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蘇煒聖
Su, Wei-Sheng
論文名稱: 日式「寂」簡:李禹煥藝術風格研究
An Aesthetic Study: Wabi-Sabi in the Works of Lee Ufan
指導教授: 王雅倫
Wang, Ya-Lu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藝術研究所
Institute of Art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6
中文關鍵詞: 李禹煥大西克禮侘寂物派單色畫
外文關鍵詞: Lee Ufan, Onishi Yoshinori, Wabi-Sabi, Mono-ha, Dansaekhwa
相關次數: 點閱:12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日本美學家——大西克禮(1888-1959)所整理歸納出的日本三大美學:物哀、幽玄與寂,其中寂便是侘寂(わびさび,wabi sabi)之意,是一種獨特的日本美學精神,亦是源自禪的美學風格是與時間和空間有關的美學表現形式。李禹煥為日韓兩國藝術的重要推手,在日本是物派的理論家與領導者,物派(もの派,Mono-ha)是承接西方美術思想後,於日本列島誕生,並根植於此的藝術思潮,這是一股日本二戰後所興起的美術流派。此流派的藝術家使用自然材料,以材料的原始狀態呈現後再經過轉化,透過時間與空間的對話來詮釋作品;此外在韓國李禹煥更是韓國單色畫興起與發展中的重要一員。本文以李禹煥為研究對象,從日本侘寂美學的角度切入作品,將其作品分為雕塑與繪畫,從中梳理李禹煥創作思維及觀受日本侘寂美學影響之處,作為一位韓籍旅日藝術家如何成為物派代表人物;並探析作品與侘寂美之關聯。

    The three major aesthetics of Japan, as summarized and categorized by the Japanese aesthetician Onishi Yoshinori(1888-1959),are Mono no Aware, Yugen, and Sabi.Among them, Sabi refers to Wabi-Sabi, a unique Japanese aesthetic spirit and a style of aesthetics derived from Zen. It is an aesthetic expression related to time and space. Lee Ufan has been a significant promoter of art in both Japan and Korea. In Japan, he is a theorist and leader of the Mono-ha movement. Mono-ha is an art trend that emerged in Japan after World War II, rooted in the Western art ideology and taking root in the Japanese archipelago. Artists of this movement use natural materials, presenting them in their original state and then transforming them to interpret their works through a dialogue between time and space. Additionally, in Korea, Lee Ufan is an important figure in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Dansaekhwa (Korean monochrome paint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Lee Ufan, approaching his wor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apanese Wabi-Sabi aesthetics. It divides his works into sculpture and painting, analyzing Lee Ufan's creative thinking and the influence of Japanese Wabi-Sabi aesthetics on his work. It explores how, as a Korean artist residing in Japan, he became a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the Mono-ha movement and examin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is works and Wabi-Sabi aesthetics.

    摘要i 誌謝vi 目錄vii 表目錄ix 圖目錄x 緒論1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1 二、文獻探討2 三、研究方法7 四、研究範圍與限制8 五、研究流程與架構9 第一章、近現代日本美學的流變12 第一節 日本現代美學的再發現12 一、侘寂的再現13 二、物哀、幽玄、侘寂14 第二節 侘寂美學及其延伸18 一、日本禪與侘寂美學18 二、西風東進下的日本極簡主義與轉變19 三、侘寂與當代藝術設計的連結20 第三節 二戰後日本現代美術流派的興起22 一、具體派的誕生22 二、一脈相承的物派與後物派23 三、李禹煥與物派的關係26 第二章、李禹煥的創作溯源27 第一節 李禹煥的生平事略27 一、韓國時期(1936-1956)27 二、旅日時期(1958-2023)28 第二節 李禹煥的創作觀39 一、何為「尋求相遇」39 二、畫與不畫的關係:余白論40 三、京都哲學派:西田幾多郎的場域觀41 第三節 李禹煥相關美術館的設立42 一、日本李禹煥美術館Lee Ufan Museum42 二、韓國釜山市立美術館 Lee Ufan Space43 三、法國阿爾勒中心 Lee Ufan Arles44 第三章:李禹煥雕塑作品中的侘性46 第一節— 從枯山水衍生的侘性46 一、枯山水的溯源46 二、枯山水的構成要素與特性48 第二節 場域中的侘性51 一、何謂侘性51 二、侘與侘茶52 第三節 雕塑系列作品與分期53 一、作品的系列分期53 二、同時期的藝術家63 第四章:李禹煥繪畫作品中的寂然67 第一節 韓國單色畫中的寂然67 一、韓國單色畫的起源67 二、單色畫與李禹煥的關係68 第二節 點與線的寂然70 一、何謂寂然70 二、禪、極簡藝術與寂71 第二節 繪畫系列作品與分期72 一、作品的系列分期72 二、同時期藝術家84 結論86 參考文獻88 一、中文書目88 二、西文書目90 三、日文書目90 四、中文期刊90 五、碩博論文91 六、網路資料92 附錄一94 附錄二109

    一、中文書目
    何政廣。《歐洲現代美術》。台北市:藝術家,1968年。
    麥克‧普丁編,黃麗娟譯。《抽象表現主義》。台北市:遠流,1991年。
    李欽賢。《日本美術的近代光譜》。台北:雄獅美術,1993年。
    卞崇道。《現代日本哲學與文化》。北京:吉林人民出版,1996年。
    王秀雄。《日本美術史(上)》。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8年。
    王秀雄。《日本美術史(中)》。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9年。
    王秀雄。《日本美術史(下)》。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0年。
    張玉柯、李甦平。《和魂新思—日本哲學與21世紀》。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2001年。
    朱謙之。《日本哲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年。
    加斯東.巴謝拉著,龔卓軍譯。《空間詩學》。台北:張老師文化。2003年。
    賴賢宗。《意境與抽象 : 東西跨文化溝通中的藝術評論》。臺北市:洪葉文化,2004年。
    神林恆道著,龔詩文譯。《東亞美學前史—重尋日本近代審美意識》。台北市: 典藏藝術家庭,2007年。
    海倫.威斯格茲著,曾長生譯。《禪與現代美術—現代東西方藝術互動史》,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2007年
    理查.包爾威著,朱影譯。《無為而活:來自日本茶道大師及禪師的侘寂精神》。台北市:人本自然文化出版,2007年。
    加藤周一著,彭曦譯。《日本文化中的時間與空間》。南京:南京大學,2010年。
    朱其主編。《當代藝術理論前沿 : 美國前衛藝術與禪宗》。南京:江蘇美術出版,2010年。
    王受之。《世界現代美術發展(修訂版)》。台北:藝術家,2010年。
    山本兼一著,張智淵譯。《利休之死》。台北:臺灣商務,2010年。
    潘力。《和風藝志︰從明治維新到21世紀的日本美術》。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
    李歐納‧科仁著,蔡美淑譯。《Wabi-Sabi給設計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台北市:行人文化實驗室,2011年。
    麥克爾・弗雷德(Michael Fried)著,張曉劍譯。《藝術與物性:論文與評論 集》。南京:江蘇美術,2013年。
    林永強、張政遠編。《東亞視野下的日本哲學:傳統、現代與轉化》。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3年。
    西田幾多郎著,黃文宏譯。《西田幾多郎哲學選輯》。台北:聯經,2013年。
    李歐納‧科仁著,黃煜文譯。《重返Wabi-Sabi:給日式生活愛好者的美學思考》, 台北市:行人文化實驗室,2015年。
    蘇靜編。《知日:日本禪》中國:中信。2015年。
    藤田正勝著,林永強譯。《西田幾多郎:生與哲學》。台北:聯經,2016年。
    《美術手帖》編輯部。《美術手帖2016年春季特別號:亞洲藝術風起時》。台 北:三聯,2016年。
    茶烏龍編。《知日:枯山水》。中國:中信。2017年。
    小泉八雲著,蔡旻峻譯。《內觀日本:日本精神的真實與脈動》。新北市:八旗文化,2017年。
    大西克禮著,王向遠譯。《物哀》。新北市:不二家出版,2018年。
    大西克禮著,王向遠譯。《幽玄》。新北市:不二家出版,2018年。
    鈴木大拙著,陶剛譯。《禪與日本文化》。台北:遠足文化,2018年。
    岡倉天心著,鄭夙恩譯。《茶之書:日本文化的神髓所在》。台北市:遠足文化,2018年。
    赤瀨川原平著,李漢庭譯。《千利休:無言的前衛》。台北市:時報出版,2019年。
    大西克禮著,王向遠譯。《侘寂》。新北市:不二家出版,2019年。
    黑川雅之著,李柏黎譯。《八個日本的美學意識》。台北市:雄獅美術。2019年。
    暮澤剛巳著,蔡青雯譯。《當代藝術關鍵詞100》二版。台北:麥田,2020年。
    李歐納‧科仁著,林凱雄譯。《礫石與沙:日本枯山水庭園的見微知著》, 台北市:行人文化實驗室,2021年。
    西門.莫雷著,田立心譯。《簡單的真相:現代藝術中的單色畫》。台北:典藏 藝術家庭。2022年。

    二、西文書目
    Berswordt-Wallrabe, Silke von ,Lee Ufan : encounter with the other ,Steidl,2007.
    Enrici, Michel,Lee Ufan,Actes Sud,2013.
    Lee Ufan, Space Lee Ufan, Suh Byung-soo, 2017.
    Leonard Koren, Wabi-sabi: For Artists, Designers, Poets & Philosophers, Imperfect Publishing, 2008.
    Leonard Koren, Wabi-Sabi - Fur,ther Thoughts, Imperfect Publishing, 2015
    Morley, Simon,Seven keys to modern art ,Thames and Hudson,2019
    Okakura,Kakuzi /Hamill,Sam (INT), The Book of Tea, Shambhala Pubns, 2018
    Powell Richard R, Wabi Sabi Simple: Create beauty. Value imperfection. Live deeply, Adams Media, 2004.
    Yi, U-hwan ,Lee Ufan : marking infinity ,Guggenheim,2011.

    三、日文書目
    多摩美術大学,西武美術館(編)。《もの派とポストもの派の展開1969年以降の日本の美術》。東京都:多摩美術大学。1987年
    李禹煥。《出会いを求めて――現代美術の始源》。東京都:美術出版社,2000年
    李禹煥。《余白の藝術》。東京都:みすず書房,2000年。
    李禹煥。《立ちどまって》。東京都:書肆山田,2001年。
    李禹煥。《時の震え》。東京都:みすず書房,2004年。
    李禹煥美術館。《Lee Ufan Museum》。香川縣:福武財團。2015年。
    国立新美術館編、兵庫県立美術館編。《李禹煥》。東京都:平凡社。2022年。

    四、中文期刊
    呂清夫。〈東方的前衛——李禹煥〉。《雄獅美術》。129期(1981年11月)。頁127-135。
    林芳史。〈郭仁植和李禹煥的美術〉。《雄獅美術》。303期(1996年5月)。頁30-44。
    高大威。〈和風美學的三昧—我讀李歐納.科仁的《wabi-sabi:給設計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文訊》。311期(2011年)。頁118–119。
    楊光南。〈淺析物派及其精神〉。《職業時空》。8期(2012年)。頁157-159。
    羅采。〈“物派”藝術的形成與演變〉。《美術觀察》。3期(2013年)。頁121-128。
    楊建國、游博文、劉鎮洲。〈老子哲學與日本茶道侘寂美學思想〉。《陶藝》。85期(2014年)。頁68–73。
    陳依秋。〈與存在相遇、與遺痕對峙 關於物派藝術家李禹煥的『在』與『不在』〉,《藝術收藏+設計》,83期(2014年8月)。頁136。
    王德育。〈金煥基與李禹煥:第一代韓國抽象畫家的文化根源〉。《典藏投資》91期(2015年)。頁66-71。
    典藏雜誌編輯部。〈「對話」李禹煥〉。《典藏今藝術》。280期(2016年)。頁124- 127。
    杜逢瑀,〈藝術大師的對話─直島李禹煥美術館簡介〉, 《博物館簡訊》,78期 (2016.12),頁30-31。
    富井玲子。〈物派的六點矛盾〉。《今藝術&投資》,325期(2019年),頁122-127。
    嚴瀟瀟。〈1960年代的「國際同時代性」與物派之濫觴〉。《今藝術&投資》,325期(2019年),頁134-135。

    五、碩博論文
    李品萱。《東方禪宗義理象徵符號運用於複合媒材設計之創作研究》。國立台灣藝術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李欣穎。《東方心,西方體—禪宗精神應用於東西方藝術創作與設計之研究》, 國立台灣藝術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趙悅如。《「後物派」及日本當代繪畫的轉位── 以堀浩哉與諏訪直樹為中心的考察》。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碩士班,碩士論文,2017年。
    余玉千。《侘寂之意涵--以圓之表現形式論述》,吳鳳科技大學應用數位媒體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曾薏霖。《侘寂美學於現代的詮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
    林仟喻。《侘寂美學於文學類書籍封面設計之創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

    六、網路資料
    方筠爾。〈Hiro Hiro Art Space:《物派與後物派 》〉。非池中,2019年8月19日,https://artemperor.tw/albums/473,2023年10月17日讀取。
    思兼。〈物派:只屬於日本的極簡主義〉,香港01,2018年3月27日 https://www.hk01.com/article/171232?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2023年10月17日讀取。
    NANA WONG:〈Wabi-Sabi:認識古老日本美學—侘寂(わびさび)〉,HOKK fabrica,2017年3月2日,https://hokkfabrica.com/introducing- wabi-sabi/, 2023年10月17日讀取。
    曉誌:〈Wabi-Sabi〉,曉誌,2013年8月17日,http://www.thedawncreative.com/blog/2013/08/17/wabi-sabi/,2023年10月17日讀取。
    潘力。2011/5/25。〈物派——李禹煥訪談錄〉。藝術檔案網。http://www.artda.cn/view.php?tid=5287&cid=39。2023年10月17日讀取。
    周婉京。2016/01/06。〈李禹煥為日韓當代藝正名〉。雅昌藝術網。http://huanan.artron.net/20160106/n807863.html。2023年10月17日讀取。
    LEE UFAN FOUNDTIONS。https://www.leeufanfoundation.org/。2023 年10月25日讀取。
    StudioLeeUfan。https://www.studioleeufan.org/。2023年10月25日讀取。
    SPACELEEUFAN。https://art.busan.go.kr/spaceleeufan/eng/index.jsp。2023年10月25日讀取。
    Lee Ufan Museum。https://benesse-artsite.jp/en/art/lee-ufan.html。2023年10月25日讀取。
    李禹煥対話より―他の人が聞いていなかったこと 李禹煥×島袋道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SAvnDtlGyk。2024年8月10日讀取。
    李禹煥対話より―展覧会を歩く 李禹煥×島袋道浩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zQG1RhH-Rc。2024年8月10日讀取。
    李禹煥対話より―「もの派」の現代性 李禹煥×浅田彰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I61417Rizc&t=34s。2024年8月10日讀取。
    李禹煥対話より―過去が開く未来 李禹煥 × ハンス・ウルリッヒ・オブリス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EY09_0r-Hg。2024年8月10日讀取。
    李禹煥 対話より―1970年代、起点としてのドイツ 李禹煥×酒井忠康×逢坂恵理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jGAefl73S0&t=25s。2024年8月10日讀取。
    李禹煥対話より芸術作品の受容、他者としての日本 李禹煥×王舒野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aUbEkcG0zg&t=548s。2024年8月10日讀取。
    李禹煥対話より―1968から明日まで 李禹煥×松井茂 Part 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TXBoqj2p20&t=75s。2024年8月10日讀取。
    李禹煥対話より―1968から明日まで 李禹煥×松井茂 Part 2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66sXCI1cNY。2024年8月10日讀取。
    シンポジウム:国際的文脈における李禹煥 Symposium: Lee Ufan in an International Contex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_aj1svA0sA。2024年8月10日讀取。
    李禹煥対話より―講演会 3つの展覧会/3つの歴史的場所 アルフレッド・パックマン。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F9HXDJsUPo&t=43s。2024年8月10日讀取。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26-08-30公開
    校外:2026-08-30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