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林慧君 Lin, Hui-Chun |
|---|---|
| 論文名稱: |
王韜對於女性的觀看及婦女觀 Wang Tao Viewing for Women and Views on Women |
| 指導教授: |
鄭梓
Zheng, Zi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 畢業學年度: | 101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214 |
| 中文關鍵詞: | 王韜 、婦女觀 、清末中國婦女群像 、民本思想 |
| 外文關鍵詞: | Wang Tao, views on women, nineteenth century images of Chinese women, People-Based Thought |
| 相關次數: | 點閱:119 下載:31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十九世紀中葉後的中國,不論在政治、經濟、文化,甚至思想層面,都有許多質和量的變動,而中國近代婦女運動也是在此時期逐漸展開。然而關於女性權利和自主的各項提倡,多半是在變法最劇的維新時期(十九世紀最後十年到二十世紀初期)始見中國知識分子們的宣導。
開港到維新這段時間,有許多傳統價價值到變法提出前夕的轉換,更能看出這段期間知識分子們深層的心路歷程。關於這時期的女性思想、兩性觀的部分,以往的討論略顯單薄。而此時期改革提倡的一個代表:王韜(1828-1897),可以被視為研究的一個切入點。
王韜的生命經歷渡過整個十九世紀的五〇到九〇年代,他經歷鴉片戰爭、太平天國、英法聯軍和甲午戰爭,他居住在最具現代化的口岸城市:上海、香港,還曾經以私人身份到過歐洲,受到維新時期日本人士的仰慕,受邀到東灜,而他除了倡導多項改革利國的政論,也曾經自辦報刊,成為一位報人。他的經歷也頗特別,受到清朝通緝,私生活顯現放浪形骸,還常流連煙花巷弄,但這也正代表著同時期一群科舉不第、懷才不遇、內在思想價值受到時代以及來自海上力西衝擊的知識分子們。王韜的許多改革思想道出民胞物與的精神,不僅僅他個人,也是清末的許多文人,都有呈現出這類的矛盾性。
本論文主要以兩項主題:「十九世紀末的婦女形象」和「王韜的婦女觀」作為書寫脈絡,擬從王韜的作品中勾勒出當時代的婦女形象,透過對異性的觀察、描述,再剖析,王韜架構了改革思想中的「民本」精神;而研究這時期的「兩性觀」,亦是增補近代中國婦女運動從開港後到維新前後的一個進展階段。
After the mid-nineteenth century, China went through many changes of quality and quantity in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level. The women's movement in modern China also gradually expanded during this period. However, the advocates of women’s rights and autonomy mostly started by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s in the Reform Perio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Open Port to the Reformation, the conversion of many traditional values before the launch of Reformation revealed more deep mentality of intellectuals of the period. There is little discussion about women’s thoughts and gender concept of this period. Wang Tao (1828-1897),a representative of this reform period, can be regarded as an entry point for the study.
Wang Tao's lived from 1850s to 1890s. He experienced the Opium War,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British and French forces and the Sino-Japanese war. He lived in the most modern port cities: Shanghai, Hong Kong, and went to Europe as a private citizen. He was also admired by the Japanese and invited to Japan. In addition to advocating Quo's publicist, he had once be the founder of newspapers and become a journalist. His experience was also quite special. He was wanted by the Qing Dynasty, led a slovenly private life and often lingered brothel alleys, which also represents the same period of intellectuals who were underappreciated and whose inner thought values were shocked from the West. Many of Wang Tao’s reformative thoughts tells the spirit of people-based thought. Not only he but also many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scholars have showed such contradictions.
This thesis is mainly about two topics: "women’s images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the gender concept of Wang Tao". Women’s images of the time was sketched out from Wang Tao’s works by observing, describing and analyzing.
Wang Tao organized the “People” spirit in the reform concept. And the study of this period "concept of gender", which also are in addition to the women's movement in modern China after the opening of the port to the Restoration from before and after an advanced stage.
參考書目
一、文獻史料
(一)王韜原著
1.(清)王韜:《弢園尺牘》,臺北:文海出版社,1983年。
2.清代詩文集彙編編纂委員會編,《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清代詩文集彙編》708,內收錄《蘅華館詩錄》(清光緒六年鉛印弢園叢書本)、《弢園文錄外編十二卷》(清光緒九年鉛印本)、《弢園尺牘》(清光緒十九年滬北淞隱廬第四次鉛印弢園著述初編本)、《弢園尺牘續鈔》(清光緒十五年活字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3.(清)王韜著,李天綱編校:《弢園文新編》,香港:三聯書店,1998年6月初版。
4.(清)王韜:《弢園文錄外編》,上海:上海書店,2002年
5.(清)王韜:《海陬冶遊錄》,臺北:新文豐出版社,《叢書集成續編文學類》第212號,1989年初版。
6.(清)王韜:《花國劇談》,臺北:新文豐出版社,《叢書集成續編文學類》第212號,1989年初版。
7. (清)王韜:《遯窟讕言》臺北:廣文書局,中國近代小說史料續編,第29冊,1987年5月初版。
8.(清)王韜:《淞隱漫錄》,臺北:廣文書局,1976年8月初版。
9.(清)王韜:《淞濱瑣話》,臺北:廣文書局,1991年12月初版。
10.(清)王韜:《甕牖餘談》十二卷,臺北:廣文書局,筆記叢編,1969年8月,初版。
11.(清)王韜:《瀛壖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5月第一版。
12.(清)王韜著,方行、湯志鈞整理:《王韜日記》,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13.(清)王韜著,王稼句點校:《漫遊隨錄圖記》,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年。
14.(清)王韜著,陳尚凡、任光亮校點:《扶桑遊記》,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
(二)官書、檔案、史料輯
1.(南朝宋)范曄,國立編譯館主編,韓復智、洪進業註,《後漢書紀傳今註.十》,卷八十四,〈列女傳第七十四〉,臺北:編譯館,2003年10月初版一刷。
2.(清)章學誠著,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臺北:漢京出版,1986年。
3.(清)寶鋆等監修,《大清穆宗毅同治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1964年。
4.(清)寶鋆等纂輯,《籌辦夷務始末》(六)同治朝,臺北巿:台聯國風出版,1972年。
5.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6.(清)徐珂著,《清稗類鈔》,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年十一月初版,1983年十月臺二版。
(三)圖畫圖冊集
1.(清)吳有如繪,上海書畫出版社編,《吳友如仕女百圖》,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88年9月第一版。
2. 國家圖書館分館文獻開發中心編,《清代報刊圖畫集成》,北京市: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出版,2001年
3.中國國家圖書館分館編,《清末民初報刊圖畫集成》,北京市: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出版,2003年。
4.《民國畫報匯編.上海卷》《第一冊飛影閣畫報》,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出版,2007年。
5.(清)吳友如等繪,遠流出版社編,《新版.清末浮世繪—「點石齋畫報」精選集》,臺北:遠流出版,2008年7月二版。
二、近人研究專著(以下均按著者姓名筆畫排列)
(一)中文著作
1.戈公振著,《中國報業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出版,1982年。
2.王爾敏,《明清時代庶民時代生活》,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7月二版。
3.王爾敏:《中國近代思想史論》,臺北:華世出版社,1978年10月二刷。
4.王爾敏:《明清社會文化生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
5.王爾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論》,臺北:華世出版社,1976年4月第二版。
6.呂美頤,鄭永福著,《中國婦女運動1840-1921》,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7.年7月第一版。
7.忻平著,《王韜評傳》,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年4月第一版。
8.李喬,《文化、台灣文化、新國家》,高雄市:春暉出版,2001年3月初版一刷。
9.杜聲鋒著,《拉康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臺北:遠流出版社,1988年。
10.林啟彥,黃文江,《王韜與近代世界》,香港: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2000年。
11.金耀基著,《中國民本思想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8月初版一刷。
12.張海林著,《王韜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1993年。
13.張海林編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15.陳東原著,《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臺灣啇務,1994年12月臺一版10刷。
16.游秀雲著,《王韜小說三書研究》,臺北:秀威出版,2006。
17.劉述先:《論中國文化問題》,臺北:新文化事業供應公司,1973年。
18.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臺北:谷風出版社,出版不詳。
19.鍾叔河著,《從東方到西方》,湖南:岳麓書社,2002年。
20.鍾叔河編著,《走向世界》,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3年。
21.羅香林,《香港與中西文化之交流》,香港,中國學社,1961年。
(二)外文譯作
1.(美)柯文Paul A.Cohen著,雷頤、羅檢秋譯:《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王韜與晚清改革》,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初版5刷。
2.(美)郭正昭等譯,《現代化的動力》,臺北:寰宇出版社,1972年。
3.(美)蘇珊.桑塔格著,刁筱華譯,《疾病的隱喻》(Illness as Metaphor),臺北:大田出版,2000。
4.朱儀羚等譯,《敘事心理與研究:自我、創傷與意義的建構》,嘉義:濤石文化,2004年。
三、研究論文
(一)王韜研究
1.Paul A.Cohen著,章殷寧譯:〈王韜對變動世界的體察〉(Approaches to Modern Chinese History, Berkeley and Los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7 ),載於張灝等撰,《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晚清思想》,臺北:時報文化出版,1980年。
2.王立群,〈王韜與近代東學西漸〉,《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北京:北京科技大學文法學院,2004,第1期。
3.王爾敏,〈王韜生活的一面—風流成性〉,《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集刊》24,臺北:中央研究院,1995。
4.成曉軍,劉蘭肖,〈王韜與十九世紀中葉的上海社會〉,《江海學刊》1999年1月。
5.吳以義,〈王韜研究所提示的中國近代史的複雜性—評忻平「王韜評傳」和柯文「在傳統和現代性之間」〉,《新史學》,第11卷第2期,臺北:三民出版,2000.06。
6.呂實強,〈中國歷代思想家—王韜〉,載於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中國歷代思想家》第八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7.忻平:〈從王韜的名號觀其坎坷曲折的一生〉,《社會科學戰線》第23期,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8.李健民,〈日記中的醫療史—以史語所藏王韜《日記》為中心〉,《古今論衡》第13期,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5。
9.汪榮祖:〈王韜變法思想論綱〉,《近代中國人物思想論—晚清思想》
10.林啟彥,〈王韜中西文化觀的演變〉,《漢學研究》第33期,臺北:漢學研究中心,1999.06。
11.張敏,〈晚清新型文化人生活研究──以王韜為例〉,《史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2000,第2期。
12.陳三井,〈晚清知識分子法國觀的考察〉,《「二十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論文選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03。
13.陳室如,〈游移與曖昧—王韜《漫遊隨錄》的策略書寫與觀看之道〉,《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13期,台中: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編輯委員會,2006.12。
14.陳振國撰,簡又文跋〈「長毛狀元」王韜〉,《逸經》第33期,1937年七月號,創刊於上海;1977年臺北漢聲出版社影印一版。
15.程麗紅,〈從落拓文人到報界聞人—對晚清職業報人的群體透視〉,《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46卷第3期,吉林:吉林大學文學院,2006年5月。
16.潘光哲:〈晚清中國士人與西方政體類型知識「概念工程」的創造與轉化—以蔣敦復與王韜為中心〉:《新史學》二十二卷三期,2011年。
(二)清末婦女及文化研究
1.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清代婦女彈詞小說中的自我呈現〉,《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3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1995年8月。
2.孫康宜,〈走向「男女雙性」的理想—女性詩人在明清文人中的地位〉,孫康宜編,《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臺北:聯合文學出版1998。
3.孫康宜,〈性別與經典論:從明清文人的女性觀說起〉,吳燕娜 (Yenna Wu), 魏綸(Philip F. Williams)編,《中國婦女與文學論集》第二集,臺北:稻鄉出版社,1999。
4.孫康宜作,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採輯策略〉,《中外文學》,第23卷,第22期,1994年7月。
(三)其它相關期刊論文
1.王幼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創傷敘事」〉,《中國華語文學報》,第一期,2008年。
2.呂文翠,〈冶遊、城市記憶與文化傳繹:以王韜與成島柳北為中心〉,《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No.54-January,2012年。
四、學術論文
1.吳威志,《王韜及其經世思想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論文,2008年。
2.李在光,《王韜維新思想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3.林婉婷,《書寫傳統與轉擬世相:王韜志怪小說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4.姚海奇,《王韜的政治思想》,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5.高美芸,《王韜及其史學思想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6.高美芸,《王韜對時代的關懷及其尋求的解決之道》,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7.熊秉純,《王韜研究》,中國文化學院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9年。
8.蔡如雅,《王韜的新人才觀及其文教實踐與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五、工具書
1.A.W.恒慕義主編,《清代名人傳略》,西寧:青海人民出版,1990。
2.郭廷以編著,《近代中國史事日誌》,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印行,1963。
3.廖炳惠編著,《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臺北:麥田出版,2003年9月初版一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