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依婷
Wang, Yi-Ting
論文名稱: 寵物受侵害時飼主慰撫金請求之研究
Pet Owners' Right to Claim Non-Pecuniary Loss in Pet Injury Cases
指導教授: 陳思廷
Chen, Szu-T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9
中文關鍵詞: 飼主寵物飼主人格法益慰撫金非財產上損害
外文關鍵詞: pet owner, pets, personality rights, non-pecuniary loss
相關次數: 點閱:51下載:1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旨在探討在現行法下,飼主於寵物遭受侵害時,是否得請求慰撫金之議題。首先,分析我國慰撫金制度的演進與現狀,並透過比較法觀察德國和瑞士對於人格權保護之發展,發現完善人格權保護已成為我國與國際間之共識,我國在此背景下,對於「其他人格法益」也採取相對開放的態度。再者,進一步分析我國法院實務對於飼主慰撫金請求權之觀點,發現此議題在實務見解上已有鬆動跡象,早期多數實務僅將寵物視為飼主的財產,否認飼主在寵物遭受侵害時請求慰撫金的權利。然而,隨著社會對寵物情感價值的重視,法院開始考量寵物之特殊性後,有逐漸肯認飼主在寵物遭受侵害時得請求慰撫金的趨勢。最後,本文參考實務與學說觀點,提出「飼主人格法益」之概念,認為飼主與寵物之間的情感聯繫已超越所有權範疇。飼主在與寵物互動過程中,寵物作為情感的接收者和反饋者,對於飼主的心理健康、情感穩定及人格發展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飼主透過對寵物日常生活的照顧、與之形成相互依賴的情感交流關係,在這過程中飼主不僅學會了承擔責任、體驗同理心和接受無條件的愛,也在此過程中強化了自我認知和社會互動能力。因此,飼主與寵物間的連結涉及飼主的自我認知、人格發展、情感表達及心理福祉,應受到法律的應有保護。且我國因「其他人格法益」遭受侵害而請求慰撫金時設有「情節重大」之欄柵,開放承認「飼主人格法益」有助於全面保護人格權發展,亦不致使訴訟氾濫。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whether pet owners can claim non-pecuniary loss when their pets are harmed under current laws. Initially, it analyzes the evolution and current state of the non-pecuniary loss system in Taiwan, comparing i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rights protection in Germany and Switzerland. It finds that comprehensive personality rights protection has become a consensus both in Taiwan and internationally. Within this context, Taiwan has adopted a relatively open attitude towards "another’s personality."
    The Paper further analyzes Taiwanese court practices and scholarly opinions on pet owners' claims for non-pecuniary loss. It reveals a shift in judicial perspectives. Earlier, most court practices treated pets merely as property and denied pet owners the right to claim the non-pecuniary loss when their pets were harmed. However, as society places greater value on the emotional significance of pets, courts have begun to recognize the special status of pets. There is a growing trend of acknowledging pet owners' right to claim non-pecuniary loss when their pets are harmed.
    La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pet owner’s personality," drawing from practical and academic perspectives. It argues that the emotional bond between pet owners and their pets extends beyond mere ownership. In their interactions, pets serve as emotional receivers and responders, playing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mental health, emotional stability,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of their owners. This interaction also enhances self-awareness and social interaction skills, and such rights should be legally protected.
    Taiwanese law includes a "wrongfully damaged in a severe way" criterion when claiming non-pecuniary loss due to the infringement of "another’s personality." Recognizing the "pet owner’s personality" helps comprehensively protect personality rights without leading to excessive litigation.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研究方法5 第一項文獻、判決分析法5 第二項比較法分析5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架構7 第一項研究範圍7 第二項研究架構7 第四節用語說明9 第二章民法慰撫金請求權之法理基礎11 第一節慰撫金之功能與作用11 第二節慰撫金之請求權基礎14 第三節侵害權利或利益之範疇16 第一項人格權16 第二項身分關係25 第三項其他人格法益27 第四節情節重大之認定34 第三章飼主請求之實務評析36 第一節法院對飼主請求慰撫金之見解36 第一項肯定見解之分類37 第二項對於肯定見解之評析46 第三項否定見解之分類55 第四項對於否定見解之評析61 第二節飼主相關損害對慰撫金影響之實務評析65 第一項寵物喪葬費用之准駁與限制65 第二項寵物因傷致死時飼主請求醫療費用之範圍68 第三項寵物價額之計算69 第四項本文評析73 第三節小結80 第四章建構飼主慰撫金請求權基礎82 第一節寵物與飼主之定義與範圍限制82 第一項寵物84 第二項飼主86 第二節飼主權利或人格法益遭受侵害之認定90 第一項飼主之健康權遭侵害:驚嚇損害90 第二項飼主之其他人格法益遭侵害97 第三節情節重大之認定103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105 第一節研究發現105 第二節未來展望109 參考文獻112

    一、中文部分
    (一) 專書
    1. 王澤鑑,人格權法-法釋義學、比較法、案例研究,作者出版,2015年8月。
    2. 王澤鑑,民法總則(增訂版),作者出版,2011年8月。
    3.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再版,作者出版,2011年8月。
    4. 王澤鑑,損害賠償,三版,作者出版,2017年9月。
    5. 陳聰富,侵權行為法原理,二版,元照,2022年1月。
    6. 曾世雄,非財產上損害賠償,元照,初版 4 刷,2005 年。
    7. 黃立,民法債篇總論,自版,3版,2006年
    8. 劉春堂,民商法論集(三)人格權法專論,元照,2016年12月。
    (二) 研究報告
    1. 陳光陽,畜主選擇寵物犬條件對往後主從關係之影響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1999年。
    (三) 期刊
    1. 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二)─憲法上人格權與私法上人格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1期,2006年4月,頁89-108。
    2. 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1),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3期,2006年6月,頁59-73。
    3. 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五)-人格權的性質及構造:精神利益與財產利益的保護(中),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5期,2008年4月,頁73-90。
    4. 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人格權、人格尊嚴與私法上的保護(一),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0期,2006年3月,頁105-120。
    5. 王澤鑑,損害賠償法的目的:損害填補、損害預防、懲罰制裁,月旦法學雜誌,第123期,2005年8月,頁207-219。
    6. 刑慧芬、王羿之、曾煥棠,寵物死亡對現代人的衝擊,中華禮儀,第22期,2010年6月,頁49-52。
    7. 吳從周,2019年民事法發展回顧,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9卷特刊期,2020年11月,頁1555-1588。
    8. 吳瑾瑜,由「物」之法律概念論寵物之損害賠償,中原財經法學,第15期,2005年12月,頁175-224。
    9. 李盼;余祁暐;鄭祝菁;吳晉安,我國寵物飼主消費結構及飼養態度調查,農業生技產業季刊,第65期,2021年4月,頁46-55。
    10. 林誠二,侵害他人飼養動物之非財產上損害賠償──臺灣高等法院106年度消上易字第8號民事判決評釋,裁判時報,第98期,2020年8月,頁20-28。
    11. 徐婉寧;仲琦,房屋漏水與居住安寧之人格利益-臺灣高等法院107年度上易字第1067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87期,2019年9月,頁29-34
    12. 翁毓琦,不容侵犯的生活空間,月旦法學教室,第182期,2017年12月,頁129-130。
    13. 陳汝吟,侵害陪伴動物之慰撫金賠償與界限,東吳法律學報,第30卷第3期,2019年1月,頁45-96。
    14. 陳汝吟,禁錮之人格權與「標準化人生」──憲法法庭111年憲裁字第595號裁定,裁判時報第128期,2023年2月,頁20-26。
    15. 陳汝吟,寵物醫療糾紛之慰撫金賠償──臺北地方法院107年度北小字第1216號民事判決評析,裁判時報第76期,2018年10月,頁10-17。
    16. 陳忠五,侵害他人身體健康,被害人父母的慰撫金請求--最高法院100年度臺上字第992號判決評釋,台灣法學雜誌,第193期,2012年2月1日,頁29-36。
    17. 陳忠五,侵害他人身體健康,被害人父母的慰撫金請求-最高法院100年度臺上字第992號判決評釋,台灣法學雜誌,第193期,2012年2月,頁29-36。
    18. 陳忠五,重新思考身體健康權─RCA毒物污染事件引發的疑慮,月旦法學雜誌,第306期,2020年11月,頁6-28。
    19. 陳忠五,繼承人妨害其他繼承人參與喪葬事宜的侵權責任─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2399號判決簡析,台灣法律人,第20期,2023年2月,頁111-122。
    20. 陳致睿,婚攝業者遺失影帶之非財產上損害──臺灣高等法院99年度上易字第1147號民事判決評釋,裁判時報,第64期,2017年10月,頁72-89。
    21. 陳計男,人格權之侵害與損害賠償例案研究,法令月刊,第25卷第3期,1974年3月,頁10-14。
    22. 陳重陽,遺體之性質與處理:從單純之「物」到「具有人格性之物」──評析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2627號判決,裁判時報,第138期,2023年12月,頁35-43。
    23. 陳聰富,人格權的保護,月旦法學教室,第132期,2013年10月,頁42-53。
    24. 游婉婷;湯幸芬,飼主對寵物的依附關係與寂寞感、憂鬱情緒之探討,旅遊健康學刊,第11卷1期,2012年12月,頁45-64。
    25. 程鈺雄,對身心障礙人士的寵物治療,國教之聲,第34期第3卷,2002年, 頁2-4。
    26. 黃松茂,物受侵害時之慰撫金請求權?,台灣法律人,第10期,2022年4月,頁167-178。
    27. 黃松茂,遷葬之人格利益?──評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4年度上國易字第2號判決,裁判時報,第117期,2022年3月,頁27-43。
    28. 葉啓洲,身分法益侵害之損害賠償的實務發展及其檢討,政大法學評論,第128期,2012年8月,頁1-78。
    29. 葉新民,侵害生命法益的民事損害賠償責任 —以德國法為中心,靜宜法學,第6期,2017年12月,頁171-210。
    30. 詹森林,憲法之基本原則及基本權在民事裁判上之實踐,台灣法學雜誌,第381期,2019年12月14日,頁89-108。
    31. 管靜怡,遷葬意思決定自由權之侵害──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4年度上國易字第2號判決,裁判時報,第117期,2022年3月,頁44-53。
    32. 鍾政偉;陳建呈;林彥伶;林靜誼,療癒系萌寵,最甜蜜的負擔?——以休閒療癒探討飼主幸福感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教育與社會科學類,第46期,2019年6月,頁1-15。
    33. 顏佑紘,2022年民事法發展回顧,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52卷特刊期,2023年11月,頁1233-1261。
    34. 魏伶娟,第三人驚嚇損害之研究--以德國與我國民法之發展走向為討論中心,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56期,2019年1月,頁49-96。
    35. 魏伶娟,論飼主就寵物遭不法侵害之慰撫金賠償問題──以我國與德國之發展趨勢為中心,興大法學,第30期,2021年11月,頁73-116。
    36. 魏啓證,侵害寵物之精神損害賠償──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1年度簡上字第163號判決,裁判時報,第139期,2024年1月,頁82-93。
    37. 蘇惠卿,物受侵害之損害賠償,臺灣海洋法學報,第29期,2021年6月,頁81-104。
    (四) 學位論文
    1. 林婉昀,慰撫金之理論與實務,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2. 林琬純,論寵物受侵害時,飼主之慰撫金請求權,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23年。
    3. 袁翠苹,寵物似如親:經歷寵物死亡之生活經驗探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4. 許景翔,死者人格與遺族情感保護之研究──以「敬愛追慕感情之法益」具體化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
    5. 陳思儒,青少年至成年早期喪親之已婚成年人的生活經驗,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6. 彭韋銜,寵物非預期性死亡對飼養家庭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輔導與諮商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2022年。
    7. 黃語涵,侵害寵物行為之精神賠償法律解析,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23年。
    (五) 網路資料
    1. MIC產業情報研究所,【寵物消費者調查三】近七成網友曾養寵物Z世代與未婚族是潛力飼主,資料來源:https://mic.iii.org.tw/news.aspx?id=576,(瀏覽日期:2024年3月6日)。
    2. New Research Confirms the Strong Bond Between People and Pets is a Global Phenomenon, 95% Worldwide Say Pets Are Family,https://habri.org/pressroom/20220116(瀏覽日期:2024年3月12日)
    3. 內政部戶役政全情資訊網人口統計資料,資料來源: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346,(瀏覽日期:2024年3月6日)。
    4. 司法院裁判書用語辭典資料庫查詢系統,資料來源:https://terms.judicial.gov.tw/TermContent.aspx?TRMTERM=人格權&SYS=V(瀏覽日期:2024年3月17日)
    5. 自由時報,國人養寵物調查:每隻平均年花2萬8081元,資料來源: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500333(瀏覽日期:2024年3月6日)。
    6. 災難心理重建Q&A,https://dep.mohw.gov.tw/DOMHAOH/fp-334-618-107.html(最後瀏覽日:2024年年5月9日)
    7. 制定「高雄市寵物生命紀念自治條例草案(草案)」 公聽會錄音紀錄整理,資料來玵:https://cissearch.kcc.gov.tw/Upload/Attachment/PublicHearing/2806/ba5fbf2c-99fe-40f7-8a01-c4d3127ae6eb.pdf。 (最後瀏覽日:2024年4月20日)
    8. 動物不是財產。高嘉瑜:寵物相伴權益應受法律保護,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動物不是財產-高嘉瑜-寵物相伴權益應受法律保護-035411468.html(最後瀏覽日:2024年3月29日)。
    9. 華視,新增犬貓數超「新生兒」!寵物商機1年估達600億,Yahoo新聞,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新增犬貓數超-新生兒-寵物商機1年估達600億-120100141.html(瀏覽日期:2024年3月6日)。
    10. 楊子江,財政統計通報,資料來源:https://service.mof.gov.tw/public/Data/statistic/bulletin/112/第3號-寵物.pdf(瀏覽日期:2024年3月6日)。
    11. 臺南市寵物生命紀念業管理自治條例草案總說明,資料來源:https://w3fs.tainan.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VcGxvYWQvOC9yZWxmaWxlLzAvMzg4NDcvYjhhOTM1NjctNGUzMy00YmZjLWFmZjQtOGE4ODFjNDBiYTY4LnBkZg%3D%3D&n=5rOV6KaP5biC5o%2BQMeiZn%2BahiC3oh7rljZfluILlr7XniannlJ%2Flkb3ntIDlv7Xmpa3nrqHnkIboh6rmsrvmop3kvovojYnmoYgucGRm, (最後瀏覽日:2024年4月20日)
    12. 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資料來源:https://www.pet.gov.tw/Web/O302.aspx(瀏覽日期:2024年3月6日)。
    (六)政府資料
    1. 立法院第10屆第4會期第6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150號委員提案第27169號。
    2. 立法院第10屆第4會期第2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150號委員提案第26864號

    二、外文部分
    (一) 期刊
    1. Miltiades. H, & Shearer. J, Attachment to pet dogs and depression in rural older adults, Anthrozoös , 24(2), (2011)
    2. Carr, D. C., Taylor, M. G., Gee, N. R., & Sachs-Ericsson, N. Psychological health benefits of companion animals following a social loss. The Gerontologist, 60(3), (2020).428-438.
    3. McDonough, I. M., Erwin, H. B., Sin, N. L., & Allen, R. S. Pet ownership is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cognitive and brain health in a cross-sectional sample across the adult lifespan. 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14, (2022).
    4. Lawrence Robinson and Jeanne Segal.The Health and Mood-Boosting Benefits of Pets. HelpGuide. (2024).
    5. Martin, F., Bachert, K. E., Snow, L., Tu, H.-W., Belahbib, J., & Lyn, S. A.. Depression, anxiety, and happiness in dog owners and potential dog owner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the United States. (2021)
    (二) 網路資料
    1. New Research Confirms the Strong Bond Between People and Pets is a Global Phenomenon, 95% Worldwide Say Pets Are Family, https://habri.org/pressroom/20220116(瀏覽日期:2024年3月12日)
    2. The Health Benefits of Owning a Pet,https://www.harvardmagazine.com/2023/04/health-benefits-of-owning-pets (瀏覽日期:2024年3月12)
    3. The Power of Pets Health Benefits of Human-Animal Interactions ,https://newsinhealth.nih.gov/2018/02/power-pets(瀏覽日期:2024年3月12日)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