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寶琳
Liu, Bao-Lin
論文名稱: 陸軍直昇機場區域導航(RNAV)近場之系統規劃研究
System Planning on RNAV Approach for Army Heliport
指導教授: 林清一
Lin, Chin 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航空太空工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 (on the 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7
中文關鍵詞: RNAVGPS航行管制區域航行儀航程序
外文關鍵詞: RNAV, GPS, Air Traffic Control, Instrument flight
相關次數: 點閱:100下載: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國陸軍建置下,航空部隊的角色日行顯重,不論在機動力、打擊力均擔任陸軍舉足輕在重的腳色,隨著建構的機種,所配備之航電裝備也為配合未來空中導航之趨勢,民航局已於九十年四月間頒布實施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及區域航行(RNAV)儀航程序,由於衛星導航技術日益精進,相關儀航程序規範亦不斷更新,且發展GPS/RNAV儀航程序為民航局CNS/ATM專案中全球衛星系統建置子計畫中極重要之一環,可見GPS及RNAV儀航程序符合最新發展趨勢。隨著GPS的投入使用,航空導航領域發生了重大變化。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LAAS即GPS局域增強系統的投入使用,飛機在航路導航、終端導航、進近、零能見度自動著陸、跑道滑行等五個階段的導航全面實現GPS化。本文根據GPS工作原理探討,依現行軍事飛行規範來規劃陸軍直升機基地相關GPS進場方式,作為儀器飛航之應用,以提升陸軍直升機飛行安全。

    Under current army establishment in Taiwan, the aviation troop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aspects such as mobility and firepower, its role is decisive. The avionics equipment for the models built must also follow the future trend of air navigation. The CAA enacted the GPS/RNAV aero-instrument procedure in 2001. Due to the advancement of the satellite navigation technology, the corresponding regulations of the aero-instrument procedure have been updated accordingly. Also, developing the GPS/RNAV aero-instrument procedure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global satellite system building subproject under CAA’s CNS/ATM project. It can be clearly seen that the GPS/RNAV aero-instrument procedure conforms to the latest development tren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GPS, major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field of air navigation. Especially, in the recent years, with the use of GPS LAAS, GPS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all of the five phases of navigation, namely waypoint navigation, terminal navigation, approach, automatic landing with zero visibility, and taxiing. Based on the GPS principles, this study made a GPS entrance plan for the Army Aviation Base of the arm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urrent military flight regulations,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instrument fligh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helicopter flight of the army

    摘要 I ABSTRACT II System Planning on RNAV Approach for Army Heliport III 誌 謝 VI 圖目錄 IX 表目錄 X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範圍 3 1.4 研究方法 3 1.5 小結 4 第二章 各種導航進場方式研究 6 2.1. 非精確進場 6 2.1.1 NDB(Non-Directional Beacon)無指向性信標台 7 2.1.2 VOR(VHF Omni-directional Range)特高頻多向導航台 8 2.1.3 DME (Distance Measuring Equipment)測距儀 11 2.1.4 TACAN (Tactical Air Navigation) 太康台 12 2.2 精確進場 13 2.2.1 ILS (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 儀器降落系統 13 2.2.2 MLS (Microwave Landing System) 微波降落系統 14 第三章 CNS/ATM發展與現況 16 3.1 CNS/ATM系統與架構 16 3.2 CNS/ATM國內外發展趨勢 21 3.2.1 CNS/ATM國外發展趨勢 22 3.2.2國內發展現況 23 3.3新一代的航管及導航需求 24 3.4衛星發展趨勢(GPS、GLONASS) 26 3.4.1全球定位系統(GPS) 26 3.4.2全球軌道導航衛星系統(GLONASS) 30 3.4.3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 Galileo) 31 3.4.4北斗衛星定位系統 33 3.5衛星導航現代化 34 第四章 RNP RNAV概念及進場原理 36 4.1 RNP的優勢 36 4.2 RNP RNAV 的觀念 37 4.3 RNP的種類 38 4.4 導航性能需求的應用 39 4.5 RNP觀念下RNAV的運作 39 4.6 空域的劃分與使用 40 4.6.1 定義導航性能需求(RNP)定義的空域 40 4.6.2 RNP在空域中的應用 41 4.6.3 最小隔離下限 41 4.7 進場原理 42 4.7.1 水平進場引導 42 4.7.2 垂直進場引導 43 4.7.3 RNP RNAV之進場空域分析 45 第五章 RNAV進場各階段條件及限制 47 5.1何謂區域航行(RNAV) 47 5.2區域航行進場程序各階段簡介 48 5.2.1何謂進場程序(Approach Procedure) 49 5.3進場程序之各階段 49 第六章 陸軍直升機基地RNAV進場規劃 60 6.1穿降圖介紹 60 6.2穿降圖規劃 62 6.3 模擬機測試 64 6.4 實體機測試 67 第七章 結論 73 7.1 結論 73 7.2 評估與貢獻 74 參考文獻 75

    [1]民航局飛航管制組 張明誠,「 國際民航組織儀航程序設計」概述,2010。
    [2]行政院飛安委員會,航空器飛航事故調查報告,復興航空公司GE222班機ATR72-212A型機,2016年1月。
    [3]飛航管理程序(ATMP) http://www.caa.gov.tw/apfile/big5/files/%E9%A3%9B%E8%88%AA%E7%AE%A1%E7%90%86%E7%A8%8B%E5%BA%8F%20%E7%AC%AC%E4%B8%83%E7%89%88(%E4%B8%AD%E6%96%87).pdf。
    [4]交通部民航局飛航服務總台,臺北飛航情報區通訊、導航、監視與飛航管理(CNS/ATM)發展建置計畫執行成效評估報告,2012年10月。
    [5]交通部,CNS/ATM關鍵技術研究,2004年12月。
    [6]安守中,GPS定位原理及應用,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4月。
    [7]交通部,我國新一代航管系統建置策略綱領之研究,2007年6月1日。
    [8]林清一、劉志賢、洪土哲,最後進場飛航最佳迂迴路徑分析,中國航空太空學會學刊第三十四卷第二期,2002年8月20日,第115至124頁。
    [9]交通部民航局,航空通信助航設施技術規範,2012年3月20日。
    [10]科學月刊 346 期,飛安新思維,1998年10月,第1頁。
    [11]張有恆,航空運輸學,華泰出版社, 2012年。
    [12]交通部民航局,全球通訊導航監視與飛航管理(CNS/ATM)技術趨勢研討會會議資料,2008年8月20日。
    [13]交通部民航局,民用機場障礙物管制應注意事項, 2004年4月。
    [14]交通部民航局,航空器飛航作業管理規則,2014年7月30日。
    [15]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D%B8%E8%88%AA%E5%8F%B0,2016年4月20日。
    [16] Flying Magazine,第 122 卷,第 12 冊,1995年。
    [17] Instrument Flying Handbook(FAA-H-8083-15B)Note https://www.faa.gov/regulations_policies/handbooks_manuals/aviation/media/FAA-H-8083-15B.pdf
    [18]交通部民航局,助導航設施規範,2003年9月15日
    [19]維基百科-NDB歸航台,維基媒體基金會, 2016年2月1日。 [引用日期: 2016年4月19日]於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D%B8%E8%88%AA%E5%8F%B0。
    [20]電子式飛航指南(AIP) http://eaip.caa.gov.tw/eaip/home.faces。
    [21]維基百科-VOR特高頻多向導航台,維基媒體基金會, 2015年9月28日。 [引用日期: 2016年4月19日]於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4%9A%E9%AB%98%E9%A2%91%E5%85%A8%E5%90%91%E4%BF%A1%E6%A0%87。
    [22]交通部民航局,金炳宏、李銘樹,FAA導航系統概念課程訓練出國報告書,2004年12月4日。
    [23]維基百科-TACAN太康台,維基媒體基金會, 2015年9月28日。 [引用日期: 2016年4月21日]於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8%B0%E8%A1%93%E7%A9%BA%E4%B8%AD%E5%B0%8E%E8%88%AA%E7%B3%BB%E7%B5%B1#cite_note-1
    [24] ICAO,AERONAUTICAL COMMUNICATIONS PANEL (ACP) NINETEENTH MEETING OF WORKING GROUP F,Working paper on coexistence of FCS and TACAN systems,2009年12月18日。
    [25]林清一,數位航空電子系統,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2月。
    [26]行政院飛安委員會,航空器飛航事故調查報告,復興航空公司GE222班機ATR72-212A型機,2016年1月。
    [27]交通部民航局,航空器飛航作業管理規則,2014年7月30日
    [28] 高書屏,GPS衛星定位測量概論,詹氏書局,2012年9月。
    [29]Universal avionics, Understanding Required Navigation Performance (RNP) and Area Navigation (RNAV) Operations, White Paper, Doc No.: WHTP-2013-16-10, October 2013。
    [30]Radio Technical Commission for Aeronautics, RTCA [引用日期: 2016年5月28日]於http://www.rtca.org/store_list.asp
    [31] U.S Army, Instrument Flight for Army Aviators (FM 3-04.240),2004年7月。
    [32]經濟部,航空電子系統技術發展預測及國內外政策比較研究,2002年12月。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