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劉靜 Liu, Jing |
|---|---|
| 論文名稱: |
中國城市老人照顧服務體系優化研究:整合照顧治理策略之應用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of Urban 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 in China: An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Care Governance Strategy |
| 指導教授: |
宋鎮照
Soong, Jenn-Jaw |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政治學系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
| 論文出版年: | 2024 |
| 畢業學年度: | 112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222 |
| 中文關鍵詞: | 整合照顧 、老人照顧服務 、政府責任 、資源整合 、治理策略 |
| 外文關鍵詞: | Integrated care, Elderly care services,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Resource integration, Governance strategies |
| 相關次數: | 點閱:47 下載:0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國大陸已經邁入高齡社會階段,隨著少子化、高齡化之發展趨勢,未來對老人社會性照顧服務之需求將日益增加。自2011年以來,中國大陸政府頒佈了大量養老政策,並投入了豐富的財政資源進行老人照顧服務設施建設。然而,現有的老人照顧服務供給仍存在供需不匹配、服務碎片化、資源浪費等結構性問題。因此,如何為日益增加的老年人群體提供必要、優質且有效的社會性照顧服務,成為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老人照顧服務的核心是滿足老人之需求,而維持身體健康是老年人的基本需求。隨著老人身體健康狀況的變化,對不同類型照顧服務的需求亦有所不同。整合不同類型照顧服務與資源,有助於更好地回應老人之社會化照顧需求。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之「整合照顧」理念,以老人需求為中心,提供整合性照顧服務,恰可回應整合訴求下之老人照顧需求。為實現整合性照顧服務供給,現有的老人照顧服務體系需進行有效整合。利用以整合照顧為策略構建的老人照顧服務體系整合分析架構檢驗中國大陸城市老人照顧服務之實際情況,可以為老人照顧服務體系整合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通過實地考察、訪談以及案例分析,從政策支持、組織與服務、資源支持幾個面向檢視中國大陸城市老人照顧服務體系之整合實踐,發現存在以下幾個困境:(1)政策實踐偏離政策設計初衷;(2)老人照顧服務體系整合不到位;(3)老人照顧服務與老人需求銜接不佳;(4)老人照顧服務資源支持不足。導致此些整合困境之影響因素包括政策實踐、服務主體特徵、服務組織形式、服務遞送過程以及資源保障等方面。在政策實踐方面,央地政府責任認知偏差和科層制組織結構導致政策實施困境;在服務主體特徵方面,服務主體能力與動機偏差,非政府服務主體自主性低、依賴性強,導致老人照顧服務網絡構建困難;在服務組織形式方面,服務主體合作方式拖累整合效率;服務遞送過程和機制不暢則抑制了服務需求;在資源保障方面,則存在人力資源、財務資源以及資訊技術支持不足之情況。
基於此,可以從服務主體實踐、服務整合機制和資源供給三個維度提出整合治理之路徑,具體包括:(1)通過明確政府、社會與市場主體之角色與功能定位,建立多元化的照顧服務主體協作機制,形成老人照顧服務整合網絡;(2)創新照顧服務供給形式,打破居家社區和機構的邊界,構建靈活的照顧服務模式,優化服務遞送流程,以滿足老人的個性化需求;(3)優化照顧服務資源供給,培養老人照顧服務人才,保障財政投入,並建立多層次籌資體系和豐富財政補償方式,通過信息技術提供資源整合和共享平台,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服務的覆蓋率。
Mainland China is experiencing an aging population with rising demands for elderly care services. Despite substantial policy measures and investments since 2011, challenges such as mismatched supply and demand, fragmented services, and resource inefficiencies persist. The core of elderly care i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especially in maintaining physical health. Integrated care, as propos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effectively addresses the demands for integration in elderly care. Using the integrated care strategy to construct an 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 integration analysis framework can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integrated governance of elderly care services.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elderly care systems in mainland China is examined through field studies, interviews, and case analyses. Key issues identified include policy implementation deviations, inadequate system integration, and insufficient resource support. Influential factors encompass policy execution, service provider characteristics, organization forms, delivery processes, and resource guarantees. The proposed solutions involve clarifying the roles of government and market entities, innovating care service models, and optimizing resource supply — including human, financia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 to form an integrated elderly care service network aimed at improving the urban elderly care system in mainland China.
英文文獻:
Ansell, Chris; Alison Gash, 2008,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18(4), 543–571.
Berwick, Donald M.; Nolan, Thomas W.; Whittington, John, 2008, “The Triple Aim: Care, Health, And Cost”, Health affairs (Project Hope) , 27 (3), 759–769.
Börzel, Tanja A.; Risse, Thomas, 2010, “Governance without A State: Can It Work?”, Regulation & Governance, 4 (2), 113–134.
Brinkerhoff, Jennifer M., 2002, “Government-nonprofit Partnership: A Defining Framework”, Public Administration, 22 (1), 19–30.
Busetto, Loraine; Luijkx, Katrien; Vrijhoef, Hubertus Johannes Maria , 2016, “Development of the COMIC Model for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Integrated Care Interven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e Coordination, 19 (1-2), 47–58.
Cantor, M. H., 1989, “Social Care: Family and Community Support Systems”,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503(1), 99–112.
Challis, David; Davies, Bleddyn, 1980, “A New Approach to Community Care for the Elderly”,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10, 1-18.
Chappell, N. L., 1985, “Social Support and the Receipt of Home Care Services”, The Gerontologist, 25 (1), 47–54.
Davey, Adam; Patsios, Demi, 1999, “Formal and Informal Community Care to Older Adult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Great Britain”, Journal of Family and Economic Issues, 20 (3), 271–299.
Dunleavy, P., Margetts, H., Bastow, S., & Tinkler, J. ,2006, “New Public Management is Dead-long Live Digital-era Governance”,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16(3), 467-494.
Emerson, Kirk, Tina Nabatchi, Stephen Balogh, 2012,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for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22(1), 1–29.
Evashwick, C., 2005, The Continuum of Long-term Care , Stanford:Cengage Learning.
Evers, A., 1988, “Shifts in the welfare mix: Introducing A New Approach for the Study of Transformations in Welfare and Social Policy”. in Evers, A. & Wintersberger, H. (eds.) , Shifts in the Welfare Mix: Their Impact on Work, Social Service and Welfare Policies, Eurosocial, Vienna.
Feiock, Richard C.; Andrew, Simon A., 2006, “Introduction: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Local Governm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29 (10-11), 759–767.
Fernández-Olano, C.; Hidalgo, J.; Cerdá-Díaz, R.; Requena-Gallego, M.; Sánchez-Castaño, C.; Urbistondo-Cascales, L., & Otero-Puime, Á., 2006,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by the Elderly in a Public Health Care System." Health Policy, 75(2), 131-139.
Ferrer, Lourdes; Goodwin, Nick, 2014, “What are the Principles that Underpin Integrated Ca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grated Care, 14, 1-2.
Gallons, J., 1988, Handbook of Geriatric Assessment, Maryland: Aspen Publishers.
Gidron, B.; P. M. Kramer; L. M. Salamon, 1992, 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 Emerging Relationship in Welfare States,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
Goodwin, Nick, 2013, “Understanding Integrated Care: A Complex Process, A Fundamental Princip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grated Care, 13, 1-11.
------, 2016, “Understanding Integrated Ca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grated Care, 16 (4), 1-6.
Hansmann, Henry B., 1980, “The Role of Nonprofit Enterprise”, The Yale Law Journal, 89, 835-898.
Hardy, Brian, Mur-Veemanu, Ingrid, Steenbergen, Marijke, & Wistow, Gerald, 1999, “Inter-agency Services in England and The Netherland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egrated Care Development and Delivery”, Health Policy, 48(2), 87-105.
Hollander, M.; Chappell, N., 2007,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sts to Government for Home Care and Long-term Residential Care Services, Standardized for Client Care Needs”, Canadian Journal on Aging, 26(S1), 149-161.
Hooyman, N. R. & Kiyak, H. A.,2011, Social Gerontology: 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9th ed.),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Hostetter, Martha, Sarah Klein, Douglas McCarthy, 2016,“Aging Gracefully: The PACE Approach to Caring for Frail Elders in the Community”, https://www.commonwealthfund.org/publications/case-study/2016/aug/aging-gracefully-pace-approach-caring-frail-elders-community (accessed July 25, 2023).
Johnson, Noman, 1987, The Welfare State in Transiti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Welfare Pluralism, Brighton, Wheatsheaf.
Jones, C., Hesterly, W. S., Borgatti, S. P. , 1997, “A general theory of network governance: Exchange conditions and social mechanism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2(4), 911–945.
Kane, R., Lin, W., & Blewett, L., 2002, Geographic Variation in the Use of Post-acute Care,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37(3), 667-682.
Kodner, Dennis L.; Spreeuwenberg, Cor, 2002, “Integrated Care: Meaning, Logic, Applications, and Implications - A Discussion Pap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grated Care, 2, 1-12.
Leutz, W., 1999, “Five Laws for Integrating Medical and Social Services: Lesson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The Milbank Quarterly, 77(1), 77-110.
Luo, Yanan; Su, Binbin; Zheng, Xiaoying, 2021, “Trends and Challenges for Population and Health During Population Aging-China”, 2015–2050, China CDC Weekly 3.
Marinetto, Mike, 2003, “Governing beyond the Centre: A Critique of the Anglo-Governance School”, Political Studies, 51 (3), 592–608.
Matsuda, S.; Yamamoto, M., 2001,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and Integrated Care for the Aged in Jap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grated Care , 1-28.
Miller, Robin; Glasby, Jon; Dickinson, Helen, 2021, “Integrated 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 England: Ten Years 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grated Care, 21 (4), 1-6.
Muramatsu, Naoko; Yin, Hongjun; Hedeker, Donald, 2010, “Functional Declines, Social support, and Mental Health in the Elderly: Does Living in A State Supportive of Home and Community-based Services Make A Difference? ”,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70 (7), 1050-1058.
National Collaboration for Integrated Care & Support, 2013, “Integrated Care and Support: Our Shared Commitment”,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 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data/ file/198748/DEFINITIVEFINALVERSIONIntegratedCare andSupport-Our SharedCommitment2013-05-13.pdf (accessed March 19, 2023)
Peters, B. Guy, 2014, “Is Governance for Everybody?” , Policy and Society, 33 (4), 301-306.
Provan, K. G., Kenis, P., 2008, “Modes of Network Governance: Structure, Management, and Effectiveness”,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18(2), 229-252.
Rhodes, R., 1996, “The New Governance: 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 Political Studies, 44 (4), 652-667.
------, 1997, “Understanding Governance: Policy Networks, Governance, Reflexivity and Accountability”,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Philadelphia, US. Open University, 252.
Rose, R., 1986, “Common Goals But Different Roles: The State’s Contribution to the Welfare mix”. In Rose, R. & Shiratori, R. (eds), The Welfare State: East and West,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osen, Rebecca ; Mountford J, Lewis R, Lewis GHL, Shand J and Shaw S, 2011, “Integration in Action: Four international case studies”, London: Nuffield Trust, 1-56, https://www.nuffieldtrust.org.uk/files/2017-01/integration-in-action-research-report-web-final.pdf (accessed 12/20/2022).
Salamon, L.M., 1995, Partners in Public Service: Government - nonprofit Relations in the Modern Welfare State, 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Scharpf, F., 1997, Games Real Actors Play: Actor-centered Institutionalism In Policy Research., New York: Routledge.
Sharkey, Peter, 2000, The Essentials of Community Care: A Guide for Practitioners,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Shaw, Sara; Rosen, Rebecca; Rumbold, Benedict, 2011, “What Is Integrated Care? An Overview of Integrated Care in the NHS”, Nuffield Trust, 1-23.Available online at https://www.nuffieldtrust.org.uk/files/2017-01/what-is-integrated-care-report-web-final_copy1.pdf, checked on 12/20/2022.
Six, Perri, 1997, Holistic Government, London:Demos.
Six, Perri, D. Leat, K. Seltzer, and G. Stoker,1999, Governing in the Round:Strategies for Holistic Government, London:Demos;
------, 2002, Towards Holistic Governance:The New Reform Agenda, 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Svetlik, Ivan, 1993, “Regulation of the Plural and Mixed Welfare System”, in Adalbert Evers, and Ivan Svetlik(eds), Balancing Pluralism: New Welfare Mixes in Care for the Elderly, Aldershot: Avebury, 33-50.
Torfing, J., Pierre, J., Peters, B. G., & Sorensen, E., 2011, Interactive Governance: Advancing the Paradi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sutsui, Takako, 2014,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Community-based Integrated Care System in Jap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grated Care, 14 (1), 1-9.
United Nation, 1982, “Report of the World Assembly on Aging”, https://www.un.org/esa/socdev/ageing/documents/Resources/VIPEE-English.pdf (accessed Octorber 20, 2022).
Valentijn, Pim P.; Schepman, Sanneke M.; Opheij, Wilfrid; Bruijnzeels, Marc A. , 2013, “Understanding Integrated Care: A Comprehensive Conceptual Framework Based on the Integrative Functions of Primary Ca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grated Care, 13, 1-12.
Valentijn, P., Boesveld, I., Klauw, D., Ruwaard, D., Struijs, J., Molema, J., Bruijnzeels, M., & Vrijhoef, H., 2015, “Towards A Taxonomy for Integrated Care: A Mixed-methods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grated Care, 15, 1-18.
Van der Klauw, Denise; Molema, Hanneke; Grooten, Liset; Vrijhoef, Hubertus, 2014, “Identification of Mechanisms Enabling Integrated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A Literature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grated Care, 14, 1-10.
WHO, 2014, “WHO Service Delivery and Safety: WHO global strategy on people-centred and integrated health services”, Available from: http://www.who.int/servicedeliverysafety/areas/people-centred-care/en/
------, 2015, “WHO Global Strategy on People-centred and Integrated Health Services”, Interim Report, Geneva, http://www.who.int/servicedeliverysafety/areas/people-centred-care/gl, (accessed October 19, 2020)
------, 2016, “Strengthening People-centred Healthsystems In the WHO European Region: Framework for Action On Integrated Health Services Delivery”, 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http://www.euro.who.int/ data/assets/pdf file/0004/315787/66wd15eFFAIHSD160535. pdf?ua=1 (accessed October 19, 2020).
------, 2017, “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ople: Guidelines on Community-level Interventions to Manage Declines in Intrinsic Capacity”.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1550109 (accessed October 19, 2020)
Williamson, Oliver E., 1975, Markets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 : A Study In the Economics of Internal Organization, New York: Free press.
Zonneveld, N., Driessen, N., Stüssgen, R., & Minkman, M., 2018, “Values of Integrated Care: A Systematic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grated Care, 18 (4), 1-12.
中文文獻:
丁一,呂學靜,2013,<發達國家(地區)老年人長期照護制度研究綜述——兼論中國老年人長期照護制度的對策>,《學術論壇》,(12),120-128。
王天鑫,韓俊江,2018,<我國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稅務與經濟》,(6),52-67。
王仕圖,2013,<非營利組織在社區照顧服務的協調合作:以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為例>,《臺大社工學刊》,(27),185-228。
王名,2006,<非營利組織的社會功能及其分類>,《學術月刊》,(9),8-11。
王成,周玉萍,廖啟雲,2022,<社區養老機構空間嵌入的治理邏輯——基於多地典型案例的研究>,《江漢學術》,41(4),34-42。
王玨,劉紅霞,2016,<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江西養老服務發展對策>,《企業經濟》,(12),159-163。
王長青,毛鵬遠,陳娜,王林,2016,<醫養結合資源的多重整合>《學海》,(6),43-47。
王思斌,1994,<社區照顧對中國社會的借鑒意義>,《社會工作研究》,(03),1-6。
王浦劬,薩拉蒙(Salamon,L.M.),2010,《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研究:中國與全球經驗分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王梅欣,2019,《新時代養老服務體系構建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王陽亮,2017,《責任與合作: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王晶,李鵬飛,2019,<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模式的優勢與思考—基於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養老服務現狀的考察>,《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59(6),133-140。
王傑秀,安超,2020,<「元問題」視域下中國養老服務體系的改革與發展>,《社 會保障評論》,4(3),62-76。
王震,2018,<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供給的政策分析及治理模式重構>,《探索》,(6),116-126。
王懿範,邱文達等,2016,《醫療與長照整合:打造全人照顧體系》,臺北市:五南。
支夢佳,塗茜,李蓓,劉遠立,胡琳琳,2022,<構建我國連續性醫療及照護服務體系的探索>,《中國衛生經濟》,41(3),7-12。
史雲貴,周荃,2014,< 整體性治理:梳理、反思與趨勢>,《天津行政學院學報》,16(5),3-8。
卡爾·波蘭尼著,馮鋼、劉陽譯,2020,《大轉型》,當代世界出版社。
朱浩,2015,《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遞送機制研究——以杭州市為例》,浙江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20,<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的社會化運作機制及其實踐邏輯>,《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7(5),98-106。
朱勤皓,2017,<上海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發展的探索與思考>,《中國民政》,(6),30-32。
任勤,何泱泱,2016,<社會養老服務供給主體間的職能與合作>,《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116-122。
行紅芳,2006,<老年人的社會支持系統與需求滿足>,《中州學刊》,(3),120-123。
同春芬,汪連傑,2015,<福利多元主義視角下我國居家養老服務的政府責任體系構建>,《西北人口》,(1),73-78。
李志宏,2016,<長期照護保障制度建設的路徑選擇>,《中國民政》,(17),22-23。
李志明,2016,<中國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思路:構建“立足社區、服務居家”的綜合養老服務體系>,《學術研究》,(7),99-104。
李沁怡,2023,<福利錯位:我國縣域普惠養老政策的實踐偏差及其解釋>,《社會保障評論》,7(5),116-131。
李宗華,李偉峰,張榮,2009,<老年人社區照顧的本土化實踐及反思>,《甘肅社會科學》,(04),34-37。
李長遠,2018,<社區居家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的比較優勢、掣肘因素及推進策略>,《寧夏社會科學》,(6),161-167。
——,2022,<我國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政策推進的基本經驗與未來設想>,《寧夏社會科學),(3),170-176。
李長遠,張會萍,2021,<醫養結合養老服務供給主體角色定位及財政責任邊界>,《當地經濟管理》,43(2),65-72。
李強,1998,<社會支持與個體心理健康>,《天津社會科學》,(1),67-70。
李靜,2016,<福利多元主義視角下社會企業介入養老服務:理論、優勢與路徑>,《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5),9-15。
李靜,沈麗婷,2020,<福利多元主義視角下大城市養老服務主體的角色重塑>,《河海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2(4), 70-76。
何文炯,王中漢,2021,<論老齡社會支持體系中的多元共治>,《學術研究》,(08),73-80。
汪泳,劉桂華,2019,<政策網路治理視域下我國政府 養老服務政策內容分析及優化>,《理論探討》,(4),171-176。
汪連傑,2017,<「銀髮浪潮」背景下全面推行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問題研究>,《晉陽學刊》,(4),131-138。
呂普生,2009,<政府與公民社會組織在養老服務供給中的合作模式研究——基於北京市宣武區三種合作方式的分析>,《科學決策》,(12),1-23。
邵文娟,2019,<供給側改革視角下社會組織參與養老服務供給研究>。《 宏觀經濟研究》,(7),168-175。
邵思齊,2018,<日本社區綜合照護服務體系的構建與借鑒>,《東北財經大學學報》,(6),69-76。
邵海亞,陶鵬,2013,<西方福利制度變革的政治分析:《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學》評介>,《公共管理評論》,(15),148-155。
青連斌,2016,<社區養老服務的獨特價值、主要方式及發展對策>,《中州學刊》,(5),77–83。
竺乾威,2008,《公共行政理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周林剛,馮建華,2005,<社會支持理論——一個文獻回顧>,《廣西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6(3),11-15。
周沛,2014,<社會福利理論:福利制度、福利體制及福利體系辨析>,《國家行政學院學報》,(4),80-85。
周湘蓮,2011,<居家養老服務中的政府責任>,《學海》,(06),96-100。
周聖華;張建坤;範潔;李德智,2018,<基於網絡化治理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分析——南京市為例>,《現代城市研究》,(8),13-20。
林娟芬,2007,《婦女晚年喪偶後的適應——一個以臺灣地區為例的敘說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林傑, 陳星玲,2018,<日本養老服務專門人才教育體系探析>,《比較教育研究》,(6),90-98。
林閩鋼,2014,<論我國社會養老服務的公益性及實現途徑>,《人口與社會》,30(1),7-11。
房莉傑,周盼,2020,<「多元一體」的困境:我國養老服務體系的一個理解路徑>,《江蘇行政學院學報》,(1), 60–66。
封鐵英,南妍,2021,<養老產業政策體系及其協調性——基於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北京行政學院學報》,(01),76-85。
郝濤,商倩,李靜,2018,<PPP模式下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有效供給路徑研究>,《宏觀經濟研究》,(11),44-53。
胡宏偉,汪鈺,王曉俊,張瀾,2015,<「嵌入式」養老模式現狀、評估與改進路徑>,《社會保障研究》,(2),10-17。
胡佳,2010,<邁向整體性治理:政府改革的整體性策略及在中國的適用性>,《南京社會科學》,271(05),46-51。
胡薇,2011,《國家回歸:社會福利責任結構的再平衡》,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郁建興,2011,<中國的公共服務體系:發展曆程、社會政策與體制機制>,《學術月刊》,43(3),5-17.
郁建興,瞿志遠,2011,<公私合作夥伴中的主體間關係——基於兩個居家養老服務案例的研究>,《經濟社會體制比較》,(4),109-117。
紀曉嵐,劉曉梅,2016,<網路治理視閾下的社會化養老服務研究——基於上海市WF街道的實證分析>,《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114-123。
施巍巍,羅新錄,2014,<我國養老服務政策的演變與國家角色的定位——福利多元主義視角>,《理論探討》,(02),169-172。
陳友華,孫永健,2022,<中國福利制度建設:本質、問題與老齡化應對>,《江海學刊》,(6),107-115。
陳世明,陳柏宗,2006,<社區組織參與老人社區照顧之研究:以臺南市長榮社區為例>,《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0(1),49-113。
陳成文,喻名峰,2000,<論社會保障與社會支持>,《湖南輕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01),71-77。
陳成文,陳舒,2017,<從“碎片化”困境看我國城市養老服務體系的制度建設>, 《城市發展研究》,(12),76-82。
陳成文,孫秀蘭,2010,<社區老年服務:英、美、日三國的實踐模式及其啟示>,《社會主義研究》,(01),116-120。
陳俊峰,王碩,2016,<城市「醫養結合」型養老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以合肥市為例>,《城市問題》,(6),92-97。
陳靜,周沛,2015,<老年社會福利供給中的市場作用及實現機制研究——基於福利多元主義視角>,《天津行政學院學報》,17(2),45-49。
高鵬,楊翠迎,2021,<智慧養老的精准化供給邏輯與實踐:來自上海市的調研>,《經濟體制改革》,(5),187-193.
高祖林,2013,<政策網絡視域下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研究——以蘇州市虛擬養老院為例>,《江海學刊》,(3),201-207。
郭驊,屈芳,2017,<智慧養老平臺的辨析與構建>,《貴州社會科學》,(12),125-132.
郭曉敏,2018,<社區嵌入式養老模式發展路徑研究———基於合肥市的實踐探索>,《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6),28-31。
秦豔豔,鄔滄萍,2012,<我國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中政府職能分析>,《蘭州學刊》,(01),123-127。
孫宏偉,孫睿,2013,<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選擇>,《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5(4),398-402。
唐鈞,2018,<長期照護: 概念框架、研究發現與政策建議>,《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16。
唐詠,2012,<去碎片化:中國老年長期照護政策的整體化路徑>,《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9(5),83-88。
徐宏,嶽乾月,2018,<新時代背景下長期照護服務 PPP 供給模式研究>,《山東社會科學》,(8),90-96。
莊俐昕,黃源協,2021,<「以社區為基礎」的照顧模式之檢視:網絡治理觀點的分析>,《臺大社會工作學刊》,(44),133-174。
曾軍榮,2008,<政策工具選擇與我國公共管理社會化>,《理論探討》,(03),133-136.
曹豔春,王建雲,2013,<老年長期照護研究綜述>,《社會保障研究》,(3),56-65.
崔樹義,杜婷婷,2021,<居家、社區、機構養老一體化發展研究>,《東嶽論叢》 , 42(11), 36-44。
符美玲,陳登菊,張偉,2013,<從長期住院研究談構建「醫養結合」照護體系的必要性>,《中國醫院》,(11),21-23。
章曉懿,2012,<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模式研究:基於與民間組織合作的視角>,《中國行政管理》,(12),48-51。
張玉磊,2015,<整體性治理理論概述:一種新的公共治理範式>,《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5),54-60。
張汝立,隗苗苗,許龍華,2012,<憑單制購買養老服務中的問題與成因——以北京市養老服務券政策為例>,《北京社會科學》,(03),59-62。
張思鋒,張恒源,2024,<我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利用狀況分析與建設措施優化>,《社會保障評論》,8(1),88-106。
張瑞利,祝建華,2022,<失能老人照護服務碎片化及其整體性治理研究>,《中州學刊》,(2),80-86。
張雲,陳旭清,2017,<近十年來我國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研究述評>,《理論月刊》,(5),138-143。
張曉傑,2016,<醫養結合養老創新的邏輯、瓶頸與政策選擇>,《西北人口》,37(1),105-111。
張麗豔,2020,《城市社區居家養老生態服務系統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董克用,王振振,張棟,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與養老體系建設>,《經濟社會體制比較》,(1),53-64。
董紅亞,2012,<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解析與重構>,《社會科學》,(3),68-75。
——,2013,<養老保障邁入服務時代的制度文化構建>,《社會科學輯刊》,(5),41-45。
——,2017,<不同語境下的醫養結合問題及思考>,《社會福利》,(8),19-20。
——,2018,<養老服務視角下醫養結合內涵與發展路徑>,《中州學刊》,(1),59-64。
——,2019,<技術和人文雙維視角下智慧養老及其發展>,《社會政策研究》,(4),90-102。
——,2020,<中國特色養老服務模式的運行框架及趨勢前瞻>,《社會科學輯刊》,(4),107–114。
辜勝阻,吳華君,曹冬梅,2017,<構建科學合理養老服務體系的戰略思考與建議>,《人口研究》,(41),3-14。
黃一坤,許鑫,2012,<從機構照顧到社區居家養老看我國老年福利服務政策的轉變>,《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4(6),511-515。
黃健元,楊琪,王歡,2020,< 我國養老服務體系發展:從醫養結合到整合照護>, 《中州學刊》,(11),86-91。
黃俊輝,2020,《政府責任視角下農村養老服務供給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黃曉春,2017,<中國社會組織成長條件的再思考——一個總體性理論視角>,《社會學研究》,(1),101-124。
彭華民,2008,《社會福利與需要滿足》,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彭華民等,2009,《西方社會福利理論前沿:論國家、社會、體制與政策》,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彭錦鵬,2005,<全觀型治理:理論與制度化策略>,《政治科學論叢》,(23),61-100。
湯佳,2020,《中期照護視角下的老年醫療服務體系研究》,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鄔滄萍,1999,《社會老年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賈玉嬌,王叢,2020,<需求導向下智慧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內蒙古社會科學》,41(5),166-172。
塗愛仙,2021,《需求導向下醫養結合養老服務供給碎片化的整合治理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2022,<組織、 政策和資源: 三維透視醫養結合服務供給碎片化>,《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1(4),135-144。
鄧鎖,2011,<政策實施的網路視角與社會服務整合>,《江蘇社會科學》,(01),26-31。
廖衛東,廖劍南,2020,<基於協同治理的PPP養老產業困境和優化路徑研究>,《江西社會科學》,(4),212-221。
趙小蘭,孟豔春,2019,<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模式:優勢、困境與出路>,《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4(4),89-95。
趙立新,2006,<社區服務型居家養老:當前我國農村養老的理性選擇>,《廣西社會科學》,(12),139-143。
——,2009,<社區服務型居家養老的社會支持系統研究>,《人口學刊》,(6),41-46。
趙曉芳,2021,<基於二維分析框架的醫養結合政策體系研究>,《蘭州學刊》,(06),139-150。
鄭衛東,2011,<城市社區建設中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探討——以上海市為例>,《廣東行政學院學報》,(01),24-29。
劉東輝,2012,<行政聯席會議制度芻論>,《人民論壇》,(12),34-35。
劉清發,孫瑞玲,2014,<嵌入性視角下的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初探>,《西北人口》,35(6),94-97。
劉繼同,2018,<國家、社會與市場關係:歐美國家福利理論建構與核心爭論議題>,《社會科學研究》,(4),82-94。
薑臘,李運華 ,2021,<社區養老照顧服務供給主體作用分析:基於福利多元主義視角>,《江漢學術》,(40),72-82。
穆光宗,2012,<我國機構養老發展的困境與對策>,《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51(2),31-38。
錢寧,2002,<社區照顧與中國社會福利制度的改革>,《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04),94-99。
蕭文高,2010,<活躍老化與照顧服務:理論、政策與實務>,《社區發展季刊》,(132),41-58。
謝立黎,安瑞霞,汪斌,2019,<發達國家老年照護體系的比較分析——以美國、日本、德國為例>,《社會建設》,6(4),32-40。
謝微,於躍,2022,<我國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合作機制構建及其優化路徑研究>,《行政論壇》,(6),150-156。
韓燁,付佳平,2020,<中國養老服務政策供給:演進歷程、治理框架、未來方向>,《蘭州學刊》,(9),187-198。
嶽經綸,2014,《社會政策與“社會中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簡慧娟,2015,<社區整體照顧—多元照顧中心(小規模多機能)服務>,《長庚科技學刊》,(23),15-22。
羅紅光,2013,<“家庭福利”文化與中國福利制度建設>,《社會學研究》,(3),145-161。
嚴妮,2015,<城鎮化進程中空巢老人養老模式的選擇:城市社區醫養結合>,《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22-28。
鐘文君,2007,《機構推展社區照顧及資源整合之研究》,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172。
龔志文,李丹,2020,<從模式到服務:城市社區養老認知的重構——超越養老模式,從養老服務的角度深化養老服務體系>,《河南社會科學》,28(11),115-124。
龔韓湘,馮澤華,唐浩森,伍寶玲,羅楨妮,馮珊珊,2017,<英國購買式社區照顧服務模式的發展、改革及啟示>,《中國衛生政策研究》,01,64-69。
政府文件:
上海市人民政府,2014,<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滬府發〔2014〕28號)。
上海市民政局,2016,<關於加強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滬老齡辦發〔2016〕5號)。
——,2017,<上海市民政局關於本市公建養老服務設施委託社會力量運營的指導意見>(滬民福發〔2017〕29號)。
——,2019,<上海市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工作指引>。
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財政局,2015,<關於加快推進本市長者照護之家建設的通知>(滬民福發〔2015〕27號)。
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2015,<關於全面推進本市醫養結合發展的若幹意見>。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2020,<關於深入推進本市醫養結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滬衛老齡〔2020〕004號)。
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2017,<智慧健康照顧產業發展行動計畫(2017-2020年)>(工信部聯電子〔2017〕25號)。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三中全會,1993,<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體制改革綜合司,2011,<我國老齡事業實現歷史性跨越>。
中國國務院,1997,<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照顧保險制度的決定>。
——,1998,<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
——,2001,<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五」計畫綱要的通知>(國發〔2001〕26號)。
——,2013,<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照顧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
——,2017,<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照顧體系建設規劃>(國發〔2017〕13號)。
——,2022,<「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和照顧服務體系規劃>(國發〔2021〕35號)。
中國國務院辦公廳,2000,<關於加快實現社會福利社會化意見的通知>。
——,2006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全國老齡委辦公室和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加快發展照顧服務業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6〕6號)。
——,2011,<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國發〔2011〕28號)。
——,2011,<社會照顧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國辦發〔2011〕60號)。
——,2015,<關於推進醫療衛生與养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84號)。
——,2019,<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养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9〕5號)。
——,2023,<關於推進基本养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
中國商務部,2014,<關於推動养老服務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商服貿函〔2014〕899號)。
中國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等,2019,<關於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國衛老齡發〔2019〕61號)。
中國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等部門,2022,<關於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衛老齡發〔2022〕25號)。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1994 ,<中國老齡工作七年發展綱要(1994—2000 年)>。
全國老齡委辦公室等,2008,<關於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
廣州市民政局、財政局,2021,<關於全面開展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和服務工作的通知>(穗民規字〔2021〕5號)。
——,2024,<關於全面開展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和服務工作的通知>(穗民規字〔2024〕4號)。
廣東省養老服務部門間聯席會議,2021,<廣東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粵民發〔2021〕127號)。
網頁文獻:
上海市民政局,https://www.shanghai.gov.cn/nw2405/20201030/a1853f0486d14d33be761b7a25d0dee2.html,檢索時間:2024年2月2日。
王波,2024年5月11日,<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我調研後發現問題一堆>,觀察者網,https://www.guancha.cn/wangbo1/2024_05_11_734430.shtml,檢索時間:2024年5月1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網站,https://www.mca.gov.cn/n158/n161/n302/c14489/content.html。
中國老齡協會,<機構介紹>,https://www.cncaprc.gov.cn/jgjs.jhtml,檢索日期:2023年4月21日。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23, <數據概覽:2022年人口相關數據>,https://www.ndrc.gov.cn/fggz/fgzy/jjsjgl/202301/t20230131_1348088_ext.html,檢索日期:2023年4月21日。
中國國家統計局,2001,<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1號)>,https://www.stats.gov.cn/sj/tjgb/rkpcgb/qgrkpcgb/202302/t20230206_1901984.html, 檢索日期:2023年4月21日。
——,2002,<中國2000 年人口普查資料>,
https://www.stats.gov.cn/sj/pcsj/rkpc/5rp/index.htm, 檢索日期:2023年4月21日。
——,2021,<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https://www.stats.gov.cn/sj/pcsj/rkpc/7rp/indexch.htm, 檢索日期:2023年4月21日。
——,2023,<人口老龄化及其衡量标准是什么>,http://www.stats.gov.cn/zs/tjws/tjbz/202301/t20230101_1903949.html,檢索日期,2023年4月20日。
——,2023,<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http://www.gov.cn/xinwen/2023-02/28/content_5743623.htm,檢索日期:2023年4月20日。
世界衛生組織,2000,<建立老年人長期照顧政策的國際共識>,http://www.who.int/publications/list/WHO_HSC_ AHE_00_1/zh/,2000,檢索日期:2023年4月21日。
伍小蘭,韓會敏,2023,<社區居家養老照護缺人,怎麼破解>,《瞭望》,(22),http://lw.news.cn/2023-05/29/c_1310722675.htm,檢索時間:2023年8月21日。
東莞時間網,2021.12.3,<讓老有所養!東城街道綜合照顧服務中心正式揭牌成立>,https://pub.timedg.com/a/2021-12/03/AP61a9dd31e4b0bb88490191b8.html,檢索日期,2023年9月31日。
東莞陽光網,東莞市衛生和計畫局對<關於加大財政投入,大力推廣社區家庭醫生式服務模式發展的建議>提案(20150278)的回復,https://ta.sun0769.com/tacontent/?id=1258,檢索日期,2023年9月31日.
——,2016年1月7日,<東莞民政局首次披露全市敬老院現狀:床位近四成空置>,https://news.sun0769.com/dg/headnews/201601/t20160107_6168101.shtml?spm=zm5111-001.0.0.2.VdHqmb檢索日期,2023年9月31日。
——,財政局、市民政局關於<東莞市政協第十三屆五次會議第20200123號建議>提案之答復,https://ta.sun0769.com/tacontent/?id=3129,檢索日期,2023年9月31日。
——,2020,民政局<關於推動‘機構-居家-社區’三位一體照顧服務體系建立>提案(20200063)之答復,https://ta.sun0769.com/tacontent/?id=3008,檢索日期,2023年9月31日。
——,2020,民政局<關於推進居家照顧‘互聯網+醫療’服務的建議>提案(20200123)之答復,https://ta.sun0769.com/tacontent/?id=3129,檢索日期:2023年3月12日。
——,2020,民政局關於<關於進一步推動我市醫養結合發展的建議>提案(20200335)之答復,https://ta.sun0769.com/tacontent/?id=3261,檢索日期,2023年9月31日。
——,2020.7.20,東莞市衛生健康局,<「關於進一步推進我市智慧康養體系建設,助力品質東莞建設的建議」提案之答復>,https://ta.sun0769.com/tacontent/?id=3253] ,檢索時間:2023年3月20日。
——,2022年7月,東莞市民政局關於政協<關於開展新型社區居家照顧事業的建議>提案之答復,https://ta.sun0769.com/tacontent/?id=3933,檢索日期,2023年9月31日。
——,2022,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局、財政局、市醫保局對<關於大力深化發展照顧機構向智慧型照顧發展的建議>提案(20220201)之答復,https://ta.sun0769.com/tacontent/?id=3650,檢索日期,2023年9月31日。
——,2022,東莞市民政局<關於大力深化發展照顧機構向智慧型照顧發展的建議>提案之答復,https://ta.sun0769.com/tacontent/?id=3650,檢索日期,2023年9月31日。
曹炳良,2008,<中國老齡工作七年發展綱要(1994-2000年)出臺始末>,《中國社會導刊》,53-55,https://www.doc88.com/p-7072366663069.html,檢索時間:2022年10月20日。
馬曉偉,2022,<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推進老齡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六次會議,http://www.nhc.gov.cn/wjw/mtbd/202209/2ca97b572ee34a38819cceaf5207dd1a.shtml,檢索日期:2023年3月20日。
新浪廣東,2018年6月12日,老齡化日益突出 東莞居家照顧服務建設取得新突破,http://gd.sina.com.cn/dg/2018-06-12/city-dg-ihcufqih4779448.shtml,檢索日期,2023年9月31日。
廣東省財政廳辦公室,2017.9.22,<多措並舉 廣東財政大力支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廣東省財政廳網頁:http://czt.gd.gov.cn/czxw/content/post_179290.html
劉芳,2018年7月4日,<德國社會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運行理念及對中國的啟示>,澎湃新聞,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37931,檢索日期,2023年9月31日。
【視頻】陽光熱線,<市民政局:15分鐘照顧服務圈初步形成!>,2023.7.15,https://webzdg.sun0769.com/web/news/content/427851 檢索時間:2023.8.2。
調查報告: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金融分會、清華大學《銀色經濟與健康財富發展指數》課題組,大家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21,「中國大陸城市照顧服務需求調查報告」(2021&2022)。
校內:2026-12-31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