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郭立怡 Kuok, Lap-I |
---|---|
論文名稱: |
「圍」:澳門華人生活空間之研究 "Patio": A Study of Macau Chinese Living Space |
指導教授: |
吳秉聲
Wu, Ping-She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21 |
畢業學年度: | 10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32 |
中文關鍵詞: | 圍 、移民 、住宅 、日常生活 |
外文關鍵詞: | patio, migrant, housing, everyday life |
相關次數: | 點閱:139 下載:5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二十一世紀前的澳門作為一個殖民城市、一個移民城市,其於華人而言是一個中國官方的領土內的葡萄牙小城、一個國中異域,因著葡萄牙人的帶來的商貿機遇而移居此地,並發展出「圍」這種特殊的都市空間,作為他們居身於澳門,以及與澳門都市環境溝通的媒介。「圍」既是一種空間形式,亦是一種住居模式,它裝載著澳門華人的事業與生活。本研究在列斐伏爾的空間三元組的理論基礎與地理資訊工具的輔助下,透過梳理與再現葡萄牙人、中國官方、華人等三方於澳門的角色與關係,以及澳門自十六世紀以來的都市發展,形塑出澳門華人的生活處景與心態,進而闡釋「圍」的空間特徵、與都市空間發展的關係,以及社會角色。為十九至二十世紀期間的澳門華人生活景象提供一些可能的情景與想像平臺,同時,實證空間三元組在澳門都市發展中所呈現的社會—空間互動機制。
Before the 21st century, Macau is a colonial city, an immigrant city. As for Chinese, Macau is a Portuguese city inside China’s territory, which means it is a foreign city for them. Because of the commercial opportunity which brings by the Portuguese, people in China started moving to Macau. The Macau-Chinese has developed a unique spatial form call “patio.” It serves as a spatial instrument that let Macau-Chinese lived in Macau and communicated whit Macau’s urban environment. ‘Patio’ can be referred to as a spatial form, also can be referred to as a living model. It contains Macau-Chinese’s career and daily lif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Lefebvre’s conceptual triad of production of space and with the help of GIS tools. It organizes the roles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tuguese, Chinese authority, and Macau-Chinese, and represents the urban development of Macau from the 16th to 20th century, to illustrate the living condition and mentality of Macau-Chinese. Then, explain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 and social roles of “patio,” as well as the spatial relation between ‘patio’ and Macau’s urban development. As a result, this research provides several possible sceneries of Macau-Chinese’s urban life and a platform of farther imagination. Moreover, it also demonstrates the mechanism of social-spatial interaction inside the Macau urban development process.
史料、檔案及政府報告
1. Anuario de Macau—Ano de 1927(1927年澳門年鑑),澳門官印局。
2. Augusto de Souza, 1925, Casastro das Vias e Outros Lugares Publicos da Cidade de Macau 澳門街名一覽表, Macau. Leal Senado da Câmara Barbeiro.
3. Cadastro das Vias e outros Ligures Publicos da Cidade de Macau 1944
4. Directiorio de Macau (澳門指南),1932至1937年,澳門經濟局。
5. Directorio de Macau para o anno de 1879, 1885, 1890, Macau : Tipografia Mercantil
6. Euclides Honor Rodrigues Viana, 1906, Cadastro das vias públicas de Macau : no anno de 1905, Macu : Typograhia Noronha & Ca.
7. Macau. Leal Senado. Sector de Cadastro dos Serviços Técnicos Municipais, 1993, Cadastro das vias públicas e outros lugares da cidade de Macau (澳門市街道及其它地方名冊) , Macau : Leal Senado (澳門市政廳)
8. Viana, Euclides Honor Rodrigues, 1906, Cadastro das vias públicas de Macau, Macau : Tipografia Noronha & Ca.
9. 山禮度[編],2019,分層建築物管理法律滙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房屋局。
10. 王廷鈐等(清),《香山縣下恭常都十三鄉採訪冊》上卷《澳門纂略》。
11. 田渝[編譯],2014,澳門近代城市法規條例工程報告彙編,澳門大學。
12. 印光任,張汝霖[著],趙春景[校],1988,澳門記略,卷上,官守篇(政令附),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3. 印光任、張汝霖,1744,澳門記略,上卷,形勢篇。
14. 明史,卷三百二十五,列傳第二百一十三,外國六,佛郎機。
15. 徐珂,清稗類鈔。
16. 郭棐,(萬曆)廣東通志。
17. 湯開健、吳志良[編],2002,澳門憲報中文資料輯錄(1850-1911),澳門基金會。
18. 黃鴻釗[編],1998,中葡澳門交涉史料(第二輯),澳門基金會。
19. 趙雄、李國榮[編],1999,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人民出版社。
20. 劉芳、章文欽[編],1999,葡萄牙東波塔檔案館藏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上冊),澳門基金會。
21. 鄧遷,1548,香山縣志。
22. 澳門工商年鑑,澳門大眾報。
23. 澳門文化局,2018,全澳第二批不動產評定諮詢文本。
24. 澳門民政總署道路渠務部 [統籌],2012,澳門特別行政區街道名冊. 澳門篇,澳門民政總署。
25. 澳門華商年鑑,澳門:精華報。
26. 韓子雲[著],張愛齡[註譯],1987,海上花,台北:皇冠雜誌社。
專書、論文及學術期刊
1. Brenda Yeoh, 2003, “Municipal Sanitary Surveillance, Asian Resistance, and the Control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Contesting Space in Colonial Singapore: Power Relations and the Urban Built Environment, pp. 111-118. Singapore: NUS Press.
2. Dale, ZimmermanClaire, PavlikAmy, RugglesMarc and P. Armstrong, 1999, An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of Ordinary and Universal Kriging and 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 Mathematical Geology, May 1999, Volume 31, Issue 4, pp 375–39.
3. David W.S. Wong, Jay Lee, 2005, Statistical analysis 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with ArcView GIS and ArcGIS.
4. Ho Pui Kei(何培基),2004,New Light, Old Lane: Conservation Plan for Patio da Claridade, Macao, Master degree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5. Infante, Sérgio, 1995, Cem anos que mudaram Macau, Governo de Macau
6. Levine, R. V. & Norenzayan, A., 1999, .The Pace of Life in 31 Countries,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30(2):p.p 178–205.
7. Maria Calado, Maria Clara Mendes, Michel Toussaint[著],楊平[譯],1998,澳門從開埠至20世紀70年代社會經濟和城建方面的發展,RC澳門雜誌,第36、37期,第9至58頁。
8. Mohler, B. J., Thompson, W. B., Creem-Regehr, S. H., Pick, H. L., Jr, Warren, W. H., Jr. (2007). "Visual flow influences gait transition speed and preferred walking speed", 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 181(2): p.p221–228.
9. Robert J. Antony、余康力,2018,中國明清海盜研究回顧—以英文論著為中心,海洋史研究,第十二輯,第339-354頁。
10. 孔復禮(Philip Kunh)[著]、李明歡[譯],2019,華人在他鄉:中華近現代海外移民史,臺灣商務印書局。
11. 文德泉神父(Manuel Teixeira),1992,十九世紀的澳門:阿爾諾索伯爵筆下的澳門,RC澳門雜誌,中文版第七、八期,第55至72頁。
12. 日明神父(Benjamim Videira Pires)[著]、陳清[譯],1992,百年「華人區」,RC澳門雜誌,中文版第七、八期,第47至54頁。
13. 王文達[著],劉羡冰、伍華佳[編],2003,《澳門掌故》,澳門教育出版社。
14. 王志弘,2009,多重的辨證:列斐伏爾空間生產概念三元組演繹與引申,地理學報,第五十五期。
15. 王維仁、張鵲橋編,《圍的再生:澳門歷史街區城市肌里研究》,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出版。
16. 古萬年(Custodio N. P. S. Conim),1998,澳門及其人口演變五百年(一五零零年至二零零零年)人口、社會及經濟探討,澳門:澳門統計暨普查司。
17.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陳恒、梅義征[譯],2009,利瑪竇的記憶宮殿,臺北:麥田出版。
18. 弗洛雷斯(Jorge Maunel Flores),2003,「葡萄牙染色體」—16-18世紀澳門特色的形成,RC澳門雜誌,第49期。
19. 田銀生、張健、谷凱,2012,廣府民居形態演變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古建園林技術,2012年03期,第68至71頁。
20. 白施蒂,1999,澳門編年史,澳門基金會。
21. 刑榮發,2016,澳門中華總商會,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澳門基金會。
22. 朱天舒,2013,社區的土地龕壇及其分佈,RC澳門雜誌,第89期,第147至166頁。
23. 何大章、繆鴻基,2019,澳門地理(1946),一心堂有限公司。
24. 何永康,1994,昔日澳門明信片集,澳門基金會。
25. 余國,2009,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澳門特殊行業分佈之初探,澳門研究,第五十四期,澳門基金會,第117至130頁。
26. 余國,2010,十九世紀中期至二十世紀中期澳門內港區發展變遷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27. 吳宏岐,2013,澳門關閘的歷史變遷,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第28卷,第一輯。
28. 吳志良、湯開健、金國平,2009,澳門編年史,第一至五卷,廣東人民出版社。
29. 吳鄭重,2010,廚房之舞:身體和空間的日常生活地理學考察,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30. 李勇,2015,上海都市空間與通俗小說審美(1890-1930),第42至46頁,華中科技大學博士論文。
31. 李海波,2013,廣府三間兩廊的研究,華南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第114至115頁。
32. 杜正勝,1990,編戶齊民,台北:聯經出版社。
33. 林廣志,2005,晚清澳門華商與華人社會研究,廣州:暨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34. 侯傑、曾秋雲,2006,清人記憶中的澳門:以姚元之《竹葉亭雜記》的描寫為中心,RC澳門雜誌,第59期,第78頁。
35. 姚慶,2014,我國古代里坊制度發展演變考述,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總第146期,第17至18頁。
36. 柯毅霖,1999,本地化:晚明來華耶穌會士的傳教方法,浙江大學學報,第二十九卷,第一期,第18至24頁。
37. 柳智毅[編],2018,澳門經濟與各產業發展現狀分析,澳門經濟學會。
38. 洛瑞羅(Rui Manuel Loureiro),2008,葡萄牙人尋找中國:從馬六甲到澳門,澳門史新編—第一冊,澳門基金會。
39. 科斯塔,1998,澳門建築史,RC文化雜誌,中文版第三十五期,第3至44頁。
40. 胡根,2005,晚清澳門博彩業研究,廣州:暨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第38頁。
41. 胡根,2018,仁慈堂彩票與澳門早期的博彩業,明清時期澳門經濟史研究論文集,澳門基金會,第296至304頁。
42. 胡國年,2013,澳門知識叢書:澳門哪吒信仰,澳門基金會。
43. 迪奧戈•卡爾代拉•雷戈(Diogo Caldeira Rego)[著],范維信[譯],1997,十六和十七世紀伊比利亞文學視野裡的中國景觀文獻選編之二十三:澳門的建立與強大記事(RELAÇÃO SOBRE A FUNDAÇÃO E FORTIFICAÇÃO DE MACAU)手稿/澳門/ 一六二三年,RC澳門雜誌,中文版第三十一期,澳門文化司署。
44. 唐思,1999,澳門風物誌(續篇),中國文聯出版社。
45. 席代麟、翁宗堯,2003,東西德、香港、澳門走私偷渡問題之歷史回顧,展望與探索,第一卷,第八期,第92頁,臺灣:展望與探索雜誌社。
46. 徐薩斯[著],黃鴻釗、李保平[譯],2000,歷史上的澳門,澳門基金會。
47. 徐藝圃,1994,澳門清末豬仔館評述,RC文化雜誌,第十九期,澳門文化司署,第120至128頁。
48. 高峰,2017,澳門《土地法》中公產與私產概念之辦析—兼談澳門法侓體系中法律概念的衝突,「一國兩制」研究,總第31期,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第173至177頁。
49. 婁勝華,2004,轉型時期澳門社團研究—多元社會中法團主義制度解析,廣東人民出版社。
50. 婁勝華,2009,澳門華人早期民間結社及其近代變遷,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選•社會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第170頁。
51. 張鴻鑫,2011,中華文化乃支撐澳門文化之基石,澳門雜誌,總第八十二期。
52. 梁翠兒,2019,東方的世外桃源:戰時澳門的畸形繁榮(1937-194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53. 梁錦文,2015,論澳門反貪政策方向之初探,行政,第二十八卷,總第一百零九期,第645至646頁,澳門:行政暨公職局。
54. 陳子良[編],1999,澳門百業續編,培正史地學會。
55. 陳文源,1996,《明實錄》葡澳史料輯存,RC文化雜志,第二十六期,澳門文化局,第168頁。
56. 陳思國,2020,夜香行業七十年代式微 垃圾處理三十年前變天,澳門雜誌,第135期,第82至87頁,澳門新聞局。
57. 陳偉明,2002,明清澳門內地移民發展類型與人口構成,暨南史學,2002年00期,廣州:暨南大學中外關係研究所。
58. 陳偉明,2014,管而不控:澳門城市管理研究(1840-1911),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59. 傅玉蘭,澳門街道標幟及名稱,澳門研究,第5期,第47至75頁。
60. 博爾傑[著]、益友[譯],1990,一八三九年的澳門博爾傑的記敍和繪畫,RC文化雜誌,中文版第十期,第82至92頁。
61. 湯開建,2004,葡人驅盜入居門說新史料,RC文化雜誌,第51期。
62. 湯開健,2011,道光七年《香山縣下恭常都十三鄉採訪冊》的發現及其史料價值,澳門研究,澳門基金會,第36期,第149頁。
63. 馮江、謝中慧、黃麗丹,2019,明清廣州府的「裡」,建築遺產學刊,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學出版社)及同濟大學共同出版,第1至11頁。
64. 黃健威,2014,花國三街與王祿父子,澳門雜誌,總第98期,第104至108頁。
65. 黃健威,下環街的爛花園與許多往事,澳門雜誌,總第一百二十二期。
66. 黃啟臣、鄭煒明,1994,澳門經濟四百年,澳門基金會。
67. 黃德鴻,2014,澳門掌故,澳門基金會、作家出版社及中華文學基金會聯合出版。
68. 楊仁飛,2005,清代中葉以前的澳門平民階層及社會流動。
69. 楊仁飛,2018,清代中葉澳門紳士群體分析,明清時期澳門華人社會研究論文集,澳門基金會,第402至418頁。
70. 楊立孚,2018,「澳人澳地」政策的挑戰與對策研究,澳門經濟:澳門經濟學會學報,第45期。
71. 葉農,2010,澳葡殖民政府早期政治架構的形成與演變,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選‧歷史卷(含法制史)(上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72. 廖澤雲[編],2011,鏡湖春秋文物集I,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
73. 趙淑紅、 徐鑫,2010,澳門近代城市建設思想解析,建築學報,2010年S1期,北京:中國建築學會。
74. 劉正剛、朱文利,2005,乾嘉時期澳門房屋修建與租賃之考察——以東波塔中文檔案為依據,RC文化雜誌,中文版第五十四期,澳門文化局,第126頁。
75. 劉正剛、張慧,2012,乾嘉時期澳門房屋拆遷研究,RC文化雜誌,中文版第八十四期,澳門文化局,第28至36頁。
76. 劉炎新、梁潔芬,1994,澳門進教圍,RC文化雜誌,中文版第二十一期,第239頁。
77. 劉銘緯、賴光邦,2008,坊市革命以前封閉型里坊、市制與城市特質,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第十五期,第41至69頁。
78. 劉鳳云,2001,明清城市的坊巷與社區,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第111至117頁。
79. 潘日明神父(Benjamim Videira Pires),1992,RC文化雜誌,第七、八期,第29至34頁。
80. 蔡珮玲,2009,澳門神香業,澳門基金會。
81. 蔣匡文,2018,建築師講古:從唐樓到劏房。香港:萬里機構出版有限公司。
82. 鄧開頌,1993,澳門的特種行業,廣州文史資料,第四十五輯,廣東人民出版社。
83. 鄭劍藝,2017,澳門內港城市形態演變研究,華南理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84. 黎細玲編,2014,《香山人物傳略2》,中國文史出版社。
85. 澳門口述歷史協會,2011,鄭家大屋前租客訪談逐字稿,未出版資料。
86. 澳門文化局財產廳[編],2010,澳門歷史城區—建築測繪圖集,澳門文化局。
87. 賴晨,2016,古代城市里坊制的變遷,文史春秋,2016年04期,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辦公廳,第57至61頁。
88. 龍斯泰(Anders Ljungstedt),1997,早期澳門史,東方出版社。
89. 龍發枝、勞加裕,2017,1874年澳門市公共街道名冊,澳門:遺產學會。
90. 羅傑‧克勞利(Roger Crowley)[著],陸大鶻[譯],2017,征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臺北:馬可孛羅文化。
91. 譚學超,2009,澳門城牆與堡壘炮台,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澳門基金會。
92. 嚴忠明,2005,一個雙核三心社區模式的發展史—1557至1849年的澳門,暨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93. 嚴忠明,2005,一個雙核三社區模式的城市發史—1557至1849年的澳門,廣州暨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94. 嚴忠明、葉農,2008,澳門城市的興建與發展,澳門史新編,第一至三冊,澳門基金會。
網路資源
1. Luc Anselin, 2019, GeoDa Workbook. Source from: https://geodacenter.github.io/documentation.html.
2. 朱弦光(建燁)[編],2018,澳門「一二三」事件圖解暨歷史資料匯編,電子書第二版,下載網址: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61014,最後瀏覽時間:2021年1月15日。
3. 政府公報(1850-1999),澳門檔案館,網址:https://www.archives.gov.mo/cn/bo/list,最後瀏覽時間:2020年12月20日。
4. 臺灣中央研究-數位方輿 網站:https://digitalatlas.asdc.sinica.edu.tw/,最後瀏覽時間:2020年12月20日。
5. 鄭家大屋專題網頁,網站:https://www.wh.mo/mandarinhouse/cn/introduction,最後瀏覽時間:2020年12月27日。
6. 澳門天主教區官方網站:https://www.catholic.org.mo/page-77,最後瀏覽時間:2020年3月8日。
7. 澳門房屋局官方網站:http://www.ihm.gov.mo/zh/node-104。
8. 澳門社會工作局官方網站:http://www.ias.gov.mo/ch/about-swb/development-history/development-history,最後訪問日期:2020年8月17日。
9. 澳門科技大學-全球地圖中的澳門 網站:http://lunamap.must.edu.mo/luna/servlet
10. 澳門特別行政區消防局官方網站,http://www.fsm.gov.mo/cb/about/%E7%99%BC%E5%B1%95%E6%B2%BF%E9%9D%A9,最後瀏覽日期:2020年8月9日。
11. 盧家大屋專題網頁,網站連結:http://www.wh.mo/LouKau/cn/Default.aspx。
12. 澳門虛擬圖書館,澳門基金會,網址:https://www.macaudata.com/ 。
13. 澳門法例資料查詢網,澳門行政公職局,網址:http://legismac.safp.gov.mo/legismac/main/main.jsf?lang=zh_TW ,最後瀏覽時間:2020年11月16日。
14. 澳門網上地圖,澳門地圖繪製暨地籍局,網址:https://webmap.gis.gov.mo/InetGIS/chn/index.html ,最後瀏覽時間:2021年1月20日。
15. RC文化雜誌,澳門文化局,網址:http://www.icm.gov.mo/rc/ ,最後瀏覽時間:2021年1月20日。
16. 統計數據庫,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網址:https://www.dsec.gov.mo/TimeSeriesDatabase.aspx ,最後瀏覽時間:2020年12月21日。
報章
1. 2016年12月31日,政府接納城規會意見 光復圍建築擬只保立面誘發展,正報,第一版。
2. 唐嘉,2019年8月26日,永福圍青磚建築有歷史價值,澳門日報,第C02版。