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志雄
Huang, Chih-Hsiung
論文名稱: WTO與兩岸基金業者之合作
Cross strait cooperation of Mutual fund practices under WTO
指導教授: 簡金成
Chien, Chin-Cheng
康榮寶
Kang, Jung-Pao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EMBA)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5
中文關鍵詞: 兩岸MOU共同基金基金管理公司WTO基金市場
外文關鍵詞: MOU, WTO, mutual fund market, mutual fund, investment company, cross strait
相關次數: 點閱:147下載: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探討兩岸基金業合作之可能性與可行性,其中分析兩岸共同基金業的現況與發展。台灣近年來,由於股市不振,雖然今年來已經恢復部分熱度,但是中國共同基金業的發展卻不可同日而語,在從所未有的多頭條件下,屢創新高。台灣共同基金業者若能夠參與中國共同基金市場,根據台灣業者的經驗與國際化能力,勢必能夠在中國基金業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同時,中國在加入WTO之後,2007年初已屆金融服務業的五年緩衝期,除了台灣業者外,其他各國均能參與中國共同基金市場,多數以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型態。本論文的分析、實際訪談的結論發現,兩岸由於政治因素,無法簽訂兩岸合作監管備忘錄,因此,台灣共同基金業者無法參與中國基金市場。雖然,台灣兩岸關係條例允許台灣基金業採直接投資方式,但是這種方式又與MOU的存在息息相關,因此,兩岸基金業的合作只好有賴政治破冰才有機會突破,其他的方式不是觸法就是機會成本過高。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whether Taiwan mutual fund company could participate China stock market. In general, China stock market now is a hot period, if Taiwan mutual-fund company could take into this China market, with rich experience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capability, Taiwan mutual fund company should be able to develop as an important partner of China mutual fund business. Starting from early 2007, due to five-year buffer period upon WTO agreement, China supposedly must open its financial markets, including mutual fund market to all foreign countries, including Taiwan. Nevertheless, due to chaotic poli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Taiwan so far is unable to sign a MOU with China. Even though China must open its financial market to foreign countries upon WTO agreement, without MOU China treats Taiwan as an unfriendly country in financial market. Therefore, Taiwan has no chance to enter China mutual market and other financial markets unless Taiwan can ease its political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Furthermore, this study further examines other approaches for Taiwan mutual fund companies to admit to China financial market. However, either regulatory issues or opportunity cost consideration, Taiwan mutual fund companies hesitate to adopt those approaches. We still have to wait for the ease of cross trait chaotic political relationship.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 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目的 1 第二節、研究範圍 4 第三節、研究方法 4 第四節、章節安排 5 第二章、大陸共同基金法律環境分析 6 第一節、大陸《證券投資基金法》介紹 6 第二節、大陸《公司法》、《證券法》評議 13 第三章、大陸基金業發展現況 27 第一節、截至最近共同基金產業分析 27 第二節、2004年大陸基金市場重要發展彙總 33 第三節、2005年大陸基金市場重要發展彙總 36 第四節、2006年中國共同基金業之發展 41 第五節、大陸共同基金統計資料彙 46 第四章、外資准入大陸金融市場分析 54 第一節、大陸證券市場對外開放與國際交流 54 第二節、台資金融服務業兩岸關係現況分析 58 第三節、CEPA與外資准入大陸市場 71 第四節、QFII與大陸准入證券市場現況分析 73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89 第一節、結論 89 第二節、兩岸基金業合作建議草案 98 參考文獻 101 附錄一:兩岸基金業合作可行性之研究(訪談計劃書) 102 壹、業者訪談彙總 102 貳、訪談計劃 107 附錄二:訪談對象:曹幼非總裁 111 附錄三:寶來黃副董事長訪談紀錄 114

    1.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融業與台灣經濟發展、兩岸及國際化問題」,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2006年7月10日。
    2. 何穎,「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的法律分析」,金融法苑第59期,2004年12月。
    3. 祈斌,「政府職能定位與金融產業發展-以中國基金業的發展為例」,證卷市場週刊,2006年。
    4. 余適安,「證卷業至大陸發展可行性之分析」,證卷櫃檯月刊第121期,2006年7月。
    5. 強蕊、王德,「淺議《證卷投資基金法》對證卷市場的影響」,價值工程,2005年。
    6. 陳祖培,「從台灣看中國金融市場」,政大金融系金融論壇,2007年。
    7. 巴曙松,「2005年度中國基金航業發展評估報告」,平安證卷公司專題報告,2006年5月。
    8. 趙秀娟、汪壽陽,「2006年中國證卷投資基金回顧」,中國科學院預測研究中心研究報告,2007年1月。
    9. 陸曉棟,「基金公司競爭格局分析」,國泰君安證卷研究所研究報告,2006年。
    10. 君合律師事務所,「當今中國基金管理行業的門檻」,企業法律顧問網,2005年。
    11. 戴慶名,「2006年度理財產品報告」,第一理財網,2007年1月
    12. 李紀珠,「台灣金融業登陸的迫切與必要性」,聯合報,2006年4月。
    13. 韋伯韜,「兩岸金融好事多磨」,卓越雜誌,2006年5月。
    14. 中國基金網http://www.chinafund.cn
    15. 新浪財經-基金http://finance.sina.com.cn/fund/index.html
    16. 全景網http://www.p5w.net/index.htm
    17. 中証網http://www.cs.com.cn
    18. 中國證卷監督管理委員會http://www.csrc.gov.cn/n575458/index.html
    19. 經濟部投審會http://www.moeaic.gov.tw

    下載圖示 校內:2008-08-30公開
    校外:2008-08-30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