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莊雅茹 Chuang, Ya-Ju |
|---|---|
| 論文名稱: |
臺灣三國俗文學敘事研究 A narrative research of Three Kingdoms popular literature in Taiwan |
| 指導教授: |
陳益源
Chen, Yi-Yua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24 |
| 畢業學年度: | 112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17 |
| 中文關鍵詞: | 民間敘事 、三國歌仔冊 、三國歌仔戲 、三國布袋戲 |
| 外文關鍵詞: | folk narrative, Three Kingdoms Taiwanese Ballad, Three Kingdoms Taiwanese Opera, Three Kingdoms Glove Puppetry |
| 相關次數: | 點閱:61 下載:6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三國俗文學既是《三國演義》在民間傳播的重要途徑,也是以小說為底本的一種民間創作,從民間敘事的角度來看,這些根據《三國演義》改編的三國俗文學文本蘊含了民間藝術、民間歷史與民間文化精神,具有多面向的研究價值。本文以流行於臺灣民間,受《三國演義》小說影響之三國俗文學文本為考察中心,從中選擇具代表性的三國歌仔冊、三國歌仔戲及三國布袋戲為研究材料。首先以文獻整理法梳理現存文本概況,再借鑑敘事學理論,透過細讀、比較、詮釋的文本分析過程,進一步探析其改編敘事策略並從中歸納其文學價值。
本文由緒論、結論及三章本論組成。第一章緒論闡述研究背景與研究目的,回顧前人之研究成果,並說明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第二章探討三國歌仔冊,首先從相關書面文獻彙編及電子資料庫中梳理現存文本概況,再就筆者當前所能蒐羅到的《孔明獻空城計歌》、《三國誌劉備東吳招親歌》、《三國誌新編曹操獻寶刀》、《黃鶴樓歌》此四本三國歌仔冊進行文本分析。第三章探討三國歌仔戲,首先爬梳臺灣歌仔戲發展變遷史中,與三國故事有關的劇目,再從中擇取拱樂社歌劇團《王允獻貂蟬》、電視歌仔戲《孔明三氣周瑜》、國光歌劇團《三國風雲錄之石門八陣圖》此三齣分別代表不同發展時期的三國歌仔戲進行文本分析。第四章探討三國布袋戲,首先爬梳臺灣布袋戲發展變遷史中,與三國故事有關的劇目,再就筆者當前所能蒐羅到的許王小西園古典掌中戲《三國演義》、黃俊雄電視布袋戲《武聖關公》、沈明正電視古書布袋戲《三國演義》此三齣三國布袋戲進行文本分析。第五章結論統整各章論述成果,為臺灣三國俗文學敘事特色勾勒一幅初步圖例,並指出下一階段之研究發展空間。
Three Kingdoms popular literatur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spread approach of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in folk society, but also a folk literature creation that is adapted from the no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lk narrative, Three Kingdoms popular literature texts which are adapted from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contain folk arts, folk history and folk cultural spirits, having lots of aspects of research value.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ree Kingdoms popular literature texts that are affected by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spreading in Taiwan folk society, and selects representative Three Kingdoms Taiwanese Ballad, Three Kingdoms Taiwanese Opera and Three Kingdoms Glove Puppetry as research materials among the texts. There is an overview of existing texts sorted out by documentation method in the first, and then applying narratology theory to read, compare, interpret these texts. Furthermore, analyze how these texts are adapted from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and generalize the literary value of the texts.
一、傳統文獻
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宋.蘇軾著,劉文忠評注:《東坡志林》,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明.羅貫中著,明.毛綸、毛宗崗評改:《三國志演義》,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8年。
清.李漁著,沈新林注評:《閑情偶寄》,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
二、近人論著
王麗娟:《三國故事演變中的文人敘事與民間敘事》,濟南:齊魯書社,2007年。
王亞維:《歌仔戲與媒介:科技、政治與經濟作用下的變貌》,臺北:國家出版社,2019年。
朱一玄、劉毓忱:《三國演義資料彙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年。
李祥林:《戲曲文化中的性別研究與原型分析》,臺北:國家出版社,2006年。
呂訴上:《臺灣電影戲劇史》,臺北:銀華出版部,1961年。
呂理政:《布袋戲筆記》,新北:臺灣風物雜誌社,1991年。
吳明德:《臺灣布袋戲表演藝術之美》,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年。
宋家玲、袁興旺:《電視劇編劇藝術》,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年。
宋家玲編著:《影視敘事學》,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年。
沈伯俊:《沈伯俊論三國》,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8年。
沈伯俊:《沈伯俊說三國》,北京:商務印書館,2021年。
林鶴宜:《臺灣戲劇史》,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5年。
林鶴宜:《東方即興劇場歌仔戲「做活戲」上編:歌仔戲即興戲劇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年。
林鶴宜:《東方即興劇場歌仔戲「做活戲」下編:歌仔戲即興戲劇研究的資料類型和運用》,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年。
林明德:《典藏小西園偶戲藝術》,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12年。
林繼富:《民間敘事傳統與故事傳承:以湖北長陽都鎮灣土家族故事傳承人為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邱坤良:《舊劇與新劇:日治時期臺灣戲劇之研究(一八九五–一九四五)》,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2年。
胡適:《胡適作品集10》,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
胡萬川:《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臺北:里仁書局,2010年。
胡世厚主編:《三國戲曲集成.元代卷》,上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年。
胡世厚主編:《三國戲曲集成.現代京劇卷》,上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年。
施炳華:《歌仔冊欣賞與研究》,臺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
陳秀芳編著:《臺灣所見的北管手抄本(二)》,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0年。
陳芳主編:《臺灣傳統戲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04年。
陳正之:《掌中功名—臺灣的傳統偶戲》,臺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1991年。
陳龍廷:《臺灣布袋戲發展史》,臺北:前衛出版社,2007年。
陳龍廷:《臺灣布袋戲創作論:敘事.即興.角色》,高雄:春暉出版社,2013年。
張溪南:《黃海岱及其布袋戲劇本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04年。
曾永義:《俗文學概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
曾子良:《臺灣歌仔四論》,臺北:國家出版社,2009年。
曾永義:《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鄭鐵生:《三國演義敘事藝術》,北京:新華出版社,2000年。
趙春陽:《完美武將:趙雲》,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9年。
蔡欣欣:《臺灣歌仔戲史論與演出評述》,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
劉南芳:《臺灣歌仔戲中的活戲套路及程式語言》,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16年。
劉二永:《中國古典劇論中的敘事理論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關四平:《三國演義源流研究》,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俄〕李福清著,尹錫康、田大畏譯,田大畏校訂:《三國演義與民間文學傳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美〕浦安迪著:《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
〔美〕喬瑟夫.坎伯著,朱侃如譯:《千面英雄》,臺北: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
〔法〕羅蘭.巴特著,董學文、王葵譯:《符號學美學》,臺北:商鼎文化出版,1992年。
三、期刊論文
朱平楚:〈略論《三國演義》中劉備的形象〉,收入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選編:《《三國演義》研究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頁426-427。
江武昌:〈臺灣布袋戲簡史〉,《民俗曲藝》第67、68期,1990年10月,頁88-126。
李春祥:〈淺論貂蟬〉,收入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選編:《《三國演義》論文集》,鄭州:中洲古籍出版社,1985年,頁201。
吳明德:〈逸宕流美 凝煉精工-許王《三國演義》的編演藝術〉,《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十四期,2007年6月,頁147-173。
林茂賢:〈臺灣傳統戲曲中的關公腳色探悉〉,收入《戲棚腳:林茂賢臺灣傳統戲曲選集》,臺中:豐饒文化社,2018年,頁44。
林茂賢:〈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國光歌劇團《石門八陣圖》〉,收入《戲棚腳:林茂賢臺灣傳統戲曲選集》,臺中:豐饒文化社,2018年,頁370。
林茂賢:〈臺灣傳統戲曲的表演與禁忌〉,收入《戲棚腳:林茂賢臺灣傳統戲曲選集》,臺中:豐饒文化社,2018年,頁168。
林茂賢:〈無丑不成戲——歌仔戲的丑角〉,收入《戲棚腳:林茂賢臺灣傳統戲曲選集》,臺中:豐饒文化社,2018年,頁210。
林茂賢:〈布袋戲的角色與造型演變探討〉,收入《戲棚腳:林茂賢臺灣傳統戲曲選集》,臺中:豐饒文化社,2018年,頁81-82。
林明德:〈歌仔戲與心靈淨化—以臺灣幾齣名作為例〉,收入《海峽兩岸歌仔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1996年,頁350。
周淑紅:〈論魯肅形象的嬗變〉,《成都大學學報》第2期,2014年,頁30。
柯榮三:〈臺灣歌仔冊編寫人「歌仔先」梁松林、蔡碖事蹟的考索與調查〉,《民俗曲藝》第213期,2021年9月,頁152-161。
徐亞湘:〈從外江到國劇:論臺灣民間京劇傳統的形成與失落〉,《民俗曲藝》第170期,2010年12月,頁150。
陳益源、柯榮三:〈春暉書房所藏閩南語歌仔冊概況與價值〉,《成大中文學報》第三十八期,2012年9月,頁117。
陳翔華:〈三國故事劇考略〉,收入周兆新主編:《三國演義叢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頁363。
葉威伸:〈從史籍、小說到民間信仰與傳說探究趙雲形象之遞嬗〉,《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學報》第五期,2016年4月,頁51-59。
董乃斌、程薔:〈民間敘事論綱(上)〉,《湛江海洋大學學報》第23卷第2期,2003年4月,頁20。
董乃斌、程薔:〈民間敘事論綱(下)〉,《湛江海洋大學學報》第23卷第5期,2003年10月,頁45。
歐陽健:〈《三國志演義》的忠義問題新說〉,收入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選編:《《三國演義》論文集》,鄭州:中洲古籍出版社,1985年,頁35-47。
韓偉表:〈《三國演義》與戲劇曲藝淵源關係研究述要〉,《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第31卷第3期,頁53。
謝德錫:〈大俠百草翁—臺灣金光戲的初始原型〉,收入《臺灣布袋戲與傳統文化創意產業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5年,頁25。
簡秀珍:〈北管婚變戲《三官(關)堂》抄本的口語傳統套式運用與敘事結構〉,《戲劇研究》第7期,2011年1月,頁65。
龔敏:〈改編自《三國》故事之閩南歌仔冊初探〉,收入《2009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2009年,頁250-251。
〔日〕上田望:〈明代通俗文藝中的三國故事——以《風月錦囊》所選《精選續編賽全家錦三國志大全》為線索〉,收入周兆新主編:《三國演義叢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頁351-353。
〔日〕大塚秀高:〈關羽的故事〉,收入周兆新主編:《三國演義叢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頁238。
四、學位論文
邱昭文:《臺灣戰後初期的亂彈班研究》,嘉義: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陳龍廷:《黃俊雄電視布袋戲研究(民國五十九–六十三年)》,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陳生龍:《沈明正布袋戲的表演藝術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國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10年。
韓霄:《三國故事說唱文學研究》,揚州:揚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2年。
謝予騰:《統御視野下的《三國演義》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9年。
蘇碩斌:《戰後臺灣歌仔戲流變的社會學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五、報刊資料
《中國時報》,1974年3月30日第5版。
《中國時報》,1974年5月12日第5版。
《中國時報》,1974年5月21日第5版。
《臺南新報》,1926年4月25日第6版。
《臺灣日日新報》,1926年12月18日第4版。
六、影音資料
《許王掌中戲精選系列DVD》,全套13集,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發行。
沈明正電視古書布袋戲《三國演義》DVD,全套137集,羅博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七、網路資源
大紀元新聞網,網址:http://cn.epochtimes.com/b5/6/2/17/n1226599.htm。
國立臺灣文學館「臺灣民間文學歌仔冊資料庫」,網址:https://db.nmtl.gov.tw/sit e4/s5/index。
國立臺灣大學數位典藏館「歌仔冊與唸歌資料庫」,網址:https://dl.lib.ntu.edu.tw/s/kua-a-tsheh/page/home。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數位典藏暨文物普查研究線上展覽計畫,網址:https://www.litienlu.org.tw/。
黃俊雄電視布袋戲《武聖關公》,網址: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LEeENeCWi2KYTgu8tJtmA/videos。
PTT實業坊-掌中乾坤版版,網址:https://www.ptt.cc/bbs/Palmar_Drama/M.1671808879.A.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