, Gown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54 San Diego L. Rev. 739 (2017).
    10. Orit Fischman Afori, The Role of the Non-Functionality Requirement in Design Law, 20 Fordham Intell. Prop. Media & Ent. L.J. 847 (2010).
    11. Peter Doeringer & Sarah Crean, Can fast fashion save the US apparel industry? , Socio-Economic Review, Vol.4 No. 3, 353-377 (2006).
    12. Rachel Bick, Erika Halsey & Christine C. Ekenga,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injustice of fast fashion, Environmental Health, Vol. 17, No. 92, 1-4 (2018).
    13. Sara R. Ellis, Copyrighting Couture: An Examination of Fashion Design Protection and Why the DPPA and IDPPPA are a Step Towards the Solution to Counterfeit Chic, 78 Tenn. L. Rev. 163 (2010).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