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范主菁
Fan, Chu-Ching
論文名稱: 因應高齡者在地老化之社區環境與社區生活內涵營造-以台南市安平區國平社區與官田區隆田社區為例
The Promotion for the Community Common Life and the Community Environment for the Elderly- the Communities of Guoping in Anping District and Longtian in Guantian District in Tainan
指導教授: 陳世明
Chen, Shih-Ming
吳玉成
Wu, Yu-C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6
中文關鍵詞: 在地老化高齡社區環境高齡生活內涵城鄉社區營造
外文關鍵詞: aging in place, aged community environment, elderly lifestyle, urban and rural community development
相關次數: 點閱:17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現今的台灣已正式邁入高齡社會,不久之後更將成為超高齡社會,隨之而來的是多樣且複雜的議題待解決,尤其隨著人均壽命的增加,退休後的生活將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安排,然身體機能的日漸退化是無可避免的事實,但健康期就開始預防及延緩失能的發生,可以延長健康的餘命。此外,隨著社會的變遷,會有愈來愈多的高齡者僅與配偶同住或是獨居的狀態,因此「社區」之於高齡者的照顧愈趨重要,而此由下而上的營造方式為本研究探討的重點,亦是落實在地老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上述背景之下,分別以台南市都市型的國平社區和鄉村型的隆田社區為研究場域,研究目的依序為1)探討城鄉社區高齡者的日常生活型態,包含時間、活動行為以及空間三方面,並進一步比較有和無參與社區活動者以及城鄉社區之間在生活內涵上的差異。2)探討社區組織對於高齡者社區生活內涵與環境的營造,並分別從人力、活動以及空間三個角度來檢視,以及從社區提供高齡者預防照顧服務的角度,思考C級巷弄長照站的現況與未來。3)分析高齡者日常生活行為與社區活動參與,並探討社區活動在其生活中存在的特質與意義。研究方法是先以問卷調查法分析高齡者的日常生活型態,再以訪談法分析社區組織的經營現況,過程中持續以參與觀察的方式進行研究。
    本研究成果如下:
    一、城鄉有和無參與社區活動高齡者日常生活內涵的比較
    城鄉兩社區皆是以有參與社區活動者在社區活動日的外出時間量最多,但平日和無參與社區活動者同樣相對較少,而有參與社區活動者因參與社區活動,其社交性的活動較常發生,且連帶增加必要性、選擇性的活動,另在日常活動空間的選擇上較多樣,活動範圍也較廣。由此可知,透過社區組織舉辦社區活動,能夠豐富高齡者的日常生活內涵,不論是在時間、活動還是空間方面,因為僅藉由高齡者個人的方式不容易達成,需透過社區組織的幫助,包含公部門資源的連結、社區資源的整合。
    二、社區組織參與高齡者生活內涵與環境營造
    人力方面,多數活動皆以高齡者為主要參與者,且為重要的志工人力來源,此外也提供青年參與的機會;活動方面,社區活動的豐富多樣、穩定持續是未來發展的經驗方向,其中公部門之外,企業、NPO、大學等的支援都有其需要;空間方面,活動空間的可及性對於高齡者是否參與社區活動有顯著影響,可用「局部整理」的方式進行空間不同階段的改造。
    進一步,鼓勵「混齡」方式的社區參與,將有助於社區對於在地老化意義的落實與永續經營。最後,因社區未來的長照服務需求將與日俱增,其中以提供高齡者預防及延緩失能為主的C級巷弄長照站為重要場域,在硬體方面,空間量的需求與無障礙設計皆須考量;在軟體方面,則關乎社區人力的需求、專業性、活動與服務的品質,以及服務供給的穩定性。
    三、高齡者日常生活行為與社區活動參與
    透過社區組織舉辦社區活動,能夠豐富高齡者的日常生活內涵,而多樣的社區活動規劃,更有助於增加高齡者不同外出活動行為的發生,具有「複合型」的特質,尤其富含社交的意義。因此,在每次的活動規劃上,建議採用「連續性的複合型活動」設計,以支持高齡者生活中更多活動的可能性。

    The sites in the study are located in two places in Tainan, which are Gouping in Anping District and Lontian in Guantian District. The former one is considered an urban community and the other is considered a rural community. The research respectively targeted the elderly who join and do not join community activities. Three research methods, includ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interview method,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were applied to help further understand the daily living of the aged people. Next, we aimed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environment and daily living of the aged communities by two aspects that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had made influence. Moreover, the elderly’s daily living and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activities were analyzed as well. Finally,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assisting and enriching the elderly’s living and delaying aging.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I 誌謝 VII 目錄 VIII 表目錄 X 圖目錄 XI 壹、 緒論 1 1-1研究背景及動機 1 1-2研究目的 2 1-3研究場域與對象 3 1-4研究方法 5 1-5研究架構 8 貳、 文獻回顧 9 2-1高齡者特質與生活型態 9 2-1-1高齡者定義與特質 9 2-1-2高齡者日常活動行為 10 2-1-3高齡者生活時間 12 2-1-4高齡者生活空間 13 2-2社區組織之於在地老化角色與意義 15 2-2-1社區營造與社區組織角色 15 2-2-2高齡者社區生活參與意義 16 2-3社區組織參與高齡社區生活內涵與環境營造 21 2-3-1高齡者之於社區生活需求 21 2-3-2高齡社區生活之軟硬體營造 23 2-3-3高齡者社區預防照顧服務內容 26 2-4小結 29 2-4-1文獻回顧與調查內容關係 29 2-4-2高齡社區生活內涵與環境探討架構 31 參、 城鄉社區高齡者日常生活型態 32 3-1受調者背景資料 34 3-2國平社區高齡者生活時間、活動行為與空間使用 37 3-2-1國平社區高齡者一日生活時間 37 3-2-2國平社區日常外出活動與空間 41 3-3隆田社區高齡者生活時間、活動行為與空間使用 46 3-3-1隆田社區高齡者一日生活時間 46 3-3-2隆田社區日常外出活動與空間 50 3-4國平vs隆田社區高齡者日常生活型態 55 3-4-1國平vs隆田社區高齡者一日生活時間 55 3-4-2國平vs隆田社區高齡者日常外出活動與空間 57 3-5小結 60 肆、 城鄉社區組織之於高齡者生活內涵與環境營造 61 4-1國平社區的發展內涵 63 4-1-1國平社區的發展重點 63 4-1-2國平社區的社區居民參與 67 4-1-3國平社區的活動發展 73 4-1-4國平社區的空間發展 77 4-1-5國平社區C級巷弄長照站的運作 80 4-2隆田社區的發展內涵 86 4-2-1隆田社區的發展重點 86 4-2-2隆田社區的社區居民參與 89 4-2-3隆田社區的活動發展 94 4-2-4隆田社區的空間發展 98 4-2-5隆田社區C級巷弄長照站的運作 101 4-3國平社區與隆田社區的比較檢討 108 4-3-1社區組織經營現況 108 4-3-2社區C級巷弄長照站的運作檢討 111 4-3-3高齡者日常生活行為與社區活動參與 113 4-4小結 122 伍、 結論與建議 124 5-1研究結論 124 5-2研究建議 126 參考文獻 129 附錄 132 附錄一 : 問卷調查內容 132 附錄二 : 訪談大綱 137 附錄三 : 案例社區組織人力與活動經營現況調查表 139 附錄四 : 案例社區各類活動參與者統計分析結果 143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研究報告(2013)。高齡友善城市無障礙公共空間規劃之研究。
    內政部統計處(2010)。中華民國 98 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上網日期:2019年10月3日,檢自https://dep.mohw.gov.tw/dos/cp-1767-3587-113.html
    內政部營建署國土規劃地理資訊圖台(2019)。台南市安平區和官田區土地使用分區圖。上網日期:2019年8月5日,檢自https://ngis.tcd.gov.tw/TCDNewHomeA.aspx
    王光旭(2016)。臺灣老人社區生活參與之初探。社區發展季刊,第154期,pp.132-147。
    台南市社會局長期照顧管理中心(2020)。臺南市政府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申請設置要點。上網日期:2019年9月12日,檢自
    http://law01.tainan.gov.tw/GLRSNEWSOUT/NewsContent.aspx?id=75
    安平區戶政事務所(2019)。安平區人口統計資料。上網日期:2020年3月4日,檢自
    https://anpinghro.tainan.gov.tw/cl.aspx?n=17902
    行政院文建會(1998)。文化白皮書。台北市:文建會。
    行政院主計處(2004)。社會發展趨勢調查-時間運用。上網日期:2019年10月5日,檢自https://www.stat.gov.tw/ct.asp?xItem=11329&ctNode=4950&mp=4
    何華欽、林宏陽、戴品芳、何華倫(2016)。高齡者社區參與對心理福祉的影響:以屏東縣社區關懷據點為例。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第6卷第3期,pp.45-80。
    吳舜堂、陳欽雨(2017)。高齡長者社會支持、社會參與與活躍老化關係之研究。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第5卷第4期,pp.331-352
    呂寶靜(2012)。臺灣老人社會整合之研究:以社區生活參與為例。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13卷第2期,pp.90-96。
    呂寶靜(2015)。性別、老年與志願服務參與。社區發展季刊,第149期,pp.230-241。
    李月萍、陳清惠(2010)。社區老人休閒活動研究現況。護理雜誌,第57卷第1期,pp.82-88。
    李宗派(1998)。討論老人問題與對策-慶祝1999國際老人年老當益壯活得尊嚴。社區發展季刊,第84期,pp.119-134。
    李晶、林子郁(2010)。高齡者休閒環境城鄉差異之研究-以板橋市和西港鄉為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第4卷第2期,pp.55-80。
    官田區戶政事務所(2019)。官田區人口統計資料。上網日期:2020年3月4日,檢自
    https://guantian.tainan.gov.tw/cl.aspx?n=25260
    林麗味、許瓈勻、蕭欣宜、黃國城、王香蘋與葉淑惠(2018)。社區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動機、社會支持及生活滿意度。長庚護理,第29卷第4期,pp. 517-532。
    林麗惠(2006a)。台灣高齡學習者成功老化之研究。人口學刊 ,第33期,pp.133-170 。
    林麗惠(2006b)。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與成功老化之研究。生死學刊,第4期,pp.1-36。
    孫智辰(2017)。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轉型設置巷弄長照站的可能與限制-以臺南市資源不足區為例。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第7卷第2期,pp.97-148。
    高迪理(1996)。台灣地區老年人社會福利服務需求之後分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報告。
    國家發展委員會(2020)。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至2070年)。上網日期:2020年3月2日,檢自https://pop-proj.ndc.gov.tw/download.aspx?uid=70&pid=70
    陳世明(2009),台灣的空間與生活簡報內容,第一屆社區大學與台灣學的建構研討會。
    陳世明(2017)。參與式環境規劃課程講義。
    陳信宏(2011)。社區組織參與老人生活環境營造之研究 -以台南市啟智、觀音、沙灘社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陳政雄(2006)。老人住宅整體規劃理念。台灣老年醫學雜誌,第1卷第3期,pp.122-137。
    陳柏宗(2008)。社區組織推動老人社區照顧之研究-以台南市長榮社區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陳朝興(譯)(2017)。建築之間:公共空間生活(原作者:Jan Gehl)。新北市:創詠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2006)。
    陳舒雯(2006)。都市高層集合住宅高齡居住者之社區老人照顧設施使用特性之研究-以台南市長榮社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陳燕禎,2009,《老人生活福祉與社區休閒教育》,台北:威仕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曾思瑜(2009)。高齡者居住空間規劃與設計。台北市:華都文化。
    游麗裡(2015)。高齡化社會的因應及挑戰-台灣高齡志工的現況,兩岸社會福利論壇。
    黃富順、林麗惠、梁芷瑄、林曉齡(2008)。我國屆齡退休及高齡者參與學習需求意向調查研究報告。
    黃富順、楊國德(2011)。高齡學。台北市:五南書局。
    黃耀榮(1993),老人文康休閒場所服務體系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
    葉家丞(2019)。隆田社區關懷據點整修紀錄。
    蔡淑瑩(2012)。舊社區實現「在地老化」之社區公共設施改造行動研究。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13卷第2期,pp.131-140。
    衛生福利部(2016)。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上網日期:2019年9月10日,檢自https://1966.gov.tw/LTC/cp-4001-42414-201.html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2015)。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現況與發展。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2017)。106年度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行政說明會。上網日期:2019年9月12日,檢自
    https://www.slideshare.net/ROC-MOHW/106-78513896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3)。中華民國102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上網日期:2019年10月3日,檢自https://dep.mohw.gov.tw/dos/cp-1767-3586-113.html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8)。中華民國106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上網日期:2019年10月3日,檢自https://dep.mohw.gov.tw/dos/cp-1767-38429-113.html
    薛方杰、潘冠志(2009)。社區支應老人在地老化之研究,台灣環境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
    謝聖哲(2018)。從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到巷弄長照站:挑戰與困境。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第8卷第1期,pp.1-34。
    Anderson, N. D., Damianakis, T., Kröger, E., Wagner, L. M., Dawson, D. R.; Binns, M. A., … Cook, S. L. (2014). The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volunteering among seniors: A critical review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40(6), 15051533.
    Barron, J. S., Tan, E. J., Yu, Q., Song, M., McGill, S., & Fried, L. P. (2009). Potential for intensive volunteering to promote the health of older adults in fair health. Journal of Urban Health, 86(4). doi: 10.1007/s11524009-9353-8
    Gehl, Jan. (2010). Cities for people.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Rowe, J. W. & Kahn, R. L. (1998). Successful aging. New York: Dell publishing.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26-02-20公開
    校外:2026-02-20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