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文辤
Chen, Wen-Tsu
論文名稱: 台南市歷史性都心區建物改建量體管制之研究-以總爺老街街區為例
Research for Mass Control of Building Renovation in Tainan City Historical Central District─A Case of Zone-Ye Old Streets
指導教授: 陳世明
Chen, Shih-M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60
中文關鍵詞: 量體管制歷史性都心區開發意願坵塊
外文關鍵詞: lots, aspiration of development, mass control, historical central district
相關次數: 點閱:131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小尺度且蜿蜒的傳統紋理隱藏在大尺度且筆直的現代都市紋理之內」是台南市歷史性都心區所呈現出的街廓紋理,這種「外商內住」的街廓形態涵融了都市生活百態,但是都心區往往被劃設為高強度使用的商業區,若放任建築量體依商業用地的高法定容積改建,勢必會發展成龐大的建築量體,而使得歷史空間不復存在,所以歷史性都心區實有施行量體管制的急迫性,另一方面商業區的法規並無法確保都心居住的生活環境品質,因此如何使得建築物改建後能反映出歷史空間的特質並兼顧內部的居住品質成為本研究的重要課題。
    本研究以台南市總爺老街街區為研究對象區域,由現況都市環境的「實-虛」空間體系出發,觀察現有建成環境的實體、虛體元素之組構原則,建立起總爺老街街區的空間特質,並提出依道路層級分類的「坵塊類型」為管制方式的基礎,研究的議題如下:

    一、 分析歷史性都心區的環境特質。
    二、 因應環境特質提出以「坵塊類型」為基礎的量體管制方式,並對現況基地進行模擬分析。
    三、 進行開發商訪談以掌握合理的開發管制方式。

    管制方式可行性的依據在於檢視能否將坵塊的法定容積用完,經模擬一般類型坵塊改建後能將容積用完的比率高達80%,接著進一步由建築計畫著手,檢討改建後建物內部能否滿足「核心家庭」所需的居住機能,同時提出一種合建的開發模式,藉此提高在地居民於開發後原地居住的機會,以保留住在地的生活型態。最後以個案深度訪談的質性討論方式,與六位具有在歷史性都心區開發經驗的開發商進行訪談,期能瞭解其對於本量體管制方式的接受度與開發的限制處。

    “Small-scale and wandering traditional streets conceals from the big-scale and straight city”, the texture is that historical central districts in Tainan appearance. The “Business outside- Living inside” typology of these blocks contain all kinds of urban activities of daily life. On the other hand, central districts are usually delimited as high-intensity commercial districts. If we let buildings develop indulgently in high-volume laws of commercial districts, it will create huge buildings and cause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disappear.
    Therefore, it is truly essential to enforce building-control in historical central districts and at the same time, laws in commercial districts are not easy to make sure environment quality. Another capital issue is that how to make sure environment quality in central districts. The purpose of building-control in this research is that make sure the buildings after rebuilding to response histor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and also give consideration to inside living quality.
    The studying area of this research is “Zone-Ye Old Streets” district in Tainan city. Using the view of structure of solid and void space allocation, observation on the principles of the urban elements in existing historical area is taken. Finally bring up the building renovation codes through the lots configuration. The methods include:

    (1) To construct the environmental discussion of historical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2)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structure of “Solid and Void space allocation” in the “Zone-Ye Old Streets” district. And simulate the design guidelines in this area.
    (3) To interview with builders in order to search for rational developmental mechanism.

    The practicability of controlling methods is to check out if lots volume can use up. Through simulation, normal-type lots after rebuilding can use up to 80%. Farther, in architectural planning, we make sure if the building inside created by controlling rules can satisfy living functions of nuclear families. Then we bring up a combine-build development method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opportunity for local residents to live in original sites after developing, and preserve local life styles.
    Finally, we have interviews with six builders who are experienced in developing in historical central districts in depth-interview way in order to comprehend that the limits of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the acceptability to the building controlling rules.

    目錄  壹 圖目錄  肆 表目錄 柒 第一章 續論  1-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1 1-2 研究範圍  1-4 1-3 研究方法與流程  1-5 1-4 文獻回顧  1-7 1-5 用語定義  1-9 第二章 歷史性都心區建物改建課題  2-1 2-1 歷史性都心區的都市涵構  2-1 2-1.1 歷史性都心區的空間特質  2-2 2-1.2 台南市的街廓紋理  2-3 2-2 歷史性都心區居住環境特性  2-5 2-2.1 都心居住的必需性  2-5 2-2.2 都市活力  2-6 2-2.3 住商混合  2-7 2-3 環境管制制度的角色定位  2-10 2-3.1 都市設計下的量體管制目的  2-10 2-3.2 環境構成的結構特性  2-11 2-4 現行量體管制相關法規檢討  2-14 2-5 歷史性都心區量體管制相關研究  2-18 2-5.1 以「古蹟特定區」為中心的視覺管制策略  2-18 2-5.2 以設定最小退縮尺寸量體管制建物量體  2-22 2-5.3 以「歷史巷道特質管制線」管制建物量體  2-24 2-5.4 相關研究案例討論  2-26 2-6 小結  2-28 第三章 總爺老街街區空間特性分析  3-1 3-1 總爺老街的都市涵構  3-2 3-1.1 總爺老街街區歷史概述  3-2 3-1.2 歷史疊圖  3-5 3-2 總爺老街街區虛體空間構成分析  3-11 3-2.1 路網系統層級分析  3-11 3-2.2 街道與廣場尺度分析  3-17 3-3 總爺老街街區實體環境現況分析  3-22 3-4 總爺老街街區坵塊特質分析  3-26 3-4.1 坵塊分類依據  3-26 3-4.2 坵塊臨路類型  3-29 3-4.3 坵塊尺寸規模分析  3-33 3-5 小結  3-36 第四章 總爺老街街區量體管制模擬  4-1 4-1 虛體空間定位建議  4-1 4-2 量體管制規則設定  4-4 4-2.1 建築類型的指定  4-4 4-2.2 管制規則設定  4-7 4-3 一般管制類型坵塊改建模擬  4-14 4-3.1 改建模擬驗證原則  4-14 4-3.2 管制規則改建模擬  4-15 4-3.3 改建模擬結果討論  4-25 4-4 量體管制規則對於居住機能的影響  4-29 4-4.1 核心家庭居住機能的設定  4-29 4-4.2 臨廣場區域坵塊的檢視  4-30 4-4.3 總爺老街兩側坵塊的檢視  4-33 4-4.4 重要既成巷道兩側坵塊的檢視  4-43 4-4.5 計畫道路兩側坵塊的檢視  4-52 4-4.6 臨次要既成巷道兩側坵塊的檢視  4-63 4-4.7 建物內部居住機能模擬結果討論  4-72 4-5 非模擬類型與特殊管制類型坵塊的討論  4-75 4-6 停車問題的討論   4-81 4-7 歷史性建物改建規範的討論  4-85 4-8 一般管制類型坵塊合建模擬  4-88 4-9 小結  4-96 第五章 以開發的角度評估管制方式之可行性  5-1 5-1 開發商訪談概要  5-1 5-2 開發商訪談重點整理  5-5 5-2.1 歷史街區開發意願  5-5 5-2.2 對本研究管制方式看法  5-7 5-2.3 合建時易產生的問題  5-8 5-3 開發商對管制方式看法的檢討  5-9 5-3.1 歷史保存觀念的檢討  5-9 5-3.2 改建模式的檢討  5-9 5-4 小結  5-1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1 6-1 結論  6-1 6-2 後續研究建議  6-6 參考文獻 附錄

    一、中文書籍

    王明蘅,1994,住宅學報,《住宅設計之議題與開方式營建方法論》
    王明蘅,1996,住宅學報,《類型設定:一種住宅設計方法》
    王梅娟,2005,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街道 :都市虛體空間之視覺品質分析》
    吳鴻森,1996,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清末台南府城城市空間結構之研究-以聯境守城時期城市空間為例》
    李正暘,2004,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歷史性都心區建物改建量體管制之研究-以五條港地區為例》
    沈元琪,2000,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建成地區之建築類型管制-以台南市大天后宮週邊地區為例》
    邢志航,2005,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論文,《公寓式集合住宅「最適居住空間規模之研究」》
    阮旭初,2000,都市計劃研究所,《彰化市舊城區保存規劃之研究》
    周菊香,1993,台南市政府,《府城今昔》
    林欽榮,1995,創新出版社,《都市設計在臺灣》
    邱宗成,1992,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本省歷史保存區劃定問題之研究 :以居民意願調查為重點》
    柯俊成,1998,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府城)大街空間變遷之研究(1624-1945)》
    孫千智,2000,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市中心再發展理念與執行機制演變之研究》
    翁金山,2002,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40期,《從歷史街區的重塑探討都市保存理念的實踐之道-以台南市三級古蹟開基靈佑宮與B-11號都市計劃道路衝突之解為例》
    翁金山,2005,內政部營建署,《第五屆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專輯-都市設計的人本定位論》
    張文懋,1991,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綴入 都市住宅之系統設計:以台南市街廓為例》
    張金鶚,1990,台北市政府,《舊市區坵塊合建之更新模式研究-台北市環河北路昌吉街口東北側地區更新研究計畫》
    張肇廷,2004,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歷史性都心商業區的居住環境之研究-以台南市五條歷史區域之核心區為例》
    張鳳雅,1993,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住商綜合大樓居住環境品質滿意度調查》
    陳彥儒,2005,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安平歷史聚落建築景觀風格維護之研究》
    陳皓偉,1998,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從紋理的觀點建構都市空間設計的原則性規範》
    黃世孟,1987,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都市計畫研究室,《日據時期台灣都市計畫範型之研究》
    黃其泰,2001,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歷史性都心區居住與產業環境特質研究-以孔廟文化園區為例》
    黃國誌,2005,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赤嵌文化園區都市景觀之研究》
    黃崑山,1993,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台灣都市實行都市設計工作之可行性研究》
    黃崑山,2003,建築Dialogue 雜誌第072期,《府城風貌的特色與遠景》
    楊恩捷,2004,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緊密都市之永續性分析》
    溫珮君,2006,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園道的都市寫作》
    劉文傑,1998,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都市街道類型之研究-以臺南市中心商業街道為例》
    蔡宜鴻,2002,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歷史性都心區建物改建量體管制之研究-以孔廟文化園區啟智里永華宮街廓為例》
    盧沛文,2005,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歷史性都心區建物改建量體管制研究-以台南市赤崁文化園區大天后宮街廓為例》
    蕭智夫,2005,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都市設計建築量體管制原則之研究-以新市區建設地區為例》
    戴昌鳳等,2005,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灣歷史全紀錄》
    濟陽文史工作室,鎮轅境頂土地公廟管理委員會,《鎮轅境文化祭【總爺古街古早情】》
    謝宏昌,2005,都市社會學課堂講義,《想像與超文本:不經意聽到了自己的內心》
    羅文琍,2004,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以使用者之觀點探討歷史性都心區建物量體管制之研究》
    Ciff Moughtin/王淑宜譯,1998,創興出版社有限公司,《都市設計-街道與廣場》
    Roger Trancik/謝慶達譯,1968/1996,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找尋失落的空間-都市設計理論》
    Tim Cresswell/徐苔玲等譯,2006,群學出版有限公司,《地方 記憶想像與認同》
    日本建築學會編/崔征國譯,2002,詹氏書局,《建築設計資料集成(最新精簡版)》
    傅朝卿 翻譯.導讀,2002,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國際歷史保存及古蹟維護-憲章.決議文.建議文》
    蘆原信義/王錦堂譯,1973,臺隆書店,《外部空間之構成》

    二、外文書籍

    Cohen, Nahoum,2001,New York :McGraw-Hill,《Urban planning conservation and preservation》
    N.J. Habraken,1998,the MIT Press,《The Structure of the Ordinary》
    Kevin Lynch,1981,the MIT Press,《Good City Form》
    大森敏江,1993,《關西大都市圈にぉける都心居住の問題構造に關ける研究》(日文)
    巽和夫,1993,《都心居住的構造------關西大都市的比較》(日文)

    三、規劃報告書

    新見設計規劃顧問有限公司,2004,台南市政府,《台南市都市風貌整體發展綱要計畫案-期中報告初稿》
    姜渝生,2005,台南市政府,《擬定台南市舊街區軸線(中正路、中山路)都市更新計畫案》
    孫全文等,1999,文建會《特定區域週邊建築與景觀風格標準之研訂-以台南市赤崁古蹟周邊都市景觀計畫為例》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2000,台南市政府,《台南市孔廟文化園區都市設計綱要計畫-未來發展策略研究》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7-06-25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