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怡如
Chen, Yi-Ju
論文名稱: 論董事之忠實義務在我國公司法之落實與發展
The Fulfillment And Development Of Directors' Fiduciary Duty In Our Corporate Law
指導教授: 許忠信
Shiu, Jhong-Sh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4
中文關鍵詞: 忠誠義務注意義務董事忠實義務善意
外文關鍵詞: good faith, duty of loyalty, duty of care, Fiduciary duty
相關次數: 點閱:201下載: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第二章在討論董事之忠實義務(fiduciary duty)究竟如何演變而來,從英國兩大體系普通法與衡平法談起,以及英國公司法成形之背景,為何可以將忠實義務適用在董事身上,是否董事之地位有其特殊之處?又忠實義務依照體系,可以分為注意義務(duty of care)與忠誠義務(duty of loyalty),以下章節由此開展,藉由外國立法例之介紹,與我國公司法相對照,比較有何異同。

    第三章針對我國公司法以及民法中,董事之既有義務為討論,因此公司法第23條第1項參照英美立法例,而引進之忠實義務,對於我國來說並非是一全然陌生之觀念。我國在引入董事之忠實義務後,要如何來解釋我國固有的體系? 原本公司法中僅有規範注意義務,此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與我國民法之委任之注意程度,以及忠實義務中之duty of care 有何異同?我國新增之公司法第23條第1項之 「忠實執行業務」究竟該定位成 「fiduciary duty 」或是「duty of loyalty」?另外同樣都是參考英美法系之立法,與我國鄰近之日本關於董事之忠實義務是以如何方式規範,與我國相比,有何不同之處亦值得借鏡。

    第四章、第五章從英美董事之忠誠義務及注意義務出發。董事應將公司與股東之利益至於本身利益之上,但往往會發生董事自身利益與其肩負的責任發生衝突之情況,基於人性弱點的考量,對於此種有可能危害到公司利益之情事,法律於是加以規範。並且要求針對利害衝突交易,公司必須善盡審查之責。在美國法上是如何規範董事之忠誠義務,分別從四種不同具體類型來探討相關法令之適用,以及美國當今實務之見解。而注意義務下又可分為決策功能與監督義務,美國公司法規定董事之注意義務可包含決策功能和監督功能兩大部分,除了做出適當經營決策外,也要對公司業務為監督。另外亦介紹經營判斷法則,經營判斷法則同樣也是由英美法的判例實務中演繹而來之概念。基於法院不具專業背景,並非為公司經營決策之適當人選,且為鼓勵董事承擔風險,勇於任事,避免受法院之事後審查,因此產生所謂的經營判斷法則。另外有關善意(good faith),究竟應在忠誠義務中,或是可以獨立成為另一分支,亦引進相關判決及學說之討論。

    在介紹完英美之忠實義務後,回到我國公司法上。就我國固有之董事義務與各國相比較,進行討論,也是本文重點所在。首先從股東會與董事會權限劃分談起,從股東會中心注意移往董事會中心主義之趨勢下,在董事會掌握了公司實權後,相繼產生之代理成本之問題該如何以董事之忠實義務來解決。接著分別就我國忠誠義務及注意義務之規定與他國比較,是否有未來立法可加以修正之處來討論。在承認董事之忠實義務後,我國對於經營判斷法則是否應一併立法,亦有其討論。

    最後為總結,雖然法體系有所不同,但董事之忠實義務,不論從英美法或是我國或日本法中,皆可明瞭在公司法上具有貫通公司法精神之重要地位。只是在於適用上,畢竟我國欠缺了衡平法之背景,要如何將具有外國色彩之立法,引入我國並在我國得以落地生根成為合宜之規範,有關董事之忠實義務,在公司法上仍有其相當大之舞台可以發揮。

    Abstracts

    The point of Chapter Two is about directors’ fiduciary duty.First,it begins from Common Law and Equitable Rules—the two basic law concepts of the United England.And then we talk about how the corporate law in England to be enactd,and why can we use the word”fiduciary” to describe the role of directors.Fiduciary duty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categories basically,including duty of care and duty of loylaty,and other chapters of this thesis discuss all about these two categories.We introduce foreign legislations,and comparing to our corporate law to see how it differs.

    Chapter Three is to discuss about the original legislations of our civil law and corporate law,and the new coporate law § 23Ⅰ---directors’ fiduciary duty,is not a brand new concept to our legislation.The spirits of fiduciary duty already exists in our original corporate law. The point is how we explain the corporate law § 23Ⅰ.And this chapter also intoduces Japan’s legislation.Both to be countries of civil law,we can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and find the shortage of our corporate law.

    Chapter Four and Five begin from duty of loyalty and duty of care in America .Directors should put the benefits of corpotaion firs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If the conflicts of self-interest and coporate’s benefits occur, the law creating some rules to avoid directors from sacrificing corpotare’s benefits. And duty of care can be divided in decision-making and oversight function.In addition to make proper business choices,directors must supervise corporate affairs and constructing information and reporting system of the corporation.
    Besides,in this chapter we also introduce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And last we talk about “good faith”,which ge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e area of corporation these years.

    Chapter Six is to compare the foreign legislation and our corporate law.How to expalin Corporate law§ 23Ⅰ,and should we encat Business Judgment Rule,and how the present court to use directors’ fiduciary duty?

    Chapter Seven i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thesis.Hope directors’fiduciary duty could get more attention and use it to alert directos,who not only have the power but to undertake fiduciary duty!!

    Keywords:

    Fiduciary duty、duty of care、duty of loyalty、good faith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2 第四節 本文架構 3 第二章 忠實義務(Fiduciary duty) 之起源與發展 6 第一節 英國普通法之介紹 6 第二節 英國衡平法院的歷史起源 7 第三節 英國公司法的發展 11 第四節 董事與公司之關係 12 第一項 信託關係說 12 第二項 代理關係說 15 第三項 特殊關係說 16 第五節 何謂英國忠實義務 17 第一項 普通法上之義務 18 第二項 衡平法上之義務 19 第六節 美國忠實義務之發展 22 第七節 大陸法系國家之忠實義務 25 第一項 日本 25 第二項 我國 26 第一款 fiduciary duty or duty of loyalty ? 26 第二款 同質論異質論之爭議 27 第三章 我國法及日本法關於董事義務之介紹 30 第一節 概述 30 第二節 董事與公司間之委任關係 31 第一項 注意義務 31 第二項 受任人應依委任人之指示 32 第三項 報告義務 33 第四項 交付金錢物品孳息及移轉權利之義務 33 第五項 損害賠償責任 34 第三節 公司法中董事應負之義務 34 第一項 遵守法令、章程及股東會決議之義務 34 第二項 董事之監督義務 35 第三項 董事迴避之義務 38 第一款 「自身利害關係」如何界定 39 第二款 公司法之修正計畫條文 40 第三款 評析 42 第四項 公司法第223條之闡述 42 第一款 由監察人代表公司 43 第二款 條文過於簡略 44 第三款 監察人代表公司? 45 第四款 若無監察人代表時效力為何 45 第五項 董事競業禁止之規定 46 第一款 何謂公司營業範圍內之行為 48 第二款 董事兼充之情形 48 第三款 取得股東會許可 49 第四款 歸入權之行使 50 第五款 歸入權之性質 51 第六款 公司法修正計畫條文第130條: 52 第六項 董事之報酬 52 第一款 董事之報酬 53 第二款 董事車馬費 55 第三款 董事之酬勞 55 第四節 我國既有之規定與公司法第23條第1項之比較 60 第一項 注意義務部分 60 第一款 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程度 60 第二款 實務見解 61 第二項 忠誠義務之部分 63 第五節 日本法之介紹 63 第一項 注意義務之部分 64 第二項 忠誠義務之部分 65 第一款 董事競業禁止之規範 66 第一目 日本舊商法之規範 66 第二目 新修正之日本公司法 70 第二款 利益相反之交易 70 第一目 舊商法第265條之規定 70 第二目 日本公司法之規範 73 第四章 英美法上董事之忠誠義務(Duty of loyalty) 75 第一節 忠誠義務 75 第一項 忠誠義務與相關概念 75 第二項 忠誠義務之內容 76 第二節 英國之忠誠義務 77 第一項 英國修正公司法草案 78 第二項 英國公司法 80 第三節 美國之忠誠義務 82 第一項 利害關係董事之交易 84 第一款 德拉瓦州普通公司法 86 第一目 Weinberger v. Uop,Inc 之介紹 88 第二目 何謂公平原則(fairness test) 95 第二款 模範商業公司法 97 第三款 <公司治理原則:分析與建議> 103 第二項 掠奪公司機會(usurpation of corporate opportunity) 105 第一款 利益或期待審查標準(interest or expectancy test) 107 第二款 營業範圍標準 (line of business) 108 第三款 公平性標準(fairness test) 110 第四款 雙重檢驗標準 111 第一目 訴訟經過 111 第二目 案例事實 111 第三目 雙重檢驗標準 113 第五款 <公司治理原則:分析與建議>之規範 115 第一目 公司機會之定義 115 第二目 得使用公司機會之例外 116 第三項 董事之報酬(director and officer compensation) 119 第一款 報酬與忠誠義務之關係 119 第二款 報酬合理性之審查 120 第三款 <公司治理原則:分析與建議>之規範 121 第四項 董事之競業行為(competition with the corporation) 122 第一款 何謂競業行為 122 第二款 違反競業行為之救濟 123 第五章 英美法上董事之注意義務(Duty of care) 125 第一節 概述 125 第二節 決策功能與監督功能之差異 127 第三節 董事為經營決策之功能 129 第一項 美國董事注意義務之判斷標準 129 第二項 相關案例 132 第一款 Graham v. Allis-Chalmers Manufacturing Company 案 132 第二款 Aronson v. Lewis案 133 第一目 訴訟經過 133 第二目 案例事實 133 第三目 法院見解 135 第三款 Smith v. Van Gorkom案 136 第一目 訴訟經過 136 第二目 案例事實 136 第三目 案例爭點 140 第四目 小結 142 第三項 減輕或免除董事損害賠償責任之保護條款 142 第四節 董事監督業務執行之義務 145 第一項 <公司治理原則:分析與建議>之規範 145 第二項 相關案例 147 第一款 Graham v. Allis-Chalmers Manufacturing Co.案 147 第二款 Francis v. United Jersey Bank 案 148 第三款 In re Caremark International Inc. Derivative Litigation 149 第五節 經營判斷法則(Business Judgment Rule) 153 第一項 概述 153 第二項 經營判斷法則之沿革 153 第三項 經營判斷法則之法理基礎 155 第四項 經營判斷法則之適用 159 第一款 概述 159 第二款 主體 160 第三款 要件 161 第一目 積極要件 161 第二目 消極要件 167 第五項 經營判斷法則之推定與效果 170 第六節 近來之新趨勢--有關善意(good faith)之討論 172 第一項 概述 172 第二項 善意、忠誠義務與監督義務 173 第六章 我國董事之忠實義務(fiduciary duty)與他國之比較 177 第一節 有關董事會與股東會之權限劃分 177 第二節 我國董事之忠實義務(fiduciary duty)與他國之比較 180 第一項 忠誠義務之部分 180 第一款 利益衝突之交易 180 第一目 規定太過簡略 181 第二目 避風港條款之引進? 181 第三目 公平原則之適用 182 第二款 董事競業禁止 183 第三款 剝奪公司機會 184 第四款 董事之報酬 184 第二項 董事注意義務部分 185 第三節 經營判斷法則之引進 187 第一項 案例事實 188 第二項 法院判決理由 191 第三項 本文評析 195 第四節 董事之監督義務 197 第五節 有關善意(good faith)之討論 199 第七章 結論 201 參考資料 206 一、 中文部份 206 二、 英文部份 210 三、 日文部份 213 四、 參考網站 213

    參考資料
    一、 中文部份

    (一)書籍

    1.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出版,2005年8月。
    2.王文宇,美國金融機構之管理與監控,收錄於財經法論集—柯芳枝教授六秩華誕賀文集,三民出版社,1997年4月。
    3.王文宇,新公司與企業法學術論文集,元照出版,2003年1月。
    4.柯芳枝,公司法論(下),三民書局,2009年2月。
    5.財團法人萬國法律基金會,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財經法制協調服務中心,公司法制全盤修正計畫研究案總報告第一冊,2003年。
    6.陳春山,公司董事之義務與責任,學林出版社,2000年9月。
    7.曾宛如,公司管理與資本市場法制專論(一),新學林出版社,2002年10月。
    8.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上),2001年9月。

    (二)期刊

    1.Randy J.Holland著,劉怡婷譯,王文宇審定,「德拉瓦州公司法董事受託人義務簡介」,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9期,2008年3月。
    2.王文宇,「論董事與公司間交易之規範」,政大法學評論第62期,1999年12月。
    3.王文宇,「董監事酬勞之種類及分配」,月旦法學教室第33期,2005年7月。
    4.王文宇,「從公司治理論董監事法制之改革」,台灣本法學雜誌第34期,2002年5月。
    5.立法院公報,第55卷第37期,第十三冊,1966年
    6.任書沁等著,「公平原則在董事自我交易中的適用—從Weinberger v.UOP一案談起」,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9期,2008年3月。
    7.邵慶平,「董事受託義務內涵與類型的再思考—從監督義務與守法義務的比較研究出發」,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66期,2008年6月。
    8.林國全,「董事報酬請求權-評最高法院九十四年度台上字第二三五0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35期,2006年8月。
    9.林國全,「董事競業禁止規範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159期,2008年。
    10.林國全,「章定股東會決議事項」,月旦法學教室第56期。2007年6月。
    11.林建良等著,「米老鼠的陰影—由迪士尼案看董事之注意義務」,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9期,2008年。
    12.洪秀芬,「董事會獨立經營權限及董事注意義務」,政大法學評論第94期,2006年12月。
    13.洪秀芬,「董事會與股東會權限之爭議」,月旦法學教室第31期。2005年5月。
    14.郭大維,英國公司治理法制之研究—以董事為核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51期。2007年12月。
    15.郭大維,英美公司法制中「公司機會原則」之探討,收錄於民事法學新思維之開展--劉春堂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2008年5月。
    16.郭宗雄,「歸入權之行使」,實用月刊第330期,2002年6月。
    17.陳文智,「論董事退職酬勞金於我國公司法第一九六之定位-最高法院七七年台上字第一號判決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0期,2006年3月。
    18.陳文智,「2005年日本【公司法】法典之誕生」,萬國法律第144期,2005年12月。
    19.陳錦隆,「新修正公司法董事之忠實義務解析(二)」,會計研究月刊第201期,2002年8月。
    20.陳錦隆,「新修正公司法董事之忠實義務解析(三)」,會計研究月刊第202期,2002年9月。
    21.陳錦隆,「美國法上董事【經營判斷法則】之概說(一)」,會計月刊第194期,2002年1月。
    22.陳錦隆,「美國法上董事【經營判斷法則】之概說(二)」,會計月刊第195期,2002年2月。
    23.陳錦隆,「美國法上董事【經營判斷法則】之概說(三)」,會計月刊第196期,2002年3月。頁133。
    24.陳俊仁,「忠誠義務—論公司負責人之競業禁止規範」,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5期,2007年3月。
    25.陳俊仁,「由企業併購法第五條與第六條論我國忠實義務規範的缺失」,華岡法粹第33期,2005年6月。
    26.陳貴瑞,「公司治理經濟法律制度之探討—以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及組織運作為中心」,律師雜誌第310期,2005年7月。
    27.游啟璋,「口袋乾坤大:論董事監察人的酬勞」,月旦法學雜誌第137期,2006年10月。
    28.梁宇賢,「公司股東會委由董事會決定各個董事分配報酬額是否有效-評最高法院九十三年度台上字第一二二四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21期,2005年6月。
    29.曾宛如,「董事忠實義務之內涵及適用疑義--評析新修正公司法第二十三條第一項」,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8期,2002年9月。
    30.曾宛如,「董事會決議瑕疵之效力即其與股東會決議效果之連動—兼評九七年台上字第九二五號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120期,2009年1月。
    31.黃銘傑,「公司治理與董監民事責任之現狀及課題¬-以外部董事制度及忠實、注意義務為中心」,律師雜誌第305期,2005年2月。
    32.楊竹生,「論董事注意義務中監督公司業務執行之義務」,中原財經法學第13期,2004年12月。
    33.廖大穎,「論公司與董事間之非常規交易與利益衝突—淺釋日本商法第二百六十五條的規定」,月旦法學雜誌第54期,1999年。
    34.劉連煜,「董事責任與經營判斷法則」,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7期,2007年9月。
    35.戴志傑,「公司法上【經營判斷法則】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106期,2004年3月。
    36.羅怡德,「美國公司法中董事所負之【忠實義務】」之研究」,輔仁法學第9期,1990年6月。

    (三) 論文

    1.吳秉佑,論關係企業不合營業常規之經營,輔仁大學碩士論文,1999年8月。
    2.吳姿璉,論股份有限公司經營者與公司間利益衝突交易—以關係人交易為中心,政治大學法律碩士論文,2000年7 月。
    3.吳碧雲,董事的注意義務,中原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7月。
    4.林育生,論我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與公司間自己交易規範之研究,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5.胡浩叡,股份有限公司內部機關之研究—以權限分配與公司治理為中心,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6月。
    6.陳國華,董事忠實義務之研究,輔仁大學碩士論文。1997年7月。
    7.陳介山,董事之忠實義務—以企業併購法制為中心,中正大學博士論文,2004年5月。
    8.黃百立,董事注意之研究—以日本董事注意義務為中心—,中原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6月。
    9.曾博欣,我國公司法忠實義務之探討--以「美國法」為中心,逢甲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10.劉靜怡,股東會與董事會之權限劃分,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1月。

    二、 英文部份

    (1).Books

    1.BEAN, GERARD M.D., FIDUCIARY OBLIGATIONS AND JOINT VENTURES—THE COLLABORATIVE FIDUCIARY RELATIONSHIP, CLARENDON PRESS OXFORD(1995)
    2.BLOCK,DENNIS J., BARTON, NANCY E. , RADIN STEPHEN A.,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FIDUCIARY DUTIES OF CORPORATE DIRECTORS , 5THED.(1998)
    3.BAINBRIDGE, STEPHEN M.,CORPORATION LAW AND ECONOMICS (2002).
    4.CORPORATE DIRECTOR’S GUIDEBOOK,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4THED.(2004)
    5.CLARK, ROBERT C., CORPORATION LAW (1986)
    6.COX,JAMES D. & HAZEN ,THOMAS LEE,CORPORATIONS,ASPEN PUBLISHERS,2ND ED.(2003)
    7.DAVIES, PAUL L., GOWER AND DAVIES’ PRINCIPLES OF MODERN COMPANY LAW, SWEET AND MAXWELL, 7TH ED.(2003)
    8.DAVIES, PAUL L.,GOWER’S PRINCIPLES OF MODERN COMPANY LAW, SWEET & MAXWELL.6TH ED.(1997)
    9.GARNER, BRYAN A. (ED.),BLACK’S LAW DICTIONARY, ,WEST GROUP,7TH ED.(1999)

    10.HAMILTON ,ROBERT W, CASES AND MATERIALS ON CORPORATIONS INCLUDING PARTNERSHIPS AND LIMITED PARTNERSHIPS,5TH ED(1994)
    11.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 –OFFICIAL COMMENT AND STATUTORY CROSS-REFERENCES REVISED THROUGH 2002, SECTION OF BUSINESS LAW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12.PETTIT, PHILIP H, EQUITY AND THE LAW OF TRUSTS,BUTTERWORTH & CO(PUBLISHERS)LTD,7TH ED.(1993)
    13.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ANALYSIS AAND RECOMMENDATIONS, VOLUMEⅠ,PARTS I-Ⅳ,THE AMERICAN LAW INSTITUTE.(1994)
    14.SOLOMON, LEWIS D. & PALMITER ALAN R. ,CORPORATIONS, EXAMPLES AND EXPLANATIONS , ASPEN LAW & BUSINESS, 2ND ED.(1994)

    (2).Periodicals

    1. Balotti, R.Franklin, Hinsey Joseph Ⅳ, Director Care, Conduct, and Liability: The Model BusinessCorporation Act Solution, 56 Bus. Law.38 (2000)

    2. Dooley & Veasey, The Role of the Board in Derivative Litigation: Delaware Law and the Current ALI Proposals Compared, 44 Bus. Law. 503(1989)

    3. Eisenberg ,Melvin Aron,Seif-Interested Transactions in Corporae Law ,13.J.CORP.L.997(1987)

    4. Eisenberg, Melvin Aron, The Duty of Care of Corporate Directors and Officers, 51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Law Review 945(1990)

    5. Eisenberg, Melvin Aron, The Duty of Good Faith in Corporate Law,31 Del.J.Corp.L.1(2006)

    6. Hamilton, Robert W.,Reliance and Liability Standards for Outside Directors,24 Wake Forest L.Rev.5(1989)


    7.Hansen, Charles, The Duty of Care,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and the American Law Institute Corporate Governance Project , 48 Bus. Law. 1355.(1993)

    8. Horsey ,Henry Ridgely, The Duty of Care Component of The Delawar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19 Del.J.Corp. L.971(1994)

    9.Lee, Rebecca,Fiduciary Duty Without Equity:”Fiduciary Duties”of Directors Under Revised Company Law of the PRC,47 Va. J.Int’l L.897 (2007)

    10. Koh, Pearlie,ONCE A DIRECTOR ALWAYS A FIDUCIARY? Cambridge Law Journal 62(2).403.(2003)

    11.Sealy, L.S.,Fiduciary Relationships, The Cambridge Law Journal.(1962)

    12.Sealy, L.S.,The Director As Trustee, The Cambrige Law Journal.(1967)

    13.Veasey, Norman, Duty of Loyalty: The Criticality of the Counselor’s Role,45 Bus. Law. 2065 (1990)

    三、 日文部份

    1.竹內昭夫(弥永真生補訂),株式会社法講義,有斐閣,2001年11月。
    2.神田秀樹,会社法第九版,弘文堂,2001年10月。
    3.神崎克郎,商法Ⅱ第三版,青林書院,1991年12月。
    4.神崎克郎,取締役制度論-義務と責任の法的研究,中央經濟社,1981年9月。
    5.堀口 亘 ,新会社法概論,三省堂,1997年。
    6.新山雄三,会社法の仕組みと働き,日本評論社,2006年。
    7. 新「会社法」詳解,中央經濟社,2005年8月。

    四、 參考網站

    1.英國貿易工業部 http://www.berr.gov.uk
    2.德拉瓦州公司法http://delcode.delaware.gov/index.shtml
    3.日本会社法 http://law.e-gov.go.jp/htmldata/H17/H17HO086.html
    4.日本民法 http://law.e-gov.go.jp/htmldata/M29/M29HO089.html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9-08-10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